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年级习作教学“五善”(原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11 19:1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年级习作教学“五善”
孝南区三里棚学校   屠梅花

       一、善把握
       人教版三年级习作教材的安排特点及意图是什么,这是作为教师必须要把握的。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其他的一切都将徒劳。三年级的习作教材放在语文园地里,每一个语文园地里安排了一次习作,每学期共八次习作。纵观这十六次习作,我们不难发现,三年级习作教材的安排有四方面的特点。  
       1、兼顾了写实和想象。既让学生练习写实,又让学生练习写想象,这是课标给我们提出来的要求。我们发现在每一册教材里面都安排了两次想象作文。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这是习作教材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也是课标对中年级习作所提出的重要思想。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这个是作为中年级习作的目标要求提出来的。我们也在习作教材里面得到了印证。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从上述习作教材的特点看,第二点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了第二点,其他都无从谈起。课标也说得很明确: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具体指导时,可以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也就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如果说一、二年级是写话,那么三、四年级就可写“放胆文”了。
       二、善赏识
       如何让学生写“放胆文”?众所周知,作文是学生内心情感的一种释放。可是诸多的原因束缚了我们的学生,使得他们面对真善美的世界却不敢流露,不敢表达,更谈不上尽情地释放。总听好多老师在感叹现在的孩子写出来的文章尽是套话,没有一点生气和活力。对此,我不禁要问:我们允许儿童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见解了吗?允许儿童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了吗?太多的禁锢束缚了孩子们的头脑,也压抑了他们的灵气。责任在谁?不要怪我们的孩子,他们也曾写出“雪融化了变成春天”“月亮喜欢晚上”这样充满想象力的句子,只是一个个的红叉叉,一次次的否定,使得孩子们不敢有自己的思考,不敢有自己的想法,童真世界里的烂漫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消失了。
  曾经有个学生写过这样一段有趣的文字:
  “我有一个懒爸爸,每天躺在床上呼呼睡大觉,什么事儿都推给妈妈做。一天早上,我和妈妈叫他一起去操场锻炼身体,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还有一次,我叫爸爸吃早饭,可他还在睡懒觉,他嘴上含含糊糊地应着“噢”,可就是不起来。日子一天天过去,爸爸的肚子也一天天大起来,拍拍它就像敲小鼓。爸爸呀爸爸,你再这样下去可要变成一个猪爸爸喽!”
  这个片断虽然语句不怎么优美,比喻也不怎么恰当,但通篇洋溢着孩子特有的稚拙、可爱以及新奇大胆的想象。读着读着,你就会被那些发自内心的真话、实话所深深地打动。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说她很有写作天赋,善于捕捉生活中细小的事。没想到,这么一句不经意的话竟产生了神奇的力量,这孩子天天在悄悄地写,用她那儿童特有的眼光,写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写对周围人、事、物的看法,写儿童世界里的烂漫天真,表达她对生活和大自然的一种新鲜的、自发的情感。
    如果我们怀着一颗童心,用儿童的眼光赏识儿童的作文,用儿童的思想宽容儿童的作品,也许,我们就能见到一些令我们感动的充满灵性、悟性的作文。
       三、善指导
       以往的作文课堂中,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嘴咬一支笔,手托一颗脑袋,盯着面前的作文本暗自发呆。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绞尽脑汁,闭门造车。鲜活的面孔此时一个个老气横秋,鲜活的课堂此时一潭死水!究其原因,以往的我们习惯把整个习作指导浓缩在一堂课的前二十分钟内,稍作指导后便让学生进行写作。封闭的课堂把学生与生活、社会隔离,学生缺乏细致的观察、亲身的感受、真实的体验,面对着作文题目往往无话可说。思来想去,我在作文教学中试行了“两牛刀”,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第一:下一次作文的范围和要求提前布置,让学生提前收集必要的材料。
       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总是在作文课上才公布本次习作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本没有收集作文素材的时间和空间。而在上一次作文结束之后就立即公布下一次作文的范围和要求,学生就会利用相隔的这段时间进行充分的准备,作文时自然得心应手了。
       第二:学生写我也写,我和学生进行“同题作文竞赛”。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以往的作文指导我都是纸上谈兵式的。现在作文时,我和学生进行同题作文竞赛,学生写什么我也写什么。通常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我就能完成下水文。然后我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学生听(或是投影出示),让学生进行评价。要求学生评价时主要从老师的作文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鉴、你觉得老师的作文还有哪些要改进的地方两个方面进行。这样,教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了学生一个鲜活的例子,怎么去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也就心里有数了。
       四、善评价
       以往,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细心审阅每一篇习作,小至标点符号,大自谋篇布局,并写下了大段的评语。结果,学生对习作评语却无动于衷,见到作文头就痛,形成了高投入低效率的局面。给学生习作写评语这个环节到底还需不需要?我想回答是肯定的,关键是该研究研究学生了,是该给习作评语“动动手术”的时候了。
       1.教师要在批上下功夫
      (1)用肯定的评语,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
       三年级的习作,根本目的是激发、增强学生进一步写作的兴趣,为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一直以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为原则,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特别是那些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一旦发现他们的习作中的某个段落,几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语写的好,我就立即在下边标上嘉奖号,表示这儿写得好应予嘉奖,并在眉批上写上“这个词用得准确”、“我看你真聪明”、“这句话写得真好呀,能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活动 如实写出来。你的进步真大呀!”加上鼓励性的话语,使学生们享受成功的快乐。。
      (2)实行“多就少改”,保护学生习作兴趣。
       批改作文实行“多就少改”,是保护学生习作积极性的一种方法。学生的习作只是初步学习阶段,他们写出的文章多半是半成品,缺点、毛病自然不会少,这是很正常的。尽管如此,他们多数写好习作之后,常有大功告成的愉悦,希望教师予以肯定和表扬的心理。
       2.学生在改上做文章
      (1)同桌合作
       由于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接近,比起教师的批改容易理解与接受,让同桌合作互改,学生不仅获得了帮助,而且还能从中得到分析、表达能力的锻炼,习作技巧也能得到提高。
      (2)小组交流
       大部分学生的习作初稿往往破绽百出,若让教师批改,必是满篇触目惊心的红色,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感与畏惧心理。在教师批改前,小组一起讨论、交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
       (3)写简短的习作体会
       学生了解到每次习作要写体会,指导评讲课上必然听得认真,对教师评语也必然看得仔细,这样一来,学生也就真正搞清了自己习作的优缺点。不少学生通过写习作体会,逐步掌握了写好同类作文的规律,丰富了习作知识,培养了习作能力。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之间边讨论边修改,这比教师一人批改效果要好得多,增强了学生对于作后讨论修改的兴趣和重视程度。教师重批,学生重改,师生协力,才能圆满地完成习作批改的任务。
       五、善安排
       关于习作,如果我们仅仅注意一学期的八次习作练习恐怕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应该要让学生勤于动笔,要为学生提供比较多的练笔机会。三年级上册安排了四次小练笔,而下册也只安排了三次小练笔。老师们在教学中用好教材安排的这些小练笔还远远不够,同时,我们还应该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笔。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练习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渠道。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作文训练要在阅读教学中相机生成。
      随文仿写  《秋天的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时,先带着学生品读描写银杏和枫叶的语句,感受文章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语言美。之后,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中的语言进行仿写。由于学生先前已经对这篇文章的语言进行了欣赏和感悟,所以,稍作引导,文思便喷涌而出:“它把金黄给了田野,那金色的稻田像金色的海洋,翻哪翻哪,翻来了硕果的明天。”“它把金黄给了田野,那金色的稻穗像一只只小手,招哪招哪,招来了丰收的喜悦。”“它对菊花最慷慨,它把彩色给了菊花,那五彩的菊花像一张张可爱的大花脸,笑啊笑啊,笑来了百花争艳。”……
      随文续写  也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进行续写,这类文章往往是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像《风筝》、《小摄影师》、《陶罐与铁罐》等都可以进行续写。 当然,在要求学生续写的时候,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如《风筝》一课,文章的结尾是“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学生在充分感知了课文之后,教师轻轻地点拨一下:“我们究竟有没有找到‘幸福鸟’呢?请每个同学当一回大作家来写一写。”由于学生还沉浸在文中,情绪随即被挑动起来,一个个奋笔疾书,有的说孩子们跑过去,在那房子的顶上终于找到了他们的“幸福鸟”,有的则依然没有找到,最后他们决定再做一个“幸福鸟”……尽管学生的体验不同,但是这些都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流露。
       随文拓写  拓写不同于续写,它必须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有时它是对文章的一种变式的总结,是文章的另一种形式的再现,而有时它又是作者情感的提升,是读者对文章的再悟。《掌声》就是一篇比较典型的可供拓写的文章。在走近英子的同时,学生也跟着一次次地感受到了掌声的魅力,在课接近尾声时,我在大屏幕上打出了这样一段文字:
       掌声,是一声声亲切的鼓励;
       掌声,是一次次温暖的支持;
       掌声,是------
       学生在引导下一句句妙语即兴生成:
       掌声,是一股股关爱的暖流;掌声,是一次次热情的期盼;
       掌声,是通往自信的钥匙;掌声,是告别自卑的留言。……
       当然,除次之外还有很多种不同形式的随文练笔,如《可贵的沉默》,在教学的最后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用“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写几句话。《燕子专列》一课也可安排几次小练笔:“我想对贝蒂说几句话,再写下来。”在文章的最后一句:“燕子在车厢里叽叽喳喳,好像在向人类致谢。”在学完课文之后,可让学生想象,你就是燕子专列里面的燕子,你要向谁致谢呢?……,都不失为进行练笔的好时机。
       总而言之,小学三年级学生刚走上写作之路,步履不稳,为师者要善“扶”,根据作文教学的原则,耐心地“送”他们走上提高写作水平的科学途径,让他们面前出现一片芳草地。

[ 本帖最后由 屠梅花 于 2008-5-12 20:47 编辑 ]
2#
发表于 2008-5-11 22:35:48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会写的老师对学生就是一种引导!一种吸引!一种影响!
3#
发表于 2008-5-12 08:54:09 | 只看该作者

交打文呢

4#
 楼主| 发表于 2008-5-12 19:52:26 | 只看该作者
请您将寒梅老师的邮箱地址传上。
5#
发表于 2008-5-12 20:30:32 | 只看该作者
寒梅邮箱:htyxlsq@126.com(中间没有空格).
6#
发表于 2008-5-13 21:15:5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鲁版!
7#
发表于 2008-5-13 21:16: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管季超0712 于 2008-5-12 08:54 发表


????寒梅一头雾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6 14:02 , Processed in 0.08215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