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文是否一定要有有意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2 09:0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作文是否一定要有有意义作者:李振村
作文是否一定要有有意义
(在全国新思路作文教学研讨会上的演讲,曹丽萍老师根据录音整理,特此感谢)

李振村

作文难,老师教作文难,孩子写作文难,成了教育之大难。我常常想,这个作文之难,可能跟我们对孩子的作文要求有关系。

比如说,我们总是要求孩子作文立意要高,要体现健康的思想感情。结果中国小学生的作文就都拥有了一个崇高的闪闪发亮的尾巴,成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生作文模式,我感觉这是让我们的孩子犯憷作文的原因之一。

有一个孩子写了一篇很有意思的东西:“牙齿先生和舌头小姐打架了。本来和平相处的一个空间里,忽然有一天,牙齿先生把舌头小姐咬了一口,舌头小姐很生气说:‘你为什么要咬我呢?’牙齿先生说:‘我不高兴,我就咬你,你怎么着,你有本事你咬我啊。’这个舌头小姐愤愤不平,但是她没有能力咬牙齿,于是舌头小姐和牙齿先生吵了一架,大家错过了一顿美味。”

老师读了以后,不太满意:这有什么意义吗?幽默倒是很幽默,但你总得有点思想意义啊?

孩子就回家找老爸:“老师说得有点意义。”

他爸爸是个官员,想:意义有啊,现在倡导和谐社会,要构建和谐的口腔嘛!于是爸爸帮助做了这样的修改:“最后争来争去,口腔发出了声音:‘舌头小姐、牙齿先生,你们不要吵了,我们要和谐,要唇齿相依。”

一个和谐的口腔诞生了,意义有了,意思没了。

一位美国教授曾经受邀培训北大的部分中青年教授英语。有一天,这位美国教授出了一个作文题目《我的母亲》。这些中青年教授高兴啊,谁不会写《我的母亲》,从小学开始写,一直写到大学,驾轻就熟啊!大笔一挥而就,大家很快就交卷了。

第二天教授满脸严肃地走进了课堂,他用手指着一个又一个学生:“你,你,你,还有你,你们的母亲为什么都是一个样子?你们的母亲都是一种个性吗?”

大家都傻了,是啊,写到自己的母亲,全中国的孩子都是一样的,母亲是多么的勤劳,多么的善良,是多么的爱我,脸上有多少皱纹……“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连引用的名言都差不多。这些北大教授也不能免俗啊,用英文写的作文全部是一样的套路。

这位美国教授不解地追问:“难道你们的母亲就没有长得丑的吗?难道你们的母亲就没有懒惰的吗?难道你们的母亲就没有脾气暴躁的吗?为什么你们笔下的母亲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一位北大教授反思说:“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作文要有意义,要写有意义的事情,这样长期的训练,让我们丧失了自我,失去了个性化表达的能力,我们的表达成了一种公共演说,我们说的都是公共话语。”

让孩子写有意义的事情,它有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它让孩子,其实也包括老师,形成了一个错误的作文观念,一提起笔,先想意义。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写论文也是这样,一个老师写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研究,他都要先从素质教育谈起,再谈课程改革,再谈阅读教学,最后才拐到课堂提问上来,绕了多少个弯啊才绕到要阐述的问题上来。为什么这样?他要写意义啊,他要把课堂教学提问这个小点,放到一个非常高的角度,放到有宏大意义的背景上来思考。所以,只要一提作文,学生首先绞尽脑汁回忆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孩子一写作文就头疼,就痛苦,因为他们感觉自己的生活缺乏有意义的事情。

其实,这里老师和孩子理解的意义,不是真正的生活的意义,而是服从于政治的意义、社会的意义,这样的观念,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让琐碎的一地鸡毛的生活,让真实平凡的生活,退出了孩子作文选材的视野,孩子只要提起笔来,首先想的就是社会意义、政治意义——想到的都是这些成人世界里的意义,这对孩子实在是太难了。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笑话。一位老奶奶站在路边等人,几个小朋友走过来问:“老奶奶,你过马路吧?”老奶奶说:“我不过。”“你过一次吧,求求你过一次马路吧。”老奶奶有些纳闷:“我在这里等人呢,我为什么要过马路啊?”

小朋友干脆不再解释,拖着老奶奶,连拉带拽,把她“送”过了马路。

老奶奶生气啦,说:“你们几个小兔崽子,你们要干什么?”

几个小朋友笑嘻嘻地连连致谢,“老奶奶,谢谢你帮忙,老师要我们写作文,写一件好人好事,我们没有好人好事可写,就先做一件好事。”

这是个让人有点说不出滋味的笑话。

其实,追求意义没有错,错在把意义的全部内涵界定到政治上、社会上,界定到成人的世界里,如此一来,孩子可以写的东西就非常少非常少了。所以说,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意义不一定都在好人好事里,真正的意义就在寻常的生活中。

第二个问题,一味追求作文的意义,让孩子学会了说大话、说空话、说假话。

我听过一节课,语文老师执教《小白杨》,课上到最后,老师说:“同学们,拿起你的笔来,写一写,假如你是小白杨,你会怎么样?”课堂随文练笔,很好的一种训练方式。

孩子们写完后,交流:“假如我是一株小白杨,我愿永远生长在边疆,为边疆添一抹绿色。”“假如我是一株小白杨,我要把自己的根深深第扎根在沙漠里……”

下课了,我问我身边的小朋友:“你真的想到边疆去?”马上有几个小家伙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哈哈,大沙漠,我才不去呢。”

“为什么?”

“沙漠里没有水,天天刮风,一个月都不能洗澡,谁去谁傻瓜。”

“那刚才你们为什么都说愿意当小白杨?”

“让老师高兴呗。”

哦,闹了半天,我们的孩子在糊弄老师,在忽悠老师。孩子都特聪明,他知道老师想要什么,知道老师希望他们说有意义的话,所以他们就学会了用这种假话套话来应付我们。整个学生群体都形成了这种话语体系,都学会了说假话大话,我们还怎么指望由他们主导的未来社会是一个诚信的社会?

第三个问题就是,把成人世界的意义强加给儿童世界,或者说把成人世界的意义等同于儿童世界的意义。

儿童不是缩小了的成人,他们有自己看世界的视角,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比如在成人世界的意义里,我们认为,你小学不努力,就考不上一个好的中学;你考不上一个好中学,就考不上一个好大学;你考不上一个好大学,你将来就没有一份好工作;你没有一个份好工作,你的人生就可能没有光彩,你就会生活的不幸福,这辈子你就完了。可是孩子会这么想吗?一个小学生为什么而学习?很多时候,就是为了老师一句表扬鼓励的话,为了一朵小红花,为了父母的一个小奖励,他们的目的是指向眼前的,是为了当下的,是为了天然的兴趣的。如果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就想着为了考大学而学习,为了将来有一个好工作而学习,为了一个遥远的目标而学习,那这个孩子非累死不可,累不死也要得神经病。

所以,教育不应该追求把我们成人世界的意义强加给儿童世界,而应该从尊重儿童世界的存在开始我们的教育。

那么,反弹琵琶,怎么办?解除思想的枷锁,放宽意义要求,着眼童心童趣,倡导自由的表达。一个孩子,他只要不骂党,不骂社会主义,不攻击父母,不说污言秽语,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可以写的,让他写啊。

我特别欣赏江苏吴江的管建刚老师,我最欣赏的就是他对孩子作文内容的宽容,宽容还不足以形容,可以说纵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0:05 , Processed in 0.07924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