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怀宏:观念的精英
徐虹
何怀宏的《渐行渐远渐无书》大约是他新世纪以来关于20~21世纪中国历史大事件及关键人物的思想随笔结集。看看文章标题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大致轮廓:《梁启超的信仰根底》、《鲁迅与耶稣》、《毛泽东在1917、1918、1919》、《路翎:折断的翅膀》。其中也有对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文化潮流的种种记忆与观照。关键的一点是,该书对中国现当代史中众所周知的人与事的考察路数,没有陷入宏大叙事的理论俗套,或者花样翻新的语言重构,而是施以人性伦理的视角,小切口地观照与探究,长驱直入,以完成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的真相传达。因此,文章带着温存中道之风,悲天悯人,也设身处地,无微不至。在要害处,常有中的一击——或许这正是何怀宏的风格素质——如,分析中国革命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之书生气质的《政治局里的多余人》,分析“文革”中红卫兵集体失控成因的《受命造反的青春暴力》,分析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中那些叛徒变异心态的《叛徒问题或灵与肉》。
他作为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在当下这个以GDP为发展硬指标的大时代里研究道德伦理问题,一方面有着诸子游说布道般的力挽狂澜和豪迈雄心,一方面也难免因面对现实自处尴尬而饱含“一种文化的忧伤,对整个文化精神的忧伤”。
书中写到瞿秋白对性格的反省。他说自己“有许多典型的弱者的道德,忍耐、躲避,讲和气,希望大家安静些、仁慈些”。他觉得他在政治舞台上只是扮演一个角色,而政治舞台并非自己真正灵魂的家。书中这样引申道:历史上的精英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人,比如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还有一种是行动的人,比如政治家、宗教领袖、军事家——观念的人对观念、思想有一种很强的感悟力、创造力,但也常常因此思想复杂,从而影响到行动的果决。或许又可能有一种道德的洁癖,为了捍卫理念而不肯妥协;行动的人则往往基本见解一旦形成就坚定不移,敢于斗争又善于妥协。何怀宏说,“辨别‘观念的精英’与‘行动的精英’还有一个性格特点的标准就是:对于那种直接掌握人和影响力的政治权力是否有强烈欲望。”他感慨说,新的时代、社会已不再需要这样的士大夫文人。他给出的理想国想象是:比较好的办法是各种人各得其所。
何怀宏是一个温和的理想主义者,崇尚“非暴力”,倡导“道德律”,他试图以书生的说理,分析战争、动荡和暴力。比如,他从史铁生的《务虚笔记》提及的叛徒问题引申到道德伦理层面:“其中某一种人,不是真的信念转变或者为了升官发财而改换阵营,纯粹是受不了对肉体的折磨才屈服。”“消灭一个人的身体,就是把他的尘世的唯一可以灵肉结合的存在消灭。而折磨人的身体比这还要卑鄙,它包含了对人所共有的弱点的侮辱和利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