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孩子的童年做些什么
——浅谈儿童习作教学的几点体会
文章作者:周旭红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0·11C
童年生活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有影响,幸福的童年可带给孩子一生的幸福,快乐的童年可带给孩子一生的快乐……小学语文教师,孩子儿童时期的引路人,该为孩子的童年做些什么呢?
我想:应该把童年还给孩子,把幸福还给童年!
一、走进心灵,把童年还给孩子
幸福的儿童是沐浴着爱的阳光成长起来的。要让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我们语文老师要以爱为引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创造各种条件和机遇,激发儿童的潜质,擦亮他们尘封未启的“天使之眼”,教会他们面对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用自己的童眼、童心去感受、去憎恨、去感动,产生倾诉的愿望,从而写出一篇篇真实感人的作文,描绘他们美好的童年。
1.文学浸润,滋养心灵
孩子的童心,宛如一粒花粉,常常会在无意的“成长”中,被世俗经验这匹蟑螂悄悄拖走。如何保持这份童心?——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无疑是一剂良方。儿童的心灵需要儿童文学的润泽!读书贵在氛围。古韵悠悠、书声琅琅、书香飘飘,是理想中的氛围,结合校园文化,我们利用“图书角”“阅读栏”“黑板报”等营造读书的氛围,并充分利用阅读课和听音赏文时间,积极开展阅读活动,引领孩子在文化长河中漫游洄溯,与一位位文人墨客深情对话,让阅读与陶冶随时随地发生……像低年级,围绕一个主题,以一篇带几篇,充分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让好书伴随孩子的成长;中年级,可将《亲近母语》的指导串成一线,如三年级的阅读指导课《在书页间放飞》,围绕一个单元,以点带面,由课内到课外,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并立下了要向鲁迅学习,从小努力读书的志向。高年级,则可以将《伊索寓言》《三国演义》等名著的阅读带入课堂,不仅让孩子积累词汇、增长知识、提高读写能力,更给他们带来丰富的体验、丰厚的素养、高雅的气质、热爱生活的心灵,让孩子真正走进历史,走进社会。
2.自由抒写,倾听心声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们很怕写命题作文,写循环日记却跃跃欲试,热情高涨。其原因很简单:命题作文原本并不难写,但老师们太看重命题作文的要求,让孩子们不敢越雷池一步了。假如我们让孩子讲真话,表真情,让孩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完全可以让孩子们真正体验童年生活的喜怒哀乐。而循环日记或每日一评,就是让孩子讲真话,表真情,遇到事情随时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让孩子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自然能放开手脚,挥洒自如,自然也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你瞧:孩子眼中的循环日记——“在多姿多彩的世界中,不仅有着我一点一滴的进步,还蕴藏了我天真难忘的往事。“被狗咬”“学溜冰”“悟心得”“宽待人”……它们像一面诚实的镜子,照出了我的心灵……噢,我明白了,我知道了,久久牵连着我的那是对循环日记的深深感激……”
当然,写循环日记,写每日一评,只是一种形式,其实让孩子们自由抒写,真正心贴心,真正爱写、乐写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可以开展男女生日记大PK,男女生童话故事大PK,还有张祖庆老师和他的孩子们共同拥有的博客圈也是很好的例子。“写”应该如同呼吸一样自然,“写”的快乐其实就来自“写”本身。
3.游戏相伴,打开心门
童年生活的一切都是故事,都是作文,都是语文。放一次风筝,看一次月亮,读错一次法布尔的名字……童年的心里没有小事。把儿童当作儿童,让童年留下故事,是我们语文老师实实在在该做的事。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作文、体育活动课,组织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品尝快乐,体验成功,并让他们用笔与老师交流,记下自己的快乐,留下一件件童年趣事,乃至难以磨灭的故事。例如,“小组合作画一笔”的游戏,培养了每一位孩子的动手绘画能力、创意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我们看到:内向的孩子有了笑容,大胆的孩子组织得井井有条;“录音机展销会”的游戏,锤炼了孩子们的复述能力、听力,我们发现:胆小的孩子也抢着上台试试,每个同学脸上都是阳光灿烂;“一人比划一人猜”的游戏,大家 出题,大家参与,在笑声中,在快乐中,同学们的心越靠越近……
二、爆破思维,让生活炫出精彩
面对孩子对写日记有了兴趣,但完成作文时,仍感到无从下手的时候,就需要老师启动孩子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情感,让孩子学会联想翩翩。我们可以运用爆破思维来“爆破”掉压在孩子头脑中的那块无形的“玻璃板”,让我们的孩子发现生活原来那么丰富,原来有那么多可以写的东西。
1.开课发散
作文开始时,老师可以进行思维发散训练。例如,看到“S”你想到了什么?小孩子擅长形象思维,他们会想到很多东西,语言也很形象,如:“这是一条四角朝天的蛇”“它是山间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它像一个怒放争艳的菊花上的一缕花瓣”“这是烟花,它在黑色的夜幕上画下了一道靓丽的弧线”……那么,看到“L、M、D……”都可以进行思维发散,这样通过交流,孩子的思维在慢慢启动,开始了碰撞……
2.揭题点火
爆破思维,光有热身运动还不够,还要帮助孩子打开思路,点燃孩子思维的火花。也就是说出示一个话题后,教师要加以引导,使孩子的思维尽可能地朝着各个方向发散。例如,爆破“花”这个题材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哪些花?然后,老师让孩子交流其他材料的花,例如绢花,水晶花……”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孩子说出各种装饰的花和像花的样子的“花”,如泪花、雨花、雪花、烟花,等等。由这些有形的花,再引导孩子认识无形的花。如以曹雪芹为例,引导孩子以花喻人,例如,热情开朗的人,就是一朵玫瑰花;清纯可爱的人,就是一朵百合花……并让孩子认识到“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可以用花来作比喻”。
3.爆破思维
打开思路后,再多侧面、多层面地围绕题目进行思维的发散。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来说,这便是“寻思”,“抱着题目四面八方地想”。闸门一旦开启,思绪便会如潮而至,——或是某个瞬间记忆,或是一则轶闻故事,或是某次难忘体验,或是即时闪现的思想火花,甚至是一句妙语,一个精当的词……像“花”,通过前面的引导,大家想到了很多花,再让孩子根据这些花来想象,你想到了哪些相关的人、事、物?找到各种各样的作文点。教师用这样的方法,刺激了孩子的思维,激活了孩子的大脑,勾起了孩子的联想,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调动了孩子的生活储备,孩子热情高涨,跃跃欲试,表达的欲望空前强烈,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这时你会发现,刚开始时还愁没米下锅,现在已像是一位集中了雄厚兵力要去攻城掠寨的军事指挥员,信心大增,写作的欲望和激情也被点燃了。
三、蹲下身子,用生命带动孩子
作文是无技巧的艺术,要让孩子们会写作文,先要让孩子们爱写作文,想写作文,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爱上你这个人。于丹曾经说过:“一个好老师真正的职能不是去引导孩子或教育孩子,而是去陪伴他们,懂得他们,你以他们的方式去爱他们,而不是以你的方式去爱他们。”因此,教师要蹲下身子,尊重孩子,既有童心又有慧心,用生命带动孩子,用感动、快乐带动孩子在生活中寻找真正的感动、快乐,最后,再让所有的感动、快乐浸润孩子老师心田。
1.童心不泯,听孩子欢笑
好老师就该和孩子们一起捧读童书,陶醉于童真、童趣的美妙境界;和孩子们一起喜怒哀乐,一起倾听花开的声音;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运动,一起游戏,享受每一颗美丽的童心……
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情景,倾情呵护孩子的童心。像四年级上册的习作五仿照例文《××的自述》的教学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老师带着孩子学例文后,拿出了一把新扫帚,让孩子帮这位不会说话的扫帚小姐介绍自己的美丽。孩子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展开适当的想象,将扫帚的外形介绍得较为生动有趣,听:“我是一位潇洒的扫把先生,头上长着又密又长的红头发,就像一丛草,红通通的脸蛋上长着两个小眼睛。‘眼’不可貌相,它的作用可大了!如果没有它们,我的头发就会七零八落;更重要的是,我的眼睛虽小,视力却是3.0,地上的一点小碎屑都休想逃过我的眼睛……”接着,老师拿出了一把缺胳膊断腿的扫帚,告诉孩子:两个月后,这把扫帚就变成了现在的模样,让孩子简单介绍它的“丑”模样之后,就先让孩子看了一段同学伤害扫帚的视频,并让孩子想象扫帚还可能受过的伤害,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拿出笔来替扫帚小姐“控诉”一下,孩子自然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感而发了。
2.慧心相识,赏孩子成功
“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尤其是孩子,他们的努力更渴望得到教师以及更多人的赏识,哪怕是一个妙词,一句佳句……我们要蹲下身子,用慧眼、慧心与孩子一起寻找习作中的亮点、成功,尊重孩子的表达习惯,鼓励孩子把原汁原味的儿童话语写到作文中去。
因此,我们要重视作文的讲评与修改,引导孩子们树立读者意识。我们应该用心去发现、谛听、品味与褒扬,可以让孩子画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地方,读给同桌、伙伴、老师、家长听,还可以仿照跟帖的形式,让孩子们跟帖评价。从小的方面说,这是让孩子在习作实践中学会写作,从大的方面说,这是在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儿童的本真世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实验小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