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朱二三事
作者:朱青生
● 从兰兰
北大艺术系有个教授,据说他有过奇特的“漆山”计划,要把桂林的一座山染成红色;据说在大 讲堂作讲座时,主持人请他用一句话概括心目中的现代艺术,他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不知道”;据 说他有一件观念艺术作品,要在清华和北大之间造一座漆成朱红的拱桥,让两边的师生不出校门就可 以自由往来;据说……
关于他的文章随处可见:“书生朱青生”、“朱青生访谈”……我也想访一访他,写个“老朱访谈”。 只可惜对于艺术我是门外汉,恐怕自己的无知会玷辱神圣的艺术。好在我修过一学期的“艺术史”,聆 听过老朱的独特见地,经历过老朱的独特考试。再一次走进老朱的课堂,于是就有了我眼中的——“麻 辣”老朱。
蓝色清华凳·计算机排座位法
自称为“老朱”的朱青生开了一门通选课叫做“艺术史”,每学期选修的学生总是超过规定的500 人。老朱的课不考勤,可“人口”压力一直未减轻:理教最大的教室500个座,加上50 把塑料小凳、 十几把教员专用椅,可仍有人不得不席地而坐,倚窗而立。上老朱的课,象挤公共汽车,老朱自己也 很无奈的说:“据说非常艰苦”。
老朱讲究公平,为安排好座位绞尽脑汁。这学期6个助教帮着老朱想出了“计算机排座位法”,专 门请人编程,根据某种“平均分布原理”,排出了一学期每个人每次听课的座次。只见墙上的通知写着 “座位号的领取顺次排队进行,每张座位号与每位同学名字对应……不是一次规定以后听课的位子, 而是每次都有变动”。
于是这500多人就蜂拥着去领“座位卡”,然后照着黑板上画的“座位号分布平面图”,踮起脚、 伸着手指一排排一列列地数……好不容易等学生们坐定,老朱扶扶眼镜笑笑说:“其实目的很简单,就 是让大家吃好晚饭,散散步再来上课,不用再急着占座。”
老朱的课向清华学生开放,老朱希望增加清华北大的友谊。为了照顾远道的清华同学,老朱让助 教去早市买了50把蓝色的塑料小凳,叫做“清华凳”。不过“清华凳”上坐的,却是北大的同学,因 为老朱请他们把正式的座位让出来给清华同学坐。老朱曾扶着眼镜很无奈地说:“我反对两个学校划船 比赛,遭到了清华教授的痛斥!”不过提起“清华凳”,老朱还是蛮得意,“50个小凳,如青色的小花撒 在充满着青春的教室里”。
同样为了座位问题,老朱这学期又出新招——4月7号将有一批蒲团入驻教室,“那位农民妇女正 在帮我编啊编啊……”
比拟象声词·英语德语拉丁语
老朱讲起课来滔滔不绝,晦涩的问题拿通俗的例子来解释,静态的画面用象声词去解析。说起“像” 与个人独特文化背景的关系,老朱就以不同地域的人对“池塘生春草”的不同感性理解为例子,“江南 的同学就会想到:草在飘摇,整个池塘气氛很迷濛”,“来自甘肃的同学可能就难有这种体会”。讲解幻 灯片上的艺术作品时,他喜欢说:“拿起笔,唰——唰——,那水哗——哗——就流了下来”,于是下 面的学生就跟着他的思路“嚓——一声想过去”。
老朱陶醉的时候就忘了时间,往往是一瞥手表之后,大喊一声“不得了!”把学生们从沉醉中拉回 来。
老朱讲课不止用一种语言。解释一个名词时,只见他右手拿着麦克,说一句英语,而后又翻译成 德语、希腊语;扶扶眼镜,麦克换到左手,嘴一张又溜出另一种语言,直到他说“这是拉丁文”。大眼 瞪小眼的学子们才“哦”一声,装作明白地拼命点点头。
于是老朱一叉腰笑笑说:“二外,很重要的!考我的研究生就必须考德语!”
老师与学生·我不是基督教徒
老朱对学生很是尊重,老朱喜欢征询学生的意见。助教讲解图片时,老朱就走下讲台,一手叉腰 一手扶镜框笑呵呵地在教室四周溜达。于是有疑问的同学就递纸条给他;没人问他的时候,他就主动 问同学。
据老朱自己说,他学美术的时候曾经有一幅作品被老师拿来当成批评的靶子;不料后来到中央美 院教学时,这位老师又成了老朱的学生。有些诚惶诚恐的老师不停地对老朱说:“啊哟,我当初批评你 不对啊~~”于是老朱得出了结论:不要随便批评学生,“就怕你们将来成了我的老师!”
老朱讲艺术史,难免提到罗马教廷、基督、圣母。老朱从艺术、科学的角度去讲,却又唯恐因其 有违基督教义,而触怒下面信奉基督的学生。“我不是教徒,我请求原谅,以你们基督教徒式的宽容。” 说这句话时,老朱一脸的诚挚。
艺术史考试·面有得色的学生
老朱的艺术史考试与众不同。原来是写论文、做翻译,后来改成考100个选择题。有一年老朱的 考题让考生们大跌眼镜:“请问,齐白石在给毛主席画像时,什么掉在了地上?——画笔?帽子?眼 镜?……”据说当时有无数考生只得以抛硬币决定。 老朱今年的考试又贴出了新通知:经研究决定,期中、期末考试都不涉及上课讲授的内容,鼓励 同学坚持自学,所有自学资料都放在网上,并有答疑信箱。当然,老朱这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满 为患”的问题。
\"我看见下面的同学‘面有得色’啊~~”老朱笑呵呵地说,“只要看看讲义就能拿高分!”于是下 面的500多人跟着老朱一起乐起来。 不过老朱的目的还是没有达到,来听课的学生依旧不见少,理教最大的教室依旧饱和、超载……
据说老朱还是“爱心社”的顾问,据说老朱还在为“元培计划”尽心尽力,据说……看来我对老 朱的描述难以详尽,我只能再告诉大家:老朱长得瘦高瘦高,老朱的眼镜有超宽的黑框;老朱有本书 叫“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老朱对题目中那个逗号津津乐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