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朱二三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15 14: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朱二三事  
  
  
作者:朱青生
  
  
  
● 从兰兰


    北大艺术系有个教授,据说他有过奇特的“漆山”计划,要把桂林的一座山染成红色;据说在大 讲堂作讲座时,主持人请他用一句话概括心目中的现代艺术,他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不知道”;据 说他有一件观念艺术作品,要在清华和北大之间造一座漆成朱红的拱桥,让两边的师生不出校门就可 以自由往来;据说……
     关于他的文章随处可见:“书生朱青生”、“朱青生访谈”……我也想访一访他,写个“老朱访谈”。 只可惜对于艺术我是门外汉,恐怕自己的无知会玷辱神圣的艺术。好在我修过一学期的“艺术史”,聆 听过老朱的独特见地,经历过老朱的独特考试。再一次走进老朱的课堂,于是就有了我眼中的——“麻 辣”老朱。
     
    蓝色清华凳·计算机排座位法
     
     自称为“老朱”的朱青生开了一门通选课叫做“艺术史”,每学期选修的学生总是超过规定的500 人。老朱的课不考勤,可“人口”压力一直未减轻:理教最大的教室500个座,加上50 把塑料小凳、 十几把教员专用椅,可仍有人不得不席地而坐,倚窗而立。上老朱的课,象挤公共汽车,老朱自己也 很无奈的说:“据说非常艰苦”。
     老朱讲究公平,为安排好座位绞尽脑汁。这学期6个助教帮着老朱想出了“计算机排座位法”,专 门请人编程,根据某种“平均分布原理”,排出了一学期每个人每次听课的座次。只见墙上的通知写着 “座位号的领取顺次排队进行,每张座位号与每位同学名字对应……不是一次规定以后听课的位子, 而是每次都有变动”。
     于是这500多人就蜂拥着去领“座位卡”,然后照着黑板上画的“座位号分布平面图”,踮起脚、 伸着手指一排排一列列地数……好不容易等学生们坐定,老朱扶扶眼镜笑笑说:“其实目的很简单,就 是让大家吃好晚饭,散散步再来上课,不用再急着占座。”
     老朱的课向清华学生开放,老朱希望增加清华北大的友谊。为了照顾远道的清华同学,老朱让助 教去早市买了50把蓝色的塑料小凳,叫做“清华凳”。不过“清华凳”上坐的,却是北大的同学,因 为老朱请他们把正式的座位让出来给清华同学坐。老朱曾扶着眼镜很无奈地说:“我反对两个学校划船 比赛,遭到了清华教授的痛斥!”不过提起“清华凳”,老朱还是蛮得意,“50个小凳,如青色的小花撒 在充满着青春的教室里”。
     同样为了座位问题,老朱这学期又出新招——4月7号将有一批蒲团入驻教室,“那位农民妇女正 在帮我编啊编啊……”
     
    比拟象声词·英语德语拉丁语
     
     老朱讲起课来滔滔不绝,晦涩的问题拿通俗的例子来解释,静态的画面用象声词去解析。说起“像” 与个人独特文化背景的关系,老朱就以不同地域的人对“池塘生春草”的不同感性理解为例子,“江南 的同学就会想到:草在飘摇,整个池塘气氛很迷濛”,“来自甘肃的同学可能就难有这种体会”。讲解幻 灯片上的艺术作品时,他喜欢说:“拿起笔,唰——唰——,那水哗——哗——就流了下来”,于是下 面的学生就跟着他的思路“嚓——一声想过去”。
     老朱陶醉的时候就忘了时间,往往是一瞥手表之后,大喊一声“不得了!”把学生们从沉醉中拉回 来。
     老朱讲课不止用一种语言。解释一个名词时,只见他右手拿着麦克,说一句英语,而后又翻译成 德语、希腊语;扶扶眼镜,麦克换到左手,嘴一张又溜出另一种语言,直到他说“这是拉丁文”。大眼 瞪小眼的学子们才“哦”一声,装作明白地拼命点点头。
     于是老朱一叉腰笑笑说:“二外,很重要的!考我的研究生就必须考德语!”
     
    老师与学生·我不是基督教徒
     
     老朱对学生很是尊重,老朱喜欢征询学生的意见。助教讲解图片时,老朱就走下讲台,一手叉腰 一手扶镜框笑呵呵地在教室四周溜达。于是有疑问的同学就递纸条给他;没人问他的时候,他就主动 问同学。
     据老朱自己说,他学美术的时候曾经有一幅作品被老师拿来当成批评的靶子;不料后来到中央美 院教学时,这位老师又成了老朱的学生。有些诚惶诚恐的老师不停地对老朱说:“啊哟,我当初批评你 不对啊~~”于是老朱得出了结论:不要随便批评学生,“就怕你们将来成了我的老师!”
     老朱讲艺术史,难免提到罗马教廷、基督、圣母。老朱从艺术、科学的角度去讲,却又唯恐因其 有违基督教义,而触怒下面信奉基督的学生。“我不是教徒,我请求原谅,以你们基督教徒式的宽容。” 说这句话时,老朱一脸的诚挚。
     
    艺术史考试·面有得色的学生
     
     老朱的艺术史考试与众不同。原来是写论文、做翻译,后来改成考100个选择题。有一年老朱的 考题让考生们大跌眼镜:“请问,齐白石在给毛主席画像时,什么掉在了地上?——画笔?帽子?眼 镜?……”据说当时有无数考生只得以抛硬币决定。 老朱今年的考试又贴出了新通知:经研究决定,期中、期末考试都不涉及上课讲授的内容,鼓励 同学坚持自学,所有自学资料都放在网上,并有答疑信箱。当然,老朱这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满 为患”的问题。
     \"我看见下面的同学‘面有得色’啊~~”老朱笑呵呵地说,“只要看看讲义就能拿高分!”于是下 面的500多人跟着老朱一起乐起来。 不过老朱的目的还是没有达到,来听课的学生依旧不见少,理教最大的教室依旧饱和、超载……
     据说老朱还是“爱心社”的顾问,据说老朱还在为“元培计划”尽心尽力,据说……看来我对老 朱的描述难以详尽,我只能再告诉大家:老朱长得瘦高瘦高,老朱的眼镜有超宽的黑框;老朱有本书 叫“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老朱对题目中那个逗号津津乐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0 06:20 , Processed in 0.12458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