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关于儿童美术启蒙教育的研究(曾发表于《孝感晚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8 19:3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年前发表的一组关于儿童美术启蒙教育的短文


孝南区教学研究室
管季超


     细心的网友会发现,我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文章中对“美术教研员”这个工作角色的感受是不同的:有的表现出高昂和明媚,如在《燃烧生命的激情》一文中的大部分表达;有的表现出怨愤与无奈,同样也在上述这篇文章中;有的表现出执着和舍却功利的惊人付出,如《管季超收藏美术教育书目》。
   因为如果详细展开来讲,有可能暴露出个人最隐秘的思想(暂时还不想全部敞开!)更可能因叙述故事而直接牵扯到身边的人和事(也暂缓如此表达),所以我只想简单排列如下几句话,让这几句话本身所具有的张力透露必要的信息:
   ——管季超自幼喜爱美术,近于痴迷。但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从未受到过任何稍稍“正规”些的美术教育,也并无在学校任教美术的工作经验。
   ——因为担负“美术教研员”这个角色,管季超因此被迫(或自己乐意)为“为完成好工作角色”而贴钱,总数在近万元,而遭受种种“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困难;而洞开一片新天地;而树立起足够的学术自信;而有可能为未来十五年的职业生活预备了更多的“选项”……
   ——周国平先生说:“人生有千百种滋味,品尝到最后,都只留下了一种滋味,就是无奈。生命中的一切花朵都会凋谢,一切凋谢都不可挽回,对此我们只好接受。我们不得不把人生的一切缺憾随同人生一起接受下来,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坦然。无奈本身包含不甘心的成分,可是,当我们甘心于不甘心,坦然于无奈,对无能为力的事情学会了无所谓,无奈就成了一种境界。”
   现将多年前我在开始儿童美术启蒙教育研究工作不久在《孝感日报·晚报版》上发表的四篇短文以数字格式集中收存到《教师之友》论坛上,作一个历史的回望。
   因为《晚报版》是大众媒体而非专业媒体,篇幅不能太长,表述不能太专业,制约了更精微和学术性的表达。但,我永远也忘记不了当年《晚报版》殷贤彬、李红艳、王荃红、田潮四位编辑的鼓励。




[ 本帖最后由 寒梅 于 2008-5-8 20:47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19:40:12 | 只看该作者
我是怎样教儿子画画的
          孝南区教学研究室美术教研员  管季超

  3月29日,《童年广场》发表了我儿子管致远的一幅画,一些熟识的朋友又到我家里看了致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画的近3千张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些不太熟悉的家长也纷纷询问我“有何诀窍”。
  我想,与其一个个答问,倒不如写篇文章一并作答,也趁机宣传一下自己的儿童美术教育观。
  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持一种“平常心”
  说实话,我从儿时起就酷爱绘画,但我小学阶段是在农村学校读的,初中阶段也没有上过几节美术课,高中就干脆没开课。所以我从没受过任何正规的训练,在武汉二师读书时当过校美术兴趣小组组长,画地一阵子,也没有老师正经教过,此生与当画家肯定无缘。
从1995年9月24日起,我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儿子作画,我并不奢望让儿子来圆我的画家梦,也并不想急功近利,只是以一个父亲的爱心和耐心,千方百计激发起孩子自身潜在的艺术创造力,并通过这一过程(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促进孩子的成才。
  二、看了20几本书
1991年,我在书店买到一本好书,这就是卜维勤、王丽岩夫妇合著的《绘画•成才——早期艺术教育对话》,这本书中的观点启发了我,以后我又陆续接触了美国艾略特•W•艾斯纳、罗恩菲德、鲁道夫•阿恩海姆和英国赫伯、里德、摩伊•凯特莉等人的早期艺术教育观念,看了20几本这方面的书,形成了自己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看法。
  近三年,我与安陆市文联副主席、安陆漫画协会会长王顺华先生过从甚密,每次我们在一起都要谈儿童美术教育问题。他完全赞同我的观点和做法,甚至用“佩服”这样的词儿来表达他的认同。王兄的热情鼓励让我更有兴趣去坚持自己的想法。
  三、说了近3千个“好”字
  我脾气比较急,但是在引导儿子作画时,我始终提醒自己持一种平和和宽容的态度,只要儿子画出一张画,不管这张画在大人们看来是如何莫名其妙或糟糕透顶,我总是真心实意地大叫一声:“好!”
  孩子的妈妈很不赞同我的做法:“你光给伢戴高帽子!看将来惯到天上去了!”我极力辩解:“哪个不喜欢听夸奖?多夸奖才会让孩子有兴趣去干一件事。”
  儿子在别人面前提到我时,对我其他方面一概否定,什么嗜酒如命啦、腆个大肚子光能喝酒不会干家务啦,唯独在怎么评价他的画这点上引我为知音。
  今年4月初,我们带儿子到好友、师专艺术系美术教研室主任张笑勇君处玩,翻看张家影集,见有一张“全家福”。儿子说:“爸爸,我们家还没有这样的像片呢。”我说:“那你画一张怎么样?”
  回到家,儿子让我们夫妇并排坐在长沙发上,细心观察了一会,然后回到他的“画室”(即其卧室),用钢笔画出了这样一张“全家福”。
  我一看,画上把他妈妈画成了一位小姑娘,似加以美化。画我则没有忘记画上满脸胳腮胡子和秃头。我佯装生气:“你把爸爸画这丑!”“马良”说:“好,好!莫生气,我来给你添点头发。”上图即是儿子画的“全家福”。


[ 本帖最后由 寒梅 于 2008-5-8 19:45 编辑 ]
3#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19:46:09 | 只看该作者
让孩子尝试各种绘画工具
孝南区教研室  管季超
  在儿童美术启蒙教育中,要引导孩子大胆使用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因为这对于保持儿童绘画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是有实际意义的。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下列的绘画工具可以让孩子自由选用:
  铅笔:儿童画大多是线描画,使用铅笔当然适合的。铅笔一般用HB的较好,B,2B及4B以上较软的也可以,H类的铅笔太硬,画出来的笔痕太淡,容易破坏孩子的情绪,不宜使用。
  彩色铅笔和彩色墨水笔:彩色铅笔是成盒出售的,有的多达24色一套。缺点是使用中常常容易弄断笔尖,而且色彩也不够鲜艳。现在商店里有一种彩色墨水笔卖,有各种颜色供选择,多者也有24色一套的,色彩鲜艳,使用方便,很爱孩子欢迎。
  钢笔和圆珠笔:依我个人的经验,儿童绘画使用钢笔也是完全可以的。如果用弯头钢笔,可以画出粗细不同的线条,使画面刻画得很细致,这会让孩子觉得很高兴。使用钢笔当然以灌注碳素墨水最好。圆珠笔线条虽然很细,也是可以让孩子一试的。
  另外,蜡笔,油画棒,彩色粉笔等等也可以让孩子自由选用。蜡笔和油画棒适合在表面粗糙的厚纸上画,彩色粉笔可以用来在家里的地板或室外地面上画大画,偶一为之,孩子会兴致盎然。
  对于经过一段时间训练的孩子来说,引导他们尝试用水粉、水彩颜料,或者用毛笔画水墨画,更能激发他们的热情。这要求家长创造一定的环境条件,并且对孩子弄脏手脸、弄脏衣裤等表现出足够的宽容心才行。
  事实上,只要家长不限制孩子对绘画材料的使用,孩子就能充分发挥各种绘画工具的性能,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画面生动有趣。
那么用多大的画纸为好呢?我认为一般用8开纸大小比较好(即我们这个《童年广场》专栏大小)。纸太小就显得局促,不利于锻炼孩子驾驭画面的胆气。
  特别要提醒家长朋友们的是,一定不要让孩子在画画时使用橡皮、尺。用橡皮和尺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思想,久而久之,反不容易画准画好。


[ 本帖最后由 寒梅 于 2008-5-8 20:3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19:49:06 | 只看该作者
默画——幼儿美术启蒙的一种训练方式
                                          孝南区教研室  管季超

  在幼儿家庭美术启蒙教育过程中,帮助孩子养成对事物细致观察的习惯,提高幼儿对形象的记忆能力和再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默画训练是达到这个目的十分有效的方法。
  默画就是凭对对象的记忆作画。具体操作形式可以有两种:
  一种形式是先让孩子细致地观察所要描画的对象,比如一只花瓶,一辆玩具汽车。家长在旁边用语言作一些观察提示,指点孩子注意那些容易忽略的地方,注意物体各部分的比例等。然后将这个物体(花瓶、玩具汽车等)遮盖起来或拿走,再让孩子试着凭记忆描画出来。然后再对照原物加以比较。
  另一种形式是先让孩子对物(或对范画)写生(临摹),然后再将物体(范画)移走,让孩子凭记忆默画出来,最后父母和孩子一起对照原物(范画)加以比较。
  需要特别提醒家长朋友注意的是,对孩子的画作应持宽容的态度。一般来讲,只要能抓住所画物体的主要特征就可以了,况且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趣味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切切不可纯以成人眼光为尺度评判儿童画,不可以“照相式”的“像”与“不像”为唯一标准。在大多数情况下,幼儿的默画作品在形似方面有显而易见的不足,但在神似方面常常胜于成人,具有稚拙、天真、情趣盎然的特点。
       依我个人近两年指导孩子学画的体会,上述两种训练形式以第一种效果较好,因为带有一点游戏性,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热情。两种训练形式交错使用,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个物体到多个物体(乃至于要求默画整个房间或一段街道,一个售货摊等),再辅之以美术鉴赏训练、听故事编画、看动画片编画等等其他训练形式,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形象记忆力、表现力就会大大提高,学画兴趣也日浓,也许就不待督促,乐此不疲了。


[ 本帖最后由 寒梅 于 2008-5-8 20:4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19:49:28 | 只看该作者
儿童美术鉴赏力的培养
             孝南区教研室  管季超

  孩子具有默画能力以后,基本上可以解决画画造型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们不可忽视另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美术鉴赏力的培养。
       鉴赏力是对美术作品感受、体验、分析、评判的能力,鉴赏力的培养过程是儿童储存丰富的审美经验,获得必要的美术知识,形成艺术创造敏感的过程。
  我们经常看到,有不少有相当文化修养甚至是智力超群的人士在美术鉴赏方面却一无所知或表现出可笑的偏见,这充分证明美术鉴赏力是须经专门训练才能产生的一种特殊能力。美术技能训练和美术鉴赏力的训练结合起来,互为辅助,才是一种大有益于儿童的全面的美术启蒙教育。
  对于儿童来说,这种美术鉴赏力的训练当然不可能像美术院校那样有系统地进行,甚至也不能像中小学美术教学那样主要由成人(教师)讲授,只能是不拘形式地在家长与孩子同看一本画册,同观一次画展等等带有游戏性、富有生活情趣的活动中随机进行,家长的指点越隐蔽越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最好的境界。
  我在教儿子学画时,曾经陪着他去看了本地的《刘正洪画展》、《孝感市美术作品大展》,甚至专程到湖北美院看画展,另外,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形式训练其鉴赏力:
  一是拿出美术作品图谱,佯装要他挑出最好看的若干张或“最不好看”的若干张,并且要他说出理由,催促其仔细欣赏美术名作。
  我曾反复将毕加索、康定斯基、克利、达利等世界画史上公认的富有童心、勇于革新的大师的作品让他翻看。看得出来,对这些作品,儿子不甚“理解”,但对于画家们画面表现的大胆天真和鲜明风格还是由衷喜爱的。
  我一直认为,原始艺术和现代民间美术(农民画)以及漫画与儿童画有极大的相似之处,所以有意识地搜集了一些这类作品供其欣赏。儿子对卜劳恩的《父与子》组画百看不厌,对我的朋友王顺华的水墨漫画也喜欢看。偶而蹦出一句话来,其见解的独特,是我们成人所未曾想到的。
  二是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将儿子的画作拿出来,以“某某伯伯或叔叔阿姨要看你最好的画”等理由要他挑出自己认为画得最好的作品并说出道理。虽然儿子无法用对比、调和、节奏、韵律、对称、构图、色彩、肌理等等名词来评判,但经过若干次训练以后,他所挑选的佳作,往往也是我们认为画得成功的,这证明他的鉴赏力确实提高了。
  这里特别提醒家长朋友们注意的是,审美是有差异性的,即或同是美术鉴赏家,对一件美术作品也可能会作出不尽相同的评价,何况是知识、经验以及审美体验尚不丰富的儿童呢?如果孩子对作品作出了不同与家长的判断,也是正常。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坚持个人见解的勇气,比“看准”一幅画的优劣重要得多。
  另外,我们拿来作为鉴赏训练的美术作品,既要有具象的,如陈逸飞的油画;又要有意象的,如吴冠中近年的国画;还要有抽象的,如蒙德里安的作品,这样才不至于使孩子的审美经验偏狭。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家长多引导孩子欣赏美术作品,对于他们绘画技巧的提高有益,对于审美修养的提高和智力开发更是有益的。


[ 本帖最后由 寒梅 于 2008-5-8 20:4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6#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20:48:09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5-10 11:47:16 | 只看该作者

丑文配美版面,勉强60分

当时,我的认识水平只有这末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 05:39 , Processed in 0.11718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