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课一得”的台湾阅读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31 19:4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课一得”的台湾阅读教学
         
宋运来
201210月,在扬州大学徐林祥教授的带领下,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级研修班30余人赴台湾教育考察交流。25日上午,我代表研修班同学与台北市陈纯纯老师同台切磋教学。
台北健康国民小学举行了一个朴素庄重的欢迎仪式后,执教者要对自己的教学“纲要”做一个5分钟的说明,这类似大陆的课前“说课”。我围绕“能说会道,顺意写作”展开,这是我对语文教学的朴素认识,也是近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五年级阅读课《神笔马良的故事》与习作验证我的思考。陈纯纯老师执教二年级《周处除三害》一课。台湾同行有着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他们的教学与我们又有何相通之处? 大家期待着。而我更关注学生有着怎样的课堂情状。
第一节,先听陈纯纯老师的课。我对健康国小学生课堂上说话声音低小、不善于公开场合表达的学情有了一点了解,便决定不检查学生阅读,我也不范读文本,直接进入教学主题——变化多种形式提炼课文大意。 因为在课前,我对课上要不要读2800字的《神笔马良的故事》很纠结。一堂课40分钟,若读完一遍则至少需14分钟,若再圈画重要词语,则要20分钟左右,随后还要观图,说话写话,时间就显得捉襟见肘。
后来,我们又到高雄加昌国小进行教学观摩,感觉他们教学有一个共同点: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展开课堂对话。没有大陆同行的音乐渲染,没有课外材料的充斥,没有所谓有感情地指导朗读,反复的朗诵,学生读起书来似乎还不那么流利,只是在自我思考,或同伴探究中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印象尤为深刻的是陈纯纯老师的教学,围绕“篇章大意”的习写,运用阅读理解策略“预测、上下文推论、做笔记、摘要、找主题”等,带着二年级孩子们梳理课文,圈画词语、批注,用排除法思考本课的写作要素是什么,在黑板上用卡片一一贴出或板书:时间(古时候),地点(从“山上、桥下、家乡、农田”中留下了“家乡”),人物(老爷爷、周处、虎、龙,从后三项归纳出了“三害”), 原因(仗势欺人),事情(“三害”的危害),结果(认真学习、除三害)。接着引领学生自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然后在合作学习小组内由一生用粉笔在长条形纸板上竖写(台湾仍保持了竖写文句的传统)讨论出的课文大意,其他同学协助,然后把6个小组的长条纸板全部张贴在大黑板上,引导全班学生欣赏、修改完善概括的句子,最后每位学生再修正自己的“篇章大意”。随堂练习作业如下:
我写的篇章大意                                    
修正后的篇章大意:                                 
我在这篇文章中学到了:                                 
这大大超出我们对二年级阅读的要求,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中年段才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他们是说了不行,还要写下来,固化学生的思维,如此日积月累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怎能不提高呢?
课末对各个小组本节课的学习表现进行评比,用卡通画的高低表示每一小组在黑板上条形表中的位置。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搞得扎实,也有效。常见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教师把问题抛给孩子,然后学生在位子上讨论,到底是如何研讨的,鬼才知道,最后也不评比总结一下就收场了。合作学习深入台湾教师的骨髓,随后议课环节,两岸教师自由组合分享小组,各抒己见。没有主持人,没有专家的引领,也没有领导的一锤定音。健康国小杨士贤校长笑着说:“我知道大陆老师是怎么评课的,不把上课老师批得体无完肤,不会结束的。”让孩子学会合作,欣赏自己,欣赏别人应是我们要反思的地方。
看了台湾同行的课,感觉人家轻轻爽爽,比较简约,但又不失深度。学生就是一课一得。反观我们的课堂比较臃肿。我想表面上看可能是名师的示范课推波助澜,其实质原因是课时不足造成的。我们的一篇课文往往2课时,最多3课时搞定。台湾国小一篇课文要上5课时,大约一周时间才能上完。每节课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小步子扎实地推进。我们2课时教学一篇课文,必需要兼顾诸多内容,否则你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所以感觉课堂内容很庞杂。不像陈纯纯老师那样一节课就做概括课文这件事。台湾教育同仁怎么有那么多的教学时间呢?这与他们的教材内容精少密切相关的。以台湾翰林出版社四年级下册教材为例,教材采用“单元组织”的方式编写,每三课或四课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之后有“统整活动”。全书四个单元,分别是“尊重生命、分工合作、社区关怀、休闲活动”,共14篇课文和4篇“统整活动”(听说读写、语文知识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一个学期140个课时,除去“统整活动”20课时,平均每课达8课时之多。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作对比,全册23篇课文,除去35课时的7个练习单元,每节课的教材容量是台湾的2倍。教学内容过多,必然导致课时教学目标的多样化,这是大陆一课时教学承载信息量过多的主要原因。课内听说读写全武行,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搞,什么都搞不好,只好课外加大学生的学习了。这也是使学生课外作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谈到课外作业负担,我们也留意了台湾小朋友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学习。从他们的课外辅导机构课表也可以窥见小步子学习的踪影,仿佛是对“一课一得”的再印证。位于台中市区光复路135号的“子林补习班”,暑假9:0010:00时间段,小一班,从周一到周五,设置了这样的学习内容:习字帖、查字典、逻辑推理、笔顺练习、诗词选练习。“查字典、逻辑推理、学习笔顺”这在我们的社区教育培训机构很难觅得。 翻了又翻台湾国民小学《国语备课教师手册》,这样的手册对任何教龄的语文教师而言教学起来不糊涂,不迷茫。为何?每一课该教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教师们明明白。不像我们大陆,同一篇课文,同一课时,如果是三位名师执教也是各有各的教学内容。也难怪教师们常困惑地大喊:语文到底教什么?我想,根源在我们的教材编写、教学备课用书上可能出了问题。
我们期待着有朝一日也像台湾教育同行一样幸福地教学。
(南京市双闸中心小学特级教师工作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5:36 , Processed in 0.09037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