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龙泉管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5 11:2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关于龙泉管氏关于龙泉管氏,管月福先生之《龙泉管氏》一书是这样叙述的,他说“龙泉管姓,系穆王之后,夷吾支系,管公明后裔,先祖原居住平昌郡(今山东省潍坊一带地方,贤按:这与高密谱所说之‘齐之东界’相符。)后居池阳(今陕西泾阳县。贤按:似应为今安徽池州)。管福(江西齐川宗谱为管辐)自池阳迁南京,在唐末,五季兵乱,约在公元九零四年,从南京迁徙龙泉,暂居白云岩,后居黄鹤镇(今市区内)。管福之子管伸,为(宋)威胜军节度使,宋朝隆兴(南宋孝宗年号)时有功于国,为黄鹤将,封秦溪公。娶叶氏、沈氏、张氏,前后相继生十五子一女。据传叶氏生子最多,但未得其传,无从稽考。”只知道十三、十四、十五公为张氏所生。“十五公管庆河后代子孙排行六十个字辈,分别为:庆、文、大、师、可、金、水、彦、魁、道、学、崇、普、宗、胜、和、仲、志、怀、智、信、正、应、云、音、奏、梦、虞、韶、德、修、思、盛、世、为、忠、毓、俊、子、笃、敬、效、先、贤、知、仁、雄、才、齐、家、治、国、礼、义、道、达、诗、书、振、明。”对此,江西丰邑(今广丰县,原名永丰)《齐川管氏宗谱》记载尤详。该谱最早的一篇序言为明朝万历二十九年十一世嗣孙管宗泰所撰。序中说:“吾族管姓,始于周初,以国为氏。至汉高帝封管衎为平昌侯,地望始显。(贤按:关于管衎被封为平昌侯,《史记》、《汉书》均查不到,待考。而平昌在汉时与高密同属北海郡,大约在今安丘、昌邑一带地方。)及晋元帝渡江,管方徙居石城,属金陵府(今江苏南京)。洎唐管辐,偕子伸,官浙,籍满,遂寓处州之龙泉石马岗。”而伸生十五子一女,皆显贵,于是形成龙泉管姓。三者比较,《龙泉管姓》一书与《齐川管氏宗谱》记载差不多完全一致,可信度较高。齐川一支为管师复之后,高密管氏为管师仁之后,但对二人的身世记载,高密谱与齐川谱不同,而齐川谱与《龙泉管姓》一书却差不多相同,因此必须列出加以对照。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5 11:22:49 | 只看该作者
五、关于管师仁、管师复的世系注:①、在高密谱中可找到名字者,除管师仁之外尚有镇、鉴、洪、浩。但高密谱中镇乃浩之曾孙;鉴乃洪、浩之弟深之子,而洪、浩、深为师仁之子,行辈相差太多。
    ②、此世系之中后三辈显系采五行中金生水,水生木之说。高密谱中金、水、木不连贯且次序不对。
关于管师仁的身世,后三种记载更可信,且齐川谱中还收载了大观(宋徽宗年号)三年四月初五日皇帝颁布的“加赠师仁曾祖庆河太子少保诰”、“加赠师仁祖文瓒太子少傅诰”、“赠少傅夫人叶氏吴氏诰”,以及四月十五日皇帝颁布的“加赠师仁父大忠太子少师诰”、“加赠大忠公夫人周氏季氏诰”以及“追封枢密夫人余氏诰”。最后一道诰书是追封师仁亡妻余氏为永嘉郡太夫人的。所有诰书名讳与谱系相同,比较可信。(见附录之四)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5 11:23:16 | 只看该作者
六、明以后高密管氏世系情况高密管氏自始祖士谦之后,至五世、长曰忠,次曰恕,三曰惠,四曰宪,始分为大股、二股、三股、四股,谱牒分列。至明嘉靖年间,有七世祖嘉祯、嘉福兄弟(三股惠祖之嫡孙)分别在嘉靖壬午年、癸丑年中进士第,官至吏部主事、台州同知。之后,少有显贵者。自十三世开始,其行辈应为“泽、岐、鸣、廷、国、恩、家、庆。”但从家谱上看,因所在股、支不同,而字辈亦有改动,并没有完全按此排列,如十五世“廷”字,有改用“福”字者,十六世又插入一“绍”字(或“万”字),十七世“国”字有改为“贵”或“邦”者,十九世“家”字有改为“正”字者。二十世之后,光绪二十九年所修家谱又往下排列了十六字,为“谨、遵、贻、谟、襄、延、式、祜、继、志、恪、叙、后、昆、垂、裕。”其中“谨”字有改为“锦”或“金”字者。进入二十一世纪,目前高密管氏最小的行辈已到二十六世,即“延”字辈。离第三十六世“裕”字辈,只差十辈。加上从光绪二十九年(1904)至今已整整一百年,其间因子孙繁衍,家庭迁徙,以至不少支股行辈混乱,不按家谱命名,大有迷失宗派,无法寻根之虞,实在到了应重新修纂家谱的时候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5 11:23:52 | 只看该作者
六、明以后高密管氏世系情况高密管氏自始祖士谦之后,至五世、长曰忠,次曰恕,三曰惠,四曰宪,始分为大股、二股、三股、四股,谱牒分列。至明嘉靖年间,有七世祖嘉祯、嘉福兄弟(三股惠祖之嫡孙)分别在嘉靖壬午年、癸丑年中进士第,官至吏部主事、台州同知。之后,少有显贵者。自十三世开始,其行辈应为“泽、岐、鸣、廷、国、恩、家、庆。”但从家谱上看,因所在股、支不同,而字辈亦有改动,并没有完全按此排列,如十五世“廷”字,有改用“福”字者,十六世又插入一“绍”字(或“万”字),十七世“国”字有改为“贵”或“邦”者,十九世“家”字有改为“正”字者。二十世之后,光绪二十九年所修家谱又往下排列了十六字,为“谨、遵、贻、谟、襄、延、式、祜、继、志、恪、叙、后、昆、垂、裕。”其中“谨”字有改为“锦”或“金”字者。进入二十一世纪,目前高密管氏最小的行辈已到二十六世,即“延”字辈。离第三十六世“裕”字辈,只差十辈。加上从光绪二十九年(1904)至今已整整一百年,其间因子孙繁衍,家庭迁徙,以至不少支股行辈混乱,不按家谱命名,大有迷失宗派,无法寻根之虞,实在到了应重新修纂家谱的时候了。
5#
发表于 2010-4-12 20:44:35 | 只看该作者
顶下。。。
6#
发表于 2010-4-12 20:50:26 | 只看该作者
【管氏宗亲汇②】QQ群号:4596913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5 05:29 , Processed in 0.12045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