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来做一所私立学校 文/魏智渊 有朋友说,你的能力、经历、资质,已经足以创办一所私立学校,你为什么不自己做一所?我说,我是“有组织”的人,是南明教育共同体中的一员,只能服从团队安排,怎么可能自己去找投资商创办一所私立学校?这倒并不简单地只是情义或共同愿景,也是因为,我认为我并不拥有对自身具有的知识与能力的全部版权。——这不仅仅是指可见的版权(例如课程产品),也包括不可见的版权(没有团队的彼此支持与相互启发,也就没有我今天对教育的领会)。 但我确实开始遐想,有一天能自己创办一所学校(当然是指在团队的框架内,并且要有投资方的支持),那么,我希望办一所怎样的私立学校? 一、校舍:一半是朴素,一半是奢华 学校应该是朴素而奢华的。 朴素是指,学校从整体上不是高投入的。 地理位置上,它不会位于市中心或开发区,而应该处于交通便利的乡野,或城乡结合部。它有足够的土地,但又不贵。当然,如果它在山里,或许更好。 学校的建筑是够用而朴素的,无用的东西应该少之又少,例如学校大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上就应该非常简陋。没有各种显示富贵的装潢,甚至没有多余的摆设。所有别人用来立碑或雕塑的地方,全部种上树;所有别人用来张贴标语的地方,统统挂满藤。无须名贵,只要绿意,只要亲切。 学校内部也是朴素的。走廊里平整即可,不必铺得光滑可鉴;桌椅无须名贵,适用即可,最好是几张宽大的桌子供孩子们围坐;各种行政办公室特别是校长室,更是要简陋但实用;甚至,都未必一定需要安装电铃系统,敲个钟又何妨?还不受停电的干扰。 但是,它又是奢华的。 学校将拥有若干城里孩子羡慕不己的巨大的教室,里面甚至可以表演班级戏剧。无论教室、专用图书室、餐厅还是走廊,处处都堆满了书籍,就像校园里疯长的绿植。学校将拥有一座真正高品质的舞台,它的装修可能是简陋的,但是音响与灯光是迷人的。学校还将拥有丰富的功能教室,无论喜欢手工、计算机,还是各种实验,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甚至,学校拥有自己的植物园和“动物园”,它们同时又是天然的试验场。 学校还拥有别致的咖啡厅,有露天的也有室内的;拥有可供教师使用的自助餐厅,周末或寒暑假可以一展厨艺…… 最奢华的,是拥有一批热爱孩子,志在教育的教师。有人喜欢哲学,有人喜欢诗歌,有人喜欢心理学,有人喜欢艺术……“热爱”是这所学校的灵魂,是师生身上最显著的肤色。我们在这里筑造、栖居、歌唱,只是因为喜欢啊,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也喜欢因美好事物而汇聚的一切人,包括同事和孩子。 二、规模:每一个人都应该相互认识 学校的规模不能太大,小到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和有机会相互认识。 理想的学校,校长应该认识每一个孩子,如数家珍。 清晨,孩子没来的时候,我会走一走校园,用目光抚摸过每一个角落。这不仅仅是巡查以清除安全隐患,更是在发挥对一所学校的想象。清晨的校园,不就是一张图纸?许多创意,不就是在这种漫步中涌现出来的? 孩子们陆续上学了,我会迎接他们的到来,亲切地和他们打招呼。顺便问几句:“今天心情好不好?”“你们家小狗的病好了吗?” 然后我知道,美妙的乐器声会响起,各间教室弦歌悠扬。紧接着,晨诵就开始了,处处有着孩子们琅琅的书声。我会或随意,或有目的地走进不同的教室,听课,教研,观察孩子……孩子永远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因为生命永远充满了神奇! 我们庆祝每一个孩子的生日(当然,也包括每一位老师),为他送上故事与诗歌。我们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进步,为生命每一次成就而喝彩。我们更关心每一个迷失或受伤的孩子,用我们的爱与智慧引导他,从生命的谷底重新升腾。 当然,在学校居于核心地位的,是无处不在的挑战。智力的,艺术的,身体的,技艺的……在彼此默契的合作中,生命将以不可思议的方式探索着、创造着、实现着。 如果我们彼此不认识,那么所谓的管理,就是操纵一系列抽象的符号,就像用刀切豆腐一样,全然不顾及究竟切到了什么。只有彼此相识,教育才是一首歌,是共鸣,是生命与生命之间无休止的对话与相互激发。 只有彼此认识的人,才谈得上共同生活。 三、教育:部落化生存 学校将拥有强大的基础课程,全面塑造每一个孩子的读写能力、数学理解及基本能力、英语听说能力、身体以及艺术素养。这些将构成学校清晰的日课,并且,显然是被认真研究过,因此是高度专业化(包括技术化)的,是高效率的,绝不以题海战术或机械练习的方式来完成。 支撑这一日课的,是一套强大、成熟、体系化,但又保留足够灵活空间的课程系统,以及一批能够熟练操作这一课程系统的优秀的教师。也就是说,我们将有能力在每天的上半天时间之内,就高效地完成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一切内容,并且事实上远远超越了它。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并不是生活在世外桃源,他们对应试仍然具有高适应性,并有能力考入理想的大学。 我们为自己赢得的另外半天,将是属于不同天赋(显然,校园里不存在没有天赋的孩子)孩子,用来发展自己兴趣。在这里,教师资源、学生天赋将被以一种奇妙的部落化的方式动态地组合起来。教师摇身一变,成了导师,——当然,前提是具备某种专长。甚至某些学生,也可能成为导师,并以自己的能力吸引成员,组成不断竞争的部落。 戏剧、园艺、写作、科学、手工、舞蹈、合唱、主持……部落处于流动之中,一个人可以分属不同的部落,也可以根据情况“转会”,部落又是高稳定的,拥有自己真正的核心,包括核心导师,核心成员以及核心成果。 从时间上,学校将向早晚和周末、寒暑假无限地延伸。8点至12点的日课,是学校的固定时间,其他则是可以无限延伸和变形的“自由时间”。例如,可能有些孩子,每天早晨6点就到学校,跟体育爱好者开始一起晨跑甚至越野跑,可能有些孩子,晚上10点才回到家,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学术沙龙。甚至,不排除有孩子在实验室呆到天明!而周末以及寒暑假的校园也是开放的,各种主题式学习仍然在进行中。当然,校园之外,可能有批孩子正在天南海北地游学。 从空间上,学校只是一个汇聚的节点。以学校为中心,整个社区,城市,乃至于大自然,都可能成为课堂。而教师也不只是固定的一批人,学校里还可能流动着形形色色的人:家长中的特长者、全国各地赶来的筛选过的义工、不同领域的杰出者,甚至一些偏才怪才……隐居诗人?流浪艺术家?只要你有天赋和能力,这里都可以是你的免费的旅店,甚至永久的家园。 四、成员:寻找尺码相同的人 因为规模限制,学校当然要挑选孩子。 但是,与其说我们在挑选孩子,不如说我们在挑选家长。我们挑选那些不因应试而恐惧,敢让孩子的生命自由呼吸的家长。虽然,最终我们的孩子也会高度适应考试,但我们并不以此为骄傲或沾沾自喜,我们的目光更为辽远。 所以,与其说我们在组建学校,不如说我们在组建超越学校的社区,一个拥有自由精神的超越地理意义的社区。这种社区将拥有自己的文化,以及精神和神经网络,可以线上线下相互沟通,创造出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或许,学校将从三五十个孩子,甚至十几个孩子起步,逐渐发展成拥有300个左右孩子的稳定的家园。 等学校趋于稳定,走出最初的财务困境,我们将逐渐开始赢利。然而,我们只是一群热爱自由教育的人,不是商人。所以,当学校还清旧债,进入良性循环时,我们将制订自己的“宪法”,并由校友会(而非“家委会”)来担负“大法官”的职责。在确保学校正常运行,所有教师拥有丰衣足食的高工资的前提下,学校的赢利,将永久性地不超过20%。而这20%的利润,也将不进行任何分红(投资者的利益另行保障,但也是固定的收益),而是用于教师培训,以及学校发展的各种投入。我们不把收费作为调节生源人数的杠杆,任何以赢利为目的的办学,都将导致教育本身的异化。 这样的学校,值得我投入一生,值得我度过一生。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015年6月11日星期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