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加强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 07:14: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加强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思考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11-09-20  


  摘要:教育实践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在高师院校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加强教育实践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教育实践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加强教育实践的途径,以保证教育实践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必要性;存在问题;实践途径
  教育实践是小学教育专业教学中集思想教育、文化知识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教育教学技能运用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包括教育观察与调查、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科研等内容。它是师范生获得个体直接经验的重要源泉,也是教师教育专业形成专业特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由于人们对小学专业教育实践意义的理解及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着教育实践作用的发挥,针对此,本文拟作一些探讨。
  一、加强教育实践的必要性
  (一)教育实践是师范生形成和巩固专业思想的自我教育过程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就是人们称颂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道理所在。作为”准教师”的师范生,要使自己的道德品格更为高尚,只有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实现。
  在教育实践中,师范生将会与许多小学优秀教师接触、交流,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他们的敬业、合作、奉献的精神,体现小学生的活泼、天真、可爱,从而产生良好的职业情感。很多师范生在谈实践感受时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当小学生叫我一声老师,我感到无比自豪,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因此,我们只有时时处处更高地要求自己,才无愧于”教师”这神圣的称号。由此可见,教育实践是培养师范生专业思想的重要实践活动。
  另外,教育实践不仅使师范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去,而且也是知识、能力、智慧得到完善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引发师范生求知需要、重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价值、培养职业道德、巩固专业思想的关键性阶段,可以说,教育实践是师范生入职前教师角色的预演活动,为其今后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育实践是促进师范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专业化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是各国教师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体现。而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教师成熟的标志,教育实践为师范生掌握实践性知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师范生能在实践中了解学生、了解学校、了解社会、反思所学的理论知识。因此,要加强教育实践,建立完善的实践培训体系,并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实践训练,以缩短师范生进入教育领域的适应期,尽快进入”准教师”角色,最终获得专业发展。
  二、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对教育实践缺乏应有的认识
  我国师范院校的教育实践在以往只作为培养方案的一个环节,仅仅看作一种见习、实习活动,并没有作为一种课程去建设、实施和评价。有的学者认为,对教育实践实质缺乏应有的认识,导致了教育实践只是理论课程的补充,因此,大多数师范院校在教育实践的研究都体现在实践方案计划的修订、管理的改进和提高以及实践形式内容的更新等方面,很少有关于教育实践教材的编写、实施和评价方面的研讨。
  (二)教育实践内容较单一
  目前我国师范院校的教育实践一般分为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两种形式。教育见习主要是让师范生到小学听课并进行评课,教育实习主要让师范生到小学上课,其任务多限于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很少有机会全面参与学校生活,教育科研、教育调查等教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也往往被忽略,因而增加了师范生在教师岗位的适应期。
  (三)教育实践管理不力
  教育实践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对教师、学生、实践环境等也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但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师范院校、实践教学学校三者之间缺乏协调和统一,使得教育实践管理不力。例如,有的师范院校让实习生自己联系实践学校或回原籍进行实践,有的师范院校一个指导老师负责几个或十多个实习生的管理指导工作,这种情况致使师范院校和实践学校两边都存在管理松散的局面,因此实践质量也难以监控。
  (四)教育实践指导不到位
  师范生进行教育实践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指导教师要指导师范生灵活地、创造性地把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工作结合起来,使师范生在实践中获得稳定的职业能力。就目前来说,部分师范院校对学生教育实践的指导还是不理想。如有些师范院校安排学生去见习,也往往是到小学听听课,回来就让学生自己评评课,指导教师极少参与,更没有让学生先备课再听课,谈见习感受等。又如在指导实习环节,由于大部分指导教师往往既上课,又要指导实习,两者难以兼顾,先教学后实习,先课堂后课外就成为必然的选择,由于缺乏全面详细的指导,实践质量也难以得以保证。
  (五)教育实践缺乏科学的评价考核
  教育实践的全程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评价考核必须是形成性和诊断性的,虽然各师范院校对教育的评价考核都有评定标准,但多以诊断性评价为主,而且评定的指标、内容不能较客观地反映师范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再加上一些人为因素影响着教育实践的质量评价。
2#
 楼主| 发表于 2013-6-1 07:14:52 | 只看该作者
三、加强教育实践的途径  (一)重视教育实践课程的建设
  教育实践课程就是以获取实践性知识、发展教师实践智慧、形成教师实践能力为旨归的课程。实践课程除了要有完善的实践方案、计划、课程标准,管理机构和师资队伍外,还应该有一套规范化、系列化的实践课程教材,让师生在开展实践教学时有明确目标,了解各类实践活动的特点、规律,更好更快地掌握实践的方法和步骤,借助教材可以使师生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更加有序、规范,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
  (二)适当拓宽教育实践的内容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热爱小学教育专业、具有扎实的小学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熟练掌握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能够适应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应用型、研究型的高层次小学教师。这就要求教育实践中除了要完成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任务外,还要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观察、调查和研究,让师范生对诸如教育教学改革状况、方法、理念和特点等某些方面作出较为深入的观察、调查和研究,并反映在文字材料上,使师范生更深刻地认识小学教育教学规律,提高对小学教育理论的认识,培养科学精神和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以更好地适应即将走上的教师岗位。
  (三)规范管理、加强质量监控
  为了使教育实践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加强对教育实践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可成立由基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师院校、实践学校共同参与的教育实践领导联合体,共同负责教育实践工作的管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宏观调控,并参与教育实践的考核评价,高师院校和实践学校负责教育实践计划的制定,实践工作的组织、实施、指导,质量监控、评价和考核等。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高师院校要加强监督指导,可采用定点定时指导、电讯咨询与随访、信函等多种形式对师范生的实践工作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了解、指导,通过不定期召开小学校长、指导教师座谈会,了解学生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情况,并针对有关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确保教育实践的质量。
  (四)加强实践指导、提高实践质量
  良好的指导是教育实践取得成效的有力保证,建立一支稳定负责、有丰富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是教育实践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对于实践指导教师要规定相应的制度,不仅要求指导教师端正态度、认真负责,而且要严格管理,保证实践质量。实践指导教师要经常到小学,了解整体概况、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教改动态、班主任工作等。实践期间,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
  190在教学方面,要指导师范生备课、编写故事、试教、听课、评课等,并制定一些相应的措施,如对没有指导教师审阅及试教的教案不能上课,每上完一节课后要评课并写课后反思等,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在班级管理方面,要指导师范生主动积极地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求师范生积极参与和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组织主题班会,开展文体活动,进行家访等,以提高师范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在教育科研方面,要指导师范生进行科研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要求他们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并通过行为的反思、检讨、调查和研究,撰写教育报告或论文,并争取机会参与小学教育改革的课题研究,从而增强师范生的科研意识和初步的研究能力。
  在生活纪律方面,要教给师范生一些与实践学校的教师、学生相处的技巧,要教育他们尊重实践学校的领导、教师,并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要求他们严格执行实践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实践学校的安排,使他们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代表自己,而且还代表自己所在的高等院校。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
  教育实践评价与考核应在”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的原则指导下,制定出科学规范、操作便利的量化指标体系和评价反馈机制,克服评价考核的随意性、盲目性,逐步实现评价考核目标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如将教育实践与学分挂钩,适当加大教育实践课程学分的比重;制定教育实践评价与考核的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考评组织;实行档案袋的评价,档案袋收集师范生在教育实践中的作品与成果,记录他们教育实践的成长过程,其中既要有质的评价也要有量的要求,既要有计划性材料也要有结论性材料;评价主体多元化,可采取指导教师评价、个人评价和小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赵春。谈教育实习时提高师范生专业素质的作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3)。
  [2]张晓芳,张虎芳。高师院校教育实践教育学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3]关文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践课程改革构想[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4]刘久成。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及其实施策略[J].现代教育论从,2008,(6)。 .
  [5]刘灿群。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重构[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2)。
  [6]李尚生。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教材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8,7.
  [7]嵇宇虹。对高师教育实践模式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1:16 , Processed in 0.07360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