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25 20:5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转载▼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的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已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全面进行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和能力的改革,其中练习的设计也被提到了较高的要求层次。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练”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围绕知识重点设计数学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练习,不仅可以巩固、掌握基本知识,加深理解,学会应用,养成技能技巧等,还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加强对练习设计的研究,对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乃至全面贯彻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教师中关于练习设计还存在许多偏面甚至错误的认识。一是把练习机械化、简单化。就是认为通过大量的练习,自然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二是偏面强调所谓的“智力”、“技能”训练,忽视了基本的练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得不到一定练习的量的保证;三是狭隘地理解练习的含义,认为练习就是教学环节中的巩固练习和完成作业。本课题提出的练习不是以单纯的巩固新知、形成技能为目的,而是广义的练习,就是把数学教学全过程理解为引发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全过程的动手、动脑训练全过程。提出为学生的“学”而“练”,教师把教学思想、教学意图融会在精心设计的练习中,通过练习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二、课题的内涵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研究”是针对目前小学数学设计的练习过于狭隘化、简单化,教师只重传授、数量,不重引导。课题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各课型和课内各环节以及课外的练习设计,包括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练习结构、练习手段、练习时间等方面的优化,使练习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发展功能、反馈功能发挥最大的效能。重难点是:如何优化练习内容和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研究的假设
我们设想进行小学数学设计的实践与研究,首先是以教学大纲为准则,深入领会大纲精神;其次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我们要求参与数学练习设计的教师把握好大纲的尺度,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研究、设计联系内容。规定练习设计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要有针对性。练习的数量适当,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练习的设计有层次有坡度、难易结合,也要有一些综合性富有思考性的练习题。尽量设计出符合素质教育、具有实用价值的练习,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得到发展。同时,我们认真思考如何设计好练习,做到既要整体参考教材,又要考虑练习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以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生长点。
四、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研究,使数学教学中的各课型和课内各环节以及课外的练习设计,包括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练习结构、练习手段、练习时间等方面得到优化。
2、优化练习设计,从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搭设“平台”,使学生敢于探究,善于突破,乐于创新。
3、深入研究数学练习设计,掌握设计规律、方法等,初步探索练习设计的模式,为我市将要使用《新课程标准》的教材打下基础。
五、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我们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在研究中遵循以下原则:
⒈ 针对性原则。设计练习时,目的明确,从实际出发,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紧扣教学目标,精选练习,突出重点。
⒉ 层次性原则。设计练习依据认识事物的规律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由熟到巧。
⒊ 多样性原则。根据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单一形式的练习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练习设计形式新颖多样。
⒋ 趣味性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的练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学生会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从而优化自己的认知活动,促进学习。根据这一原则,设计时注重练习题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⒌ 应用性原则。学习数学与学习技能一样,也要注重应用。设计练习时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把练习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练习中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减少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
六、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练习设计的按学习过程、学习内容来研究。1、根据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需要有学习新知识前的准备性练习、获取新知识的形成练习和巩固新知识的练习。⒉ 按学习内容设计练习有:对比性练习、迁移性练习、操作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开放性练习等。
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小学生心理学尤其是素质教育理念,本课题主要研究:课堂结构优化、练习内容优化、练习形式优化。
七、实施的步骤
本项实验周期为两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   主要制订实施方案;进行理论学习、现状调查。
2、实践阶段     进一步修订、完善实验方案;全面进行实验具体目标的实践研究;进行阶段性小结、完成阶段成果论文。
3、总结阶段     全面总结评估一年多来的实验成果;撰写出实验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
1、对象:小学数学教师、小学生。
2、方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九、预期主要成果
    1、研究报告;2、论文
2#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20:57:29 | 只看该作者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
立项申请

学科分类 数        学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研究
申 请 人(课题负责人)
(签 名) 任  开  晖
申请日期 2009 5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填 报 须 知

  1、按照《安徽省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课题负责人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而且课题组中又无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科研人员参加实际研究工作的,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科研人员的推荐。
  2、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并在项目研究中担负实质性的任务。
  3、课题采取“双负责人制”,每个课题可以第一负责人和第二负责人的顺序填报两名课题负责人。
  4、课题论证应尽量充分。研究计划和阶段成果应尽量明确。
  5、课题所需经费原则上由课题承担人所在单位负责解决,如确有困难可酌情给予适当资助。
  6、申请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上报。
  7、申请书按一式三份(用A4纸型打印)报送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研究
课题负责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任开晖   男     35         小学高级教师   卢村乡中心小学05636915660
扶盛茹   女     36         小学高级教师   卢村乡中心小学56366915344
课题负责人学术经历:
任开晖
1997年5月获全县电化教学优质课小学语文第三名。
2004年8月获广德县第三届教坛新星称号
2005年8月获广德县第二届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2008年8月参加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
2009年1月参加全省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指导教师培训班学习
扶盛茹
数学学科组组长,2008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学科组。
多次参加新课程指导教师培训。
课题组主要成员:
姓 名     性别     年龄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工作单位
胡良峰     男     29             小学高级教师    卢村乡中心小学
许可       男     27             小学一级教师    卢村乡中心小学
李文荣     女     37             小学高级教师    卢村乡中心小学
李娟       女     25             小学一级教师    卢村乡中心小学
朱雯雯     女     27             小学一级教师    卢村乡中心小学
朱茂杰     女     26             小学一级教师    卢村乡中心小学
张书丽     女     28             小学高级教师    卢村乡中心小学
课题论证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新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多地把眼光聚焦到了课堂教学这个中心,逐步确立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的改革观。“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一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已经被广大老师接受和认可,并在日常教学中广泛使用,一个好的情境创设是一堂成功数学课的前提。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如何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许多一线数学教师都在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因此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数学情境的创设在学生学习中有何作用,数学情境的创设有哪些种类,怎样合理的创设数学情境,并研究出一整套适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情景创设素材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合理创设数学情境,在情境中进行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作用研究。
    2、数学情境的创设在数学课堂结构中的位置及作用研究。
    3、情境创设的种类研究。
    4、合理的数学情境和不合理的数学情境的鉴定研究。
    5、结合各年级具体的教学内容,寻求适合农村孩子的一整套情境创设素材。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现在,教育界已普遍将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昔日单纯的传授知识已转化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了,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都已向素质教育转轨,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大面积的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这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在众多教学改革的原则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使全校数学教师都能熟练、合理的创设数学情境,并创设一整套适合我校实情的数学情境素材,实实在在的提高全校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形成全校学生都能乐学数学、乐用数学的氛围,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科研手段和经费保障等)
     教师条件:课题组拥有一批较成熟的青年数学教师,多位教师在数学优质课中获得过奖励,并有多位县、乡级“教坛新星”、“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这为本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优秀的人力资源。
    软件条件:学校网络化建设及信息技术应用较为成熟,能够有效地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和成果沟通。学校已划拨专项研究经费,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科研手段: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
研究计划
    (一)、课题组分工情况
    任开晖:组长,主持课题组全面工作,对课题研究总体控制,负责课题的立项申请、阶段性报告、结题报告等文字材料的撰写,负责课题成果的收集、整理与发布。
    扶盛茹:副组长,主持课题组的日常工作,负责课题组各类会议、研讨、研修课的开展,负责课题组各阶段性工作的安排,负责情境创设的合理性研究。
    胡良峰:负责情境创设的分类研究,负责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及素材的收集整理。
    许可:负责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中的作用研究,负责三年级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及素材的收集整理。
    李文荣:负责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研究,负责五年级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及素材的收集整理。
    李娟:负责四年级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及素材的收集整理。
    朱雯雯:负责一年级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及素材的收集整理。
    朱茂杰:负责二年级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及素材的收集整理。
    张书丽:负责一年级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及素材的收集整理。
   (二)、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成果形式
    第一阶段: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进行情境创设作用研究,研究合理的情境创设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提高课题教学的作用。阶段成果:同课异构教学研修、教师论文集。
    第二阶段:情境创设类别及情境创设方法研究,怎样合理进行情境创设研究。阶段成果:情境创设案例分析集
    第三阶段:分年级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整套适合农村小学使用的数学情境素材。阶段成果:情境创设素材集
   (三)、最终完成时间及最终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2011年6月
   最终成果形式:
   结题报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论文集、案例集、素材集。
3#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20:58:18 | 只看该作者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灵水中心小学数学课题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实施素质教育是普教科研永恒的主题。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学校教育应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主体意识,培养主体能力。
数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之基础,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次,有着愈加广泛的应用。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要实现数学教育的育人目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本课题的研究,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能动性和认知内驱力,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教育、素质教育以及创造力的培养提供条件,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上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国内外同类问题研究现状
原苏联心理学家马丘斯金等人,对问题教学进行了开创性和系统性研究。他们依据当代思维科学的最新成果,对问题教学的本质进行深刻的心理学论证,对问题教学的操作方式、原理进行具体、科学的研究。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解决过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设计理论都把问题解决作为建构性学习的基本策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对此问题也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思维发展过程,提出了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目前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然而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都离不开问题这一骨架。一个人若没有疑问,哪来的研究、创新可言?问得多,必然想得多,问得深,必然想得深。
本课题借鉴、运用国内外相关的理论,结合我校实情,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杜威的教育理论
就哲学而言,哲学强调由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向对人的内部世界的探索以及对人自身命运和价值的思考。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描绘了他的教育观点,他认为学校应该是大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在这一社会中,课堂教学应该是真实生活的问题解决的实验室。他鼓励教师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并帮助他们探索重要的社会的和智力的问题。杜威的门徒克伯屈认为学校学习中应该把儿童分成小组,并让他们去进行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设计和选择。主体教育论要求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活动,然而一切创造“始于问题”,这就很明显地看出杜威的教育哲学和现代教学为我们的课题提供了哲学基础。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其中之一是帮助学习者做好在不确定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准备。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3)哲学家波普尔曾说过:“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波普尔认为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从各种问题开始,科学家探索的逻辑起点应该是问题,波普尔提出的科学进化公式 “P1(问题) TT(假说) EE(否认) P2(问题)”就是以问题作为科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我们认为,不管从现实情况,还是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角度去考虑,追根问底,问题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中介。“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一问或许就是真理最初的涟漪,它的意义深远。《数学课程标准》最突出的一个亮点就是突出了“过程性目标”要学生“经历、体验、探索”。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的切入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的质量,让问题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并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才能真正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适应经济时代和未来社会的需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敢于提问,学会解决问题呢?为此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四、研究目标
我们把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使他们敢问、会问、善问,解决问题逐步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具体表现:
    1、学生目标
    敢问: 即自己有了想法、问题、建议等后,有胆量把这些问题抛出来,勇于发表自己见解,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
会问: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萌发猜想;并能综合运用原有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系统分析,理解信息,能广泛收集各种信息,从各种信息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善问: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习状况,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寻找方式方法,能积极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拘泥于接受答案,善于质疑问难,善于自我反思,敢于向老师的答案挑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并有其深度。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并使学生思维向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创新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教师目标
    A、善于学习,具备宽广的视野和创新学习能力,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做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
    B、善于启疑,提供培养问题意识的背景,背景应与学生心理、生理相协调,具有新奇性、启发性、趣味性。体现教学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发展于问题。
    C、教师要有热忱而悦纳的态度,改变重结果的评价方式,对学生敢于提问的品质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培养和助长学生“自信、独立、机敏”等人格特征,尊重学生不寻常的言行,对避免有危害性的批评。
    D、教师善于倾听,善于从多种问题中筛选实质性问题,去引导学生探索研究。
五、研究内容
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角色转变两方面着手研究, 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使他们敢问、会问、善问,解决问题逐步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六、研究对象
三、四年级学生
七、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为主为主,结合个案研究。并采用录像技术、案例分析、学生访谈等手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记录,通过阶段小结和评价,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促使课题扎实有效地开展。
八、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6.9—2007.3)
(1)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进行专题座谈。
(3)进行相关的实践研究活动。
(4)组织对师生的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全面调查学生数学素养发展水平,分析整理。
(5)撰写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07.3—2007.7)
(1)分组,确定对照班和实验班。
(2)严格控制实验变量,做好观察记录。
(3)实验数据收集、整理
(4)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定期请专家指导课题的研究
3、汇总阶段(2007.10—2008.12)
(1)    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
(2)进行全面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3)整理汇编实验成果。
九、研究条件
1、我校数学教师素质较高,有一位教师参加过“二十一世纪园丁工程中小学骨干教师地市级培训”,有数学高级教师8人,他们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2、课题组成员的理论修养和文化素养较高,有一定的教改、教研水平和经验,都参与过一些教改实验。所撰写的经验论文分别省、市、县的一、二、三等奖。
3、落实聘请的专家作指导,并已有培训:课题组讲座2次,课题组成员培训1次。有上级教育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有一大批能干的实验人员共同努力,该课题研究一定能取得成效。
4、 有了研究教师和实验班级,为课题的开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5、我校制定了《科研管理条例》,教师们都形成了较强的科研意识,教师们都能积极参与课题实验,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
6、学校在经费上充分予以支持,预计投入1万元,保证本课题的启动与实施。
十、研究预期难点及创新点
难点:
1、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都有安排,学生的问题势必会影响教学进程,如何取舍?
2、如何处理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而与本课内容关系不是很密切的问题
创新点:
1、研究报告:结题时提供可以反映课题研究实际情况和研究成效的报告1份。
2、研究论文:结题时,编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研究”论文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3:45 , Processed in 0.13305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