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乡乌镇:造一个梦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0 15:3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水乡乌镇:造一个梦境
  周冉





西市河穿乌镇西栅而过,让你领略乌镇独有的水乡风景。水上行船,河畔民居林立,生活气息浓厚


“我的故乡向来是一个鱼米之乡……这个镇历史古老。据说春秋时为吴疆边界,吴驻兵于此地以防越,故名乌戎。”“六朝以后,以横贯市区的车溪(河)为界,分为二镇,河西为乌镇,河东为青镇,清朝顺治二年,以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在作家茅盾只言片语的介绍中,水乡乌镇的两千多年历史被大致勾勒出来。

小小乌镇自古桥梁众多,有百步一桥的说法,最多时有120座。现存古桥30余座,有平铺的,有石拱的,晚清时两岸分属不同县,百姓以诸多小桥为媒介,每日来往,形似一家。1950年乌青两镇合并,统称乌镇。

现代人知道乌镇大多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电视剧,二是茅盾。茅盾写了他小时候那座热闹繁华的枕水小镇,电视剧则描绘了它返璞归真的现实存在。

早期商贸集散地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乌镇商业繁华,鼎盛时人口达10万之多。这里是湖州、嘉兴、苏州三府七县交界之地,水路交通便利,自然成为周边的集商重地。狭小的街道两边, 各类商店铺子鳞次栉比,临街是密密麻麻的排门(由一块一块木板组成的店铺大门)。

乌镇特产中,杭白菊首屈一指,小镇茶馆也如繁星散落各处。茶馆多为木楼,一面傍河一面临街,两三间门面,二三十张茶桌,参差不齐地排成两三行。茶馆开店很早,天不亮就有当地人坐在里面喝茶,等到清晨运河上的集市开张,茶馆里已经人声鼎沸,有来打牌下棋的当地人,也有大老远来赶集的乡下人,但无一例外到上午十点多,纷纷散去。

上世纪50年代,随着公私合营的脚步,乌镇房屋产权被打乱,独门独院的江南大宅沦为狭窄局促的大杂院,茶馆经济也大不如前。80年代经济搞活,人们纷纷追赶时代的脚步,破旧的临街排门被一一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密不透风的水泥墙和铝合金门,“谁家用木门就是穷困的标志”。五层百货大楼与沿河小屋并立,老式石桥与现代水泥桥同行,是当时乌镇的一大景观。茅盾曾在《大地山河》中描绘过水乡的独特景致:“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见橹声欸乃,飘然而过。”这是他小时候的乌镇,上世纪90年代末,这里早已昨是今非。

1984年,画家陈逸飞以周庄古镇双桥为主题的油画作品《故乡的回忆》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原本默默无闻的水乡周庄迅速蹿红,江南古镇旅游逐渐成为风尚。1999年5月,距离周庄一个多小时车程的乌镇,也拉开旅游开发的大幕。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5:32:54 | 只看该作者

最瞩目地标茅盾故居

乌镇有东南西北四个栅,东栅(东大街)是最早被开发的区域,因为这里有一处现成的旅游资源——观前街 17号茅盾故居。当时的茅盾故居游客流量是每年3万人次,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并不算热门。

1885 年前后,茅盾曾祖父在汉口经商,盈利丰厚,便将钱寄回乌镇老家,让儿子沈砚耕购进这座宅院,先买东西四间成为老屋,后又有所营建,分东西两个单元,总面积达到444.25平方米。

老屋楼上东首第一间为茅盾祖父母卧室。第二间是茅盾父母的住处,靠里边是一张雕华大床,贴壁放有几叠衣箱。1896年7 月4 日,沈德鸿(茅盾)就出生在这里。临街有窗,窗下一张书桌,茅盾五岁时母亲陈爱珠常在这里教他识字。

楼下堂厅靠西一间为家塾,7岁时,茅盾开始在这里随做私塾老师的父亲读书,“父亲对我十分严格,每天亲自节录课本中的四句要我读熟。他说,慢慢加上去,到一天十句为止。”

8岁时,茅盾正式就读乌镇立志小学,学校就在家的隔壁,那里是清末立志学院的旧址。32岁的父亲被日本医生诊断出患有骨结核病。茅盾回忆说:“那时候父亲已卧床不起,房内总要有人伺候,所以我虽然上了学,却时时要照顾家里,好在学校就在我家隔壁,上下课的铃声都听得很清楚,我听到铃声再跑去上课也来得及,有时我就干脆请假不去了,母亲怕我拉下功课太多就自己教我,很快我就把《论语》读完了,进度比学校快。”“每星期写一篇史论,把我练得有点老气横秋了,可是也使我的作文在学校里出了名,月考和期末考试,我都能拿点奖品回家。”

乌镇的蚕桑经济发达,春蚕时分, 茅盾每日放学回家就帮忙养蚕,对其中步骤要领十分熟悉,为他后来创作小说《春蚕》积累了不少生活经验。茅盾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乌镇的印记,《林家铺子》的原型也在这里。

老屋第二进楼房后面,原为一个约半亩地大小的园子, 跟楼下的客堂间相通。 1897 年茅盾曾祖父在园中盖起三间平房,作为晚年休闲之处。上世纪30年代, 茅盾用《子夜》的稿费,自己动手设计草图,将三间平房翻建成了新颖的日本风书斋。书斋约 100平方米,上衬天棚下铺地板,南北两面全是玻璃排窗,北壁窗下有一张写字台,《子夜》的续篇就是在这张写字台完成的。

1940年,母亲去世后,茅盾再未回过故乡。随着亲属相继迁至外地定居,房屋被出租。1983年,中央拨款10万元,批准筹建茅盾故居,茅盾家属捐赠了大批书刊、照片、信件等,分布于这里的六个展厅,大门上醒目的“茅盾故居”四个字出自陈云之手,著名雕塑家张充仁所作的茅盾半身铜像位于正堂正握笔沉思。1985年7月4日,故居在茅盾诞辰89年时对外开放。

1999年,开发项目启动后,乌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向宏开始一趟趟往北京跑,最终将原本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请回了茅盾的老家乌镇,并让这里成为永久举办地。如今这里到处是茅盾的身影,主干道命名为子夜路,唯一的宾馆是子夜大酒店,东栅景区有茅盾故居、茅盾纪念馆、林家铺子、春蚕铺子;西栅景区有茅盾纪念堂、茅盾陵园。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5:33:14 | 只看该作者

“似水年华”的印记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阮仪三以茅盾故居为原点,向两侧延伸两百米绘制出改造设计图。“因为没钱”,其余1100余米的设计图由陈向宏自己完成,这些像儿童简笔画般简单粗略的构想,在之后的十几年中都一一变为了现实。陈丹青说,现在的乌镇是陈向宏一手画出来的。

东大街开发工程启动前,陈向宏曾数次造访周庄、同里,举着相机到处拍照。最后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拆掉新房子,保留老房子;撬开水泥路,重铺麻石条;外迁7个工厂;把高压线、低压线、有线电视线、电话线埋入地下。”

在陈向宏的计划里,东栅居民家也是改造的一部分,空调安装必须要在一定位置,水泥墙要还原成木板门,他还将部分东栅居民搬出其世代居住的祖屋。除了修缮残破建筑,陈向宏在周边租用30亩荒地,堆放从河中清出的淤泥,之后又租用100亩,光景区大门的停车场,就预留了52亩。对于这种败家子儿行为,让当地不少居民十分不满,几个老人家站在桥上天天开骂。就在这骂声中,2000年东栅开张,2004年税后利润3550万元,改造工程所借贷款全部还清。

乌镇在诸多江南水乡中迅速脱颖而出,除了规划改造到位外,还与一部电视剧密不可分,2002年,黄磊的导演处女作《似水年华》让这里名声大噪。电视剧中,主场景是东山书院,乌镇的曲折小巷和复古木楼都被收纳其中,水乡文艺青年黄磊遇到台北来的大牌设计师刘若英,一场缠绵隐匿的爱情在黑瓦白墙的江南小镇里萌生。《似水年华》播出时恰逢SARS肆虐,人们把自己关在家里,细细品味这个古香古色包装下的爱情故事。不久便来了许多年轻人依据剧中的情节寻找拍摄地,感受水乡风貌,乌镇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爱情圣地。

现在的乌镇仍保留了不少《似水年华》的印记:景区入口大厅循环播放着这部电视剧;电视剧中的图书馆和小桥被完整保留;是电视剧成就了这个再造的枕水人家,还是古香古色的乌镇成就了电视剧,说不清楚,总之皆大欢喜。2003年,乌镇二期工程动工,陈向宏决定,西栅景区的建设要达到自己心中的那个极致。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5:33:36 | 只看该作者

“楚门的世界” 现实版

2006年建成的乌镇西栅景区(西大街),古色古香,与东栅一般无二,只是街上没有超市,也看不见当地小孩,街边的房子都是商店和饭馆,人们早晨来上班,晚上必须在大门关起前离开,商户也是如此。就像电影《楚门的世界》中一样,似乎景区里的每个人都是电影里的演员,人们合伙演着一场大戏。陈丹青说,这是一个被空降至此的中世纪城市,只不过这个城市阒无一人。

陈向宏认为,东栅改造由于没有触及产权,带来很多问题:保护区和生活区合一,每天几万人进进出出,一些住户深受其扰。因为扰民问题,游客留不下来,白天摇着小红旗来,下午五点景区落锁,必须走。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房屋产权,东栅的保护只能是“表皮保护”:不能涉及民居内部结构、功能的调整。因此旅游开发公司将西栅民居全部买下,进行统一风格的改造,老街上的居民被悉数迁到新区。

陈向宏在西栅加盖了53座石桥,这些石桥连缀西市河南北两岸的民宿和商铺。经营者只管照看民宿,客人由“游客中心”统一分配,住宿费用收归乌镇旅游公司,餐饮收支由经营者自己掌控。

乌托邦里的文化味儿

乌镇的发展不能只有建筑,得有文化味儿。如今的乌镇,除了茅盾故居,一些名人纪念馆也陆续兴建。

1904年出生于乌镇的孔另境毕业于上海大学中文系,出版过多部文学作品,曾参加北伐革命,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任中国杭县县委宣传部秘书。他的姐姐孔德沚正是茅盾的妻子。

孔家位于乌镇西栅的祖屋“庸园”,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被日军放火烧毁。多年以后,女儿孔明珠曾在文章中描述了被焚时的情景:“当时孔家花园对面一家剃头店里有两个中国兵在剃头,见街上走过两个日本兵和同行的乌镇野鸡(妓女)嘻嘻哈哈,火气上来,扔出去两只手榴弹,也不知道日本兵被炸死否,惹了祸。结果不久日本人就来寻事,用火枪点火烧,把剃头店烧掉不算,对面的孔家花园也被点燃。东街上都是木房,一放火整条街都烧了起来。孔家花园除了里面的假山、牌楼,都被烧毁了,变成一片焦土。日本兵还拿着刺刀东戳西戳,而隔壁孙家因筑有很高的围墙,没有被火烧着,孔家的一些年轻人爬上树去,跳到隔壁孙家,躲过一劫。”

2006年4月,孔另境纪念馆在乌镇西栅落成,占地270平方米,由三间平房和一个院落组成,这里存放了主人的自传手稿、生前衣物、历史照片等。

孔明珠笔下那个建有高高围墙的邻居“孙家”,曾坐拥几千亩土地,老宅雕梁画栋,是乌镇屈指可数的富庶人家。家中只有独子孙仰中,孙仰中还有一个人们更熟悉的笔名——木心。木心1927年出生于乌镇东栅,曾就读于刘海粟开办的上海美专学习油画,因领导学生运动,被当时的上海市长吴国桢亲自下令开除,避祸台湾。1949年后木心回到大陆,成为当时北京十大建筑的室内设计师之一,参与过修缮人民大会堂,后历经各种运动,接受过劳动改造。1982年,55岁的木心留学美国,画作逐渐被购买收藏,成为20世纪第一位被大英博物馆收藏作品的中国人,美国和台湾地区给予他最具代表国学大师的美称。

1995年,木心曾回过一次故乡乌镇,破败不堪的景象让他灰心不已,“那时候旅游还没有开发,一片荒凉,我觉得这里要重现活力,很难。”乌镇重建开发后,陈向宏开始通过木心的弟子陈丹青邀请老先生回故乡定居,他按照木心本人的设计为老先生在东栅新建了居所,与茅盾故居一头一尾分居东栅两头。2006年,木心带着他宝贵的藏书和藏画,甚至古董家具回到乌镇。

除了聚拢名人效应,乌镇还有更大野心。2012年底,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乌镇大剧院建成。拍完《似水年华》,黄磊曾带着妻子和女儿回乌镇故地重游,走进东山书院大门,工作人员会开玩笑地说,黄磊你来了啊,我们替你看着书院呢。2013年5月,乌镇戏剧节就是在黄磊和几位戏剧大师的发起下举办的。接受媒体采访时,黄磊像主人一样介绍戏剧节的林林总总,末了不忘说一句,你们慢慢看,慢慢体会。说的是戏剧节,其实也是乌镇。

尽管这次声势浩大的活动过后,有戏剧界人士质疑,一个旅游小镇是否具备戏剧土壤,但在造梦人陈向宏看来,戏剧节虽然是赔钱的,但只是乌镇打造文化小镇的第一步,今后的发展拭目以待。这座“凭空降落”人间的乌托邦会未来会怎样,现在谁也无法预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5:22 , Processed in 0.06358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