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肖鹰的丑行于学术建设何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31 23:5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肖鹰的丑行于学术建设何益

——读《肖鹰:推荐李建军批刘再复力作》

张静河

   肖鹰先生去年12月底发表《肖鹰:刘再复与顾彬谁是学界骗子》一文,以学术欺骗的方式打击顾彬的批评者。今年元月,肖鹰先生发表《误解的对话与汉学三期》,编出连时间划分都没有的汉学史分期理论,把顾彬捧为几百年来汉学史上唯一对中国文学作“现场批评”的汉学家,同时继续对顾彬的批评者作人身攻击。2月14日,肖鹰先生又“推荐李建军批刘再复力作”,再次用伪学术方式攻击持不同见解的批评者。笔者大为困惑,肖鹰先生这种以打人为目的,毫无学术价值和公允态度的文字,何以能占领诸多媒体?他的丑行,对中国的学术建设何益!

    笔者用“丑行”二字概括肖鹰先生挺顾贬刘的做派,并没有冤枉他。且以他对李建军先生文章的“荐言”为例,即可见分晓。好在“荐言”不长,照录于下。

[size=+0]   [肖鹰按:去年11月,我曾在酒后写闲文《肖鹰:刘再复与顾彬谁是学界骗子[size=+0]》,点评刘再复的《驳顾彬》,拙文只是应酬友人的督促,信笔匆匆,仅就刘再复在其文中失态撒泼的文革斗士恶相作了几句浮 的概说,并顺手揪了“真学者刘再复”的一个哲学常识错误。许多朋友看了,对拙文很不以为然!大家是期待对刘再复文鞭辟入里的批驳的。然而,以刘文之恶劣,我实在没有耐力深入以对。今天读到《文学报》刊发李建军大作,不辞艰辛,洋洋万言长文批斥刘文,读来痛快,思来透彻,正是大家期待之文,故特别转载举荐!](见肖鹰:“推荐搜狐博客”)

    这段荐言仅229字,却是一幅传神的自画像,既勾勒出肖鹰先生飞扬跋扈的神情,又表露出他急欲置人于死地而毫无一丝一毫探求学术真谛的心态。

一,“我曾在酒后写闲文”…….

   这一句与他在第一篇文章中吹嘘的“酒酣耳热之际”受朋友之托,著文骂人一事,前后呼应。刘再复对顾彬否定当代中国文学言行的批驳,是一个的严肃的学术事件。肖鹰先生却用“信笔匆匆”的“酒后闲文”,信口骂人。这是拿学术工作当儿戏,还是拿读者开涮?

二,“失态撒泼的文革斗士的恶相”,“揪了‘真学者刘再复的……’

   凡是听过文革中大喇叭整天呼喊“揪出”、“批臭”刺耳声音的人,见到这种极端侮辱人格的文革词汇,都会不寒而栗。文革开始时,肖鹰先生年方四岁,真不知他怎么能如此娴熟地对这种极丑陋的文字“运斤成风”?

三,“顺手揪了‘真学者刘再复’的一个哲学常识错误”,

   米辰峰先生《驳肖鹰:斯宾诺莎是德国哲学家没有错》一文,证明刘再复先生关于“德国哲学家斯宾诺莎”的概念用得不错,哲学博士肖鹰先生熟知这一哲学常识,却一次再次地将“常识错误”的罪名强加于人,用心何在?

四,“以刘文之恶劣,我实在没有耐力深入以对。”

   肖鹰先生是“博导级”学者,对顾彬批评者的文章却“没有耐力以对”,只能以骂人来遮丑,说明他既没有端正的学术态度,也没有参与学术论争的能力,不知他这个“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是怎么成名的?

五,“李建军大作……正是大家期待之文,”

   这个“大家”都是谁?“大家”早就知道李建军要挺顾批刘?“大家”一直在期盼等待李建军文章的发表?如果是指你酒桌上那几个人,请勿用“大家”一词,以免混淆视听。如果暗示的是广大读者,那就是强奸民意了。

   此外,肖鹰先生需要重修中学语文课,几篇文章中多有似通非通的病句。229字的“荐言”,语法错误不下三四处。譬如最后一句,“今天读到《文学报》刊发李建军大作,不辞艰辛,洋洋万言长文批斥刘文,读来痛快,思来透彻,正是大家期待之文,故特别转载举荐!”很明显,第一个分句是全句的主语,这个非人非物的主语怎么可以“不辞辛苦,洋洋万言长文批斥刘文…….”?

    国之不幸,任“酒后”教授“批斥”学界!

   肖鹰先生欣喜若狂举荐的李建军先生的文章《为顾彬先生辩诬:批驳刘再复<驳顾彬>》,“洋洋万言”,借为顾彬辩诬,重点却在抹黑《驳顾彬》一文的作者。

    “诬”,“捏造事实冤枉人”为诬。(《现代汉语词典》1326页)

《驳顾彬》一文,所驳斥的顾彬关于中国作家的“垃圾”论,对高行健、莫言和其他中国当代作家的粗暴否定,均是事实,出自于顾彬本人的口中笔下,何以为“诬”?李建军先生也承认顾彬“说大腔子话”,明知无诬可辩却强行辩之,结果在论证“驳顾彬”就是“诬顾彬”的过程中捉襟见肘、牵强附会、自相矛盾、甚至出尔反尔,令人感到这篇文章和肖鹰的《误解的对话和汉学三期》一文相似,有伪学术之嫌。谨举几例如下:

1,自相矛盾

   李建军先生开篇就以诸多文学事实论证了这么个大前提,“西方学者与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之间的距离和隔膜,几乎是难以克服的,而他们对中国文学的评价和‘评奖’,也就不宜拿它太当回事。”

   同时,李建军先生又吹捧德国人顾彬有“清醒的怀疑精神,自觉的批评意识,”说顾彬的《二十世纪中国当代文学史》,和中国著名学者编写的文学史相比,差距“顶多也就三四米远吧。”读者该相信您哪一段话呢?

2,出尔反尔

   李建军先生谴责顾彬的批评者不作理性论述,而是“给顾彬定性、戴帽子,称他为‘欧洲愤青’”。他自己却一再给顾彬的批评者戴帽子,把“垃圾论的空前侮辱”中“侮辱”一词,上纲上线为“挑动同胞们仇恨殖民者的话语利器”,挖苦顾彬的批评者“便一副‘义和团’的‘扶清灭洋’的英雄气概”。

   李建军先生批评刘再复“把鲁迅当作自己立论的奥援”,“极为随意地将鲁迅纳入自己的话语体系”。他自己文章中却多次借鲁迅的话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甚至用鲁迅关于“文制台主义”和“义和团主义”的论述来抹黑顾彬批评者的人格形象。

3,“否定性意见”还是“全盘否定”

   李建军先生主张,“从文学批评的角度讲,我们现在更为需要的,是表达‘否定性意见’的人,而不是文过饰非的‘捍卫者’。”

   李建军先生的文章中所引用或提及的所有当代中国著名作家,“从试图超越现实主义而又‘魂不守舍’的阎连科,到叙事方式极端恣纵、猥杂佻脱的莫言,”不仅没有一句肯定性的评论,而且用这些词汇侮辱作家人格。笔者不明白,你们这些拥有话语权的文学博士、哲学博士除了用污秽的言词骂人外,还会不会讲道理?

4,借翻译方法之争对莫言原著作质的否定

    李建军先生用很长一节文字论证“葛浩文翻译莫言作品的作用,顾彬并没有‘夸大’”,是葛浩文“把莫言修剪得眉清目秀”,莫言才获得了诺奖。

   凡有一点翻译体验的人都有体会,“信”乃翻译之本,但不论是文风还是词意,译作绝不可能等同于原作。变化大小,因人而异。葛浩文的翻译改动再大,不可能根本改变莫言作品的内容和品质。早在1980年代,莫言已经以“红高梁家族”在中国家喻户晓,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5,为中国作家荣获诺奖出大力有罪

   李建军先生为了支持顾彬否定两位华人诺奖得主,以“诺奖评委的无视鲁迅,不接受巴金”为凭据,证明诺奖评委“不具有资质”评价中国作家作品。用牵强附会的方法假设别人“奉诺奖为神明”,“这会极大地助长中国作家心浮气躁的虚荣心”,并指责“刘再复也是莫言获诺奖的重要推手”。

   诺贝尔文学奖是全世界公认的优秀文学作品的最高荣誉,诺奖评定的基本标准,按诺贝尔遗嘱规定,是“按理想方向(创作的)的最杰出的文学作品”。一百多年来诺奖评定的结果证明,诺奖虽然不能把世界上所有最伟大的作家作品都选进来,但它所选出来的,都是世界各国最优秀的作家作品。荣获诺奖,是中国作家多年来的愿望与全体当代作家评论家的共同努力;荣获诺奖,可以帮助中国作家作品走向世界,帮助作家提高创作的精神境界。李建军先生论述的导向却是,刘再复为中国作家荣获诺奖出大力,竟然犯了“助长中国作家心浮气躁的虚荣心”的大罪。

   学术论争,想给对方一个“鞭辟入里的驳斥”,或可理解,但首先要心术正。若为抹黑对手而强加罪名,即使文字表面“学术化”,文章也会破绽百出,难以自圆其说。

                                          2014年2月16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15:38 , Processed in 0.10487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