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的节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3 13:4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歌的节奏
                                        樊樊
   自由诗对现代汉诗语言的贡献,是把语言的三寸金莲恢复成了自在的天足,且破除了一些像走小碎步似的写作规范。自由诗自在的步履伴随着灵魂追求自由的呼声。伴随着诗人的呼吸和心跳,踩出的是一种内在的节奏。
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诗歌内在的节奏倒底是什么?仅凭诗歌内在节奏能产生音韵吗
一种普遍的说法是:诗歌的内在节奏就是诗人的心跳、呼吸与语言产生的共震,但这多少有点牵强,在小说和散文的写作中,就没有呼吸和心跳吗?难道他们的呼吸和心跳就不会与他们的语言共震。
   我觉得还是要回到诗歌独特的语言形式中去,诗歌的语言是一种极其凝聚的语言,语言蕴藏的能量和信息,饱含了一种充满内在能动性的势能。语言的的活化足以产生让语言舞动起来的内在张力。现在我随手写一个句子。
“我看着夜晚的紫月亮,一枚咳嗽的薄荷糖”
   说这个句子是诗,是因为既是组成这句语言的最小的语言单位的节点:我,紫月亮,咳嗽,薄荷糖:它们在相互暗示,相互映照所激发出的活性中,语言内部充满了一种蠢蠢欲动的自我生长和衍生的张力:
“我”正在向“紫月亮”的高贵、高洁,圆满,孤寒的性状偏移.
“紫月亮”正在向“咳嗽”所暗示的病痛的症状与阻塞偏移.
  而“咳嗽”正在向“薄荷糖”的清凉、药性,微甜的咀嚼感受上偏移。
    这也是一种诗性的律动,诗意的产生就在语言的活性中,而节奏的产生,就在每一个诗性的节点上。就像是人肢体上的关节,一种自我屈伸和延展的节奏。自然地带出了韵律。
    换一种说法会更形象些:
   对现代诗节奏与韵律的质疑,著名盲人舞蹈家苔丽华和她的舞伴们,在《千手观音》的表演中肯定也遇到过,她们面对的是比现代诗更难解决的节奏和音韵的难题,苔丽华听不见音乐。她能看见的仅仅是指挥棒敲击出的节奏,她的肢体并不是跟随音乐,而是跟随着节奏,她全部的舞蹈仅仅是肢体对节奏的把握。
   而在看了《千手观音》之后。你不否认苔丽华的舞蹈具有有节奏和韵律的话,也就这么来理解现代诗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0a0b730102dx5k.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9:24 , Processed in 0.07663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