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和合教育策划解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9 14:4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和合教育策划解读(一)
  发布者:武汉儒学 发布时间:2009-12-23

一、和合教育的提出
        城临水而兴,校亲水则盛。
        位于汉阳古城腹地的弘桥中学景苏德润,南拥莲花湖,西挽古晴川,东邻大长江,北望汉阳树,自然风景幽雅,人文底蕴深厚。
莲出水而艳,莲与联、连谐音,荷与和、合谐意,桥济水而碑,存两岸之异而沟通之谐美便利。莲与桥。皆以协力求存共荣,而有博大胸襟和一统的远见。以和衷聚焦能量,但是不苟合,不畏恶;以和合打造效率团队,讲究公平发展。自古以来,莲文化就是中国文化人格的写真;长江天堑上飞架的52座大桥通途,绘就了中国现代精神的架构。
        智者乐水,因为上善若水。弘桥中学得江河湖泊地利之钟爱,大可举人和发达兴旺之新业。
        弘桥中学的前身汉阳铁中,是铁道部大桥工程局于1957年开办的职工子弟中学,2006年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同时合并另外两校并更名。
弘桥中学成立三年来,励精图治,在注重细节,提高质量,寻找突破口上花费了很大气力。短短几年,体育艺术优势明显,闻名于市。
新一届领导班子注重挖掘学校特色底蕴,充分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继承和发展学校优良传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学校现实发展需要,以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为基础,确定“和合”的理念方针,确立“和合创新,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并将“和合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模式特色加以打造,同时构建有理念因素、精神因素、环境因素的“和合文化”体系。
        学校决定趁着学校08年开始的整体维修改造的大好机遇,重新打造学校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学校人文环境景观上创凝聚合力共创崭新未来的新辉煌。

二、和合教育的理论基础
1.和合精神是一种核心价值观
        和合精神是国学的精粹,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构成了整个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主流文化价值观在融合、统一和发展的演进过程中,和合精神始终发挥着内聚力的驱动作用。当下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文化价值呈现出多元化取向,不同文化价值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而和合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在其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文化价值的多元化取向最终必将在“融突和合”、“求同存异”、“和合而生”的嬗变中走向和合的境界,从而有利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和合哲学是可持续发展思维的支撑
        和合哲学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东方属性。和合思想强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关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只有各种要素和合、协调、有序组合,才能使社会有机体有效运行。由和合思想出发,社会通过自组织和自调节的功能,而达到新的和合,从而达到健康有效地可持续发展。因此,和合思维又是调控各种复杂社会关系的一种方法论。在此语境下,将和合思维转移为一种和合教育理念,是根据时代的发展以及整合已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3.和合教育是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首先,和合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育的全过程都应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其次,和合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教育过程既要重视知识培养,又要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第三,和合教育是协调、统一的教育。注重协调教育过程中的对立因素和矛盾过程,将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有机协调、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中,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统筹兼顾,使各种教育因素发挥最优的效能。和合教育可以满足更多不同期望值的家长学生对于教育的需求,是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2#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14:43:56 | 只看该作者
4.和合教育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地位,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发展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教师。传统的教育,过多地注意学科知识的传递,对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缺乏足够的关注。只是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更有甚者,把学生看作是由教师在上面绘出最美的图画的“一张白纸”,没有认识到——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的教育,必须从整个人着眼;没有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它自己的需求和意愿,有它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有它自己的痛苦与快乐,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差异。事实上,成长与发展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倾向,其中,自我的充分发挥和实现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人并不是被动地受到环境的制约,人具有创造性、主动性以及对自己的未来作出能动的选择的意愿和能力;人的本性由经验、无意识和情感所滋育,但不为这些因素所决定。传统教育中重视的通过控制使教育对象朝统一的目标发展,以及消除学生差异的企图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和合思想的核心就是强调不同的事物之间的多元和谐和互补融合。和合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正是在肯定和正视学生差异前提下,将教育的各种因素矛盾融突和合,寻求教育对象的最佳发展的一种尝试。
5.和合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区别
        和谐教育是一种状态,是合而不同,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进行有机的统一。而和合教育既有思想层面又有思维层面的要求与目标,接纳和谐教育的前提方式合作聚拢,它是一种人生处事态度与方法,是一种辩证的思想系统,目的是达到每个人与环境中的他人的和谐,注意的是1+1>2的办学效益,它是实现和谐教育可操作的一种方式,是教育起点与教育过程的结合。

三、和合教育的内涵
(一)内涵:
        在说文解字中“和”是指相应也,“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是指多种要素的联系共处,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就体现了      “和”文化,人与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合”:“合”是合口也。是指各要素的汇拢团聚。“和合”是指多种元素要素,在系统和动态过程中,有机组织、结构为新的事物或新的生命。“和”是目标,是标准;“合”是手段,是途径。
      “和合教育”:指的是教育者以“和”为价值导向,以“合”为途径和手段,以“和立、和处、和达、和爱”为文化原理,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的影响,促使教育着和受教育者都能得到优质均衡的和谐发展。
        和合教育认识并承认各教育要素之间的矛盾差异,通过创设开放的教育场促使相互依存的教育要素和合共生,吸取彼此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俎合,由此促进新知能的产生,推动各教育要素的发展。
(二)特点:
1、和合管理:
        以和合理念为指导,并运用和合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达到由“由和致合,由合致胜”的实施过程。抓住“三条线”——教育科研、校园文化、后勤服务;抓好“三个人”——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后勤主任,实施第一责任人问责制度。使每一位领导干部成为教育教学研究型的领导干部,面对各种困难、挑战德艺双馨的领导干部。
2、和合课堂:
        认真实施备课组工程,抓住课堂教学的六要素,即:教师、学生、方法、时间、环境、资金,以构建优良的师生关系为重点,和合六要素,形成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师资内涵,提升教师育人水平,优化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和合型的师资队伍。
3#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14:44:22 | 只看该作者
和合课堂是一个和生、和达的生命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课堂的对话应充分体现平等的原则、尊重的原则、民主的原则、开放的原则、协商的原则,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自主合作、广泛交流、自由争论等学习形式,让各种矛盾展示、释放、碰撞、吸纳、融合、化生,完成矛盾融突。将课堂的一切因素都变成教育的资源,在对话中,各种资源互补,求同存异,滋养师生生命,形成生命中的新的认识和体验。
        和生的过程表现为通过教学活动,参与教学的不同个体,在自由宽松的对话活动中,各种不同的观点通过矛盾展示、释放、碰撞、吸纳、融合达成化生,各具差异的人在这个活动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收获,完善或生成自己的认识体系,获得发展。
3、和合德育:
        认真实施班主任工程,以班级为基地,以学生“三会”为培养目标,通过以“三砺”为内容的自我和立教育,培养和合型的人才。三会,就是会思、会说、会做。会思,是指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会说,是指研究探讨、合作交流的表达能力;会做,知行结合,能动手,能创新,能出成果的实践能力。三砺,即砺学、砺行、砺志,让学生自信自强自立。
高中新课程主张对学生多元智能的认可,寻找学生的优势智能予以帮助,使学生充分发展潜能;宽容学生弱势智能的存在,热情提供帮助,杜绝因某些方面的不足,否定学生。
        首先,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优势,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其次,注意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防止某些学生因自己的弱势智能阻碍学业进步而引发的心理障碍。和合德育坚持和爱原则,营造学校德育的和合形态。

四、和合教育的校园文化体系
1.办学理念:和合创新,科学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办学,以合作协调优化过程效果,达到各阶段的和谐目标,从而稳打稳扎的一步一个新进步,求取学校的可持续高效发展。
        科学发展,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最早由胡锦涛同志提出思想,强调在新的时期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作为个体,教师在实践中的认识是感性的、零散的、朴素的,不可能在短期内上升为理性,用以指导行为是含糊的,有着明显的缺陷的;高中学生,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他们既是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强者,也是缺乏科学辨别能力的弱者。和合教育下的创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教育,引领教育,所带来学校的科学发展,是全面的、丰富的、适宜人性的发展,促使师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观、发展观。
        显然,和合创新,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无疑具有无可替代的先进性。
2.办学思路:优化个性,和合兴校
        心理学家认为,个性是个体在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教育的影响及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身心、才智、品性、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比较稳固而持久的独特特征的总和。爱因斯坦曾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的确,我们身边无数的成功者,其成功的真正原因,无一不是因为具有坚强、乐观、不屈不挠的个性。那么,挖掘、培育和张扬有利于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个性,弱化、修正、遏制不利于其人生未来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学会从自我肯定、自我欣赏入手,逐步增强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能力,增强学校集体凝聚力、感召力、公信力,建设和谐校园,就是一件常规性的工作。
4#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14:44:54 | 只看该作者
2.办学宗旨:整合个性优势,提升综合素质
        弘桥中学的生员条件与区域内的重点高中比较,无论是学习基础、家庭背景,还是个性现状等等,都有着自己的特殊个性。学校的师资条件也是有着由于历史客观的原因造成的特殊个性。这些丰富多彩的个性中有不少劣势,需要剔除;有许多优势特色的东西,需要在和合中整合,完善,提升,进行活动式的扎堆开发,人尽其能,物尽其用,让每一种个性优势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群体,感受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成功喜悦,在师生的综合素质整体提升上做大文章。
       “和合”语出《管子•幼官第八》篇:“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谐。”其意指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的基础上互相学习、和谐融合、亲密无间、同心协力,为共同的事业努力奋斗。具有这样精神的国家、民族和人民是任何困难也压不倒的,是任何力量也无法撼动的。对于弘桥中学而言,一从地域上看,地处莲花湖畔,莲者荷也,荷,和,合谐音;二从历史追溯,前身为汉阳铁中,与沟通天堑的长江大桥不世伟业相生相随,人与自然和处,两岸经贸文化合赢。此二者,正是支撑弘桥中学今日与未来的深厚根基和底蕴。和合,理所当然是弘桥中学的核心价值所在。
         由于和合,所以师生素质提升,在原有基础上,自信进取的弘桥人就能用自己的智慧开创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出来。
3.办学目标:
理科品牌,文科特色,术科优势
一级目标——汉阳区高中质量特优单位
二级目标——武汉市高中办学质量同类学校领先
三级目标——湖北省高中办学质量先进学校
        弘桥高中建校仅短短三年,却在艺术类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在全市瞩目的优势;在组织学生进行有益身心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文科特色比较成熟,受到媒体充分关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理科布局合理,尤其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在每年创新大赛中频频出彩,完全可以再上一层楼,打造出弘桥特色的理科品牌来。
        三级办学目标的拟定,客观科学,实事求是,保证两年一个台阶,逐步实现办学目标,展示和合教育极致魅力。
4.校训:和而不同,仁和智谐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其弟子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这代表了孔子的思想,认为治国处事、礼仪制度,以和为价值标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既承认差异,又和合不同的事物,在承认“不同”事物之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通过互济互补,达到统一、和谐。这与“同而不和”,取消不同事物的差异的专一观念形成对照。
     《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华文化自古倡导“和为贵”的思想,需要的是“合实生物,同则不继”,即要求多元发展,百家争鸣,求天下大同而殊途。“泛爱众,而亲仁”的儒家传统也体现了我们中国历来主张人道主义和博爱思想。
        教育的基本因素中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存在着普遍差异,教育教学要正视这些差异的存在,课堂教学情境是这种差异集中的时空,和合思想指导下的教育,能融合差异和冲突,实现和处。和处的原则是:平等、尊重、民主、开放、协商的原则。
5#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14:45:16 | 只看该作者
平等——师生平等。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道德判官,课堂主宰,师生关系也不是主从关系,教师与学生只是知识的先知者与后知者,在人格上,双方是平等的,在课堂教学的情境中,师生之间是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是平等的伙伴。
尊重——师生和生生之间应营造尊重的氛围,尊重是和合的内核之一。只有充分的尊重,差异各方才能共处,而不是相互排斥,水火不容。尊重的教育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所在,是无数仁人志士倾其一生所无怨无悔追逐的最高政治理想。仁者爱人,其中心表达着对自己对他人对一切生命形式的尊重。有了尊重,才有爱,才有和合;
        智者乐水。理学宗师朱熹者云:“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弘桥中学临湖倚江依河,得水之利之灵气,见机而行,知时而进,找到科学发展的突破口,博取辉煌灿烂的未来,应该是指日可待之事。
5.校风:民主开放,和处和爱
        和合理念下的校风是民主的。教师应树立服务意识,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不能强求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而应有教师准确判断学情,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对学生中出现的与教师的要求或教师的认识矛盾的现象,不强求学生统一接受,而应在广泛交流讨论的前提下,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今后的健康发展,在学习中要树立自信,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有主见的学生才有优秀的个性,才会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和合的校风是开放的。学校教育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能容纳各种矛盾,允许教师学生将各自的先在观念充分展示,和合视野中的学校教育,以开放的姿态,允许现实生活,知识领域的所有信息作为资源进入课堂,允许向生活和各学科,各领域辐射。
和而不同,包容共处,谓之为“和处“;彼此尊重,合作共赢,谓之为和爱。
        和处和爱的校园是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是宽松、协调、包容的校园,是师生员工的乐园、生活的家园、精神的花园。在这样优化的校园环境中,才能更好的调整身心,团结一致,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个性和心态。
        民主、开放的校风,才能建立起和合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和爱的基础上和处,共同成长,成就和谐。
6.教风:内涵创优,和生和达
        学校的内涵发展,取决于教师个人的内涵创优,节节是好课,班班是优班。这就需要促进学校每个个体道德感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而每个个体的潜力空间又是无限的,每个个体的可塑性潜能也是无限的。教师向内挖潜。学生向内挖潜,共同向内使力,共同求取学校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共同实现学校与时俱进的兴旺发达。
        学校的内涵创优,还取决于与学生家长的和合。相对于学校教师,家长更是孩子的教师。而对于家长而言,做孩子的家长,是无可选择的唯一。不可能去依靠别人来作孩子的优秀家长。教师需要引导家长向内挖潜,学习实践科学教子合格育人,使家长与教师间进行良性互动,达到家校协作的和合,学生本人与父或母间家庭和合。
        不同个体通过矛盾展示、释放、碰撞、吸纳、融合达成化生,每个教师在这个活动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收获,完善或生成自己的认识体系,获得更大发展,谓之为和生;教学相长,达己达人,在教育学生成长成熟的同时,与自己的学生共享成就的快乐,谓之为和达。
7.学风:勤思砺行,和学和立
         勤思,是和合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学习勤于思考,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自己的潜能,独立的提出问题,独立的面对问题,在各种探究碰撞的头脑风暴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14:45:41 | 只看该作者
勤思,是做学问的关键。优秀的论著中蕴藏着智慧的结晶,闪烁着真理的火花,需要经过深入的思考与捕捉,才能挖掘和汲取,使其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同样上一节课,有人收获大,有人收获小,有人无收获,其关键就在于是否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也就是看开动脑筋的状况如何。
  勤思,就要有鉴别。论著良莠不齐,发光最亮的未必是真金,喊得最响的未必是真货,流传最广的未必是真理,炒作最热的未必是真经。“尽信书不如无书”。
  勤思,不仅要求善于思考,还要求勇于思考,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书、不唯风、不唯众。世界上没有“句句是真理”的人或书。并不是地位越高、权势越大,掌握真理就越多。不是上了书的,就是对的;也不是“风向”所指处,就是真理所在处;更不是众人所讲和肯定的,就一定是正确的。伟大的思想家,都是大智大勇者。
        砺行,秉持自信,砥砺品行,磨砺自己的道德操行,磨砺自己的学习品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生求学,既要寓于研究性学习之中,也要寓于素质教育的实践行中。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提倡道德伦理与日常行规的统一,提倡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统一,激发责任意识,担当意识。
        砺行,最强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要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就必须有一种执著的精神,那就是磨砺。在自我实践中,把远大的理想抱负,外化为点点滴滴自发自律的言行举止,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孔子倡导的和学和立的精神。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取长补短,合作进取,谓之为和学;尊己重人,达己达人,保护好自己又尊重他人选择个性生存方式的自由和权利,谓之为和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1:44 , Processed in 0.06171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