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孩子处于青春期前后,思维活跃、渴望独立、逆反心理极强。而家长人到中年,或事业有成,希望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或由于自己碌碌无为,而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于是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接踵而至:父母们绞尽脑汁,按照自己的愿望,采取各种自认为有效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均不奏效后则发出无奈的叹息:“现在的孩子怎么了?”而孩子们却以不屑的口气一言以蔽之:“青春期遇上了更年期!” 看似两个不同生理阶段的碰撞,其实包含了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困惑与无奈。家长该怎么做?老师该做什么?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这是今天的社会条件下亲子关系的一个重要逻辑,家长好好学习,提高了自身素质,孩子才可能在家长的影响和教导下,天天向上。
根据多年的教育实践,我建议家长们对于刚刚升入初中,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重点培养三大习惯:诚信、读书、守时,因为:
一、孩子从小学升入中学,换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再不好的孩子这时候也会萌生“改过自新”的愿望,不希望新老师、新同学再发现和抓住自己以往的过错,这是鼓励孩子进步的绝好契机。
二、“诚信”是做人之本,“读书”可以提高修养,“守时”是规范一个人行为的基本要求,而这3个方面做好了,自然就涵盖了其他更多的好习惯。
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塑性相当强,此时不塑更待何时。
——北京市海淀区育英中学关承华 初高中教育阶段的孩子,大多是12岁-18岁,家长的年龄一般在40岁左右。这时的孩子处于青春期前后,思维活跃、渴望独立、逆反心理极强。而家长人到中年,或事业有成,希望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或由于自己碌碌无为,而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于是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接踵而至:父母们绞尽脑汁,按照自己的愿望,采取各种自认为应该有效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均不奏效后则发出无奈的叹息:“现在的孩子怎么了?”而孩子们却以不屑的口气一言以蔽之:“青春期遇上了更年期!”
看似两个不同生理阶段的碰撞,其实包含了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困惑与无奈。家长该怎么做?老师该做什么?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两年来,我接待了那么多无助的家长,归结起来有一个致命的共同点,就是孩子身上的问题都出在家长身上,这进一步验证了我书中的观点:不都是孩子的错!
一位江苏的高三男孩的父亲4次打电话找我,诉说孩子的“罪行”:不学习、辍学、打游戏,当说到“快19岁了,自己连脚都不会洗”时,我只能反问:“这怪谁呢?”一个原本学习十分优秀的女孩子,15岁时突然早恋并离家出走了,这时候妈妈才意识到,孩子6岁时父母离异,9年来父爱的缺失,使得孩子特别珍惜一个大男孩对自己的怜爱与呵护……凡是找我来咨询、求助的家长,凡是面对自己的“问题”孩子束手无策的父母,只要引导他们稍作反思,就会发现许多问题的根儿,其实在他们自己身上。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这是今天的社会条件下亲子关系的一个重要逻辑。《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一书想传达给读者的理念就是“五要”:作为家长,一要会做表率,就是以身作则。二要学会爱,知道什么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三要学会把握,把握孩子成长的大方向。四要学会沟通,既不居高临下,也不委曲求全。五要学会引导,孩子没有不犯错的,正视不忽视,宽容不纵容,做孩子的导师。这“五要”又必须以“一要”作前提,那就是“要学习”,因为会做父母未必会做家长,家长是“职称”——称职父母才有资格称家长;家长是责任——不仅对孩子、对家庭,还对社会;家长是技师——教育孩子是一门高超的技术;家长是艺术家——教育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家长好好学习,提高了自身素质,孩子才可能在您的影响和教导下,天天向上。
老师和家长联系=告状?
张小雨是性格内向的女生,不合群、打扮另类、看卡通漫画成瘾,学习成绩很差。父母烧过、撕过她的书,甚至打过她,但她发誓要看下去。老师在家长会上这样指点她的父亲:首先,回到家里不生气、不责备,表现得很高兴——这是第一个“意料之外”;表扬她爱看书,不追星——第二个“意料之外”;但是老师提出两个问题,这样看书对学习有没有影响?你的学习是否就是这个水平了?如果是,那老师家长支持你——第三个“意料之外”。
这3个“意料之外”大大地触动了小雨,经过几乎一夜的思考,第二天,她主动剪短了头发,把一箱子书锁起来,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直线上升。用她的话来说:“老师这种方式,让我无法再顽抗,我只能投降,但我心服口服。”
这个案例中,老师告状了没有?显然是告了。但这个“告状”以理智为前提,以解决根本问题为目的,而不是就事论事,更不是把问题推给家长,而家长也在与学校的合作中学会了教育。
没那么多孩子“早恋”
一个16岁的女孩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地告诉妈妈,自己喜欢班里一位男同学。妈妈亲切地搂住女儿:“你长大了,妈妈为你高兴。真巧,妈妈也是在像你这么大时喜欢上同班一个男生的。当时妈妈十分理智地战胜了自我,读大学时选择了你的爸爸,你不觉得爸爸妈妈现在很幸福吗?”女儿既诧异又欣喜地对妈妈说:“我的好多同学都会为这种事挨家长骂的,妈妈你真好,我懂了,你放心吧。”
在处理所谓的“早恋”事件中,应该“既要热又要冷,该热时热该冷时冷”。面对孩子青春期生理上的变化和心理上的困惑,家长要表现出“热”——理解、关心、呵护;面对孩子青春期阶段与异性同学的交往,家长表面上要显现出“冷”——冷处理。
对孩子,尤其对初中生不要轻易扣上“早恋”的帽子;家长,尤其是老师,尽量不要用或少用“早恋”的概念。中学时期男女同学之间的好感、接近,大部分都是“短命”的,经过短暂的“热恋”之后逐渐都会冷却下来。而中学阶段的“出轨”现象,往往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早恋”,而是直接切入了“性”这个敏感话题。所以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不要在所谓“早恋”问题上过多地做文章、想对策,而是要再跨一大步——直面孩子的性心理现状,抢在孩子“犯事”前做好防患工作。(北京市海淀区育英中学 关承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