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作文教学高耗低效,同行们为之疾首。其表现集中在高年级,究其根源主要是低中年级起步训练不当,读、写、思分离。作文教学难,作文起步训练难中难。其实,只要认清了记叙文本质结构及其写作要素,认清了儿童表达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通过科学的内容和程序进行操作训练,儿童是能够快速高效、轻而易举、畅通无阻地写好“大纲”要求的简单记叙文的。
自古“七岁能文”的中华佳话,定能成为当代现实。美国教育学教授唐纳德•可雷夫斯最新研究指出,“写作先于阅读”。认为一、二年级的孩子学会写作是他们的本能。本课题设计从以往的探索实验亦已证明:从一、二年级开始,结合识字、识词、学句,进行记叙启蒙训练,然后进行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练习,一、两年下来,低年级小朋友都能写出二、三百字以上的雏型记叙文。如此实验开来,一方面可达到提早起步,激活读写,巩固低年级语文教学成效的目的;另一方面又为三年级开始的命题作文,奠定基础,搞好过渡衔接,从而大面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
二、实验假设
在保持实验教师和实验对象相对稳定,并在及时提供指导的条件下,转变教学观念,掌握要素教学方式方法,不断促进读、写、思三结合的课堂结构优化,经过低年级阶段的渗透语文教学实验,实验对象的观察、思维、表达综合能力一定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实验目标
依据新“大纲”关于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作文教学要求,结合新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渗透训练,低年级阶段能使98%的儿童写出二、三百字以上有条理、有中心、有具体记事内容的简单记叙文。观察、分析和“意化”事物的综合能力,均有明显提高。
四、实验步骤
A.“四素”句说写阶段:
一年级上学期结合拼音、识字、识词进行说句子训练。有用词说句、补充说句、看图说句等学习方式。先是“分说”,如学了时间词说时间句,学了地点词学说地点句等等;后是“合说”,在“分说”的基础上组合成“四素”句,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一件什么事。培养学生记叙意识,了解记叙要素,通过“四素”句串连儿童生活感知,向记叙指令靠拢,逐步产生正确表述生活的兴趣。
一年级下学期,一般学生都能识写(或拼写)几百个常用汉字(或音节),在说“四素”句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训练写“一日一句”。坚持天天写,少则—日一句两句,多则三五句。力求句子内容“四素”俱全,通顺完整。
B、基本句与连贯句训练阶段:
一年级下学期或二年级上学期前半段,结合读讲课文简单记叙句教学,抓住如何记叙“人做事”(或“拟人做事”)的六种行产句(基本句)——人动句、人看句、人听句、人说句、人想句、人感句,进行分格单句训练。力求句子完整、通顺,表意明白。“一下”或“二上”后半段,在熟练说好六种基本行为句之后,训练学生说写18种连贯行为句——动看、动感、动想、看动、看感、看想、说感、想说、动说、听想、听动、听说、感说、感想、感动、想动、想说、想感句。并酌情进行三连句、四连句训练,力求表达连续行为的两个或三个、四个分句连贯有序,句意清楚明白。
C、连句成段与篇章成形阶段:
练句是基础,连句成段是关键。二年级下学期之初,可通过“看”(连续动作“素描”)、“听”(连续“脑图”摸拟写)、“读”(添加承接句)等多种有效形式进行连句成段训练,力求句句相连,有理有序。接着就可进行篇章成形(即连段成篇)训练。篇章成形——即是要求儿童习作一开始就具有篇章语言形态的性质。“成形”训练主要解决段落的承接与过渡和围绕同一事展开全方位记叙问题。
五、检测方法
1、按有关实验的评估标准,注意随时记录,平时积累,认真收集好有关实验的情况和第一手资料,并有意识地同非实验班进行比较分析,探索教学规律。
2、从实验阶段的段考期考中,注意统计实验内容的有关成绩,并追踪检测实验目标的成效。
3、阶段实验结束时,外请专家出题主考,实验班家长现场监试,通过考场作文验证课题实验的基本达成目标。
六、结题成果形式
提供课题实验报告、课题实验优质课与课题实验有关的系列教学论文、编写实验教材(教师用辅助课本)、教学录像和学生的实验作文选集等。邀请有关专家组按照既定的课题实验目标、方案,依据有关教改理论进行全面验收鉴定后加以推广。
(中、高年级段后续衔接追踪实验方案,视低段实验进展情况后定。)
七、实验领导小组(略)
作者:吴爱宝
海口市教育局教研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