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诗歌网编辑推荐的旧体诗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3-3-10 09:46:25 | 只看该作者
推 荐 诗 人


郭宝国







郭宝国,笔名一苇。河北雄安新区安新县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保定市作家协会理事。曾获足荣杯戊戌年度诗词奖,第六届诗兴开封国际诗歌大赛二等奖,第三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文旧体诗社会组铜奖等奖项。有《一苇集》出版。


诗简评: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弦外有音,使人神远”。“语近情遥”是说语言浅近、不艰涩,而生发出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在近体诗的创作中,这一点很难做到。语浅则易油滑而少蕴藉,造成句子读来给人一眼看穿的感觉。所以,这样的风格如果想要写好,则更加考验作者对于诗歌内在规律的把握。郭宝国的七绝则属于这一路。无生僻字,少典故,纯靠词句构建出来的情境,便能让读者流连忘返。一气读来,佳句满纸,如“细细读来书满纸,未曾只字说相思。”“槐花自管招蜂蝶,不认当年旧主人。”“青墙小巷风如水,恰是荷花淀上来。”“年年只在人檐下,遑问王家或谢家。”皆摇曳生姿,教人耳目一新。

——李江湖

郭宝国诗词简练轻快,立意独特,虚实相间,情景交融,善于托物寄情,转合之处频现亮点,“言在此而意在彼”。这正是作者触景生情,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所产生的效果。

《苕溪渔隐丛话》所引《王直方诗话》云:“方回言学诗于前辈,得八句云:‘平淡不流于浅俗,奇古不邻于怪癖,题咏不窘于物象,叙事不病于声律,比兴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己出,格见于成篇,浑然不可镌,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尽心于诗,守此勿失。”可见,比兴在诗词创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郭宝国的诗词情景交融,有着浑然天成的诗境。“梧桐花下忆当时,别后春风寄一枝。”“老树荫遮檐角新,门前百味去来身。”“诗心久已没尘寰,古寺秋来树树殷。”“年年只在人檐下,遑问王家或谢家。”这些看似平淡不经意的诗句,都蕴含着特有的意象,令人遐想,令人回味。

除了以上提到的以外,郭宝国的诗词应该还得益于自身对生活的悉心感悟和对现实的丰富理解。之所以这样说,也只是基于对作者诗词的言外信息和意象的继续品读。如果能做到让人定睛细品,那便应该是能打动人的诗词了吧。

——杨世鹏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读郭宝国的诗自然中带有含蓄,含蓄里透着自然。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表现出万事万物的原有精神,诗不是刻意去雕琢修饰,而是要顺应为文为诗的根本之道,还原它们一个自然。郭宝国诗词的特点和亮点,正是将自然和含蓄融合,诗中有意,藏而不露,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长,高贵的思想便隐藏于这简单的诗句之中。如:“槐花自管招蜂蝶,不认当年旧主人。”“青墙小巷风如水,恰是荷花淀上来。”“当年点滴任风吹。忽起一蓬麻雀、漫天飞。”“别后萍踪南北路,重来记忆浅深痕。青青枝上小梅新。”

自然中有含蓄,便可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让趣味更加美妙,妙在多变与延展,如画一般以其独特的风格让读者用心品味。品味过后便会受到诗意的感染,从而产生思想的共鸣。

——邢建建

▲ 无题
梧桐花下忆当时,别后春风寄一枝。
细细读来书满纸,未曾只字说相思。

▲ 过故宅
老树荫遮檐角新,门前百味去来身。
槐花自管招蜂蝶,不认当年旧主人。

▲ 同口中学旧址怀孙犁
砖石斑斑涨绿苔,斯人故事没蒿莱。
青墙小巷风如水,恰是荷花淀上来。

▲ 游潭柘寺
诗心久已没尘寰,古寺秋来树树殷。
一路遍参诸佛罢,毗卢阁上看人间。

▲ 办公楼见有燕筑巢
沐雨披风梦已赊,无论故国与天涯。
年年只在人檐下,遑问王家或谢家。

▲ 寄语高考学子
十载孤灯寂寞深,骊龙珠待少年擒。
青云此去迢迢路,莫失当初万里心。

▲ 夜步
小城南北复驱驰,灯火流光入夜迟。
为有凉风抚潘鬓,街头无语立多时。

▲ 昭君墓
休说荒沙寂寞深,深宫湮没更谁论。
千秋塞外留青冢,知是胡恩是汉恩。
▲ 南歌子·过老屋
烟霭生村屋,槐花映落晖。
无人水岸柳丝垂。阿母倚门长短、唤儿归。
旧梦凭谁驻,乡音久已违。
当年点滴任风吹。忽起一蓬麻雀、漫天飞。

▲ 浣溪沙·题青梅图
一带晴岚白水滨,深林小径久逡巡。
那时春树恰藏人。
别后萍踪南北路,重来记忆浅深痕。
青青枝上小梅新。


12#
 楼主| 发表于 2023-3-10 09:46:56 | 只看该作者
推 荐 诗 人


郑晴心






郑晴心,别号倾雪,取自“瞻彼阕者,虚室生白”,用音之反切与心斋之义。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现就读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初学诗于岭南诗词研习社,参加“蒹葭杯”诗赛获奖,有几首习作收入《粤雅》。


诗简评:

曹雪芹借黛玉之口,提出学诗要从三个方面着眼:一曰符合“格调规矩”;二曰“词句新奇”为上;三曰讲究“意趣之真”。我们观诗亦可从此角度入手。今观倾雪诗词,能够熟练掌握诗词格律,应用灵活自如,不仅造句新奇,活泼生动,还能借用古人意象,如二分明月、千里烟波、香风阵阵等。在此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创新,诗词中妙句迭出,如:“映灯温梦,烘云焙月,明星如沸。”“远方风远,信到天涯空自返。”“忘却虚空妙有,微云碎落天边。”倾雪多年来攻读中国传统文化,对佛学尤为倾心,其“忘却虚空妙有”等句有王摩诘之风。倾雪从豆蔻之时,即畅游于诗词世界,其天资聪慧,才学出众,假以时日,必成高手。

——孙明君(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读倾雪的这几首诗词作品,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她不经意间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少年的闲适、干净。相比《庚子拟古》中情怀与用力,以及诸首长调中的端严与谨慎,我则更喜欢 “蔚蓝驰想妙年华。三叠看过南北花。”“凌凌杏掌与枫唇。陵谷堪成隔世春。”“疏影新笺,写到夜凉如水。”这种带有青春气息的句子。这些句子是放松的、自然的,甚至带着些许自我的,更重要的是这些句子不是强说愁或被标签化的。我们被雕刻的时候太多,被前人,被周围的人。所以对于写诗来说,在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坚守与自我陶醉,与世界“不调和”的久一点,会走的更远。

——李江湖

倾雪诗词长于用事,善于用事,既工稳娴熟,又恰到好处。从她的诗词中不仅可以看到自身广博的阅读积累,甚至还可以读出参禅悟道的人生妙理。

严羽说,“论诗如论禅”。佛学禅理对于诗词的影响可谓深远,有了佛理支撑的诗词,则更能突显幽深的内涵和高远的意蕴。倾雪亦是一位倾心佛学的才女,同样也在“以禅喻诗”的诗道中“妙悟”。在她的诗词中,诸如“容易守青灯”“人生贵自适”“蓬心去住一风神”“故存夜气渡溟蒙”“逢君认取晴阳”“但过眼、清欢独味”“流莺不记流年换”“马尾琴头咽异途”“忘却虚空妙有”,都蕴涵了淡然处世,心怀豁达的哲思妙理。

王维、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的诗词中,都有借禅悟诗、借诗论禅的先例。今天在倾雪的诗词中,也看到了以禅入诗的影子,或者可以说是她通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用心思考后寻求顿悟的一种意识状态,就像是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中的领悟,“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杨世鹏

读倾雪的诗词如进入奇妙的世界,又如雨后的碧空、田野,清新之气油然而生。正是这三月春天的莺花各争妩媚,桌案上的诗酒各相斗奇。特别是读到:“忘却虚空妙有,微云碎落天边”时整个心境也随之碎落,这是一份美丽的意境。不禁让我联想到张先的《木兰花》“芳洲拾翠暮忘归”“无数杨花过无影”,不知不觉便醉在了曼妙飘逸之间。

除此外诗词中的“清奇”亦是随处可见,如:“鹿迹显幽通橘性,蓬心去住一风神。”“无端云被落花阻,依旧虚空眼底人。”“一春梅雨苔痕上,逼幽气、碧水明堂。”“等闲雨雪繁花落,剩青空枝桠留意。”等等。真是“出口便清奇,扬尘簌簌飞。”用诗词写山水,其实诗词亦如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而倾雪的诗词恰如桂林山水,清奇秀丽,自是妙不可得。

——邢建建

▲ 辛丑赴京机上听歌作奉呈江学长
蔚蓝驰想妙年华。三叠看过南北花。
鹭起星沉非此夜,春来岁去是天涯。
二分明月身何系,千里烟波梦到家。
前日临溪潮已满,行人更忆叹爬沙。

▲ 庚子拟古
上林不见春,键户持数月。
绵绵宛洛思,历历白榆没。
拟古今何夕,四顾心如阙。
买书掷千金,对镜惊一发。
轻者日以沉,永者日以忽。
容易守青灯,难为观白骨。
岁晚不可疏,山长不可越。
人生贵自适,忧思可暂歇。

▲ 己亥冬日题车铃“小黄鸭”清华园覆雪小影
凌凌杏掌与枫唇。陵谷堪成隔世春。
鹿迹显幽通橘性,蓬心去住一风神。
云堆窥去眼中眼,雪岭翻来身外身。
岁暮碑前停半日,枯枝想见静安邻。

▲ 丁酉生辰
水鉴天光月色真。香风阵阵自吹尘。
无端云被落花阻,依旧虚空眼底人。

▲ 乙未春日坐雨
烟云无量泻春空。扑絮沾泥宁有功。
犹觉滋衣香满袂,故存夜气渡溟蒙。

▲ 渡江云·感旧
早行蓬自振,雷车匆转,征铎动茫茫。
纵惯分世路,十载冲寒,犹记座中香。
漂零瀚海,渐不似、花底清江。
斜万点、墙头屋漏,钗脚注诗行。
寻常。
市声潮涨,百感楼陈,问深衷无恙?
甚梦回、轻歌芳席,重饮流觞。
一春梅雨苔痕上,逼幽气、碧水明堂。
风皱处、逢君认取晴阳。

▲ 桂枝香·桐树
飘零未止。任如许绿云,相思成地。
黄叶纷飞暂聚,骤惊风起。
凭肩踏滓斜阳去,眄何人、长街痴醉。
映灯温梦,烘云焙月,明星如沸。
但过眼、清欢独味。
送潮卷潮归,凭高谁寄。
疏影新笺,写到夜凉如水。
等闲雨雪繁花落,剩青空枝桠留意。
箫声自远,余音时泛,碧波天际。

▲ 踏莎行·丁酉清明忆邹堂池园种梨主人
露井风兰,空庭水燕。
香魂笑逐清阴转。
梦中犹念梦中人,梨花落日深深院。
漫叠琼筵,残堆雪盏。
由来意绪经春懒。
人生能得几清明,流莺不记流年换。

▲ 减字木兰花·丙申春日檃栝周云蓬演唱海子诗《九月》
远方风远,信到天涯空自返。
明月乡关,大梦浮生过万山。
渐惭花老,满目春风吹野草。
泪已全无,马尾琴头咽异途。

▲ 清平乐·乙未再过松园湖
风来深夏。更问青青价。
一叶相思寻遍野。犹是清圆荷下。
初见绚烂如仙。终归平淡无禅。
忘却虚空妙有,微云碎落天边。

13#
 楼主| 发表于 2023-3-10 09:47:26 | 只看该作者
推 荐 诗 人


孙双凤






孙双凤,男,八九年生于安庆。从事机械行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诗词散见于《诗刊》《中华诗词》等刊物。参加第十七届中华诗词青春诗会。获中华诗词雏凤奖、“小康中国,美好江苏”全国诗赛一等奖、第四届“诗词中国”三等奖、“建党一百周年赋”三等奖等。


诗简评:

孙双凤的诗是正雅之诗。继承了《诗经》以来的诗为时、为事而作的传统,并且在这条正路子上追求着当代性,以当下情怀表现着当下的诗意生活。

孙双凤的诗有着自家面目。内容上,多是自己经历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而且是有针对性的有感而发。意象上,给读者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于现实之中的诗意的景象。词语上,或是生活中常用语,或是现代书面语,又注意在这些平常之中赋予了几分雅致。艺术手法上,绝句的接、转比较顺畅,意象连贯自然;律诗的起句比较平和,结句多有余味,对句工稳,显示出厚实的创作功力。

孙双凤的诗能够面对熟而俗的生活,尝试着给以美而雅的再现;所选取的典型意象,既有自然之景的摄取,又有理想所临之景的“心造”;能将平常语转化为诗化语,虽是艺术的再造,但大多比较贴切。

——范诗银(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

孙双凤生于80年代末。年轻人写古体诗,在当今浮躁的社会,还能行走于“平仄”的空间,守一方故士,写时代华章,实属难能可贵。

读孙双凤的诗,让人耳目一新。诗风淳朴,删繁就简。一改古体诗诲涩拗口的旧貌,在严守格律的基础上,遣词造句力求简单易懂,读来朗朗上口,充满时代气息,契合现在年轻人快节奏的阅读习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乡土气息浓厚。作者出生于农村,现在虽然工作在城市企业,但从诗中可以看出,对自己家乡、对乡村的那份情感依然强烈。比如《访贫》、《秋事》两首,写得清新脱俗,一派田园风光。

乡土田园诗,古诗以陶渊明最为著名,孙双凤诗中颇有此“魏晋遗风”,自然而为,佳句天成。比如《留守老人》一诗中,最后两句“来燕也嫌生气少、迟迟不肯筑新巢”,可谓神来之笔,写出了农村的落寞现状和留守老人的无奈。

孙双凤作为年轻的古体诗作者,虽然诗歌创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作品也屡次获奖,得到了读者和社会的肯定,但毕竟因为年轻,生活阅历也有限,在诗作中难免稍显稚嫩,用笔不够老辣,有意境而少哲理,希望他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蔡益民(无锡市锡山区作协会员、沈鹏书法艺术馆理事)

当代诗词创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就是诗写当代的话题,更具体一点就是如何表达自己在当下生活中的体会、感悟,以及对这个时代的表现。而在完成这种主题表现的过程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真实。如何真实而生动的表现当代生活图景,这不仅需要诗人有很好的诗词素养,还要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持续思考,并能够对作品托付真心,对读者托付真诚。孙双凤的这组作品,在真实表达自我的角度是非常到位的。作品每每以小见大,有很强的代入感。我们能从中读到一种真实,这种真实是属于他的,也可以说是属于很多人的。看他的选材立意,留守老人、回乡、房东、访贫、春花秋事,都可以在笔下有生动的描绘。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劳动合同续签》:“细笔方将握手中,三年期满变长工。花开花谢枝犹在,人去人来志不同。此日心头留空白,当时印字失新红。金泥页底深深按,再种青春迹一丛。”诗以七律的形式,表达出续签劳动合同时候的感受,这种感受既有当时之感,亦有经年之叹,读来令人感同身受,这种感同身受不一定是限于签合同本身,而是在于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的种种际遇。我想,这就是生长的烦恼和人生必不可少的经历吧。

——李江湖

孙双凤的诗大都以身边事身边景起兴发端,用词朴实简练,取意伶俐乖巧,起得自然,转得灵动,能为平淡的生活增添浓浓的诗意,读来亲切有加。

陆机《文赋》中谈到,“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渺渺而临云”。诗的灵动之气源于诗人心性的内外通达,也是对客观事物感悟和升华后的再造,它决定着诗的品位和感染力,是诗的内在精神。

孙双凤的诗是一种自然的情境创造。他的诗善于把诸多景象、事物融入主观智慧,是把现实事物通过心灵美化和加工后形成的艺术形态,是内心情感寄托式的微妙表达。他的诗能从生活中提炼出隐藏着的意象,看似轻轻点染,却能跳脱于物质现实的局限,不仅创造出了贴切的情境,在意义的表达上也十分巧妙。

——杨世鹏

孙双凤的诗,文思缜密,语句严谨,意象丛生,造化奇劲。自然流畅又变化无穷,朴实无华又兼纳乾坤。多抒写当代气质与风骨,堪为青年诗人之楷模。大桥建成时的争渡客已不惧海水潮涌,留守老人在燕子不肯筑巢的衬托下更显孤独与悲伤,春日家乡的栀子花有着久违的味道,他乡的油菜花是那不舍的画中人。诗中所熟悉的,不仅是诗人的生活,亦是诗人的感悟与情怀。

在读到《秋事》之时,被一田孕事所触动,“稻浪迎风摇作海,一田孕事与秋谈。”句法豪放又独到,语句新颖又个性。将秋收的喜悦之情完美的传递出来,完胜于“月明田水满”之意境。在《劳动合同续签》一诗中,“金泥页底深深按,再种青春迹一丛。”表达了对工作热爱,以及对事业忠诚。同时,这是打心底里迸发出自豪又自信的诗语。

——邢建建

▲ 沪苏通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东风杨柳绿千条,落日桥头雪意消。
寄语江边争渡客,从今莫惧海门潮。

▲ 房东见过戏题
吠声忽起惊四邻,却见东家怒目瞋。
笑叱犬儿无眼力,门前不识真主人。

▲ 留守老人
傍门古柳懒发条,只影孤灯笑语遥。
来燕也嫌生气少,迟迟不肯筑新巢。
▲ 庚子春日还乡杂诗(选一)
数日还家又别家,行囊总在去时加。
若论相伴谁能久,我逊门前栀子花。
▲ 鸷山桃花源
古埭花开处处春,棹歌一曲濯征尘。
行人真在桃源里,不似当年为避秦。
▲ 常阴沙油菜花海
枝开十万竞争春,香径黄泥驻客轮。
我拍花田人拍我,无端都做画中人。
▲ 访贫
绿树荫中碧水流,炊烟升处起新楼。
黄莺一路还相认,也共家常话不休。
▲ 秋事
乡村九月画图看,枫叶殷红天淡蓝。
稻浪迎风摇作海,一田孕事与秋谈。
▲ 戏剧下乡
丰年小镇毕秋忙,灯火长桥有戏场。
锣鼓声催人尽去,家中闲却老音箱。
▲ 劳动合同续签
细笔方将握手中,三年期满变长工。
花开花谢枝犹在,人去人来志不同。
此日心头留空白,当时印字失新红。
金泥页底深深按,再种青春迹一丛。

14#
 楼主| 发表于 2023-3-10 09:47:53 | 只看该作者
推 荐 诗 人


李如意






李如意,湖北恩施人,1987年生,诗词创作爱好者,浙江某民营企业常务副总。参加过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机智过人》、广西卫视《收藏马未都》、九江卫视《庐山诗词大赛》、山西卫视黄河频道《第二届对联中国》等节目录制,获国内诗词楹联征文大赛各类奖项两百余次。


诗简评:

李如意的这组诗词,给我最深的印象可以用两个字形容。一曰稳,二曰活。稳是指字句稳,结构稳,气息稳,读来非常舒服。比如《除夕》诗:“夕除人久坐,万事隔嚣尘。竹爆三千雨,梅开一岁春。室贫知米贵,年长觉家亲。犹恨归来晚,围炉话苦辛。”章法、遣词、造境,收敛而有张力。而活是在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在表达上有了自己独特的技巧和特色,在立意和造句上有个人的倾向,读来有别开生面的感觉。比如《溧阳行》:“知己邀来只二三,便携榴火下江南。云天在水山擎白,草树生风车补蓝。也羡读书台共醉,可期射鸭处闲谈。别时赠我黄金叶,未饮初闻已半酣。”虽然在章法上也是传统的起承转合,首联点题,二联景,三联情,尾联结束。但在立意、结构上设计的更为流畅,比如“知己邀来只二三,便携榴火下江南”即奠定了全诗基调,后面六句都是起手两句的后续动作和展开,所见所感,一气呵成,结合一些虚词的准确适用,使主观的意识贯穿起来,形成了不同的阅读体验。

——李江湖

李如意的诗词可谓是旧风格含新意境,用词凝练,诗境丰盈,既能在变中出新,也能在变中守正。他的诗词形象、生动、表现力强,词句篇章章法的开合变化也令人印象深刻。如:“竹爆三千雨,梅开一岁春。”“烟雨江南湿几城,慈溪二月柳飞莺。”“木叶萧萧归雁影,秋风犹作怒潮奔。”“知己邀来只二三,便携榴火下江南。”“归来鹤影穿红叶,逝去渔歌载晚舟。”可以说都是全诗的诗眼,不仅炼字讲究,在借景言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上也颇具章法。清代刘熙载《艺概》中说,“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诗词中的字句与篇章映照自然得体,便生出了充满活力的诗眼。李如意的诗词除了诗眼较为突出外,也有景,有意,有情,有理,借景言情,善于把情理融汇于景物中,如:《除夕》《谒贞女墓》等,都把情、景、理融为一体,读来便觉得情感深挚。

——杨世鹏

“言有尽而意无穷”,简单的诗句,勾勒出无边的想象,这便是李如意诗词里最可观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兴趣一词犹为关键,诗来缘于兴趣,兴趣成就于诗,二者交互,佳作频出。明·唐寅有句:“天然兴趣难摹写,三日无烟不觉饥。”亦可见兴趣之难得,兴趣之可贵。

读李如意之诗,便觉兴趣悠然、自然、盎然。“群山有口,流水无声”“吞霞色,吐绿蘅”“翠叶连成阵,春风只一程。”诗语如此,不正是兴趣使然。不管是远行,还是夜坐。或,过白帝城时的雄浑,行溧阳时的旷达,谒贞女墓时的悲慨,赴泸州时的典雅,皆兴趣也。

——邢建建

▲ 远行
寒风翻客袖,天水两茫茫。
笛本无情物,一声犹断肠。

▲ 除夕
夕除人久坐,万事隔嚣尘。
竹爆三千雨,梅开一岁春。
室贫知米贵,年长觉家亲。
犹恨归来晚,围炉话苦辛。

▲ 慈溪海天一洲
烟雨江南湿几城,慈溪二月柳飞莺。
群山有口吞霞色,流水无声吐绿蘅。
万里海天红日出,千门楼阁白云生。
家家翠叶连成阵,看尽春风只一程。

▲ 过白帝城
倚天屛障锁夔门,鬼斧横开一线痕。
千里大江流日月,满城枫火动乾坤。
唐碑尙有文光在,蜀庙空馀王气存。
木叶萧萧归雁影,秋风犹作怒潮奔。

▲ 溧阳行
知己邀来只二三,便携榴火下江南。
云天在水山擎白,草树生风车补蓝。
也羡读书台共醉,可期射鸭处闲谈。
别时赠我黄金叶,未饮初闻已半酣。

▲ 长荡湖
翠色连云一万重,侠名早已动吴中。
千竿苇似摩天剑,九曲桥如射日弓。
吞吐烟波何渺渺,往来鸥鸟自融融。
近寻若遇陶彭泽,以酒相期醉晚风。

▲ 谒贞女墓
野草熏风道未明,城郊觅得旧池亭。
四围山色开棋局,一片湖光冷画屛。
昨日初心惟寂寞,从来大义只伶仃。
我怜荒冢无人识,举世犹传贞女铭。

▲ 赴泸州
蜀地风云未可招,酒城山色更迢迢。
何辞跋涉三千里,来访长江第一桥。
数点峰峦靑入眼,几丛芦雪白齐腰。
愧愚惯作飘零客,聚散匆匆似涨潮。

▲ 夜坐
远江渔火渐澄明,隔岸钟楼断续声。
月落纱窗灯射影,风临门巷夜围城。
家山寒雨千行泪,客路霜枫十万兵。
我有春心犹未死,年年整顿待重生。

▲ 鹧鸪天·巴山秋韵
瑟瑟芦花一望收,白云浮水顺江流。
归来鹤影穿红叶,逝去渔歌载晚舟。
新渡口,古滩头,残阳划破一痕秋。
千年往事巴山韵,流过夔门永不休。

15#
 楼主| 发表于 2023-3-10 09:48:22 | 只看该作者
推 荐 诗 人


郑泽帅






郑泽帅,笔名郑安,2000年生,山西运城人。在读大学生,太原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中华辞赋》《长安》《青少年导刊》等。并有作品收录出版类选本。曾获2020年《诗刊》社青年诗人奖,全国创新教育成果高校组一等奖,著有《郑安诗词选》集。

诗简评:

对于诗词的写作,传承是永远不过时的话题。我们虽然生活在当下,社会背景、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和古人有了很大的不同,但诗词表达却有内在的规律,如一缕清风,一脉活水,传承至今。从这个角度来讲,诗词的写作必须从古人那里进去,然后从古人那里走出来。郑泽帅作为年轻的诗词写作者,在他这组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他对于诗词传统内在规律的学习和掌握,我们能读到一种属于诗词的气息,节奏。而这种节奏在五律中体现的尤其明显。看他《江楼登望》《夜行盐池》《金陵晚渡》《旅泊巴南抒怀》诸首颇有古人行旅风味,在章法上也是层层递进,点题、写景、言事、结情,有条不紊。而如“天垂星火尽,月逐碧波回。”则明显有老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痕迹。

——李江湖

郑安诗词循古法,依正路,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沿袭成规,在抒发感想的过程中清晰表达。他的诗读起来会有似曾相识之感,空灵而高远,凝练又含蓄,无不透露着古诗词中常有的隽永高情。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诗中有言,“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郑安的诗擅长引用经典词汇,而难能可贵的是他诗词中的物象和意象大都能紧扣题目,没有生搬强凑的突兀感。如律诗《江楼登望》中“思牵初渡口,心绕古藤间。”《夜行盐池》中“大野趋人渺,平林续鸟哀。”《金陵晚渡》中“烟生扬子岸,云过谢公楼。”《旅泊巴南抒怀》中“渝北猿声急,巴南柳色轻。”还有绝句中的“何处莺啼声不歇,一川烟水绿汀东。”“更识故溪灵鹊语,长随渔父学持竿。”“小舟夜载汉江流,枕底滩声倦此游。”“云乡楚水渺连天,舟系芦边带宿烟。”“离亭愁杀江风晚,唯见烟霞送际天。”“秦川古道望行车,夜向咸阳月半斜。”都是在继承古韵中寻求创造与创新的平衡。

郑安的诗在章法上较为严谨,在炼字、音步方面把握的也较好。当然,更主要的是他在诗词意象意境的营造方面也较为贴合。

——杨世鹏

现今,旧体诗的队伍非常强大,各级诗词学会的会员也非常多,但有一个现象是老同志多,青年人少。郑泽帅千禧年生人,非常的年轻,不但诗的造诣精深,而且功底也非常扎实,实在难得,“编辑推荐”栏目正是聚集这样有潜力、有思想的优秀青年诗人。郑泽帅在诗中对于情景的把控尤为出色,如:“何处莺啼声不歇,一川烟水绿汀东。”“两岸青枫霜落白,月来寒渚暗分秋。”一绿、一暗将情境升华起来,这是情感的迸发加以艺术的渲染,诗句灵动而传神。“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郑泽帅的诗句正是经过千锤百炼之下打造出来的精品,年轻之中还有一份沉稳,难能可贵之下,是因为一颗真正对诗词的挚爱之心。最后,也希望郑泽帅能将时代之音付诸于诗词之中,写出更好的作品。

——邢建建

▲ 江楼登望
寂寥川色外,薄暮暗光寒。
晚叶高秋下,霜鸿极浦还。
思牵初渡口,心绕古藤间。
举目迷津路,依稀向远帆。

▲ 夜行盐池
清夜临行路,高城柳近催。
天垂星火尽,月逐碧波回。
大野趋人渺,平林续鸟哀。
从今为倦客,日日望乡台。

▲ 金陵晚渡
往昔金陵渡,霜天肃杀收。
烟生扬子岸,云过谢公楼。
树色摇乡思,潮声拥客愁。
征帆连曙日,极目下江秋。

▲ 旅泊巴南抒怀
故邑淹留地,征帆向暮程。
云蒸巫峡暗,潮落蜀江清。
渝北猿声急,巴南柳色轻。
何当依晚照,涕泪对山城。

▲ 春晓
杨花三月醉春风,日暖新巢晓色融。
何处莺啼声不歇,一川烟水绿汀东。

▲ 村中即事
一朝僻巷接青峦,草色柴门湿翠寒。
更识故溪灵鹊语,长随渔父学持竿。

▲ 初泛汉口
小舟夜载汉江流,枕底滩声倦此游。
两岸青枫霜落白,月来寒渚暗分秋。

▲ 夜出维扬
云乡楚水渺连天,舟系芦边带宿烟。
夜傍轻沙渔岸火,瓜洲点点入愁眠。

▲ 送许友人
一别荆门望故川,穷途四海杳茫然。
离亭愁杀江风晚,唯见烟霞送际天。

▲ 渭南寄友弟
秦川古道望行车,夜向咸阳月半斜。
万里诗思南斗挂,遥牵孤梦到吾家。

16#
 楼主| 发表于 2023-3-10 09:49:07 | 只看该作者
推 荐 诗 人


牛银笙






牛银笙 山东首届优秀诗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泰安诗词学会会员,作品见与历山诗苑期刊,网络公众号等。

诗简评:

词者若流,源于心。我观所辑作品11首,其中用谓词“苦”3次,“独”3次,“幽”2次,“辛”2次,“凉”2次,“寂”2次,“憾、陋、伤、烦、酸、冷、僻、孤、残、悲”各1次;用名词性词语“霜”4次,“苔”3次,“菊”3次,“苦瓜”“蛛丝”“风筝”各1次。《黄帝内经》说:“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倘以味论诗,牛银生此辑诗可归为先入心者之苦味类。其苦常在恨不能用世,正如《庚子小暑后一日作》诗云:“憾是幽襟从未展,不曾江海御风雷”。然而其不用之恨盖不同于前人杜甫之“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古柏行》),李商隐之“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风雨》),孟浩然之“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岁暮归南山》),诸如此类直指客观的外向型牢骚怨艾。譬如《咏苦瓜》:“独因斯味寡,无以荐嘉宾”,《次郑孝胥<九日>韵辛丑年重阳前夜有感中原多地洪涝》:“不堪忧国少陵苦,难与悟禅摩诘亲”,牛银生的苦恨属于完全内向型的关于自我“陋质生野”的自惭和反省,这种反应是他作为接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残疾诗人心理的诗性投射。正因为这种社会抱负的存在,牛银生作品脱离了一般苦难型诗人狭隘偏激的单薄小我的苦难型叙事,全无病态,反而分外阳光端正,饱满厚重,坦荡从容,因而迥然不群,令人肃然而刮目以待。而其所不同今人苦难诗的,还有即如《咏苦瓜》《题庭前菊》《风筝》等善用比兴以致含蓄蕴藉温柔敦厚的表达艺术手法。于或更多陷于奔迸呼号的今人苦难诗中是另类。应该说,尽管有的作品仍有炼字不足或逻辑欠严等问题,其诗艺还有修养提升的未来空间,但是完全不需要用悲悯的眼光照顾,横向来看,牛银生作品即便被置于诸多身体正常的且受过高等教育的诗人的作品之间也未必逊色,且无论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上看都可堪议论琢磨。我不知道他及家人背后的付出,以他的情形,我以为,或许《随园诗话》转杨诚斋所言诗写性灵非天才不办的话能够解释罢。苦难浇灌的太阳花,其干也正直。于这少年,我惟敬畏。

——辽东学院 郎晓梅

我们读一个人的诗,会在字里行间体会到这个人的独特感受。虽然这种感受会受到语言文字、诗词意象等因素的包裹,但越是有个性的诗人,就越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这个限制,从而形成自己的面目。而形成这种面目最突出的外在表现就是诗人的遣词造句。我们在选择词汇的时候,会有意或者无意地筛选,最终“筛”出最贴合内心的词语。牛银笙的这组诗词,便有他自己的词汇筛选。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和他的抱负有关,但我觉得更多是他源于对生活的一种热爱。比如《咏苦瓜》的首尾两联:“陋质生于野,风霜减却春”、“ 独因斯味寡,无以荐嘉宾”,比如《重阳》中“风迹经秋未绝尘,抱疴身作烂柯人”,这是一种直面生活的勇气,从而实现依如《庚子小暑后一日作》中的“ 僻居庭径半生苔,恬静何妨小暑来”,依如《中秋寄远》中的“时逢桂酒盈杯处,一饮须教胸次空”,这是一种难得的恬淡从容。拥抱生活,拥抱生活中的美好,包括它的不完美。顾随先生的词中说道:“越不爱人间,越觉人间好”,的论。

——李江湖

牛银笙的诗词虽透出些许酸辛,却没有过度的情绪宣泄,而是在屈从于客观现实的同时所寻求的一种友善委婉的排遣和表达。正所谓“情欲信,辞欲巧。”读牛银笙的诗词如同漫步小院回廊一般,可从其物境、情境、意境中隐约感受到他生活中的“曲”。此“曲”虽低沉却不凄凉,虽惆怅却不伤感,略怀忧思,饱含真情,时有弦外音,不失言外意,能于幽深处牵情,能于淡泊中释怀。如《咏苦瓜》中:“独因斯味寡,无以荐嘉宾。”取势巧妙,意味深长;《村中老宅》中:“谁怜檐上瓦,寥落几秋霜。”又有无助落寞的悲悯情怀;《夏夜池边乘凉》中:“始知幽寂处,万物与心宜。”《其二 重阳》中:“篱菊深谙霜夜冷,素怀长共玉壶亲。”《鹧鸪天•题庭前菊》中:“夜来空倚栏杆处,些许情怀不许猜。”是孤独的高洁;《庚子小暑后一日作》中:“洗心偏爱茗三盏,宜目独存书一台。”《中秋寄远》中:“时逢桂酒盈杯处,一饮须教胸次空。”《西江月•村居》中:“闲烹清茗润诗喉,聊养精神足彀。”《踏莎行•村居》中:“关情幸有枕边书,寒来暑往随身伴。”又是淡泊宁静的超然态度,也是达观释怀的内心情结。

——杨世鹏

读牛银笙的诗词有一种情感的冲击力,虽以苦情入诗,虽有自卑之感,但还有一种坚定,一种能感受到生命回响的坚定。“腥惯人间态,甘为席上珍。”“坐石听蝉语,开襟悟斗移。”“篱菊深谙霜夜冷,素怀长共玉壶亲。”“关情幸有枕边书,寒来暑往随身伴。”“闲烹清茗润诗喉,聊养精神足彀。”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诗词不但熏陶了诗人的内心与品性,还让诗人保留了倔强,不向命运屈服的倔强,哪怕是霜雨至,心中自有清风,自有明月。

我非常佩服诗人,也感谢中华诗词,从古至今,中华诗词展现着独有的魅力,如同刘禹锡所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即使再大的磨难也阻挡不了对生活的向往,振奋人心的精神也随着中华诗词的传承而传递。

——邢建建



▲ 咏苦瓜
陋质生于野,风霜减却春。
疏篱闲养气,翠竹倚修身。
腥惯人间态,甘为席上珍。
独因斯味寡,无以荐嘉宾。

▲ 村中老宅
草盛垣墙短,苔深夕影长。
蛛丝斜挂壁,社燕自巢梁。
老去春难觅,归来目易伤。
谁怜檐上瓦,寥落几秋霜。

▲ 夏夜池边乘凉
烦溽中宵甚,追凉向小池。
月明波潋滟,风澹柳参差。
坐石听蝉语,开襟悟斗移。
始知幽寂处,万物与心宜。

▲ 次郑孝胥《九日》韵辛丑年重阳前夜有感中原多地洪涝
秋怀一贯殢烟尘,终负东篱采菊人。
重九望来天晼晚,大千沉入雨萧辰。
不堪忧国少陵苦,难与悟禅摩诘亲。
与客携壶劳梦想,疏帘风动觉酸辛。

▲ 其二 重阳
风迹经秋未绝尘,抱疴身作烂柯人。
诗堪小技难酬月,药似仙丹恐误辰。
篱菊深谙霜夜冷,素怀长共玉壶亲。
弟兄扶醉登高处,莫向天涯说苦辛。

▲ 庚子小暑后一日作
僻居庭径半生苔,恬静何妨小暑来。
树暗纱窗风自入,花堆石砌日犹开。
洗心偏爱茗三盏,宜目独存书一台。
憾是幽襟从未展,不曾江海御风雷。

▲ 中秋寄远
雁自图南月起东,清宵爽籁拂襟同。
阶前坐望云飘散,海内情牵语尽通。
离合人间知有数,阴晴境遇岂无终。
时逢桂酒盈杯处,一饮须教胸次空。

▲ 鹧鸪天•题庭前菊

孤抱残秋惜未开,未随霜降陨荒苔。五陵长避风流客,三径终归淡泊才。

云水阔,露华皑。分香孰与共池台。夜来空倚栏杆处,些许情怀不许猜。


▲ 踏莎行•村居

雪霁田畴,风徊庭院,春光迤逗时人眼。梅花将落又桃花,任他荣谢寻常惯。

何以修身?聊凭独善,蛰居心境偏疏懒。关情幸有枕边书,寒来暑往随身伴。


▲ 西江月•村居

缱绻村庐依旧,不悲光景无俦,过窗云月可舒眸,交映绿肥红瘦。

处世何妨平淡,为人兼得刚柔,闲烹清茗润诗喉,聊养精神足彀。


▲ 定风波•风筝

淡雅仪容曼妙身,此生不合堕凡尘。虽有东风相借力,岑寂,亦难平步上青云。

一线生涯谁摆布?堪误,沉浮命系掌中轮。偶得机缘弦断了,缥缈,应怜两处是销魂。


17#
 楼主| 发表于 2023-3-10 09:49:36 | 只看该作者
推 荐 诗 人


楚 颜






楚 颜  诗人、诗歌译者,1996年生于北京,祖籍湖北黄冈,受业于墨尔本大学6年,现务节能环保产业新闻宣传与信息工作。著有个人词集《朝颜集》,参与中华诗词学会第18届青春诗会,并获中华诗词雏凤奖。个人诗词、文章与翻译作品在《中华诗词》、《中华辞赋》、大公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等多家知名媒体发表。

诗简评:

楚颜的词是正雅之词。其词立意正,基调正,所描绘的画面,所抒发的情感,有着正气不可犯的气势。其词意象雅,文字雅,提供给读者的心思情愫,字码句形,有着文雅素净、眼明气清的感觉。

楚颜的词是传统之词。其思维,在人生意义的表达上,具有士大夫兼济天下的追求;其意境,宏阔者,应有慕稼轩气吞万里;幽邈者,似可见温韦之痕。

楚颜的词是学人之词。其辞也俊,其字也清,一篇读来,时有清新可人之句,亦时有深邃典雅之词。词中情感脉络可寻,理念导引可思,佳处颇多,流美可读。

——范诗银


楚颜的词作雅正,大气。值得一提的是,在她所书写的题材中涉及到了对诸如北斗、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等大事件的描写,这是很多作者不愿甚至不敢尝试的主题,这样的尝试非常值得肯定。这种尝试甚至不仅仅是主题的延伸,在传统诗歌意象的建立上、在词汇的筛选上、表达的更新上都很有意义。我们生活与古人已经有了非常大的不同,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科技的发展。对于科技的使用不仅仅停留在大的层面,她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果说屈子的《天问》、稼轩的《木兰花慢》是古人朴素的想象,那么现在就到了乘着科学的翅膀进一步想象的时候。

——李江湖


楚颜的诗词既有雄放深广的气象,也有细腻恬静的温情,是有厚度、有温度的作品。她能在超逸、洒脱、率性与绮靡、细腻、婉雅间交织和穿插,使得“北斗”“利器”“神舟”“环保”“达峰”这样的冷峻之词升温,使得“纤毫”“微萌”“娇花”“嗅蕊”“红绫”这样的娇柔之词健朗。

楚颜的诗词关乎自然之情,借景言情,借物抒情,如《水调歌头·登太行五指山》,其句:“平陆倾江海,我亦是名山。”大气磅礴,是充盈着志向、积极乐观的抒怀之情。

楚颜的诗词关乎生活之情,是经过提炼的生活情境,如《鹧鸪天·疫情间怀墨尔本故友》《浣溪沙·忆祖母》,其句:“莫愁冻柳无情直,翠绕回肠句里看。”“别圃相扶炎夏禾,雨光箬叶苦心多,穰穰烧粽簇青螺。”浸润着真情,是在现实生活中的捕捉剪裁。

——杨世鹏


诗词中藏着性格,是诗人骨子里透出的含蓄与内敛。托物言志的另一面实则是个人情感的升华。纵观楚颜之词,柔中带刚,有七分正气,三分凛然,“佳思忽来,书能下酒;侠情一往,云可赠人”。总的概括可归一“侠”字。不妨细读如下词句,深刻的感受一番:“重人生一诺,利器在纤毫。”“神舟奋扫黄昏色,只映带、青史澄霞。”“尚想游词勒马,未若诚词勒石,谁复主燕然。”“九草齐天,一花立地,都作韩王客。”就连清可绝尘,香浓意远的桂都有“一怀衿,双溪绿,数枝风”之豪侠之情。

楚颜词中之侠义,亦正如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集豪篇》中所说: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邢建建



▲ 八声甘州·北斗

对天罗地网数流年,折桂仰天高。甚孤光廿载,华枝自满,斗转东杓。地控逶迤如幔,长路起河桥。斜轨中圆际,点点凌霄。

原子钟声再振,更临危修葺,巨匠亲劳。重人生一诺,利器在纤毫。感遥边、横空持练,识微萌、云断剑光摇。吾庐小,向无穷望,护月星潮。

▲ 渡江云·闻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题记:是日北京云态奇绝,余亦前途启航,感赋自勉。)

平明西北望,峭云贯宇,历历画飙沙。为飞船鼓翼,十二逢辰,云盖满京华。旗开载梦,癸未后、岁岁高牙。披此甲、岂言无氧,意气更无涯。

辞家。诚心直上,利器回环,启星程月驾。方外有、三光可共,河汉非赊。神舟奋扫黄昏色,只映带、青史澄霞。今发轫,前途不复娇花。

▲ 水调歌头·登太行五指山

长岭断云处,山印破微边。五方指顾行色,花重草翩翩。拟拾青梯直级,又放红车斜缆,上下踵风旋。落地一心定,嗅蕊驭千端。

早沉音,迟振迅,不唐捐。凭高修己安人,张袂蔽深渊。尚想游词勒马,未若诚词勒石,谁复主燕然。平陆倾江海,我亦是名山。

▲ 念奴娇·谒娲皇宫于环保有思

神宫四叠,嵌岩阿一脉,灵虹相属。五盏笼灯攒殿下,为报五光如烛。碧树持心,红绫锁愿,铜鼎常森穆。环阶数柱,占齐当日鳌足。

返顾绿水天成,青山未改,人迹流何速。斤斧空林无再补,万象一朝荣木。连木成金,构土为玉,胸有娲皇宿。达峰能见,后生清坐幽谷。

▲ 念奴娇·与诗友同行韩王寨栈道中

汉家良将,更兵屯弥望,浓云藏术。守得危坡成直角,正道来人多益。阵石争锋,群山抱器,裂帛天光出。青田留照,垄间如见勋册。

造化不舍奇功,诗词胜友,饮馔同朝夕。恰似山形能载物,俱往前程风力。九草齐天,一花立地,都作韩王客。军中何事,挑灯研判诗律。

▲ 水调歌头·桂

夏木忽将凛,时雨静莎蛩。流黄瓦隙微月,桂子馥萦空。任尔情疏迹远,淡伫幽山长水,影落七弦桐。人籁忘夷则,徽外写青葱。

一怀衿,双溪绿,数枝风。凭谁秉烛,灯晕如醉耿相从。试揽光华璧瑗,信手商音澄澈,徙倚悦秋容。无韵秋声赋,涓滴此花中。

▲ 行香子·春望

冰雪蒙潭,弱柳毵毵,浸春寒、袅袅衣衫。飞花二月,流彩江南。更浦风青,山风绿,水风蓝。

绀云薄暮,微光虚室,羡芳邻、古调今谙。且将万籁,一并量参。有钟声远,琴声慢,表声恬。

▲ 鹧鸪天·疫情间怀墨尔本故友

历遍双城大小寒。离群封笔字阑干。还乡目断南门影,插架尘生毕业冠。

珍际会,勉风餐。溪桥海道各余欢。莫愁冻柳无情直,翠绕回肠句里看。

▲ 浣溪沙·忆祖母

别圃相扶炎夏禾,雨光箬叶苦心多,穰穰烧粽簇青螺。

小憩犹闻千里艾,孤眠如枕半枝柯,鹤仙云鬓碎银河。

▲ 清平乐·读杜诗辛词

江山逆旅,苦笔双飞举。青史丈夫空自许,白发负它金缕。

认取风格堪俦,相与搏浪腾舟。一睹澄江满月,不知沙渚银钩。


18#
 楼主| 发表于 2023-3-10 09:50:01 | 只看该作者
推 荐 诗 人


刘子轩






刘子轩,斋号退藏楼,1996年生于河北保定,现居北京。

诗简评:

诗词的写作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准确——用语的准确。语近情遥、余味不尽当然是传统诗歌追求的目的,但在追求这个目的的同时,准确度不能降低。当下很多作者写出的句子看似高深,但其实是为了求深刻而深刻,写出了很多乍一看新奇,但实际上似是而非,逻辑混乱的句子。所以,在我看来,对于很多不严谨的作者来说,晓畅、达意反而是第一要务。

子轩的诗词在用语的准确度上非常值得肯定。所选的几首诗词清新流丽,严谨中带着活泼。我一直认为诗词文章写到最高明处,就应该带有几分轻松的。如《西江月》的上片:“野渡半堤绿水,乱蝉一抹黄昏。邀朋相醉藕花村。几打哈啤冰镇。”情境的妙。又如《有赠》中“意气投时堪把酒,文章及壮不如人。”真是潇洒。

——李江湖


透过刘子轩的诗词,能看出他对待诗词的一腔热忱和对待创作的严谨态度。他的诗中正和雅,用典自然。他的词感情饱满,意境深婉。诗贵曲。故而,诗词创作常有以典入诗的手法。引用典故可以在诗词的写作中增强感染力,可以用更简洁的语言抒情言志,表达更丰富的内涵。刘子轩的诗词语言既精炼又跳脱,既含蓄又深情,不仅炼字贴切,用词生动,更为出奇的是善于用典。像《图书馆数日默坐》中的“明朝但借林和靖,且共梅花与露禽。”《临江仙》中的“壶中真似画,魏晋不知年。”《蝶恋花》中的“摇落声中行客早,登楼望断长安道。”《甘州·答约之》中的“重阳至,盘山菊好,可以逃秦。”《金缕曲·中秋夜饮城南小馆兼寄履平君》中的“王与谢,总相似。”“我复思鱼聊弄箸,想图南、望北何容易。”等,都是他作品中的亮点。

——杨世鹏


诗者,吟咏情性也。读刘子轩诗词便可见其情性,非是为写诗而写诗。诗中构思无滞,意象宛然,诗情、词境皆有妙处。诗句或丽或淡,或精或巧,无一丝常态,奇思频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眼前见之,心内通之,把时间、空间汇聚于笔下,由此诗成、词成。如这首《访法源寺遇雨》,遇雨阻游客脚步,但阻不了心扉,观花落,听鸟鸣,感碑迹,叹浮尘。猫儿的慵懒将诗人拉回现实,原来一切的一切都是过眼烟云,来与去亦不过一念之间。亦正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纵观刘子轩数首诗词,语句璀璨之中通达情性,佳音妙绝之间与古暗合。

——邢建建


▲ 访法源寺遇雨
欲避喧嚣到碧苔。伽蓝逢雨院门开。
听经石兽观花落,问法沙弥受戒回。
鸣鸟似争尘外事,残碑浑忘业中灾。
狸奴惊客还慵睡,归去方知我未来。

▲ 图书馆数日默坐
入眼茫茫夜又深,对书三日竟沉沉。
愁中久坐思难尽,客里孤吟感不禁。
秋月冷非今世事,寒蛩悲是古遗音。
明朝但借林和靖,且共梅花与露禽。

▲ 登涉县将军岭
莽莽衡漳势若奔,燕邯风物此雄浑。
九千将士英魂在,十万山河浩气存。
大业但思前劫事,神州况是旧兵痕。
寻幽偶遇眠云叟,烽火旌旗共客论。

▲ 有赠
天涯为客又为邻。一入江湖各有因。
意气投时堪把酒,文章及壮不如人。
访僧每被山门拒,对饮深怜故友亲。
此日尽忘京米贵,等车忽见似吾贫。

▲ 立秋后一日杨孟庄观荷遇雨
堤上人家向水开,秋云黯黯鸟徘徊。
白洋渔父舟声急,十万荷风带雨来。

▲ 浣溪沙·梦中过碧云寺醒记之

闲扣山门久不开,碧云僧懒任生苔。名花都做野花栽。

老法师闻松子落,小沙弥报故人来。挑帘相顾两开怀。


▲ 临江仙

欲觅桃花津渚,我来斯水欣然。家家杨柳系鱼船。壶中真似画,魏晋不知年。

宿醉因听宵雨,逢君忘却春寒。观荷台上羡蓑竿。渔归时望月,闲说旧衣冠。


▲ 西江月

野渡半堤绿水,乱蝉一抹黄昏。邀朋相醉藕花村。几打哈啤冰镇。

月落鱼惊弄影,灯深犬吠归人。清凉好梦不辞频。梦里双鸥狎近。


▲ 蝶恋花

昨夜天寒孤月小。梦底欢场,梦外西风老。摇落声中行客早,登楼望断长安道。

想着近来都挺好。人在天涯,音信年年少。今夜花前须醉倒,闲愁剩与花烦恼。


▲ 八声甘州·答约之

怨西风吹冷古城秋,却误雁来宾。问淹留何处?霜林晓月,野水荒村。应恨此鸿似我,无侣偶离群。辜负刘郎约,翘首横云。  

多少兴亡过影,剩碑残树老,惆怅黄昏。料人间万事,一梦了无痕。趁青衫、江湖游履,有新词、草赋寄君闻。重阳至,盘山菊好,可以逃秦。


▲ 金缕曲·中秋夜饮城南小馆兼寄履平君

又是中秋矣。正人间、华灯夺昼,升平风味。沽酒楼头闲看取,宝马香车如水。人道是、五陵豪贵。衮衮诸公成败后,又百年、翻覆京华地。王与谢,总相似。

转来自笑倾杯底。最无端、客子情怀,书生意气。孤月团团今宵冷,况是盈盈千里。曲歇处,秋声又起。我复思鱼聊弄箸,想图南、望北何容易。将此恨,遥相寄。




19#
 楼主| 发表于 2023-3-10 09:50:41 | 只看该作者
https://www.meipian.cn/4nfo4vnj


https://www.meipian.cn/4nfo4vnj


https://www.meipian.cn/4nfo4vnj

管季超:拒加微信!拒进任何微信群!!!

20#
 楼主| 发表于 2023-3-10 09:51:04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4 02:37 , Processed in 0.18728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