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另起一行排列, 每个孩子都是第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7 09:5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另起一行排列, 每个孩子都是第一

——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有感

文/米胜光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呕心沥血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该书的出版震惊了西方的教育界,许多教育工作者(父母也是教育者)竞相阅读。书中作者提出了与七种智力类型相适应的一系列方法,以便孩子用最适合他们自己的方式学习,从而取得成功。该书最大的特色就是认真探析了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只要挖掘得法,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把每个孩子都看成等待挖掘的金矿,这是教育的第一要务。

每个孩子的智能结构是不同的,优势自然也不大相同;每个孩子在八种智能里总有其突出的地方:一个孩子语文、数学成绩不好,但在体育、音乐、美术或者其他方面有所专长,同样是高智商的标志。“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并以关切而又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的优缺点——这是教育过程的根本之根本。”(苏霍姆林斯基语)遗憾的是我们很多教育工作者眼睛只有孩子的分数,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结果一个个天才就在我们的漠视中被埋没了。“你的教鞭下可能有瓦特,你的冷眼里可能有牛顿,你的讥笑里可能有爱迪生,你的骂声中可能有爱因斯坦”。(陶行知先生这段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是等待挖掘的金矿,而金矿能否被挖掘,在于我们教育工作有没有采用针他们不同个性成长的教育方法。2000年9月,舟舟指挥美国国家交响乐团等著名乐团演奏交响曲《自新大陆》第四乐章等三首乐曲,获得极大的成功。舟舟在舞台上,身穿燕尾服,手执指挥棒,无比陶醉地自如地引领着庞大的交响乐团令现场所有的观众倾倒。谁也不会想到,20多岁的舟舟原是一个智力仅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弱智青年。幸运的是舟舟有一个细心、有教育智慧的父亲。他发现了舟舟在音乐智能方面的优势,就开始正确引导和科学培养。从3岁起,父亲便带着舟舟走进排练厅,让音乐承载起他的生命之舟。

其他智能极低、音乐智能突出的舟舟能取得成功,说明一个道理:世上不存在“差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抓住孩子的优势去培养就能取得成功。是的,教育者如果把每个孩子都看成是等待挖掘的金矿,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者如果把每个孩子都看成是等待挖掘的金矿,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理解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从而找到让他们个性成长的方法;教育者把每个孩子都看成是等待挖掘的金矿,这是教育走向成功导航的灯塔。

让每个孩子都体味别样的成功,这是教育成功的不二选择。

有人问哈佛大学的校长,建校350年来最值得骄傲的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哈佛大学的校长回答说;“最值得骄傲的不是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不是造就了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是全美国500多家特大型企业一半以上的经理是我们哈佛的学生,最值得骄傲的是哈佛的教育:她让每一块金子都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从哈佛走出来的人都创造成功。”哈佛的秘诀在哪里呢?就在于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

“反复成功的孩子才会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孩子只会越来越差。”(翼心先生语)成功的孩子往往来源于某一次成功的体验,体验到了成功就会形成了个良性循环,反过来也一样,如果一个孩子始终体验不到成功,他可能渐渐相信自己真是一个傻瓜,从此与成功无缘。韩寒是上海的一名中学生,六门功课五门不及格,但是他对语言非常敏感,作文写得很好。眼光独特的校长鼓励他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作文获得了一等奖。从此,韩寒信心大增,对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后来成了新新代最著名的作家。有位学者有谈到韩寒的成功时说了一番发人深省的话: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成功机会与体验,让他们在不同的尺子上找到自己的强项,重拾自信,从而走向成功。 

教育说到底,是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的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给每个孩子提供体验成功的途径,要为每个孩子设置可实现的目标,比如,降低一次对他的要求,或发扬一次他的特长。让每个孩子都体味一次成功吧,对于孩子来说,“体验一次成功”,还有什么激励措施比这更重要呢?!我们的教育教学应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的愿望,让每个孩子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理想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别样的成功,这是教育成功不二选择!

让每个孩子都能站在第一名,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到完全相同的一双叶片;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很难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当前我们现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什么都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力求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这与其说培养人才,不如说是在扼杀学生的个性。

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庄稼的命运;教育者怎样对待孩子,决定孩子的命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想得第一的孩子是没有的,只是第一太少,其实,得第一并不难,只要愿意另起一行,每个人都是‘第一’。”(翼心先生语)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愿意“另起一行”,每个孩子都会在不同的排列中找到自已属于“第一”的位置。比如我们能在评选“三好”学生的基础之上,再适度地引入一些诸如“语文学习之星”、“数学学习之星”、“英语学习之星”这样的“学习之星”; “诚实之星” 、“善良之星”、“勇敢之星”这样的“风采之星” “书法之星”、“绘画之星”、“体育之星”、“科技之星”、这样的“才艺之星”等等个性评价机制,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之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前进的动力。这样,既不打消优等生的积极性,同时又能从很大的程度上调动起中等生和后进生的积极性,对于学校,只是多花一些纸张的成本而已;而对于绝大部分家庭、孩子来说,却收获的是未来,是希望。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但这种成功是其个体意义上的成功,是某一方面的成功。教育工作者面向的是每一个孩子,不只是学困生,也不只是优秀生,我们教育成功的标志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发展。 “教育教学的技能和艺术,使每个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脑力劳动中的成功和乐趣,也就是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语)学校的教育如果能让每一个孩子始终保持快乐积极上进的心,让每一个孩子从快乐中走向新的快乐,增长新的梦想;在一次次成功中体验学校的爱、教育者的爱,从而爱学校、爱社会;这样的学校才是孩子心中的乐园,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成功的教育会引领学生走向成功,而失败的教育也会导致学生的失败。我不知道理想教育能不能让每个孩子都站在第一名,但我相信让每个孩子都能站在第一名的教育一定是理想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4:53 , Processed in 0.08785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