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兴趣:入门艺术第一要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7 09:5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兴趣:入门艺术第一要义
——黄君实访谈

□倪淑颖
  采访者:黄先生,您是华人收藏家,又是知名的鉴定家,请问是什么原因促成您走上艺术鉴定与收藏这条道路的?   黄:我自幼性喜书画,童稚时即常在家中墙壁及大门上绘门神、写大字。稍长,买书籍、复制品及一些印有故宫藏画的刊物学习,尤喜欢读书,对古文辞、诗词、歌赋及历史地理等知识都深感兴趣。1962年,入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学系,勤于书法,偶尔也涉足绘事,曾得广东书画家李研山老师指导。为经济所限,收藏是谈不上的。至大学二三年级,遇林千石老师,先生精于篆刻及书画。往来之余,接触了一些香港藏家。所藏以明清书画为主,少有宋元。且藏家多珍爱古物,对我辈籍籍无名的年轻人,亦不会轻易出示藏品。彼时的展览不及现在的多,故所知、能观真迹的机会颇为有限。书法上,倒略有薄名。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至1966年,我拿到日本外务省的奖学金,赴日研究六朝诗歌。在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半年后,我考入京都大学,攻读文学硕士学位。日本的东京、京都、大阪等地公私博物馆常展出流传在日本的中国名画,使我眼界大开。暇时,徜徉于京都新门前一带的古董店,结识了不少古董商和收藏家。他们知我是中国人,喜好书画,便经常相邀赏玩,沉醉于卷轴、古籍中。遇有他们释读不出的草书和印文,亦寻我解惑。几年间看了不少珍品,受益良多。个人收藏亦在此时开始。
  采访者:在拍卖行工作,对学习提高收藏有什么帮助呢?
  黄:我从不保证谁买了,过一二年一定能赚钱。其实,对古玩没兴趣的人,最好不要买,想赚钱可以买股票、买地产,不要买艺术品。我自己是这样主张,和买家也这样讲。起初不懂时,可以自己找书研究、询问专家,等慢慢爱好了,再介入收藏。早先很多买东西的人,都是真爱好的。不似现在,春季买了,秋季就卖,炒得那么厉害,太过投机,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观念。
  采访者:在您看来,一个成熟的收藏家应该具备什么要素或者条件呢?
  黄:第一要有钱。张大千说,钱是雅根。没有根,人就雅不起来。老话讲,有眼、有胆、有钱,三者具备,当收藏家就有条件了。光有眼力、有钱,没有胆,不敢买也不行。但最重要的仍是喜欢,不喜欢,占有了它,也无法体会它的韵致。收藏的兴趣在于赏玩,赏玩之余,不懂就翻查资料,研究比对,如此研究古画就有了生气。古时,收藏多是小圈子里,三五知己,互相把玩的。而今,很多有钱人,自己并不喜欢,只是附庸风雅,显示身份。后来买油画,也多有炫耀的意味在。而古画真是用来“藏”的,像古董、瓷器一样,多有研究价值。古画的门类很多,不能乱买,要专攻其一,譬如收明朝人的作品,可先买“明四家”,收清朝书画则八大、石涛、清初的四王吴恽、清中期的扬州八怪等,慢慢积累,一下子全买就乱了。惟有古书画有这般趣味,新画就是收一百张齐白石,也不值得我艳羡。毕竟近代画易懂,没有功底,只多听听看看就可以了。但收藏古书画,一定要读大量的参考书,用心研究,才能品其韵致。
  采访者:真正成熟的鉴定家要达到什么标准呢?很多人注重于专业,人品重要吗?
  黄:人品当然重要,起码不能骗人。真就真,假就假,不能违心。当然坚守这一原则有很多困难,有时说了真话,别人会不高兴。我们也碰到过这种尴尬的场面,一位大收藏家把藏品给你看,你觉得有争议,却不好开口,怕伤了对方面子。但若是他问了,你就不能不讲真话。做拍卖的,讲了假话,别人顺势就把东西交给你拍卖,你就很麻烦。
  采访者:对于中国艺术品流落海外您怎么看?
  黄:中国过去卖出去的,现在有能力买回来当然好,但也不能将艺术品回流夸大化。如果中国的艺术品,国外一件也没有,西方人怎样认识你的文化呢!你要外国人认识你的文化,就要有一些东西留在外面。譬如,我们对日本的很多文化不甚了解,日本却保留着很多我们的文化,就因为他们有我们的收藏,而我们没有他们的。今天,世界已成为了全球村,不再是一个个狭隘的地域概念的拼凑。而且,国外很多博物馆、图书馆都公开示人的,你要作研究只要凭申请就能去看,所以回流并非特别重要。现在连小名家都不让出口,是有问题的。有经济基础在,世界各国互通有无,卖出去的,终会买回来。像日本过去藏了很多,现在中国正慢慢地买回来,一方面他们已不太懂了,其次他们需要钱就卖了。
  采访者:有人认为“自己不做收藏的鉴赏家是学不到真本领的”,您是否赞成此观点?
  黄:有能力,经济条件允许能买点东西,进步当然快,比到别人家里看东西方便很多。但是朋友家里有收藏的,你同样可以学习、研究。博物馆、拍卖会,也都有机会看到真迹。收藏和知识要分开。收藏是有能力才收,但学习知识,什么时间都可以。买书、买图录、买精良的复制品,都是学习的途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因为自己掏腰包去买,会更用心一些,进步快一些,也是很自然的。
  采访者:在西方,有很多外籍人士作鉴定家,您认为他们的鉴定有什么特点?
  黄:中国鉴定家比较讲究笔墨、著录、纸绢和图章,而国外鉴定家偏重构图,对笔墨知之甚少,书法也不太懂。国内的弊病在于只对图章,一个图章不对,就认为有假。如此草率判断是有问题的。其一,上博的《中国古代书画家印鉴款识》一书收罗不全;其二,一个画家一生用章更迭频繁。这次北京保利有一张“吴中四杰”之一杨基的《淞南小隐图》,上有九龙山人王绂题:“层层楼观当湖曲,瑟瑟松风生夏寒。最好玉蟾波面出,此时谁供倚栏干。洪武廿五年夏五月题淞南小隐图”。原为清宫旧藏,有乾隆印玺及御题诗,散佚后又经庞莱臣收入虚斋,一看就是受王蒙影响的东西,根本是没有疑问的。有人质问说,王绂的图章对不上,我说“孟端”这方字号印,王绂用过好几方,不能单凭题跋上的一方印章就武断地判定这件作品是伪品。
  所以看书画,最重要就看作品本身。笔墨怎样,风格到不到那个时代,是不是画家那一时期的风格,此外图章、纸绢、款记等都很重要,但要整体地看。图章是鉴定中的一个方面,能对上自然更好。同一方印章打五次,印泥不同,次次都不一样的,光对图章就死了。中国人讲“望气”,看画还是要看画本身,而外国人不太懂。外国人看中国画,不能深入其髓。有些作品,历经年久,有一定缺陷破损,也只能无奈了。纳尔逊博物馆有夏圭《山水十二景》一卷,绢本,水墨。原有12段,现仅存4段,描写《遥山书雁》、《烟村归渡》、《渔笛清幽》、《烟堤晚泊》,是其晚年精品,有董其昌的题款。高居翰说这是明朝画,我便问他如何判断的。他说和学生一起看幻灯,放大后感觉所用笔法不似宋朝,倒似明朝的。笔墨放大成幻灯,如何还能得其精髓,完全是不对的嘛。他们太注重形式(form),不看笔墨,造型完全可以仿效的。风格有两种,一是造型的风格,二是笔墨的风格。沈周的笔墨就有沈周的风格,文徵明有文徵明的风格,不懂就只能看对一半。
  采访者:现在中国艺术品价格暴涨,这对收藏家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
  黄:好的方面,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坏处是炒卖、不诚实的风气已越演越烈。为了赚钱而收藏我始终是不赞成的。当然,有时赚钱是无意间的水到渠成,比如前十年买的东西,现在一定赚钱了,这是自然而然。但人为的炒作,有很多的不合理处。此外,大家拼命哄抬宫廷收藏,一看乾隆有著录价钱就翻好多倍,也是有问题的。宫廷中有很多好东西未必在石渠著录里的,而且宫廷中也有假的在。这也不是真正对艺术有修养的人的心态。
  采访者:现在台湾、香港和大陆是我国收藏家最集中的地方,这三地的收藏家风格相同吗?有什么区别呢?
  黄:香港人一般都是自己喜欢才收藏,他们不太张扬,收了什么也未必告诉你,多在小圈子里自己欣赏。内地也有这种人,尤其是收古字画的,多是自己喜欢。即使赚钱,也都是正常的商业活动。当代油画的情形就不得而知了,也许很多人都受骗了。年轻人不懂,会上当也不稀奇,三地都有这种情形。   
  
  
  (黄君实,号山涛,1934年生于广东台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学系学士,日本京都大学中国文学硕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东方美术史硕士。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先后受聘为美国纳尔逊博物馆东方部研究助理,佳士得拍卖行中国书画部国际主任,苏富比拍卖行资深顾问等。曾编辑《宋元明清四朝翰墨》,著作有《王羲之〈兰亭序〉真伪辩》、《顾洛阜藏宋元书法名迹》、《文征明及其交游》、《项元汴与苏州画坛》、《黄君实书法集》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21:51 , Processed in 0.10855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