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普农自传
(一)家境
降生农家,父母养育,祖母信神,妇孺皆知。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六月二十日,在浙江省金华府浦江县白石乡第四保的一对农家夫妇,产下第五胎,是第四个儿子,奶奶给他取名为发财。因为排行老四,泗、泗就叫出了名。
家庭经济虽然不富足,在父母的勤苦哺育;祖父、祖母、哥哥、姐姐的亲切关怀下,小孩逐渐长大。三岁时,祖父离开了人世,为了排场,八仙抬着祖父的棺材在大溪楼的村边绕了一圈,当时是舅舅(张金山)抱着,送祖父上天堂的。祖父坟墓就是葬在离家100米的自家园里。这个园边上有三棵大樟树,一棵柿树,还有杏树。听村里人说:“祖父是三清之一,广清(兴地之祖父)、开清,本村三个清,都是打人精。”只因为园里有杏树,有些年轻人去偷杏,都被祖父抓获,有人不相信,跷脚(因中风而致残疾)永清能抓住人,屡试屡抓,因此三清就出了名。
奶奶是神婆,方圆附近生活较困难的农家都知道,吃了她的仙丹妙药,消灾除难。
祖母预测这个第四孙发财,小时候多灾多难,她就拼命想方设法,一次又一次地帮他度过难关。据她所说:“这个小子太聪明,寿命不长的。若要寿命长,要装三分呆,又要破相。”的确,幼年时头上、脸上长了很大的疮,本村药店治不好,有一天从大路上走来了一个远方郎中,看到小孩脸已肿得眼睛都看不见了,发了善心,施了药,就逐渐好了。后来留下二大疤,命活下来了。
父亲是个农户,兼营跑单帮做小百货,贩卖一些生活必需品,如木杓、灯草、凉帽、绳,每逢农闲一、四、七去七里;二、五、八在浦城,三、六、九到马墅。七里张文荣、马墅高樟水,既是同事、同行,又是同年出生的人,后来一直交往到下一辈,我们的友谊到现在还在继续。由七里张志刚、马墅高政金、文溪楼英陆(六弟)三位同年保持着父辈的友谊,友谊长存。
母亲是勤劳俭朴的天下最好的良母,一家七口人的白米全靠她一个人的手脚舂出来,麦粉靠她的劳力磨出来,每天晚上靠一根草的青油灯照亮,用木制的土纺机纺棉线、土布机织布。白天她要帮人家舂米、磨麦。她还在灯下为儿女操劳,纳鞋底、补衣裳、做布鞋、做干农活时穿的草鞋。日日忙、月月忙、年年忙,一直忙到公元1958年,五十八岁时,二哥把她带到矿里,后来二哥调动工作到杭州麻纺厂,她又被接到杭州,帮助老二带大了三个孙子、孙女。这几年,她终算过了几年比较舒适的日子。1967年,她回到浦江,帮助六弟渡过了粮食困难的时期。在1984年古历润十月,在一个大雪纷飞日子里,她终于老了,躺倒在床上,年老如灯灭,她于廿九日早上她的心脏停止料跳动——与世长辞了。她结束了操劳的一生。
勤劳的母亲,俭朴持家,和睦邻里,教子有方,从来不与任何人过不去,美德常在,英灵长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