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思考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11-09-20
摘要:教育实践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在高师院校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加强教育实践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教育实践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加强教育实践的途径,以保证教育实践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必要性;存在问题;实践途径
教育实践是小学教育专业教学中集思想教育、文化知识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教育教学技能运用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包括教育观察与调查、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科研等内容。它是师范生获得个体直接经验的重要源泉,也是教师教育专业形成专业特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由于人们对小学专业教育实践意义的理解及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着教育实践作用的发挥,针对此,本文拟作一些探讨。
一、加强教育实践的必要性
(一)教育实践是师范生形成和巩固专业思想的自我教育过程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就是人们称颂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道理所在。作为”准教师”的师范生,要使自己的道德品格更为高尚,只有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实现。
在教育实践中,师范生将会与许多小学优秀教师接触、交流,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他们的敬业、合作、奉献的精神,体现小学生的活泼、天真、可爱,从而产生良好的职业情感。很多师范生在谈实践感受时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当小学生叫我一声老师,我感到无比自豪,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因此,我们只有时时处处更高地要求自己,才无愧于”教师”这神圣的称号。由此可见,教育实践是培养师范生专业思想的重要实践活动。
另外,教育实践不仅使师范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去,而且也是知识、能力、智慧得到完善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引发师范生求知需要、重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价值、培养职业道德、巩固专业思想的关键性阶段,可以说,教育实践是师范生入职前教师角色的预演活动,为其今后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育实践是促进师范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专业化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是各国教师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体现。而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教师成熟的标志,教育实践为师范生掌握实践性知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师范生能在实践中了解学生、了解学校、了解社会、反思所学的理论知识。因此,要加强教育实践,建立完善的实践培训体系,并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实践训练,以缩短师范生进入教育领域的适应期,尽快进入”准教师”角色,最终获得专业发展。
二、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对教育实践缺乏应有的认识
我国师范院校的教育实践在以往只作为培养方案的一个环节,仅仅看作一种见习、实习活动,并没有作为一种课程去建设、实施和评价。有的学者认为,对教育实践实质缺乏应有的认识,导致了教育实践只是理论课程的补充,因此,大多数师范院校在教育实践的研究都体现在实践方案计划的修订、管理的改进和提高以及实践形式内容的更新等方面,很少有关于教育实践教材的编写、实施和评价方面的研讨。
(二)教育实践内容较单一
目前我国师范院校的教育实践一般分为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两种形式。教育见习主要是让师范生到小学听课并进行评课,教育实习主要让师范生到小学上课,其任务多限于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很少有机会全面参与学校生活,教育科研、教育调查等教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也往往被忽略,因而增加了师范生在教师岗位的适应期。
(三)教育实践管理不力
教育实践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对教师、学生、实践环境等也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但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师范院校、实践教学学校三者之间缺乏协调和统一,使得教育实践管理不力。例如,有的师范院校让实习生自己联系实践学校或回原籍进行实践,有的师范院校一个指导老师负责几个或十多个实习生的管理指导工作,这种情况致使师范院校和实践学校两边都存在管理松散的局面,因此实践质量也难以监控。
(四)教育实践指导不到位
师范生进行教育实践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指导教师要指导师范生灵活地、创造性地把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工作结合起来,使师范生在实践中获得稳定的职业能力。就目前来说,部分师范院校对学生教育实践的指导还是不理想。如有些师范院校安排学生去见习,也往往是到小学听听课,回来就让学生自己评评课,指导教师极少参与,更没有让学生先备课再听课,谈见习感受等。又如在指导实习环节,由于大部分指导教师往往既上课,又要指导实习,两者难以兼顾,先教学后实习,先课堂后课外就成为必然的选择,由于缺乏全面详细的指导,实践质量也难以得以保证。
(五)教育实践缺乏科学的评价考核
教育实践的全程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评价考核必须是形成性和诊断性的,虽然各师范院校对教育的评价考核都有评定标准,但多以诊断性评价为主,而且评定的指标、内容不能较客观地反映师范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再加上一些人为因素影响着教育实践的质量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