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泰囧》票房突破10亿 3000万人观影超越《阿凡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 11:5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泰囧》票房突破10亿 3000万人观影超越《阿凡达》2013年01月02日

来源:新京报 作者:孙琳琳











新京报讯 (记者孙琳琳)2013年第一天,上映21天的《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简称《泰囧》)终于突破十亿票房大关,超过3D《泰坦尼克号》成为年度票房冠军。虽与《阿凡达》的13.8亿票房尚有一段距离,但《泰囧》在观影人次上却远超《阿凡达》。此外,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12月影市以超过25亿的成绩再创新高,2012年全年总票房则有望达168亿。
再创纪录
打败《泰坦尼克号》
《泰囧》自上映首日起便不断刷新国产片的各项纪录,进入2013年第一天,更是突破十亿票房大关。这一成绩不仅缔造了国产片影史最高票房纪录,还超过了3D《泰坦尼克号》的9.35亿而夺得2012年内地年度票房冠军,这也是国产片四年来首次称雄年度票房榜。
此外,虽与《阿凡达》13.8亿的票房尚有一段距离,但《泰囧》目前超过3000万的观影人次已远超《阿凡达》在2010年创下的2500万观影人次纪录,同时,“囧神”还打破了《阿凡达》保持了近三年的1.72亿的第三周票房纪录。
连锁反应
12月单月票房创新高
《泰囧》的火爆也直接促成了2012年12月影市的单月票房新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1日,整个12月的票房累计达25.3亿,除《泰囧》外,《十二生肖》贡献了5.24亿,《大上海》和《血滴子》分别贡献了8300万与5400万。仅2012年最后一周,内地影市总票房约6.3亿,比去年同期多收了2.8亿,其中两个高点分别是平安夜和圣诞节,以及周六和周日,这两个高点都取得了单日票房过亿的成绩。据估算,由此2012年内地全年总票房将由原预估的160亿增至168亿。
一月展望
“宗师”大战007?
从目前影院排片来看,1月虽然有20部左右的新片上映,但最具实力的还是《一代宗师》和《007:大破天幕危机》。据悉,《一代宗师》将于1月6日举行首映式,1月8日在全国公映。《007:大破天幕危机》目前全球票房已破10亿美元,该片在国内上映日期由原来的1月2日延至1月21日,为《一代宗师》腾出了足够的空间。1月底将有大批儿童片上映,包括《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冒险蛇年传》《愤怒的小孩》《波鲁鲁冰雪大冒险》《洛克王国2:圣龙的心愿》等。
【“囧神”也不淡定了】
@徐峥:尽管我一直很冷静,但其实还是有一丝高兴的,真正的奇迹属于中国电影观众。
@黄渤:3000万人的笑声加在一起得是什么动静!
@王宝强:真的“泰”开心了,首部中国电影创纪录,好兆头刚刚开始,再接再厉。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2:03:18 | 只看该作者
泰国愤青看《泰囧》:隐藏“中国中心主义”文化霸权2013年01月01日

来源:南都周刊












文_图宾根木匠
如果一个泰国愤青看了《泰囧》,他会怎么评判?—首先,堂堂国名怎么能跟“囧”字在一起?其次,曼谷那么多高楼大厦你们不拍,专拍各种穷街陋巷,名胜古迹基本没有入画,连寺庙都成了黑社会聚头的地方,整个国家就是脏乱差;最后,片中根本看不到泰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倒是一直借着人妖出洋相,还大书特书人妖的色情交易。
当然,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泰国的电影产业的平均水准远在国产电影之上,类型片样貌丰富,制作精良,泰国电影的尺度也很宽泛,电影嘛,人家不会上纲上线,再说了,估计泰国观众看到《泰囧》的机会也很少。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文化界曾兴起过一阵“后殖民”的热潮,对其概念内涵进行辨析是项宏大的学术工程,本文无力赘述,只是取其在大众文化层面的一般意义:在政治、军事殖民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采取了文化殖民的策略,他们把自己表述为世界文化的中心和楷模,而非西方的民族文化则常被贬称为边缘文化、愚昧文化。上述现象常常隐藏在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之中,特别是大众文化产品,如电影、电视、动漫、小说等等,后殖民视角已然是解析西方文化霸权的一把利刃。
中国很快不无谬误地挪用了“后殖民”这个热词,并以此来检视中国形象在西方电影中的意味,很显然,在好莱坞那里,盎格鲁-撒克逊的中心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中国形象更多的是一种民俗奇观展现,或者是为了“政治正确”或市场营销而搭配的广告策略。
套用这一“后殖民”的分析方法,在《泰囧》中,泰国似乎却成为了相对中国而言的民俗奇观哈哈镜。当然,《泰囧》的基本观众群设定在中国,就是为了中国观众度身打造,通篇也是华语对白。不过好莱坞其实也是主要为他们的本土市场服务的,我们用“后殖民”利剑批判的许多好莱坞电影,人家本来说的就是英语,根本没把你太当盘菜—说难听点,是咱们死乞白赖非要看的。
在《泰囧》中,泰国的旅途风景集中在乡野山间,几乎没有城市楼群,影片的基本冲突和主要笑料则来自那两个不同身份、阶层的主角之间所产生的矛盾:一个是从北京来的高级白领,英文流利,收入不菲,而且掌握着高科技发明的秘密—在当下这个“生产狂热”的时代里,经济、技术是两大价值指标,无疑我们的北京白领在这两大评价体系中都是高人一筹的;另外一位则是农民工式的奇葩游客,不通英文,卖葱油饼为生—显然,这位仁兄既没有特别令人艳羡的经济收入,更不掌握什么新兴技术。于是乎,上流-下层、聪明-愚蠢、文化-庸俗,这一系列二元对立的标签,贯穿着《泰囧》的始终。应当说,这是商业喜剧电影的基本套路,早在默片时期,好莱坞的劳莱和哈代就是这类搭档方式,源远流长,屡试不爽。
观众的认同感其实主要集中在高级白领身上,这位“成功人士”投射着集体的欲望,而他被迫跟农民工式的“驴友”结伴而行,那位“乡巴佬”自然是被取笑的对象(同时也充当了前者的心灵鸡汤)。当白领进入乡野山间时,“落后”的泰国跟民工兄弟形成了巧妙的呼应,也代表着城市人来到了不熟悉的另一个世界,此时,一场丑态百出的历险拉开了帷幕。
《泰囧》就此完成了一次后殖民式的逆袭,中国游客成为外来的强势闯入者(尽管他们也曾被捉弄),泰国人在片中完全游离于故事之外,他们要么是木讷的路人,要么是凶煞的悍匪,要么就是淳朴的乡民—这几乎完全符合我们所批判的后殖民表述,只是,这里不再是西方中心主义,而是某种“中国中心主义”的。
批判别人批习惯了,有时候拿同一把尺子量下自己,会很有趣。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2:52:25 | 只看该作者
《泰囧》为何这样火? / 尼玛贵姓



《人再囧途之泰囧》是典型的类型片路子——公路片。商业成功人士徐朗、项目竞争对手高博、中途偶遇的奇葩王宝,“三人行”跨出国门远赴热带风情浓郁的泰国,一路遭遇“敌人”狙击,上演泰国冒险传奇,幽默+传奇+温情——成了《泰囧》的独特“招式”。
这年头,在贺岁档,全身心地看一部幽默喜剧比登天还难,曾几何时起,贺岁档里开始充满民族悲痛,观众一次次被崇高的道义教育、感化,电影院里的抽泣声不绝于耳,人们感慨过节真是“过节”,有点受不了。
《泰囧》给了人们希望,让我们眼前一亮,你会觉得突然由“悲”转“喜”,有种时空错落的感觉——尤其是看了《1942》之后。
我发誓,在观看《泰囧》过程中的每一个笑声都是发自我的内心,不是被导演的无厘头绑架和强奸,而是实实在在的“至愉所乐”。我始终认为中国影坛中有这么几个人不用“演”,就单单站在那里就让我有发笑的冲动,葛大爷、黄渤、徐铮、王宝强都是我所认为的这样的人。《泰囧》里就一下汇聚齐了三位囧神,怎能不惹得观众提前贮存笑点,只等某个时刻的全力引爆!
还记得当年的《人在囧途》吗?虽然他的票房根本没办法和如今的《泰囧》相提并论,但无疑《人在囧途》开创了当代中国喜剧公路片类型的先河,其良好的口碑为《泰囧》打下了坚实的基奠,即使《泰囧》没有扩大其宣传力度,只凭口碑营销的话,大多数观众一看《人再囧途之泰囧》这个名字就会冲进电影院一睹究竟,毕竟当年的《人在囧途》太搞了,印象太深刻了,不切身体验一下《泰囧》,真没话语权评价是否比第一部“更囧”,你要相信,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是真刀真枪的拼杀,市场会说话!
我觉得从徐铮身上能看到宁浩导演的影子,宁浩是我十分敬仰的一位导演,其开创的多线索并行叙事结构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无疑,从《疯狂的赛车》、《无人区》等电影的合作中,徐铮聪明地从宁导那里学到了很多电影叙事技巧,巧妙安排推陈出新,简单大方不落俗套。
除了剧情很吸引人之外,《泰囧》在情感处理上很能把握观众的心理需求,在酣畅淋漓地大笑同时,还留有丝丝温情,“知足、宽容、珍惜”是徐铮喜剧电影这个葫芦里卖的“药”,愉悦的同时,给人情感慰藉,感动而不流泪。
从“商业战略”上来讲,《泰囧》的排片策略非常聪明务实,在发行上真可谓出奇制胜,据悉,影片原本定在12月21日上映,和《血滴子》、《十二生肖》、《大上海》同一周,这个档期是一年当中贺岁档中的重中之重,观众数量最多,又加上元旦小长假的额外“红利”,想必,如果《泰囧》和这几部“大制作”同时上战场的话,恐怕真是“血雨腥风,孰胜乎?”,我觉得起码在气势上,《泰囧》不会占到什么便宜。可能光线预见到了这样做的不利因素,于是便把影片提前到了12月12日。这一周是《1942》公映的第三周,其势头已经慢慢退去,此情况下,12日到20日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泰囧》完全可以运用这个市场空档大做文章,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的态势。谁知,市场上反馈回来的效果来看,《泰囧》简直比黑马还黑马,完全不给《大》、《十》、《血》面子,受此影响,全国各大影院也顺势而为,加大《泰囧》的排片量,一浪高过一浪的观片热潮席卷而来。
《泰囧》是类型片的胜利,是低成本电影的狂欢,是真诚的感召。《泰囧》、《恋爱33天》等电影的成功,告诉我们,在张国师,冯大导,陈香蕉随便拍点什么就想圈钱好几个亿的时代,在一帮导演随时要训诫观众什么叫艺术的时代,已经终结了!徐铮踏踏实实地给观众讲了一个有逻辑的好故事,如果你没本事成为李安,那么就学徐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20:25:26 | 只看该作者
作家炮轰《泰囧》“贱下”:是典型的“三俗”电影2013年01月06日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欧阳春艳






剧照
晓苏,上世纪60年代初生于湖北保康。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主编。1985年开始小说创作,1988年加入湖北作家协会,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一级作家。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山里人山外人》《黑灯》《麦地上的女人》和长篇小说《五里铺》《大学故事》等。
“《泰囧》是一部典型的‘三俗’电影,低俗、庸俗、媚俗!以电影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产业不能只是紧盯票房,而应该注重文化导向,注重提高老百姓的文化素质与品位。”昨日,市政协委员、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作家晓苏在市“两会”上炮轰电影《泰囧》对于文化产业的不良示范。
会后,晓苏接受记者采访时进一步谈到,《泰囧》这样没有审美价值与艺术含量的电影之所以能获得如此高的票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欣赏水平偏低,“票房越高,问题越大,这样的电影对于国民素质提高毫无意义,反倒会起到负面作用”。
晓苏提出,《泰囧》其实代表了当下中国电影的两种不良倾向——“贱下”与“炫富”,这是值得警惕的。所谓“贱下”,就是拿老百姓开涮,挖苦、讽刺、作贱老百姓,“王宝强饰演的小人物,在整部电影中就是不断地被作贱与嘲笑”;所谓“炫富”,就是赤裸裸地宣扬拜金主义,“电影里面宣扬的全是不良观点,有钱人可以施舍下层人,有钱可以买来与范冰冰睡觉等等”。
“现在很多人把电影《泰囧》作为中国文化产业小投入、大产出的成功范例,我觉得但凡有一点文化担当与文化使命感的知识分子,都不会赞同这样的观点。文化产业最重要的使命,还是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与欣赏水平。”晓苏总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7:44 , Processed in 0.20739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