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作文教学目标的把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9 11:2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作文教学目标的把握


关于作文教学,课程标准将其定位为“写话”和“习作”。
在总目标中,课程标准这样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在具体目标中,课程标准分阶段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低年级: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中年级: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高年级: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原教学大纲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能写常用的应用文;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作文教学要求学生逐步做到:1.有具体内容。写一段话或是写一篇文章,内容要具体,不说空话。2.有真情实感。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说假话。3.有中心。要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使人知道是为什么而写的。4.有条理。按一定的顺序写,使人看得清楚明白。5.有重点。主要部分写详细些,次要部分写简略些。6.展开想象。要能够从实在的事物出发,适当展开想象,使作文内容更丰富些。7.注意选词用语。要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句子要通顺连贯。8.写完以后要修改。既要考虑作文内容,又要考虑语言文字的表达,把自己的作文改得更好些。

跟原教学大纲相比较,新的课程标准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变化之一:强调兴趣、信心,写作的本质的认识。
课程标准要求:在低年级,对写话感兴趣;中年级,乐于书面表达,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高年级,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些要求,都是原教学大纲不曾提出过的。
变化之二,不再强调“记叙文”,而改为“记实作文”、“想象作文”、“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这样的要求,淡化了“文体、格式”注重了生活实际的应用。这些,都是学生对作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认识的问题。课程标准在这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什么是记实作文?记实,就是要真实、准确地表现人、事、物、景。这就像绘画中的写生,对所画的对象,它的形态、色调、明暗、质地、量感……都能够如实地表现出来,真实准确地表达自己所了解到的一切和自己的所思所感,形成如实地表现客观事物、进行真实表达的能力。
  真实的表达首先需要有真实的生活实践和真实的生活体验。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从真实的现实生活中获得真实的体验。总地讲,记实作文要求学生的习作源于真实的生活实践,使学生能够“说真话、说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记实作文属于记叙文,但是,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画介绍,而淡化过去的文章知识。这是我对课程标准将作文改为“记实”的理解。
什么是想象作文?
原来的教学大纲也曾经提到过想象的问题。但是,没有明确提出想象作文。个人理解,想象作文与记实作文的主要区别在内容方面,记实强调习作内容取材于现实生活,是生活中真实的现象和事物,想象作文的内容则是想象中的,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对更加美好的东西的向往和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体现。
而原大纲中提到的“展开想象”,是为了使作文内容更丰富些,没有单独提出来。课程标准为什么要单独提出“写想象作文”?个人认为:
1、写想象作文丰富了学生的习作内容。
  “想象作文”,作文的主要内容是写自己想象到的,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
  相比较过去单一 “写自己看到的、经历过的、想到的”,写“想象作文”拓宽了学生的习作内容“采集”渠道,丰富了学生的习作内容。
  2、想象作文强调满足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在小学生现实生活中,他们内心世界与现实的矛盾和现实生活问题解决,通过想象可以得到合理的解决,从而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在他们的想象世界中充满了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写想象作文,能够满足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进而培养他们向往真、善、美的情感和态度。
  3、想象作文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基础。写想象作文,为培养学生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在想象作文训练中,学生通过想象来解决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逐步创新意识。
  4、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强调了作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作文能够回归童真。
  想象是学生感兴趣、能够从中得到满足和乐趣的生活构成。要求学生写想象作文,体现了作文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密切结合,一方面使学生有内容可写,再一方面学生所写得是自己感兴趣的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能够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
变化之三:降低了作文“程度的要求”。
原大纲提出了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这些要求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这样变化不是容易导致学生作文条理不清楚,重点不突出,观点不明确吗?其实,孩子们习作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引导的是他们把想要说的话明白通顺、真实具体的写下来,在他们写作的过程中,应该让他们把思维的方向明确在自己要写的内容是什么样子的,写作过程是写自己思考的过程,自己头脑中的表象的过程,他们的兴奋点应该放在内容上面而不是“如何写”上面。个人认为,针对不同文章、不同学生的习作,在“一个明确的意思,有重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应该提出要求,但是一定是他们构思内容的过程中对内容进行的调整,而不是写作过程中应该思考的事情。在明确写作内容之前,应该思考重点介绍什么呢,顺序的问题。在修改文章的时候,可以再一边读一边想这些问题。
转载自:http://blog.163.com/liuch0198@126/blog/static/114308739200931671256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13:22 , Processed in 0.10210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