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至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记小学教师薛瑞萍[转]
行至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薛瑞萍是一个在同行中颇有争议的教师。有人说她目中无人,有人说她不食人间烟火;而有人却对她崇拜得五体投地,把她的每一个帖子都下载研读,还不时向她求教;也有人对她关怀备至,每天至少一个电话问候。她以草根自命,追求宁静生活,近年来却多次外出讲学。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不久前,记者赴安徽合肥采访了薛瑞萍。
“海内识知己,网上起风云,学校结‘死党’,家中有骄儿,书里植弟子,身边伴贤夫,我怎么可能活得不开心不幸福不滋润啊!”安徽合肥第62中学小学部的语 文老师薛瑞萍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生活状态十分地满意,那份溢于言表丝毫不加掩饰的快乐自得,简直让人嫉妒。
(一)一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
薛瑞萍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想当教师,但读书的爱好却一直没有中断。
在安徽霍山师范的3年,薛瑞萍“深陷于怀才不遇的怅恨和鹤立鸡群的孤苦”中,做上了“诗人梦”。当同学们因为捧上了铁饭碗顺理成章地松弛下来时,她却比初中更发奋了:借、买、抄、写,夜以继日地读,如饥似渴地学。周末,大家都出去放松,薛瑞萍乐得一人独占寝室,高诵《过秦论》、《长恨歌》、《琵琶行》、《叶甫盖尼·奥涅金》、《吉檀迦利》、《先知·沙与沫》……
毕业后,诗人梦变为律师梦。为了“理想”,薛瑞萍硬着头皮苦读法理、法律条文。靠着自学,薛瑞萍取得了法律专科文凭,并于1992年通过律师资格考试,拿到资格证书和营业执照。
经过一番痛苦的抉择,薛瑞萍还是选择了学校,惨淡经营十几年的改行梦结束。她终于为自己找到了踏实和宁静而深感庆幸,从此不再心猿意马,徘徊歧路。时在1994年。
1998年,作为年龄最大的选手,薛瑞萍参加合肥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比,获一等奖,并因公开教学的名声而被评为市先进教师。已经拿了大把证书和奖状的薛瑞萍倦了。从那以后,薛瑞萍坚辞一切公开课,每逢评优,便声明退出。一时间,“薛弃权”成了薛瑞萍的外号。
薛瑞萍的“隐逸”之中其实藏着迷人的目标:不再为外在压力所苦;读愿意读的书,做愿意做的事;让自己和学生尽量过得宽松、舒服。“在如今的教育体制下,这实在是教书人的至福。”薛瑞萍为自己的小算盘而得意。
1997年春,合肥市语委主任许俊真到校视察,听了一节《雕凤凰》,对薛瑞萍的“内功”及学生“超过同龄人”的思维、表达能力赞赏不已,力邀薛瑞萍到培训中心给老师们讲课。
于是,酷爱读书的薛瑞萍开始不遗余力地鼓吹读书。一连讲了3个暑假、6个班级。每到最后一课,薛瑞萍就在黑板上大书黄庭坚的一句话: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有人被刺痛了:“面目可憎?不至于吧。”
薛瑞萍说:“此语过分吗?对于一般人来说,是苛刻了点。但是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是教人读书的人啊,自己先就不读书,怎么得了!谁不能接受,谁就尤其需要牢牢记取——这是我的座右铭,送给大家,与大家共勉。”
到现在,还有学员和薛瑞萍保持联系,他们称之为“充电”。
“听了您的课非常激动,非常有紧迫感,恨不得不吃不睡地读。可是不久就松懈下来,需要再听您吹一吹,才能鼓起劲来。”
“这叫知易行难。我们引导学生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在理智上懂得多读书的重要性,还不如接触一个书香蕴藉的人更能激发读书向上的欲望——所以,你该理解我的学生何以容易上路,我的班级何以读书成风。有空来玩!”
“不敢。”
“为什么?”
“最近没读书,面目可憎,怕见老师!”
(二)她是一个场,有很强的凝聚力
学校一位领导觉得薛瑞萍太“狂”,同时却也坦言:“薛瑞萍在小语组亲和力强,有相当大的号召力。”
薛瑞萍的号召力来自于她的学养和教学水平。
薛瑞萍认为,学好语文的根本乃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除此而外,别无二法。基于这种认识,自一年级拼音教学结束之日起,她“一天也不敢耽误”,有步骤有措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开始,薛瑞萍以为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分心”多少要影响考试。本着对学生一生负责的使命感,薛瑞萍做好了牺牲“教学业绩”的准备。“当时我很为自己的崇高感动了一把”。同事们对薛瑞萍的做法也多持怀疑观望态度,其间自然也不乏冷言冷语。
然而,实际的教学效果出来了。薛瑞萍的学生考试成绩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比外校同年级学生高出一大截。与邻校交流阅卷时,对方教师不止一次驻笔浩叹:“薛老师,我们的学生和你们完全不在一个档次。思维这样灵活!文笔这样老练!要不是亲自阅卷,别人告诉我,我都不信。
薛瑞萍在儿子金戈读小学时重视抓的就是阅读及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小学阶段,金戈考试成绩很少进入班级前三名,但薛瑞萍成竹在胸,从不着急。到了中学,金戈各科发展越来越好。除了成绩优秀之外,他还因为身心健康、乖觉懂事、综合能力强而成为远近闻名的“模范儿童”,成为很多孩子的偶像。
没有专家权威的认定,没有行政力量的作用,薛瑞萍靠自己深厚的学养功底和十年磨一剑的毅力,终于获得领导、同事和学生家长的认可。
小语组的老师们读的书越来越多,越读越深,交流越来越频繁;
外校转来的老师开始向薛瑞萍讨教育儿之道,回家为孩子读书、买书,和孩子每天交流;
同年级的语文老师自愿参加薛瑞萍的阅读课活动,经常听她的课,揣摩她的教学。
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几乎对薛瑞萍言听计从,需要家长做什么,只要薛瑞萍一发话。
2003年暑假前,薛瑞萍以“看云”为网名登陆中国语文网和教育在线,她的写作进入了“井喷”状态。上网才一个月,薛瑞萍就因发帖数量多、质量高被评为“教育在线”最佳网友,网上掀起了持久不息的“看云”热。在一些学校,“看云说”几乎成了语文老师的口头禅了。许多网友在交流时已经习惯叫薛瑞萍“看云”,她的真名倒不被人提起。
薛瑞萍非常感谢网络,“是它将我从20年的彻骨的孤独中解救出来,使我结识了那么多优秀的同类。”“网络是一条章鱼,我已经被它缠住。”有时候,薛瑞萍也问自己:这样的生活,有意义吗?她思考的结果是:对我而言,这是“有意思”的,有趣的,因为我比从前快乐充实了。很多话,说给身边人听,人家以为你有毛病,是装腔作势,可是,这里的朋友爱听。对我,这就是写作的意义了。
薛瑞萍没有高估自己。在网上,她不但吸引了许多教师同行的关注,不少认识或不认识薛瑞萍的学生家长也开始在网上与她交流。武汉一位学生母亲几乎仔细阅读了薛瑞萍发在网上的所有帖子,她给薛瑞萍发短消息说:
“看了您的《詹天佑》,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是带给孩子自主理智思考的教育。在现实中,这种人性化的教育是多么缺乏啊!您的学生真幸福,因为他们有您这样的‘人’师!您的儿子更幸福,因为有您这样的母亲!”
“看云老师您带给我一种力量,我知道自己该负起怎样的责任。”
“看云啊,如果有一天您去乡下教书,我能帮您做什么吗?守校门吧,哈哈!”
记者与这位母亲联系,她发来短消息说:“跟您实话实说,我现在满脑子都是看云帖子中介绍的书,有种迫不及待的感觉。目前我最需要的就是‘读书!读书!’”
这是一个能量巨大的“场”,她吸引着孩子,吸引着同行,吸引着家长。在吸引中,她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能量。有成就,受尊敬,在前进,这种“诗的感觉”,使薛瑞萍觉得自己更强壮、更成熟、更有力了。在一次外出讲学时,她自豪地宣称:“我就是一个自我实现的人!”
此言一出,台下听众为之一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