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停滞与飞跃之间探求出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8 07:4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作文教学:在停滞与飞跃之间探求出路作者:七槐子
                 在停滞与飞跃之间探求出路
                    
    很早以前,人们便发现了一种有趣的教学现象:初学作文的少年人总是被“停滞与飞跃”这组矛盾所困扰。起初是写字不熟练,标点符号不会用,心中有话而写不出来;书写问题初步解决,迈开“我以我手写我口”的步伐,又可能阻塞于构段、选材、结构诸项;掌握住某一类文章的大体套路,又可能阻塞于写法的灵活变化、语言的生动表达、思想的提炼升华等等。这种“停滞”现象,往往在群体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教师如能给予有效引导,学生们经过艰难笔耕,豁然开朗,创作出一两篇得意之作,达到从未征服过的高度,这便是新一轮“飞跃”的标志。如此往复,螺旋上升,在停滞与飞跃之间探求出路,这成为作文教学的一条奇异通道。
    珠海市李兆南学校的容理诚老师发现并重视这种现象,他把带有一定群体特征的“停滞”,归纳为“重复”(“复习作文”),即“不断重复过去的故事”,在原有的写作层次上裹足不前,甚至将小学的作文内容改头换面来应付初中作文演练,再将初中的剩饭接着炒到高中,“作文没有新的思想,没有新的材料,没有新的形式,没有新的语言”,以至于不断地“停滞”下去,无法实现新的飞跃。我们客观地探寻其缘由,除去思想学识、生活体验和语言实践的积累失之狭仄薄弱(这是根本原因),想创新,想飞跃,却找不到有效的作文门路,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容老师提出一条演练的路径:反刍已有的阅读积累(烂熟于心的流行歌词),加以新的推敲提炼,并结合作文的拟题练习,生成生动传神的“题眼”“文眼”。细看容老师所执教的这节课题为“精彩歌词,精彩题目”的作文研究课,感到教学立意新颖,教学设计新奇,课堂教学氛围融洽热烈,所引导的基本路径清晰可行,所安排的演练活动鲜活有趣。
    若说语文课也有“课眼”的话,这两句便是: “作文,是不存在复习的,每一次新的作文,都是一次崭新的创作”;“阅读也是不存在复习的,每一次新的阅读,都是一次崭新的感悟。”阅读与作文如何联手,如何体现“创新”的主旨和有效联结,教师现身说法,做出示范,遂有这一段精彩的导语:

    阅读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我们自己的“读”,自己的感悟,这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自己的读,自己的感悟,自己的亲历,只是照抄,只是照背,只是将中心思想记下来,这样的阅读,你是不会学习到什么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读书是我们自己的事。《翅膀之歌》我把它改编了,其中有这么一句,“我只不过想自己读,我不过不想总听你讲。”这是我自己的事呀,不然的话,我的学习效率会很低。没有自主的学习,没有自主的阅读,我们的阅读质量就要大打折扣。而阅读正是我们写作积累资料的最重要的途径,是不是?

    接下去,教师便引领着学生“亲历”了一次:调动所读语料,反思流行歌词,借助那些新鲜诗句来锻造自己的“文题”“文眼”。师生共涉及了十首学生耳熟能详的歌词,归总如下——
    (1)引用:朋友一生一起走;
    (2)引用:我是一只小小鸟 / 仿用:我是一只渴望飞翔的小鸟;
    (3)仿用:忙兮忙兮奈若何;
    (4)引用:如果你真的爱我让我走开;
    (5)引用:一个眼神的肯定;
    (6)引用:年轻的战场;
    (7)仿用:不怪你对我的隐瞒;
    (8)仿用:请张开你自信的翅膀;
    (9)引用:桃花朵朵开;
    (10)仿用:爱无处不在。
     审视这些源于流行歌词的作文标题,我感到如此激发、联想与催化,至少蕴含着三层教学效益。歌曲,属于最能摇人心旌、暖人情怀的一种艺术样式。那些自己真正喜欢的歌儿,总会反复吟唱而念念不忘,甚至每听一次每唱一回,都能勾起温暖的追忆和共鸣,触动心灵中柔软的经常封闭着的隐秘区域。已有漫长人生经历的成年人(比如执教者),可能更倾心于“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当歌声响起,诸多往事便萦绕于怀。而中学生,则更倾心于直白袒露的情感抒发,比如这类内心独白:“我已不是那个懵懂的女孩,遇到爱,用力爱,仍信真爱,风雨来,不避开,谦虚把头低下来,像沙鸥来去天地,只为寻一个奇迹,see me fly , i'm proud to fly up high ,生命已经打开,我要那种精彩……”当温暖的旋律流淌出这些歌语,情感便受到激发;此时此刻构思行文,有利于排除“要我写”的阻隔,生发出“我要写”的冲动,从而真正找到作文的感觉。少年人吟唱着喜欢的歌儿,往往能够激发自己进入真实、忘我的写作状态,不再“重复过去的故事”,而欲吐雏凤新声也,此其一。
    其二,有助于激发少年人深沉的联想。比如课上某生拟题“桃花朵朵开”,自道原委:“……因为我家乡的家门口有一棵桃树,我就想通过这棵桃树来回忆家乡的人和家乡的事,就是有一种怀念的感觉。再加上现在上了初中,感觉好像和童年离了很远,所以写这个题目也想怀念童年。”唱起一首《桃花朵朵开》,联想起故乡的一道风景、一些往事温情,遂有倾吐的欲望。再如,唱起“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某生联想到当年国家遭受百年一遇的冰雪之灾,损失惨重,贫困地区的人民受难尤烈。他深情地说:“作为学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他们献上一份爱心,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一份爱,这份爱是我们自生下来的那一刻就已经具有的爱。”少年人也都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所缺者无非是恰到好处的那么一种适时激发,获得展开联想的那么一种缘由、一个契机。有时,歌词便能承担此任,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点燃一次作文的燎原烈焰。
    其三,有助于催化文章意旨的开发。诚如容理诚老师所言,有时候作文内容可能相同,但题目一变,比如引用或者仿用适宜的歌词,则“化平庸为神奇,令人眼前一亮”。但细读教学实录,发现还有另一种情况更为喜人:学生把个人从生活中得到的某些体验,与某句歌词“嫁接”在一起,于是产生惊人的催化作用,遂令原来比较模糊的认识得到提炼升华,凝结成一种更为明晰的思想认识,并预示着从这里生发出新的立意角度、作文思路。有位学生从歌曲标题“我不会怪你对我的伪装”得到启发,拟出自己的作文题目——“不怪你对我的隐瞒”。所针对的生活现象是:与朋友相处,对方可能会出于某种特殊的考虑,善意地对自己隐瞒某些情况。对此,如果不加体察,一味责备人家“隐瞒”,反倒曲解了本意,无端生出矛盾。这位同学感悟到,“有时候我们要理解别人,要体谅别人的苦衷”,也就是“要有一种包容的心”。预想,这篇作文从选材、立意到标题,都很有可能面目一新,实现自我超越。这便是借鉴歌词所产生的催化作用,不仅促使作文意旨得以深化,也让思想核心能够凝结在精炼的语句里(“不怪你对我的隐瞒”),促使表达发生变化。另一篇作文构思,以“年轻的战场”为题,同样显示了这种“催化”作用,即借助歌词生发出新的意旨:以自信、真实、创造作为三个“武器”,去人生的战场上争当强者、胜利者。
    主动开发流行歌曲这种教学资源,借以冲击作文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停滞”的难题,引导学生敢于超越自己,实现新的飞跃,——如此探求,能够获取多种教学效益,便是这个案例给予我们的启示。现在的中学生,一般都能哼唱上百首流行歌曲,个人涉猎与相互交流过的则不计其数,远远多于他们熟读背诵过的古典诗词。客观地讲,这也是一笔可观的教学财富,若避之而不顾不管不利用,未免可惜了。毕竟那些歌词里也有精品佳句,更要紧的是学生倾心喜爱它们,甚至喜爱得魂牵梦绕,故而从这里切入最能触及他们的心灵。作文,恰恰又是一种关乎心灵悸动的创造性劳作,不动心不动情无论如何也不能奏效,难以产生“飞跃”。
    然而,我还想提出一些意见,供一线的教学实践者、研究者参考。中国古代诗歌从来都与音乐有着天然的联系,数千年诗教传统里氤氲着浓郁的歌唱元素。非常可惜,近百年来我们基本割断了这条传承的脐带,后来甚至连诵读也读得不大像样儿了。诗歌教学往往变成鸡肋,很是缺乏生气,不能打动学生。倘若我们能够吟唱着学习欣赏“在水一方”“渭城朝雨”“大江东去”“寒蝉凄切”;再推进一层,倘若我们能把“四书”“史记”“聊斋”“红楼”乃至诸多现代经典作品教得更多一些感人魅力,也让学生们心仪,感怀,念念不忘,魂牵梦绕,那么作文赖以生发、升华、飞跃的立足点支撑点何其多而斑斓丰厚矣!眼下这些流行歌曲有用,但其用也有限,不如退而结网,将目光投向文学的语文的汪洋大海。以往常听人说:作文的源泉是生活。这话原则上并不错;但是若以为“生活”只局限于家庭、学校、社会的日常活动见闻,这就有问题了。我们千万别忽略了学生的“内生活”,也就是精神生活,而博览群书并切己省察,这不仅是“打精神的底子”的必备条件,也是开发作文源泉的最佳途径。阅读乃是写作的最可靠最深厚的基础,作文应从读书始,这要算一条教训。当学生把“生活”的内外之源都疏浚得通畅开朗,当他们具有超越一味迷恋流行歌曲、追捧流行歌星的精神内驱力,那时作文原野或许便能具有风生水长、地阔天高的豪华气象了。
    目前,新的教学资源之猎取,也还有待拓宽视野,提高思维的灵活度。例如,时下正在热播的某电视连续剧,片尾曲便借用了清代纳兰词《南歌子·古戍》:“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    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剧情与古词联结,遂生深邃的历史感,掀动情感波澜。另如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早有台湾歌唱家蔡琴女士用她那蕴藉妙曼的歌声全文演绎,类似的教学资源都可进入我们的遴选视界。
    此外,从停滞走向飞跃,在停滞与飞跃之间探求作文教学出路,这个课题涉及作文教学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应该从小学开始作出系统的科学实验研究。目前可见的相关成果还比较单薄,需要加强研究力度和实践深度,这里就不多说了。

                                                                                                               2009/9/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1:23 , Processed in 0.09979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