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生行为管理重在培养纪律性和社会精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4 10:2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生行为管理重在培养纪律性和社会精神
2013年01月23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月23日第408期 作者:朱晓宏





  【核心提示】学生行为管理从工具意义上看是维持学校正常生活秩序,从教育价值上看则是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社会精神。

  学校作为公共教育机构,其工作的正常展开有赖于相对稳定的公共生活秩序。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其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的不当行为进行一定约束。一般而言,教师们都有一些管理学生日常行为的经验,并能够依照经验处理学生日常行为中出现的问题。但是,教师对学生行为的管理总免不了带有强制性色彩。

  如果教师对学生行为的管理满足约束而疏于“教育”,或者管理失当,都可能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笔者认为,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其关键在于既能够实现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有效管理,又不妨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虽然教师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管理经验,但其自觉程度是相当有限的。从教育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学生行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或许能够引发教师们的深刻反思。

  借助教师个人权威的管理可能妨碍学生的理性判断力发展

  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看,年幼学生(如小学生)尚未形成规范意识。而在儿童眼里,学校规范很难具有权威,儿童只能通过教师个人的权威才感受到规范的权威,由此,教师在年幼学生行为管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们有理由担心,学生会产生一种错觉,即过于狭隘地把规范观念与教师个人意志联系在一起。学生遵守纪律不是由于规范本身的正当性,而是迫于教师个人的威严。

  如果教师依靠个人权威来管理学生,并一味地满足于学生对其个人的服从,那么,学生就可能形成一种习惯,即过于狭隘地把日常行为规范当作教师个人意志的表达,遵守纪律也渐渐成为一种理性缺乏的行为。对于理性尚未觉醒的年幼学生来说,如果只会消极地服从教师的个人命令,将妨碍他们理解规范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对于其理性判断力的培养非常不利。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的学生,即使没有表现出对教师权威的叛逆或对教师个人的迷信,也可能成为一个缺乏创造精神的人。这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还与教育目的背道而驰。

  惩罚不当可能伤及学生心灵

  学生们只有在有秩序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地学习和生活,因此,学校对于突破公共生活秩序底线的行为必须加以制止。一般而言,涉及学生的违规行为(心理病态行为不在此列),除批评之外,惩罚是一项重要的辅助管理手段。虽说今天的学校对于学生的违规行为一般慎用惩罚,但惩罚现象依然存在。可见,惩罚对于未成年人确实具有威慑力量,也许在教师看来能够起到惩前毖后的效果。

  笔者认为,惩罚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效果,但并不一定都能够起到教育者期待的效果。惩罚是从外部起作用的,作为对学生的一种恐吓,也许暂时有效,也能起到维持学校正常生活所需秩序的作用,但不会带来学生行为的真正改进,因为惩罚并不能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向善的倾向。与此相反,非理性惩罚对于学生而言是强加一种痛苦,学生也许会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导致心灵扭曲,进而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动摇其对规范权威的信念,甚至对自我心灵造成毒害。因此,学校必须慎重运用惩罚手段,只有当被惩罚的学生意识到惩罚是公正的时候,惩罚才具有道德属性或教育价值。

  行为训练可能导致学生形成奴性人格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表现出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某种程度上是反复练习的结果,通过必要的行为训练,学校可让学生养成接受各种常规的习惯,其生活不会表现出极端的不连贯状态,学生对习惯行为的依从也是其迈向公共生活的第一步。

  教师必须谨慎使用行为训练这类方法。如果教师使学生习惯于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同样的行为,加之教师的暗示影响,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俯首帖耳。学生如果在行为方面消极地重复单一模式,他们就会处于被奴役的状态。这样的学校即使秩序井然,也是以牺牲学生的创造性为代价的,其潜在的危害可能是造成孩子们的奴性人格。

  上述针对学生行为管理的教育学反思,旨在提醒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行为管理的有限性保持清醒的意识。学生行为管理从工具意义上看是维持学校正常生活秩序,从教育价值上看则是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社会精神。如果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违背这一价值取向,对于未成年人身心成长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不良影响。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22:56 , Processed in 0.06220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