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怀宏:观念的精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8 19:4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何怀宏:观念的精英
徐虹

  何怀宏的《渐行渐远渐无书》大约是他新世纪以来关于20~21世纪中国历史大事件及关键人物的思想随笔结集。看看文章标题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大致轮廓:《梁启超的信仰根底》、《鲁迅与耶稣》、《毛泽东在1917、1918、1919》、《路翎:折断的翅膀》。其中也有对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文化潮流的种种记忆与观照。关键的一点是,该书对中国现当代史中众所周知的人与事的考察路数,没有陷入宏大叙事的理论俗套,或者花样翻新的语言重构,而是施以人性伦理的视角,小切口地观照与探究,长驱直入,以完成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的真相传达。因此,文章带着温存中道之风,悲天悯人,也设身处地,无微不至。在要害处,常有中的一击——或许这正是何怀宏的风格素质——如,分析中国革命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之书生气质的《政治局里的多余人》,分析“文革”中红卫兵集体失控成因的《受命造反的青春暴力》,分析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中那些叛徒变异心态的《叛徒问题或灵与肉》。
  他作为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在当下这个以GDP为发展硬指标的大时代里研究道德伦理问题,一方面有着诸子游说布道般的力挽狂澜和豪迈雄心,一方面也难免因面对现实自处尴尬而饱含“一种文化的忧伤,对整个文化精神的忧伤”。
  书中写到瞿秋白对性格的反省。他说自己“有许多典型的弱者的道德,忍耐、躲避,讲和气,希望大家安静些、仁慈些”。他觉得他在政治舞台上只是扮演一个角色,而政治舞台并非自己真正灵魂的家。书中这样引申道:历史上的精英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人,比如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还有一种是行动的人,比如政治家、宗教领袖、军事家——观念的人对观念、思想有一种很强的感悟力、创造力,但也常常因此思想复杂,从而影响到行动的果决。或许又可能有一种道德的洁癖,为了捍卫理念而不肯妥协;行动的人则往往基本见解一旦形成就坚定不移,敢于斗争又善于妥协。何怀宏说,“辨别‘观念的精英’与‘行动的精英’还有一个性格特点的标准就是:对于那种直接掌握人和影响力的政治权力是否有强烈欲望。”他感慨说,新的时代、社会已不再需要这样的士大夫文人。他给出的理想国想象是:比较好的办法是各种人各得其所。
  何怀宏是一个温和的理想主义者,崇尚“非暴力”,倡导“道德律”,他试图以书生的说理,分析战争、动荡和暴力。比如,他从史铁生的《务虚笔记》提及的叛徒问题引申到道德伦理层面:“其中某一种人,不是真的信念转变或者为了升官发财而改换阵营,纯粹是受不了对肉体的折磨才屈服。”“消灭一个人的身体,就是把他的尘世的唯一可以灵肉结合的存在消灭。而折磨人的身体比这还要卑鄙,它包含了对人所共有的弱点的侮辱和利用。”
2#
 楼主| 发表于 2014-5-8 19:43:38 | 只看该作者
 他感慨一切有价值生命的不知所终。比如才子储安平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最后的结局扑朔迷离。一连串政治风暴过后,许多人像叶子被席卷而去。“文革”风暴中对于生命的漠视令他痛心疾首,他期待任何运动、斗争、维权,都受到最基本的道德原则的规范和约束,因为“一个健全的社会,应该减少种种对人的肉体生命的无视、轻忽和践踏”。  遗憾的是这个世界真是不尽如人意。世界各地的战乱与动荡,数月之内,让人们一下子回到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时代,他只有感慨文明的脆弱——这正是“观念的精英”们存在的价值之一。
  他自己就是一个“观念的精英”。成为“观念的精英”并不为过,因为他们所经营的文化产品,对于过往的历史,往往主动承载了守护记忆、背负记忆、传载记忆的责任。它们所产生的文化的力量正在成为社会的推动力。但是,中国有多少文艺作品在守护我们的记忆呢?当我们的文艺作品用五光十色的豁达、诗意、颓废、华丽、放荡、恶搞,以及最重要的,沉默,来包裹怯懦时,它正在体现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里。
  他不喜欢激烈。他把理想主义者也细分为两种:激越的理想主义者,平和而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他认为那些天性激烈的愤青,看到丑恶就觉得是世界末日。他们的价值是使那些在相对满足感中麻木的人们惊醒过来。但是对于一个稳定的社会来讲,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一定要有,但不宜太多。他们的数量应该是“世上的盐”。
  “新时代的理想主义者”们最好有相当的现实感。他们是仰望星空的人,同时也是站在大地上的人。他们既有崇高的理想,也须了解人性与国情——除了仰望,还要俯瞰。除了外观,还须内省。当然他们还必须具备他所不断强调的“道德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05:28 , Processed in 0.08959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