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儿童作文快、易、通”教学法课题实验方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1 15:4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作文教学高耗低效,同行们为之疾首。其表现集中在高年级,究其根源主要是低中年级起步训练不当,读、写、思分离。作文教学难,作文起步训练难中难。其实,只要认清了记叙文本质结构及其写作要素,认清了儿童表达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通过科学的内容和程序进行操作训练,儿童是能够快速高效、轻而易举、畅通无阻地写好“大纲”要求的简单记叙文的。
  自古“七岁能文”的中华佳话,定能成为当代现实。美国教育学教授唐纳德•可雷夫斯最新研究指出,“写作先于阅读”。认为一、二年级的孩子学会写作是他们的本能。本课题设计从以往的探索实验亦已证明:从一、二年级开始,结合识字、识词、学句,进行记叙启蒙训练,然后进行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练习,一、两年下来,低年级小朋友都能写出二、三百字以上的雏型记叙文。如此实验开来,一方面可达到提早起步,激活读写,巩固低年级语文教学成效的目的;另一方面又为三年级开始的命题作文,奠定基础,搞好过渡衔接,从而大面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
  二、实验假设
  在保持实验教师和实验对象相对稳定,并在及时提供指导的条件下,转变教学观念,掌握要素教学方式方法,不断促进读、写、思三结合的课堂结构优化,经过低年级阶段的渗透语文教学实验,实验对象的观察、思维、表达综合能力一定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实验目标
  依据新“大纲”关于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作文教学要求,结合新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渗透训练,低年级阶段能使98%的儿童写出二、三百字以上有条理、有中心、有具体记事内容的简单记叙文。观察、分析和“意化”事物的综合能力,均有明显提高。
  四、实验步骤
  A.“四素”句说写阶段:
  一年级上学期结合拼音、识字、识词进行说句子训练。有用词说句、补充说句、看图说句等学习方式。先是“分说”,如学了时间词说时间句,学了地点词学说地点句等等;后是“合说”,在“分说”的基础上组合成“四素”句,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一件什么事。培养学生记叙意识,了解记叙要素,通过“四素”句串连儿童生活感知,向记叙指令靠拢,逐步产生正确表述生活的兴趣。
  一年级下学期,一般学生都能识写(或拼写)几百个常用汉字(或音节),在说“四素”句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训练写“一日一句”。坚持天天写,少则—日一句两句,多则三五句。力求句子内容“四素”俱全,通顺完整。
  B、基本句与连贯句训练阶段:
  一年级下学期或二年级上学期前半段,结合读讲课文简单记叙句教学,抓住如何记叙“人做事”(或“拟人做事”)的六种行产句(基本句)——人动句、人看句、人听句、人说句、人想句、人感句,进行分格单句训练。力求句子完整、通顺,表意明白。“一下”或“二上”后半段,在熟练说好六种基本行为句之后,训练学生说写18种连贯行为句——动看、动感、动想、看动、看感、看想、说感、想说、动说、听想、听动、听说、感说、感想、感动、想动、想说、想感句。并酌情进行三连句、四连句训练,力求表达连续行为的两个或三个、四个分句连贯有序,句意清楚明白。
  C、连句成段与篇章成形阶段:
  练句是基础,连句成段是关键。二年级下学期之初,可通过“看”(连续动作“素描”)、“听”(连续“脑图”摸拟写)、“读”(添加承接句)等多种有效形式进行连句成段训练,力求句句相连,有理有序。接着就可进行篇章成形(即连段成篇)训练。篇章成形——即是要求儿童习作一开始就具有篇章语言形态的性质。“成形”训练主要解决段落的承接与过渡和围绕同一事展开全方位记叙问题。
  五、检测方法
  1、按有关实验的评估标准,注意随时记录,平时积累,认真收集好有关实验的情况和第一手资料,并有意识地同非实验班进行比较分析,探索教学规律。
  2、从实验阶段的段考期考中,注意统计实验内容的有关成绩,并追踪检测实验目标的成效。
  3、阶段实验结束时,外请专家出题主考,实验班家长现场监试,通过考场作文验证课题实验的基本达成目标。
  六、结题成果形式
  提供课题实验报告、课题实验优质课与课题实验有关的系列教学论文、编写实验教材(教师用辅助课本)、教学录像和学生的实验作文选集等。邀请有关专家组按照既定的课题实验目标、方案,依据有关教改理论进行全面验收鉴定后加以推广。
  (中、高年级段后续衔接追踪实验方案,视低段实验进展情况后定。)
  七、实验领导小组(略)
  
  
  作者:吴爱宝
  海口市教育局教研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7 23:25 , Processed in 2.43837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