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教师应该学习的基本功
——谈单篇课文处理的六个方面
吴 泓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必然会是教育的世纪,那么,青年教师也必然成为二十一世纪教坛上的主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修养,使他们成为教学上的骨干和中坚,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紧迫而又带有战略意义的问题,而广大的青年教师也刻苦自励、孜孜以求,热切地希望自己能迅速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可喜的是,自1987年3月上海成立青年教师中学语文研究会以来,各地的“青语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全国和一些省市也举办了中青年教师语文课堂教学的观摩课、研讨课;《语文教学通讯》等多家刊物,开辟专栏,介绍经验,出谋献计,为提高青年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鸣锣开道,立下了汗马功劳,创下了显赫成绩;一些教育、教学专著也向广大青年教师介绍了:苏联赞科夫的“教学新体系”,沙塔洛夫的“纲要信号教学法”,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法”,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法”,德国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法”,保加利亚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以及近几年国内兴起的“比较教学法”、“点拨教学法”、“段落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思路教学法”、“单元教学法”和“模糊思维教学法”等等。然而,在这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后面,无不让人产生一种深深的忧虑:全国青年教师千千万,能在大赛上一展才华或受名家专门指点、前辈严格训练的终究是凤毛麟角;而刊物登载的或是一课一得的经验介绍,或是某技某法的片断心得,流于随意性,缺乏系统性。众多的教法,纷呈的流派,使一些初涉教坛的青年教师不知所措,莫衷一是,今天学某派,明天摹某法,不能从大量的个别中寻找出“一般”,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规律,久而久之,陷入迷茫、困惑的泥潭。难怪他们不无感慨:“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鲁迅语)。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一点就是:我们对前辈的指点领悟不够,体会不深,没有抓住促使自己迅速成长并走向成熟所应学习和掌握的基本功。
怎样才能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并走向成熟,青年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是什么?
一位著名的语文教师说过:“能否独立地处理教材,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进而言之,就是一个教师能够对一节课或一篇课文进行新颖、恰当、准确、精采的处理。而我们目前最缺乏或不足的,就是对一节课乃至一篇课文在方法处理上的具体的研究。这些具体介绍操作程序、操作步骤以及操作要领方面的知识,正是我们青年教师在自己最初的教学生涯中,最企望和最需要的,是他们迅速走向成熟的一把金钥匙。可以说,能否找到独立处理教材这把金钥匙,是检验一位教师是否能够迅速成长的试金石。下面,笔者试从六个方面谈谈自己在这一课题上的体会和探索,以期与青年同行来切磋,得前辈专家之指正。
一、精心地构建自己的教学思路
二、准确而深刻地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
三、科学地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四、正确地把握课堂的教学节奏
五、合理地调控课堂的教学情感
六、恰当地运用课堂的教学言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