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话说“知识结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8 22:0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话说“知识结构”

王晓春

    蔡先生批评魏书生知识结构有缺陷,触及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教师的知识结构。”讨论中很少有人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我很遗憾。在我看来,这个问题不仅对名师重要,对我们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

    什么是知识结构?我理解,如果把大脑比喻成一个仓库,知识结构就是说你的仓库里都存了一些什么货色,缺什么,不缺什么,不同的货色各占多大比例。我说的“知识”是广义的,包括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等等,不是光指学校里所谓的“基础知识”。

    鲁迅确实伟大。当年有人就“青年必读书”向他征求意见的时候,他一本书也没有推荐,却建议青年人“少读中国书,多读外国书”。鲁迅绝非不重视传统文化之人,他为什么要这样讲呢?我想他主要是希望青年人具备现代的知识结构,做一个现代人。鲁迅先生自己学贯中西,但给他思想助力最大的,还是西方的新思潮,如进化论,尼采,托尔斯泰,马克思主义等等。鲁迅是脚踏中国大地而眼观世界思潮的人,先生知识结构之完整与合理,在当时很少有人能比肩。

    说知识结构决定了人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恐怕不过分。

    大老粗说话不文雅,因为他脑子里根本没储存过那些文雅的词,当然到时候提取不出来。秀才不会骂人,同样道理。宝哥哥和林妹妹明明相爱,却直到林黛玉香消玉陨,两人谁也没说一句“我爱你”,因为在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知识结构中还没有“我爱你”的表达方式,是后来跟洋鬼子学的。义和团为什么相信“刀枪不入”?因为在他们的知识结构里,搜索不到能抵抗先进武器的其他办法。五四运动为什么伟大?因为它输入了中国人知识结构里从未有过的新式思想武器:科学,民主,马克思主义等等。五四运动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中国人知识结构的变化。什么叫启蒙?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帮你把头脑中的“软件”升级、重装,就是启蒙。

    我读过魏书生先生的书,发现其中缺乏科研的思维方式。魏先生几乎不进行论证。一个问题曾经有什么人研究过,他们各有什么意见,这些意见我如何评价,我的意见与他们有何不同,我持这种意见有什么依据等等。这种东西叫做论证,是研究的基本功。我看魏先生对这种思维方式比较生疏。魏先生的文风更像“宣讲”。这是我判断魏先生思想的行政色彩浓于教育色彩的根据之一。我做出这种判断时,魏先生还是一个教师,尚未做行政工作。我不是要求魏先生做研究生导师,我是说,魏先生作为名师,不具备这种科学的、逻辑的思维方式说不过去。你没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只能凭对经验的感悟来工作,你的经验就可能缺乏科学性。这是魏先生的经验很难推广的原因之一,也是魏先生难以“与时俱进”的原因之一。

    我个人常常深感知识结构有缺陷。前些日子我与韩军先生及其支持者讨论语言是否即精神的问题,我就发现自己脑袋里缺乏语言哲学的储备,于是赶紧读陈嘉映先生的《语言哲学》,收获颇丰。我儿子是学理科的,我和他讨论问题,他常常指出我的话“不合逻辑”、“概念不清晰”,我就发现,我这个学文的人,缺乏理科的思维训练,说话确实不严密。最近他推荐我看一本书《谜米机器》。谜米是文化基因,作者是一位科学家。人家讨论问题根本不等别人来反驳,自己就先把各种反对意见和可能的反对意见一一列出,不厌其烦地从各种角度自己攻击自己的观点,直到它尽可能地无懈可击。思维之缜密,态度之认真,思路之开放,心绪之平和,让我真正领略了科学家的风采。作者最后得出的结论简直骇人听闻——人是谜米的工具。可是因为她是通过层层严密的逻辑推理达到的结论,你就很难批驳,于是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观察文化的新视角。于是我的知识结构又有所更新。

    我们每个人知识结构的缺陷都必然限制我们的发展,小缺陷小限制,大缺陷大限制。即使眼前被掌声所掩盖,早晚也会显露出来。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说:“我一辈子吃亏在不懂理科。”这是对知识结构缺陷的清醒认识。估计有人会质问我:“你的意思是不是说人人都应该成为全才?”我回答,那是不可能的。我只是说,相对你所从事的职业,你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尽可能完整的,且有自我更新能力的。

    文学作品读得多的语文老师教课活跃,而且易于接受人文精神,而那些教课死板、拼命让孩子做练习的老师,大脑仓库里装的多是教参、练习册、日常管理的一些招数等等。知识结构不同,教课就是不一样。我看现在多数教师的知识结构已经应试化、行政管理化了。这当然首先要“归功”于现行体制,但与个人缺乏自我超越精神也不无关系。

    网上讨论问题,你会发现,知识结构相差较大,他们的争论就往往不在一个层面上,甚至根本说不到一块去。知识结构较好者往往能看清知识结构较差者的思维方式,而后者对前者就常常怎么也看不明白,甲知乙乙不知甲。有的发言者知识结构甚是空乏狭窄,说话连切题都做不到,简直不知所云,或者只是借别人的题目发自己的牢骚,观点没有交锋,谈不上讨论。当然,上述情况不能成为禁止别人发言的借口,发言都应该欢迎。我这样说,主要是想提高讨论质量。

    希望见到更多的教师能经常自觉检测自己的知识结构,发现不足,努力调整。这种教师多起来,将是中国教育之大幸。

                                   2004,2,2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0 12:51 , Processed in 0.12805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