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姓名 文/天马行空酒肉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2 07:4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姓名

          关于姓名的研究,我国现代民俗学的奠基人江绍原在《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中统称为“古代名礼的研究”。古书《礼服传》曰:“名者,幼小卑贱之称也。”后来的《白虎通义》“姓名”章有载:“或旁其名为之字者,闻其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若名赐字子贡,名鲤字伯鱼。名字相配着用,几乎常事。 常相配着的,古人多有号,看看一部《水浒传》 ,一百单八条好汉,个个都是号的英雄: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之类,号的意思大约在特色方面,获得共同的认可,自生活中得之。今者也有各种的绰号流传江湖官场,研究研究这些绰号,比兴师动众考量一个人怕要准确得多。

    我们普通的人家的孩子,高名大姓没有,几样的名字总是少不得的。幼小时有小名,一般爹爹婆婆辈称呼的:苕货、毛货、大苕二苕、狗子猫子、二丫小丫之类,莫不是“幼小卑贱之称也”,保持着最远古的名字的本意。后来上学,就行学名,取其方便实用。及长,成家立业,遂取大号,从宗族的辈份得名,有尊宗认祖庄严之谓。过去大号一行,乡下人都是要称大号的,入族谱也是要登记大号的,实行身份证户口本,不方便办事情,大号差不多只有象征的意思,用得多的就是学名了。取名字大有讲究,专门的书一本本,电视里如今也时兴打电话输入“你的姓名”,算算运气年成八字,说不上迷信,一种游戏的新方式,可信可不信,自然电话可打可不打。旧时侯基本的取名字的法子一按照辈分排行一步到位,如光字辈,可直接叫光明、光亮;二是根据生辰八字五行缺失来取,如五行缺水,名字总要有水字旁的字方好,缺火,要取火字旁的字;缺木,一定要林森之类的字眼。三是按照一房头一辈分的顺着叫,小的要注意不能在意思上压倒大的,说是不吉利,会闹的长幼不济,实在是长子传承思想的延伸,并不见得实际的厉害 。

    历来女取男名不断,并不引发人们的幽思。而男取女名,就有得说。民国年间《康居笔记》有载:男子之命名,乍见之下,有疑为女子者。石曼姑见《春秋传》,冯妇见《 孟子》,渪女见《庄子》,徐夫人见《荆轲传》,丁夫人见《汉书·效祀志》,暨艳见《三国志·陆抗传》,都是如此。在乡间社会,男取女名,为的好养。以至长大,又往往受嘲弄讥笑。后来上学,就行学名。城市社会,有文化的地方,就少见了,毕竟是男人的社会。

    常用通行的名字而外,名字的名堂还不少。写文字的多用笔名、唱戏的多有艺名、做官的多有官名,这些人也大多有身后名,本来的名字渐渐褪去,以至于无人问津。留下的名字离开本来很远,正应着名字的另外的意思:只是符号罢了。我们说鲁迅,谁不知道。说周树人,就有人未必知道。说周作人与鲁迅的关系,恐怕知道的更加稀少。这笔名艺名官名也还是通行的。罕见的名堂也有。如“寄名”,孩子与家人不相生,难养,过继给某人,写纸画押请吃饭,用过继人的姓,另取一名字,实不用,也许从来就没有用过,只是“寄”在那儿。又如“偷名”,看人家的人丁兴旺,偷偷地用人家孩子的名字唤回来作自家孩子的名字,是见不得人的事情,今少得很,应该绝迹了。又有“撞名”,《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编卷八记有贵州盘县的风俗一条,谓:“盘县初生小儿,除寄拜干父母外,有一种‘撞名’之风俗。倘有时小孩有疾,以箸占卜,许以撞名。于是择黄道吉日,在大道之畔,陈列果品,焚香烧钱,而后静伺行人。第一经过其畔之人,便意味小孩之干父母,享以果品,以求认继。可见只是过继的另一种形式多少有点浪漫的情趣,撞运气的意思。今日最盛行的“网名”,随便的组合着都可以上去,汇通天下,那是新的奇观 。不过我的意思,这“网名”,无论怎样地随意随即,总有那个真实的人在,必包含着或者说传递出个体的信息,有待于后来者的研究吧。
   
        取名殊不易,呼名更大有讲究,涉及身家性命。《西游记》唐僧师徒过平顶山莲花洞,遇着金角银角大王,原是太上老君看炉子的童儿,下山来试验唐僧取经的决心的,顺带着红葫芦、玉净瓶、芭蕉扇、金绳子等几件宝物,煞是厉害。那金角大王 手持紫金红葫芦,大叫一声:“孙悟空,爷爷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孙悟空哪里吃得这一套,连连地应声,就装进去了。后来用假名字者行孙行者孙,都不管用,一样装进去,幸得化不掉,终得菩萨搭救,混过一劫。这里的呼名,小时候读来每每心惊肉跳,夜里睡觉不敢应人声。无独有偶,《封神演义》中也有呼名落马之术。话说黄飞虎反得朝歌,往西周,遭遇张桂芳,大战之时,张大喊黄的名字,兀自落马就擒。后来太乙真人派的哪吒下山相助,那哪吒是莲花身,(实际是植物人)没得三魂七魄,叫不下来,遂为哪吒败。这样的故事无法证实,权且存根,留待后来。

    以上说的书面,不可确信,又不可一概打倒。下面说说现实生活所见的两件事。湾子里大婶,有名的泼妇,与男人相争吵,遭打败。手持菜刀砧板,沿青石板小径走来走去,频频刀剁砧板,呼着男人名,男人的祖宗 咒骂不绝,不堪入目。这样的呼名剁骂。最为歹毒,乡下人一般不齿。小时候多病,医疗条件又差劲,常有发病而持续低烧不退,吃藥打针而累有反复的,母亲便断定受惊,某物某人“找着了”,即用三根筷子立一碗冷水中,随立随念“名字”:是狗吓的吧?是猫吓的吧?是鬼吓的吧?是谁谁亲热的吧?……叫的对了,那筷子真就竖直。于是母亲说许多好话,相应作出安顿,这热烧居然退掉。此即“呼名受惊”的办法,乡间老一辈多有存留,暗地里使用。以下说说面上的,关乎大的物事的: 今者,有贸然称大人物同志而定为右派住进牛棚的,有千年前的古人被点名批评而斗争得要遗臭万年的,有国家的主席打到了,报纸上他的名字中间的那个字倒着印的,有喊“下台剪彩”而掉官帽子的,有本来副职一律称正的而至混淆不清闹的不欢而散的,有前日朋友他日高升改不来口唤小名而绝交情的。呜呼!都是名字弄的。

    明张岱《夜航船》序讲故事: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詹台明灭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姓名之误人如此,可爱亦如此。 近的故事 ,说某领导读报纸,题目是:西哈努克亲王八日抵京。正当的念法自然是:西哈努克亲王,八日抵京。只是这领导乃半路出家的货色,并不知道柬埔寨的国王姓名,乃大声念:西哈努克亲,王八日(念“儿”)抵京。倒颇有点押韵的味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09:37 , Processed in 0.06651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