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作文充分展示小学生生命的原生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30 11:1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作文充分展示小学生生命的原生态
浙江绍兴市鲁迅小学
朱雁
[摘要]
作文展示生命的原生态,即倡导真诚地袒露心迹,热诚地拥抱生命,探究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作为写作对象,写真实生活,展生命轨迹。生命活动是作文的不竭源泉、展示实践活动中的生命轨迹,关注思想活动中的生命轨迹;作文又能提升生命活动的质量。

[关键词]
原生态;生命活动;提升生命质量。

浩瀚世界以其博大的胸怀孕育着万事万物,而人,则高踞于万物之灵的宝座。生命乃是人的精灵所在,每一个生命都以其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而显得无比宝贵,也因此形成了世界的千姿百态和生活的七彩缤纷。教育的价值何在?说一千,道一万,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即真诚地关爱每一个生命的发展。
   
古人云“言为心声”,情动于中而言于外。作文理应成为生命的呼喊和心灵的歌唱。只有让作文教学关爱并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才能无愧于语文教学所赋予它的重任。因此,作文这种直抒胸臆最具生态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是与真心相通、和真情相牵的一种心灵的自我感受,必须是以学生个性情感体验为核心的一种审美活动,也必须是情感主体关心自我存在的自由显示。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作文的基点应当是个体生命原生态的展示,既没有多少扭曲和约束,也无须任何遮掩和伪装,做到让孩子实情实抒,实话实说,这便是对作文“生态化”的要求。虽然这种生命原生态的展示往往带有很大的自发性,甚至不无偏颇,但它们是合理的,应当得到人们的尊重和呵护。因为童年是人生中不可重复的、有独特价值的一个时代,教育必须尊重他们的情绪、意愿和来自生活的各种体验。人生时序的一元演进,决定了生命的季节无法回转。童年的体验虽然幼稚但不失金贵,因为在以后的生命中再也无法重演。对于孩子自身来说,这是朵朵可供毕生回忆的“朝花”;对于关注未来的成人们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份献给明天的礼物!
   
但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的生命没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主要表现是:学生往往在没有真情实感的状态下,挖空心思,找一点材料填补老师定下的作文思路和模式,造成了千人一面、千文一腔的“雷同文”现象,失落了最可宝贵的鲜明个性;有的甚至用假话、套话、空话拼凑成文,文章表面上看去写得漂漂亮亮,可实质上十分空洞,缺乏儿童的真情表白。究其原因,教师的作文指导过多地强调立什么中心、选什么材料和规定文章的结构、体裁等,从而错误地把学生引入到只注重技巧表现的误区,背离了让学生表述最熟悉的自我生命活动的宗旨。作文教学必须改革,我们常常应当反思的一个问题是:“你的作文‘生态’了吗”?
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由此,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要切实把学生放在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写,用自己的心灵写,让作文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表现一个原生态的自我。帕思卡尔说得好:“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作文要以表达思想、充分显示生命活力为本真,这也是对人类尊严的敬重。
   
作文展示生命的原生态,即倡导“真诚地袒露心迹,热诚地拥抱生命”,探究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作为写作对象,“写真实生活,展生命轨迹”,既强调生活对作文的作用,也强调作文对生活的作用。本文就此作一些浅显的阐述。
   
一、生命活动是作文的不竭源泉
   
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说:“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如此看来,活动是生命发展的过程,也是生命的本质意义所在。生命活动是作文的不竭源泉,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生命活动是最熟悉的,也是最珍爱的,更是乐于表达的。因此,作文教学应引导到展示孩子们最熟悉的生命活动的自我本色上来。

1
、展示实践活动中的生命轨迹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热心参加校园、社会活动,结合语文学习,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实践收获。”遵循新课标精神,教学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捕捉生命的真美感受,倾诉于作文之中。
     
兴趣作文:孩子们有爱玩的天性,有许多的兴趣爱好,而学校又每学期都在开展各种形式各具特色的活动,如有些学校开设了“课程超市”,孩子们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兴趣自主选学,国际象棋、书画社、剪刻、雕塑、刺绣、标本制作、航模、电脑、排球……每学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保护环城河、认养绿地、红领巾义卖活动、采访、参观……每年举办“春芽艺术节”,比赛项目丰富多彩:歌舞、大杂烩、书画擂台赛、障碍跑、三小作品……这些活动趣味横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然后写成作文。如习作《一个有意义的实验》,老师先抛出一个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怎样才能使热水瓶内的热水冷却得慢一些,可保热更长时间。学生一时答不出,老师请大家动手做实验,寻找答案。一位学生动手实验后写道:
   
在头一天晚上,我把一壶烧开的水分别装进两个新买的热水瓶内,一个完全装满,另一个稍留一段空气。第二天早上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发现装满的一瓶水温度低,而稍留一段空气的一瓶水温度高。为排除两个热水瓶本身保温性能可能不同的影响,我把两个瓶对调一下,重复做一次,结果也是装满的一瓶水温度低,留一小段空气的一瓶水温度高。我分析认为,装满水时,水在瓶口,热水直接向外散热,未装满水时,热水通过上方的一段空气散热。这个实验也说明了空气和水传热不同,空气传热慢,水转热快。因此,对两瓶相同热水来说,放同样的时间,留出一段空气的那瓶热水热量散发少,保温时间长。
   
从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要想热水保温好一些,装热水时瓶内最好稍留出一段空气。这个实验也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有许多科学知识,只要我们肯动脑筋,敢于试验,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窍门,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由于他们以自己喜欢的生命活动作为作文素材,当他们下笔作文时,那种倾泻的情感、开放的思想、大胆的表达,使文章妙趣横生,这样的作文不就是展示学生生命活动的最好体现吗?
亲情作文:亲情是天性,它是最诚挚和实在的,是最具生态特性的,同时,它也是需要彼此不断地沟通,不断地理解,加强情感联系的。像我们鲁迅小学从97年开始就推出了”孝心献父母——一周一件孝心事”活动,每周记录孝心事,评议最佳孝心事。一桩桩一件件洋溢着“亲”与“情”的孝心事应运而生:长辈生日时,小小贺卡表真情;长辈生病时,主动问候见孝心;“三八”妇女节,给女性长辈洗脚;九九重阳节,给爷爷奶奶祝寿辞……把学生引入浓浓的亲情中,既接受民族传统礼仪的熏陶,学会真诚待人,关心他人,同时也学会通过书面语言和长辈沟通心灵。这样的练笔最“聚情”,最“用心”,是原生态的。

2
、关注思想活动中的生命轨迹。
   
“心有千千结”,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心灵深处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玄奥莫测的世界。作文就要打开自己的心灵世界,享受生命的阳光。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交流意识日趋增强,希望交流思想的情感也日益强烈。又据有关专家研究,小学生有两套语言系统:一套是可以拿出来的,即在写作时所用的规范语、套话,大多是没有什么生命活力的;另一套是自己的悄悄话,或是与小伙伴们海侃神聊时所说的话,语言很生动,充满生命的活力。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要沟通这两套语言系统,把书面语言的规范性和生命语言的丰富性进行整合。直面生命,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思想驰骋的空间。
   
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个体生命,自有各人不同的喜怒哀乐。倾诉心中的所思所想,应当是学生的主动要求。然而传统作文只让学生说正儿八经、冠冕堂皇的话,使学生不敢把个人的真实情感在作文中倾诉。作文成了学生说假话、空话、套话的场所。教师要鼓励学生写真心日记、真情随笔,写自己心中的话,有喜有忧,有笑有泪,学生就会很乐意去写。教师批阅这种随笔式作文,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如一位学生写《母亲的心》:
   
一碗深褐色的、冒着热气的中药放在了我的面前,我一点不剩地喝下了它。又苦又涩的中药流进了我的心田,我感到了甘甜。
   
妈妈为我熬了差不多两年的中药,每次从厨房里出来时,都是大汗淋漓的。刚开始我也没注意,但在一年前,我发现我的妈妈是多么地令人敬佩,这敬佩里又夹杂着无尽的辛酸……
   
那一天早上才6点多,我起床后想到厨房喝口水,推门而入,看到了妈妈微微弯曲的背影,用右手在捣着锅里的药,稍稍蓬乱的头发,湿透了内衣的汗水,回头看我时无比憔悴的面容……我着实吃了一惊,妈妈平时不是这样的呀!便赶紧叫了爸爸,爸爸上去摸了摸她的额头,吃惊程度丝毫不逊色于我,大喊 :“快上医院,你妈妈发了高烧!”
   
挂了号,量了体温,输了液,妈妈逐渐恢复了清醒,她的第一句话就是:“帆帆,你喝过中药了吗?”我愣住了,两颗硕大的眼泪无处藏身……
   
妈妈为我病情的好转而高兴、兴奋;为病情的反复而担忧、发愁。一次,为了减去剩余的西药,妈妈做了大胆尝试——用剪刀在西药的边缘上多刮了几刀,结果弄得我又“发作”了。我整天在家养病非常难受,但她比我更加难受,因为她的感受里比我多了一份心痛、忧伤、自责。还有一次,医生说可以把西药转换为纯粹的中药,妈妈可乐坏了,熬中药时,你都可以听见她悦耳的歌声,偶尔还可以听见“太好了、太好了”的轻微声音。
   
中药在不小心熬得太多的情况下,妈妈会主动向我“请罪”,答应以后“痛改前非”。在前几个月,我还认为这是她应该的,所以我还会不知天高地厚地挖苦她几句;然而,在近几天,我的想法比以前毫不一致了:妈妈辛辛苦苦地熬中药,为的是让我快点痊愈,而我如此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挖苦她,是不是有点过分?从此以后,哪怕再苦的中药,喝下去以后,就变成了甘甜。
   
“谁知瓶中药,口口皆辛苦。”中药是妈妈的辛勤劳动与丝丝爱心熬出来的,我喝了,怎么还会觉得苦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4 22:54 , Processed in 0.18040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