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近名家——臧克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9 10:0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走近名家——臧克家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中学

侯夫强

【作家亮相】
臧克家(1905——2004),中国现当代诗人、作家,山东诸城人。自幼喜爱古诗和民歌。青少年时代生活在农村,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的深切同情。这奠定了他此后诗歌创作的生活基础。1927年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曾出版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193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后从事进步文化工作。曾任《文讯》月刊主编。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顾问,《诗刊》主编,中国写作学会会长,中国作协第一至三届理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著有评论集《学诗断想》、回忆录《诗与生活》,散文集有《乱莠集》、《我的诗生活》等,小说集有《挂红》、《拥抱》,有《臧克家诗选》、《臧克家文集》(六卷)等。
【作品展厅一】
炉火
臧克家
金风换成了北风,秋去冬来了。冬天刚刚冒了个头,落了一场初雪,我满庭斗艳争娇的芳菲,顿然失色,鲜红的老来娇,还有各色的傲霜菊花,一夜全白了头。
每到这个季节,十一月上旬,我生上了炉火,一直到明年四月初,将近半年的时光,我进入静多动少的生活。每到安炉子和撤火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些感触,季候的变迁,情绪的转换,打下了很鲜明、很深刻的印记。
我的小四合院,每到冬季,至少要安六个炉子,日夜为它奔波,我的家人总想让我安暖气。我总是以安暖气花费太大做挡箭牌,一直搪塞了二十一年。其实,别的都是假的,我中心的一条是:我爱炉火!
我住北房,三明两暗。左右两间有两个炉子,而当中的会客厅,却冷冷清清。客人来了,大衣也不脱,衣架子成了空摆设。到我家做客的朋友们都说我屋子的温度太低了。会客室里确实有点冷清,而我的写作间兼卧室却暖和和的。炉子,成为我亲密的朋友,几十年来,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它,有时爆裂,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窗外,北风呼号,雪花乱飘,这时,炉火正红,壶水正沸,恰巧一位风雪故人来,一进门,打打身上的雪花,进入了我的内室,沏上一杯龙井,相对倾谈,海阔天空。水壶咝咝作响,也好似参加了我们的叙谈,人间赏心乐事,有胜过如此的吗?
每晚,我必卧在床上的,对着孤灯,夜读至十时,或更迟些。炉火伴我,它以它的体温温暖着我,读到会心之处,忽然炉子里砰砰爆了几声,像是为我欢呼。有时失眠了,辗转不能安枕,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朦胧的境界。
我想到七八岁上私塾的时候,冬天,带上个铜“火箱”,里面放上几块烧得通红的条炭,用灰把它半掩住,“火箱”盖上全是蜂窝似的小孔,手摸上暖乎乎的,微微的火光从小孔里透露出来,给人以光辉,它不仅使人触感上感到温暖,而且透过视觉在心灵上感受到一种启示与希望的闪光。
有这种生活经验的人,会饶有情趣地回忆起隆冬深夜,置身在旷山大野中,几个同伴围在篝火旁边取暖的动人情景。火,以他的巨大热量使人通体舒畅,它的火柱通天而起,在黑暗中给人以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与向前冲击的勇气。在它的猛烈的燃烧中,迸出噼噼啪啪的爆炸,不像一声声鼓点吗?
炉火当然不是铜“火箱”,也不是篝火,可是它们有着同样的性格:它们发热,它们发光,它们也能发出震撼人心的声响。几十年来我独持异议不安暖气,始终留恋着炉火,原因就在此。
(选自《散文》,有删改)
【探究练习】
1.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
第四、五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炉火”?请简要赏析。
3.第六、七段作者回忆童年时的铜火箱与隆冬篝火取暖的情景,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第七自然段中“这种生活经验”指的是什么?
4.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的“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间。
2. 运用了对比、拟人、比喻等手法。通过冷暖对比突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磬之感。文中“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炉火像只炯炯的明眸”等拟人、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炉火的喜爱之情,表现出炉火对作者的特殊意义。
3.
回忆铜火箱与篝火,从而拓宽了文章的境界,充实和提高了“炉火”的象征意蕴,深化了主题。指不仅从火光中得到温暖,而且心灵上能获得启示与希望。
4. 文章主旨是艺术地揭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暖与活力,希望与勇气,表明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作品展厅二】
炎夏说瓜
臧克家
夏日炎炎,西瓜上市,堆积街头,如翡翠岗岚。买几个回来,浸在冷水中,吃时,放在朱红大塘瓷盘里用刀抛开。大个的,切成一片片,小个的,一分为二,用勺子剜着吃。
我每次拣瓜,总是成色好,沙瓤。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结交了许许多多农民朋友,老的少的都有,和我交情最深厚的是三十多岁的“六机匠”。

他在离我村三四里地的“西河”,种着一点“河淤地”。夏天一早,我跟他下“西河”。他在高粱地里劳动,我在清清的河水里捉鱼,河水清且浅。晌午,我们仰卧在河边树林的沙地上,听千万只鸣蝉的大合唱,其声悠悠,把人催入梦境

傍晚,收工归来,“六机匠”的肩上扛一把锄,锄杆上搭一领破蓑衣,还有一个小小的牛眼罐。小路两旁,全是“青纱帐”,远远的一个小瓜棚映入眼中。我们拨开高粱,走进瓜棚。主人身旁卧着一只小犬,旁边有一枝土枪。这是防备獾、狼和野兔的,也防有人夜间来“摸瓜”。我们和瓜地主人聊上几句,道一声摘两个“子瓜”。主人慢慢起身,脚步小心地进入瓜地,这儿看看,那儿瞧瞧,最后,一手托一个瓜送到我们面前,用瓦盆里的清水洗一下,然后用手指弹弹,眼睛看看瓜,再望一望我俩。我们用指甲在瓜中间掐一道印子,左手托住,轻轻用右手掌打几下,瓜应声一裂两半,果然是沙瓤。我们用手抓瓤子吃,然后,咬下一块瓜皮刮着吃,刮着刮着,一直刮到了“青州”。瓜,又甜,又鲜,可口沁心。吃完了,抹一抹嘴,丢下三四个铜板,道一声谢,便踏上归途。这时,夕照烧红了半个天,微风从禾稼声中送来,西瓜在肚里发散着清凉。
我们两个人,沐浴着夏风的凉爽,悠悠然走在回家的路上。“六机匠”的巧嘴给我讲吃瓜的故事。我们一面说一面走,一会儿就到了家。这时候,一钩新月像镰刀高悬在他土屋的茅檐上了。年老了,在都市里吃瓜,想到儿童时期吃瓜的往事。一样是夏天,一样是吃瓜,在北京这样的生活环境里吃瓜,是一种享受,但我感觉,儿时在乡村瓜棚里吃瓜却更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选自《百合花开》,略有改动)
【探究练习】
1.本文题目是“炎夏说瓜”,如果只看题目,你可能认为它是一篇什么文章,其实它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2.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第三自然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请积累与“瓜”相关的成语、诗句各二个。
5.炎夏吃瓜非常地惬意,请你写出吃瓜时的心情和动作,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随笔或议论文
记叙文
2.本文由吃瓜,挑瓜联起儿时在乡村瓜棚里吃瓜的往事,深情忆及了农村朋友“六机匠”,表现了对家乡深厚的情谊,生活情味绵长动人。
3.拟人 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夏季晌午“我”和“六机匠”分别在捉鱼和劳动后,恬淡闲适而又惬意的心情。
4.瓜熟蒂落、瓜田李下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王安石《泊船瓜洲》)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古乐府《君子行》)
5.
【作品展厅三】
老哥哥
臧克家
秋是怀人的季候,深宵里,床头里叫着蟋蟀,凉风吹,一缕明光穿过纸窗来。在我没法合紧双眼的当儿,一个老态龙钟的人的影像便朦胧在我眼前了。他就是老哥哥。
他来到我家时曾祖父还不过十几岁呢。祖父是在他背上长大的,父亲是在他背上长大的,我呢,还是。他是曾祖父的老哥哥,他是祖父和父亲的老哥哥,他是我的老哥哥。
听老人们讲,他到我家来那年不过才二十岁呢。身子铜帮铁底的,一个人可以单拉八百斤重的小车,可是在我记事的时候他已经是六十多岁的暮年人了。那时他的活是赶集,喂牲口,农忙了提着饭往坡里送。晒场时节有时拿着一张木叉翻一翻。扬场,他也拾起张锨来扬他几下,别人一面扬一面称赞他说:“好手艺,扬出个花来,真果老将出马一个赶俩。”
从我记事以来,祖父没曾叫过他一声老哥哥,都是直呼他老李。曾祖父也是一样。曾祖父的脾气很暴,好骂人“王八蛋”。他老人家一生起气来,老哥哥就变成“王八蛋”了。祖父虽然不骂人,然而那张不大说话的脸子一望见,就得叫人害怕。老哥哥赶集少了样东西,或是祖父说话他耳聋听不见,那一张冷脸,半天一句的冷话他便伸着头吃上了。我在一边替老哥哥心跳,替老哥哥不平。心里想:“祖父不也是在老哥哥手下长大了的吗?”
在黄昏,在雨夜,在明月的树下,老哥哥的老话便开始了。我侧着耳朵听他说长毛作反,听他说天上掉下彗星来……
老哥哥一天一天地没用了。日夜蜷缩在他那一角的炕头上,像吐尽了丝的蚕一样,疲惫抓住了他的心。背屈得像张弓。他的身子简直成了季候表,一到秋风起来便咯咯地咳嗽起来。
老李老了!老李老了!”
大家都一齐这么说。年老的人最不易叫人喜欢。于是老哥哥的坏话塞满祖父的耳朵了。大家都讨厌他。讨厌他耳聋,讨厌他咯咯闹得人睡不好觉,讨厌他冬天把炕烧得太热,他一身都是讨厌骨头,好似就没有过不讨厌的时候!祖父最会打算,日子太紧,废物是得铲除的,于是寻了一点小事把50年跑里跑外的老哥哥赶走了。我当时的心比老哥哥的心还不好过,真想给老哥哥讲讲情,可是望一下祖父的脸,心又冷了。
老哥哥临走泪零零的,口里半诅咒半咕噜着说:“不行了,老了。”走出了我家的大门,我牵着他的衣角,不放松地跟在后面。
老哥哥儿花女花是没有一点的。他要去找一个嗣子。说家是对自己的一个可怜的安慰罢了。但是,不是他养的儿子,又没有许多东西带去,人家能好好养他吗?我在替他担心着呢。
又是秋天了。秋风最能吹倒老人!我已经能赚银子了,老哥哥可还能等得及接受吗?(选自《臧克家代表作》,有改动)
【探究练习】
1.结合本文内容说说老哥哥具有怎样的品质?
2.老哥哥在“我”家得到怎样的待遇? 老哥哥走时,“我”的心情如何
3.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老哥哥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本文主要刻画了老哥哥勤劳、善良、质朴、仁慈、任劳任怨的品质。
2.在“我”家辛辛苦苦累了一生,却常挨骂,看祖父的冷脸,人老体衰时被祖父赶出大门。老哥哥走时,“我”当时的心比老哥哥的心还不好过,真想给老哥哥讲讲情,可是望一下祖父的脸,心又冷了。
3.本文回忆了“我”与老哥哥的交往和老哥哥悲惨的晚年生活,表达了“我”热爱、同情、惦记、怀念老哥哥,对老哥哥有着深厚真挚的感情。
(本文于2009413日发表在《作文周刊·初一版》第15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7 23:18 , Processed in 0.11905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