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快读写”教程(3):图表法的特点与运用 刘海涛
语文研究的基础性方法主要用“双快读写”来表达。“双快读写”作为“新阅读”与“新写作”的有机结合体,可用下列三种方法来展开读写教研的具体方式与过程。
英国的东尼·博赞曾创造了一个风靡全球的集“快速阅读、思维导图和超级记忆”三位一体的BOST学习技巧(详见《思维导图》丛书,东尼·博赞著,中信出版社2009年8月版),人类脑科学和思维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发散性思维和整体性思维是“BOST学习技巧”的重要理论基础。东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是用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加上关键词和关键图像,用于储存、组织和优化阅读与写作的信息。根据脑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我们人的大脑的神经联结是多维度的,它完全能够、并且可说是专门吸收非线性信息的;我们人的大脑在聆听一系列句子时,完全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吸收信息,而是把信息作为一个整体来吸收、分类、理解的,并以多种方式进行着反馈。可见,人的发散性思维和整体性思维就是我们左右两个半脑工作时的特征。于是,如果我们把“博赞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方法和技巧运用于阅读,就相当于用一个图表来高度精当地概括一本书或一堂课的逻辑内容,这种有效的概括和记忆对构成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文化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我们把“博赞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方法和技巧运用于写作,这就相当于用一个图表来快速完成文章的构思。推而广之,如果我们同学把“博赞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方法和技巧也运用于听教师讲课、听专家讲学;如果我们教师把“博赞思维导图”运用于编制PPT教学课件,用于教学生写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那都将产生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笔者在写作《商业社会里的人情美和人性丑》论文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铺排了四个方面的阅读感受,而思维导图的逻辑层次较迅速地让笔者合并、归类某些阅读感受并得出某些有逻辑层次的主题句(即各分论点)。笔者很顺利、很快乐地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完成了一篇论文的写作。笔者读高中时的语文老师就曾经在班上做过一次用一个图表来讲授一节课的教改试验。易中天教授在1985年给武汉大学文艺理论助教班讲《中西比较美学》课时,就用一张画了图的纸讲了一个上午。笔者20年来写作的10部书稿和200多篇论文,写作前的许多图表般的提纲实际上就是一份份思维导图的雏形。罗列上述教学案例决不是说笔者和笔者的老师在多年前就无师自通地运用“博赞学习理论”,实际上笔者是想说明:作为人类的大脑在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别人的思想时,在阅读(信息输入)和写作(信息输出)时,会有共同相通的、符合人类思维规律的情形。
教师“双快读写图表法”的使用方法是:每一幅思维导图要有一个突出的中心,这个中心的关键词或关键图产生研究的结论(结论在阅读上就是主题句;在写作上就是中心论点);围绕这个突出的中心可有序地画出放射性的各种线条,每个线条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列出二、三、四等不同的层次和序列;在画出的每一线条上横向列出关键词(不是短语和句子),这个关键词能让作者迅速联想起多项、多层的内容。这样的“双快读写图表法”将使教师在研读资料时,迅速准确地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和新鲜信息,使教师在构思、写作时,能开拓思维、想像的空间,迅速地、有概括性地将内心纷纭的构思思绪有序化、条理化,迅速地找到切入写作的第一句话和第一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