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普农自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4 11:2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普农自传

(一)家境

降生农家,父母养育,祖母信神,妇孺皆知。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六月二十日,在浙江省金华府浦江县白石乡第四保的一对农家夫妇,产下第五胎,是第四个儿子,奶奶给他取名为发财。因为排行老四,泗、泗就叫出了名。

家庭经济虽然不富足,在父母的勤苦哺育;祖父、祖母、哥哥、姐姐的亲切关怀下,小孩逐渐长大。三岁时,祖父离开了人世,为了排场,八仙抬着祖父的棺材在大溪楼的村边绕了一圈,当时是舅舅(张金山)抱着,送祖父上天堂的。祖父坟墓就是葬在离家100米的自家园里。这个园边上有三棵大樟树,一棵柿树,还有杏树。听村里人说:“祖父是三清之一,广清(兴地之祖父)、开清,本村三个清,都是打人精。”只因为园里有杏树,有些年轻人去偷杏,都被祖父抓获,有人不相信,跷脚(因中风而致残疾)永清能抓住人,屡试屡抓,因此三清就出了名。

奶奶是神婆,方圆附近生活较困难的农家都知道,吃了她的仙丹妙药,消灾除难。

祖母预测这个第四孙发财,小时候多灾多难,她就拼命想方设法,一次又一次地帮他度过难关。据她所说:“这个小子太聪明,寿命不长的。若要寿命长,要装三分呆,又要破相。”的确,幼年时头上、脸上长了很大的疮,本村药店治不好,有一天从大路上走来了一个远方郎中,看到小孩脸已肿得眼睛都看不见了,发了善心,施了药,就逐渐好了。后来留下二大疤,命活下来了。

父亲是个农户,兼营跑单帮做小百货,贩卖一些生活必需品,如木杓、灯草、凉帽、绳,每逢农闲一、四、七去七里;二、五、八在浦城,三、六、九到马墅。七里张文荣、马墅高樟水,既是同事、同行,又是同年出生的人,后来一直交往到下一辈,我们的友谊到现在还在继续。由七里张志刚、马墅高政金、文溪楼英陆(六弟)三位同年保持着父辈的友谊,友谊长存。
母亲是勤劳俭朴的天下最好的良母,一家七口人的白米全靠她一个人的手脚舂出来,麦粉靠她的劳力磨出来,每天晚上靠一根草的青油灯照亮,用木制的土纺机纺棉线、土布机织布。白天她要帮人家舂米、磨麦。她还在灯下为儿女操劳,纳鞋底、补衣裳、做布鞋、做干农活时穿的草鞋。日日忙、月月忙、年年忙,一直忙到公元1958年,五十八岁时,二哥把她带到矿里,后来二哥调动工作到杭州麻纺厂,她又被接到杭州,帮助老二带大了三个孙子、孙女。这几年,她终算过了几年比较舒适的日子。1967年,她回到浦江,帮助六弟渡过了粮食困难的时期。在1984年古历润十月,在一个大雪纷飞日子里,她终于老了,躺倒在床上,年老如灯灭,她于廿九日早上她的心脏停止料跳动——与世长辞了。她结束了操劳的一生。

勤劳的母亲,俭朴持家,和睦邻里,教子有方,从来不与任何人过不去,美德常在,英灵长存。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1:22:10 | 只看该作者
(二)入学

尊敬师长,启蒙有自,幼小心灵,初树规范。

民国三十五年新年刚过。余七岁,父亲嘱咐二哥(英春)把我带到学堂去上学。当时我背着母亲亲手缝制的新书包,里面放着母亲给我的一条糕,预祝我读书步步高升;还装了三股香、三帖黄纸(一帖三张共九张),是去拜先生时用的,要我从拜师之时起尊敬师长。

二哥拉着我的手,走到学堂前面。学堂设在楼氏宗祠的文溪东武祠即俗称“新祠堂”里面。我们从西边门里进去,门前挂着“白石乡第四保学堂”。跨过门槛,二哥先引我拜见学堂负责人楼子麟先生,要我行鞠躬礼,又叩头三拜。然后二哥接着代我报了名,缴了学费。楼先生叫我们到国父中山先生遗像前参拜,再安排我的座位。孙中山先生遗像挂在中堂,上书“天下为公”,左联是“余致力国民革命”,右联是“尚四十年之目的”。下书国父遗嘱——现已忘,当年我上学以后能够背诵得出来)。我跟二哥从走廊进,走到中堂,二哥替我点燃了三股香,然后命我向国父叩首,教我向国父陈述读书的目的和志向——勤奋学习,为民族为社会多作贡献。然后,他点燃了黄纸,冥银燃烧起来,我向国父遗像又拜了三拜。拜完回楼先生身边站定,楼先生已安排好座位,叫我坐在课桌后的凳子上。接着,同学们也陆续来到教室里。二哥安排了我,他就回家了。

第一位启蒙先生,姓黄名其琛,是位老先生(黄闪达的祖太父)银发银鬚,戴眼镜,背驼,手柱拐杖,老先生学问高,字写得好。摇铃上课。现在只记得三课了,第一课:“来来来,来上学。”第二课:“去去去,去游戏。”第三课:“看书,真有趣。”当时写毛笔字,练习毛笔字由补习班同学楼开雨握着我的手,手把手教我的。

黄老先生学规很严,如果有人上课不留心,作业不认真,读书不专心,就要挨板子打手心。他有一块用广漆漆得黑红色光亮的手板(长30㎝宽8cm厚2cm),不管是否亲朋好友、贫富贵贱的子女一律平等,有不遵守校规就要挨打。一次补习班的女生黄海霞犯错,她是其琛先生的外甥女,但他不管这些,六亲不认,执法严明,对她照样打得很凶。我们班里的有一位富家子名立盛,他同样被挨打,立盛戴着一顶皮帽,老先生执法时,出其不意,脱掉帽子打他。因我乖巧伶俐,能鉴颜辨色顺承师意,故挨打的都是顽劣的学生,总也没挨着我的边。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1:22:38 | 只看该作者
(三)勤奋

先生培养,自信心强,不懈努力,增添知识。

黄老先生教导有方,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烙下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当时课程有国语、算术,也有音乐、游戏(体育)、劳作。他老人家同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一起唱歌、玩游戏。我记得有一次,他扮演大罗卜,叫我们挨个地串连着,后一人抱住前一人的腰,去拔他这个大罗卜,玩得好高兴呀!记得有一次叫我扮演他老人家的角色:画眼镜、胡须,手拄拐杖上讲台讲课,黄老先生坐在旁边,同学们都乖乖留心听讲呢!朗读课文时,时常要我领读。黄老先生培养了我勤奋学习的好学风。

第二位先生是楼永祥先生(楼啟央的祖父)。他的左手好像有点不方便,他留给我死背课文的深刻记忆。我记得有一年,快学期终时,他把全班同学都叫到前面,他一手拿着教鞭,眼前放着一本书,从第一课开始顺序一课课地叫我们背下去。可能他的耳朵很灵,每个人的声音都在他的脑子里,如果那个同学背不下去,他用教鞭一指叫你坐到座位上去。一课课地背,一个个地挨下去,在他面前的同学一个个地减少,背到后面几课,只剩下我一个人了,他看着我背完最后一课,当场表扬了我。荣誉感激励了我的自信心,促使我更加勤奋的学习。

那时候,每学期都要办一次作业展览会,目的是向家长和社会回报我们学校的教学成绩果。展览会前先生叫我们每个同学都将作业重抄一遍,抄好后,先生最先将我的作业本批改好,然后叫我看一遍,记住了先生的范本,然后按照范本,叫我帮他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这却为我提供了一次再学习的好机会。读的书都一样,上课时先生讲课的内容也一样,可是人的思想不一样,特别是作文,各写各的内容,各有各的思想,帮老师批改作文又增添我新的财富。经过甄别,汰劣存优,去伪存真后,每次展览会,我的作业抄本总是放在最上面,而将我的平时作业放在最下面,冒充张余镜女生之名(本来是楼余仓未婚之嫂,后来土改时遇到工作队的一个山东籍通讯员,就嫁给了他)。展览会更加激励我不懈努力,为后来取得学习上较好成绩奠定基础。

曾经参加过县政府举办的舞剑文艺会演。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1:23:08 | 只看该作者
(四)牯牛

好山好水,勤耕苦种,牛农家宝,猪聚宝盆。

牛是农家宝,庄户人家少不了。在小农经济时代,没有机械,农家真是少不了牛。

我家养了一头黑牯牛,一般时间以三哥(三元)为主负责饲养,姐姐和我次之。我仅在放学后或假期割草、看牛。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那时没有家庭作业),妈妈叫我去十三股头沙堘边看牛。我一路小跑地到了沙堘边,看到父亲、二哥、三哥(大哥被抽壮丁在沪江湾机场当兵)正在田里干活,牛在沙堘边吃草。我到它身边想去解开绳子,让它随处去吃。它虽有灵性,却爱欺负我,把我吓了一大跳。我的喊叫声惊动了三哥,他赶忙跑过来抓住牛绳,解救了我,同时也把他心爱的黑牯牛用鞭子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还是我求饶后才饶了它,放开它让她自由吃草。

浦阳江,岸柳成荫,榆树元宝形榆钱垂挂成串,遍地青草绿油油。
黑牯牛个子小,干活却灵巧,十六岁二哥学犁田,东阳师傅制做的木犁小巧玲珑,坚固结实。二哥个子小,正好搭配干活。一天犁的田,比人家大牛还要多。犁田的诀窍:牛慢可看犁头,牛快须看牛头。好身手:人在远处看着二哥犁田,只看到前面一片黑云飘浮,后面一朵白云追逐,悠忽来,悠忽往,真是快极了,凌厉之至,俊俏妙极。

黑牯牛毛色油光铮亮,是三哥的功劳。听人家放牛伙伴黄九三、楼钖城、楼永造、楼基福他们说:“黑牯牛最听三元的话,三元的么喝声能指挥调度牛的行动。”

大肥猪,天生的肥料加工厂,是积肥肥田的好帮手。肥多,粮就多,农家少不了。养肥猪,农家宝,给家里带来了聚宝盆。有了黑牯牛,母亲又养了大肥猪,二头猪,猪大栏(圈)小,到大哥结婚时,吃食时它只要前进一步,睡眠时它只要后退一步,躺下时整个栏(圈)里只看到一个猪槽和满栏的猪神,几乎找不到空隙。为了养猪,姐姐是有功之臣,姐姐除帮着母亲操持家务、带领陆弟外,整天割牛草或寻猪草。

一家人日日忙、月月忙,交了地租,吃的是杂粮。早饭白罗卜菜叶加点大米,取名菜饭;中饭90%白罗卜、10%大米,锅里垫底是红罗卜,取名白米饭;晚餐白罗卜随你吃,每人三个毛芋或白罗卜荞麦面。万物希为贵,现在红罗卜、毛芋、荞麦面都成为上品,可在我幼时天天是吃“上品”,艰难如此,可想而知!

大溪楼,东是田野;南边是南山,距离南山数十里,天气特别好的时候,裸眼能看到山上的大树,砍柴人的白衣裳,可看到白点在移动;西边数十里处或更远处,夕阳西坠,可看到连绵起伏的群山。

1958年修建通济桥水库;北边涉过浦阳江里许是丘陵,本村的一都山有人专管:楼永南兄弟俩。向西樟太守?再向北柿山都是浦阳镇的,无人专管。一都山正北是楼堂山,楼广潮专人管理(根基的父辈)现在都已办厂建房。再向北数十里是仙华山,风景幽美,1993年列入省风景区,供游人参观旅游。浦江是个好地方,改革开放后,浦阳镇同大溪楼已连成一片,浦阳江地段作为划船游乐的胜地,这是后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4:18 , Processed in 0.06931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