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舵手,一个校长应该扮演的角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12 20:1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舵手,一个校长应该扮演的角色
——记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郭涵
郭涵 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曾获“五一”劳动奖章。
作为青年营的举办地,北京奥运圣火传递途经一零一中。图为郭涵在圣火传递中。
郭涵和学生在一起。(图片由北京一零一中学提供)
    2008年之夏,北京奥运会奥林匹克青年营在北京市一零一中学举办。400多位青年人的欢声笑语使这所传统名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这既是对一零一中学管理水平的考验,也是提升学校管理队伍水平的契机,也给一零一中全体师生带来了自豪和骄傲。师生们能够享受这一次精神的洗礼,与校长郭涵强调抓发展机遇、强调一切立足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是分不开的。郭涵说,校长的职责就是要把握学校发展的方向。
舵手,一个校长应该扮演的角色
——记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 郭涵
  初次见面,短发、素装的郭涵干净利落,乍一看,让人觉得有点“冷”,感觉很难接近。但是,聊了一会儿,她的随和、直爽却让记者倍感亲切。“有多大的风光,就有多大的压力。”虽然学校在奥运会中风光无限,但郭涵却表现出了少有的低调和坦诚。她说,一零一中学是一所历史名校,自己只是学校发展中的一段历史,只有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让学校获得了发展,才能与学校的历史地位相匹配,才不至于有辱使命。
  1999年,当被任命为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时,郭涵感到了很大压力,“我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我知道学校的历史,知道有很多人在关注着你。这种关注程度不可想象”。
  虽然之前郭涵已经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工作了8年,但从来没有管理过一所学校,突然一下子做了一所历史名校的校长,“我当时根本不知道怎么运转”。那时,学校校舍破旧,各种矛盾尖锐,一大堆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棘手难题都摆在了她的面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替郭涵捏了一把汗,担心她能否挑得起这副沉重的担子。
  9年过去了,在郭涵的带领下,一零一中学负重前行,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对此,郭涵感慨地说:“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很高的社会期望和压力时,很幸运,我仍然比较清醒,坚持学校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土地,校长的使命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从奥林匹克青年营到邀请诺贝尔奖得主来校作报告,只要是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事情,郭涵都会努力争取,努力做好。
  对于一零一中学的师生来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他们终身难忘。作为北京奥组委选中的奥林匹克青年营的营地,来自全世界204个国家和地区的481名奥林匹克青年营营员,使北京一零一中学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
  对一零一中学教师而言,青年营前期准备工作最显著的特点,莫过于劳动的苦和累、劳动环境的脏和乱、劳动质量的精和细。这个过程,非亲历者难以体会,难以想象。
  打扫食堂的教师,跪在地上,硬是把常年积淀的油垢污斑擦洗得没了踪迹。打扫宿舍的教师,连蚊帐竿也擦得干干净净。为了让来自异国他乡的孩子们一进入校园就有一种家的感觉,教师们可谓费尽心机:刘建新老师从家里拿来一把极富艺术内涵的大扇子,挂在3号楼的走廊上;万锡茂、曹桂胤自己花钱买来中国结;曾丽军等一些心灵手巧的教师叠了许多千纸鹤,挂在营员房间。随着团队各成员之间、教师们和营员之间的配合越来越熟练、越来越默契,大家对奥运精神的感悟也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具体。整整20天的青年营活动,给一零一中学的师生带来了一次神圣的精神洗礼,使学校的教师和管理团队经受了一次高规格的检验,同时也使学校拥有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宽广的精神视野。
  在很多人看来,承接奥林匹克青年营这样超大型的国际活动,是一件非常麻烦、非常复杂的事情,有的人担心难免会出现纰漏,有的人担心财务会出现“漏洞”。但在郭涵看来,具体的困难可以一个个去克服,这是促进学校发展和锻炼队伍的一个绝好机遇,绝对不能错过,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善于寻找并抢抓机遇,是郭涵之所以能够带领学校不断前行的“秘笈”。
  2008年11月12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先生一行抵达北京一零一中校园,给师生们作了既生动有趣又有一定学术深度的演讲,并和与会学生进行了20多分钟的互动,全场气氛非常热烈。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完全得益于郭涵对机会的敏感和及时把握。2008年初,副校长王涛去北京市教委开会时,拿到了两本市教委一年工作的大事历,回来后就给了郭涵一本。通过这本大事历,郭涵得知中科院和北京市政府将于2008年11月份联合举办“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于是她就决定借这次会议召开的机会,把与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请到学校,于是就给学生们带来了这次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实际上,拿到市教委大事历的人很多,但只有郭涵敏锐地捕捉并把握了这次机会。
  有了敏锐的目光和时刻寻找机遇的意识,机遇就会不期而至。在郭涵的决策和争取下,2005年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006年北京市首届国际青少年艺术节、2007年的国际学校联盟校长峰会先后在一零一中学举办。这些活动使学校的管理队伍得到了锻炼,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正因为有了举办这些大型、国际性活动的基础和经验,才使得学校有可能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青年营的营地。通过承接这些活动,使学校的管理队伍以及后勤管理获得了提升,使师生有了和名家大师直接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开阔了师生的视野,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在决策的时候,郭涵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只要这件事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就要去做,就要努力争取,努力做好。
  机会永远给予时刻准备着的人,给予敏感而行事果断的人。正因为能够高瞻远瞩,抓大放小,郭涵才得以抓住一个又一个的发展机会,使学校以此为平台,不断地向更高的水平提升。
   郭涵一再提醒班子成员:“你今天表扬教师了吗?你真的是为教师的成长发自内心地高兴吗?”教师有什么事情,都愿意找郭涵倾诉,一位教师告诉记者:“郭校长不一定会赞同你的意见,但她会听完你的意见。”
  尚晓嫚是一零一中学初二(3)班的教师,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她都会给予更多的关爱和辅导,只要这些学生有点滴进步,她都会写个小纸条进行鼓励。有一次,学生把尚晓嫚写的纸条拿回家,家长见了,非常感动。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位家长见到了郭涵,并把尚晓嫚的做法告诉了她。去年,尚晓嫚从初三循环下来接手新入学的初一。在新生入校的家长会上,郭涵在会上表扬了尚晓嫚,并把尚晓嫚的做法告诉了家长,说她的责任心非常强。家长们听了特别高兴,一下子对尚晓嫚特别信任。通过这件事,郭涵体会到,以后开家长会的时候一定要多表扬教师。
  “校长一定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教师,表扬教师一定不要说空话,而是要用具体的事情去表扬教师,这就要求校长要细心,要多和教师交流,这样才会用更多的细节去表扬教师。”郭涵表示,校长表扬教师不能是嗓子眼里出来的,而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发自肺腑的。她一再提醒班子成员:“你今天表扬教师了吗?你真的是为教师的成长发自内心地高兴吗?”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但相对于制度建设,郭涵更关注制度背后的精神层面,因为“制度管不到的地方,只有靠精神。跟制度比起来,文化、氛围更重要”。郭涵认为,我们现在不缺少口号,不缺少先进的理论,就缺少能够感动人的东西。为此,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郭涵更关注那些小事、细节,关注那些能感动人的人和事。每年评上先进的教师,不管获奖级别高低,郭涵都会请他们在大会上给全校教师作报告,一是增强这些教师的自豪感,二是彰显榜样的力量,因为这本身就代表了学校所倡导的文化。她说,有时,教师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作为校长,如果听到了、见到了,再跟教师提起来,教师就会特别感动。“校长是寒暄式的还是发自内心的,教师是能够感受出来的。”
  为了让每位教师都感到“在一零一中学工作是最好的选择,一零一中学是值得工作一辈子的地方”,郭涵想方设法给教师的成长提供各种成长平台,增强教师的归属感。
  在采访中,很多教师都对记者表示,郭校长就像一个大家长,当自己在工作中有烦恼的时候、工作不顺的时候,一想到郭校长,就有了安全感,感觉有她在,学校就有希望。高一年级组组长刘子森告诉记者,在一零一中学,教师们有什么事情,不管是工作上的事情,还是子女的教育问题、家庭纠纷,一般都会直接去找郭涵倾诉。“郭校长不一定会赞同你的意见,但她会听完你的意见。一般来说,很多领导如果不接受你的意见,就会打断你,然后阐述他的观点。但郭校长不是,她很宽容,听到最后,她可能会说一句话:我不赞同你的方式,但我能理解你的做法。她有时也会给你委婉地提出建议。”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专业素养固然重要,但真正核心的还是教师是不是真正地爱教育、爱学生。一位教师能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说到底还是一个投入的问题。而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并不是纯粹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训所能达到的。如果让教师处于一个能够不断被激励、被感动的环境之中,处于一个有着强烈归属感的校园之中,那他们对教育的热爱就可能在无形中被激发出来,这可能就是一零一中学为什么能够拥有一支师德高尚、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作为校长,郭涵认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就是把握学校发展的方向,她主要做三件事:一是决定这个事情做不做,二是这个事谁来做,三是确定一个标准。
  作为校长,需要面对和需要处理的事情千头万绪,但郭涵却显得很轻松,一切都显得那么游刃有余。郭涵表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她遇到过很多问题,碰到过许多解不开的疙瘩,也有过苦恼,但“校长不能做项羽、诸葛亮式的领导,举轻若重,事必躬亲;校长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为自己所应当为,而不越俎代庖;校长要善于识人、信人、用人,尤其能用比自己高明且学有专长的人,而前提则是尊重人、关心人。”
  在学校管理中,郭涵做的事情主要有三件:一个是决定这个事情做不做,二是这个事谁来做,三是确定一个标准。郭涵认为,校长不可能每个具体的事情都要管,校长的主要职责就是把握学校发展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高屋建瓴地进行决策。在大的发展方向之下,校长就要给每个班子成员以充分的自主权,给他们施展才华搭建舞台。
  在海淀教师进修学校8年的工作经历,培养了郭涵对教育特有的敏感,使她能够较好地把握学校发展的方向和趋势。2007年,北京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时,郭涵态度非常积极,她通过专题报告的形式,在教工大会上作动员报告,并带领学校教学干部去海南、山东等地进行考察学习,派教师参加学习、培训。尽管如此,在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对此,郭涵的态度非常坚定: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要用改革来解决。她对记者表示:“课程改革这个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在新课改面前,我们都是在陌生的水域里航行,校长就是‘舵手’,他的主要职责就是寻找正确前行的航线。在困难面前,校长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准并坚守课程改革这个大的方向。当校长认准一个方向的时候,就要告诉班子成员做这件事的意义、责任和要求,就要协调各种关系,说服大家跟你一块做。”
  为了带领教师把握“德育为先,全面育人”的办学方向,郭涵经常对教师说:“学生在一零一中学学习3年或6年,我们能够给他们什么?除了给他一个理想的升学成绩外,更重要的是看他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以后,他沉淀下来了什么。”正是在这样深层次的思考和追问中,郭涵不断寻找并规划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并采取种种措施,让学校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8 18:46 , Processed in 0.08544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