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为你自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9 22:1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成为你自己 


    让课堂“成为你自己”既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召唤,也是课堂教学追求的必然。当我们在课堂教学的道路上四处求索,历经迷惑与困扰,最终我们会发现,我们只是在寻求真实的自己。



    让课堂“成为你自己”是我们苦苦追求的境界。“成为你自己”代表一种水平,一种悟性与理解。放眼教育,多少教师墨守成规,像一台复印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相同的思想与工作,不去反思,不去提炼,多年以后,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教书匠;多少教师苦仿名师,全盘套用名师的教学设计,从一言到一行,从一举到一动,最终成为一个“超级模仿秀”或彻头彻尾的名师课堂“山寨版”,却收效甚微,在这种事倍功半的探索中困惑不已。当今的教育总是呼唤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其实我们做教师的更应如此。



    大到地区、学校,缺少个性与特色,则如一潭死水;小至课堂教学,缺少个性,则无活力与生机。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改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它“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权力结构”,“三三六教学模式”,“10+35”的教学时间分配,“黑板最大的教室”等,给人以“震撼”、“感动”、“振奋”,可谓是“课堂的哥白尼革命”,给我们诸多的思考,因其个性的课堂而汇聚成个性的学校,凭其个性与特色,学校走出了困境,迎来了希望,从而魅力四射,大放异彩。



    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之路犹如习练书法,起初是临贴,即研习名师课堂,悟其精髓,思之神韵,掌握其方法,拿捏准技巧;随之是入贴,即模仿名师课堂达到一丝一扣有其神,一板一眼有其功,达到模仿十分相似的境界;而练习书法的终极目的是出贴,自成一体,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则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千锤百炼最终是要形成个性十足的课堂、与众不同的课堂。要想使我们的教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需要充满个性的课堂教学。



一、个性课堂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温床

   

    我们在高声疾呼“救救孩子”,认为现在的孩子都成为“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的人,但反思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缺乏个性滋生的土壤呢?



    杨振宁博士说:“我出了一道题,请了十位美国学生,他们做出了十种不同的答案,其中有两种是错误的;又请来了十位中国学生,他们一个也没有做错,绝对的正确,可他们的答案却如出一辙。”



    个性的课堂应当因材施教,把学生看作一个个有灵性与情感的人,循其个性,遵其情智发展的规律,让课堂成为发酵创新思维的工厂;个性的课堂应当因人而异,尊重差异,注重个体感悟,成为丰富创新能力的殿堂。生动理性的课堂需要个性飞扬的老师,从而培育个性飞扬的学生!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有一群学生,他们行为怪异,思想荒诞,做出的事情稀奇古怪,为常人所不能理解。因此,这所学校被人戏称为“疯子学院”,然而,正是在这所“疯子学院”里诞生了二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我们泱泱大国,曾以“四大发明”闻名于世,如今还没有出现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如果说这样的学生是“疯子”,那么我们中国太需要这样的疯子了,这些人之所以能成为“疯子”,因为课堂没有给他们束缚,反而给他们的思想添加了双翼,让他们在个性的国度里自由翱翔。



二、个性课堂是培育学生创新的土壤



    曾看到一个案例:一位美国教师在中国执教数学课《奇偶数》,课伊始,老师说:“本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奇偶数,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研究,等会儿来交流。”学生开始自己探究。当交流时,有人说1、3、5、7、9是奇数,2、4、6、8是偶数;有的说1、3、5、7、9是偶数,2、4、6、8是奇数;还有一个学生(费尔德)说:“1、2是奇数,3、4是偶数,5、6是奇数,9、8是奇数,7、6是偶数。”然后他很惊奇地说,“老师,我发现这里的6不仅可以是奇数,也可以是偶数。”这时,如果换作我们,绝大部分老师会大声否定,然后告诉他6就是偶数。但这位美国老师却做出了惊人的处理方式:他说,“你研究得很好,这是费尔德研究出来的,我们就把这个6称为费数吧!”然后下课了。



    当时有好多的特级教师在听课,有一个忍不住了,站起来指责说:“看你上的什么课,把我们的学生教成什么样了?”这位美国教师却平静地说:“我们要保留的是孩子的探究欲,并不是说他会永远这样错下去,因为在接下去的课中,我们会继续学习,他会回到我们的知识轨道上来,但他的探究欲却很好地保留了下来,这比什么都重要!”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个性课堂要求教师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点燃学生探究智慧的火花,开启学生思维智慧的闸门,让学生充满灵气的大脑和充满创造的双手充分活动起来,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创造,使每个孩子带着好奇、充满信心、愉悦地跃入充满智慧魅力的学习乐园。个性课堂要求教师成为一个懂得把握时机的启发者——不愤不启;一名海纳百川的接受者——接受学生所有合理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一个积极而灵活的判断者——处理好课堂内随机生成的问题,让学生心灵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



三、个性课堂是自然的课堂



    个性课堂的应该是自然的课堂。卢梭曾说,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断伤的结果。自然的课堂应率真而为,不事雕琢,无拘无束,不刻意追求华丽的形式,不刻意追求表面的热闹。应当珍视“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教育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立的信念和意识,老师对学生充满尊重、期待、赏识和包容。真正把学生当课堂的主人,把自尊、自信、自爱、自强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个性化地探求、质疑、讨论、交流、释疑,在课堂中感受到“爱意”、“诗意”、“情意”和“创意”,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和澎湃。



    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告诉我们:教育要像栽培植物那样,让植物自然生长,而不能像工业生产,用模具去铸造产品。因此,面对植物的种子,我们要准备好土壤、肥料,充分利用好阳光和水分,顺其内在的生长规律,构建和谐的自然课堂,让他们快乐自主地发芽、开花、结果。



    而作为教师应该如何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张扬自己的教学个性,努力营造自己独特的风格呢?笔者以为应该在比较中反思,在模仿中创新,在修炼中提升,从而造就个性课堂。

在比较中反思。将自己的课例与名师课例进行比较,找出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有效策略,在比较中学习借鉴名师的成功做法,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让教师用批判审视的眼光来看待名师课例,从而生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模仿中创新。齐白石老人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向名师课堂的学习。一味仿效,跟着别人的思想走,容易导致课堂陷入跟风的误区,也容易使教师忽视自己教学思想的生成。忽视了自己的教学思想,不能巧妙应对课堂意外,往往会产生尴尬的局面,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果我们仅仅将目光盯在名师的外在“着数”上,那么我们就永远也跳不出名师的框框,有“选择的引进”,当然还得“有改造地吸收”,学习别人的教学方法不是为了让你偷懒,而是为了让你能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为了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一些问题,为了让你早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即在有选择地引进、有改造地吸收的基础上,要学会创新,使这些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赋于自身的特色。



    在修炼中提升。名师的课堂教学之所以“精彩”,最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十分注重自身的知识积累与人生修炼,具备厚重的文化底蕴,而这种文化底蕴不是通过听其一两节课就可以积淀下来的。因此,学习和借鉴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不能只想着学一些简单的招式套路、一些纯技术性的操作策略,而要学名师的根本,学习支配他们教学行为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同时,还必须广泛阅读,潜心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鉴别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



    让正在漫漫教育求索之路上的我们记住尼采说的一句话“成为你自己!你现在所做的一切,所想的一切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你应当成为你之为你者。”

(选自《中国基础教育》2009年第4期,作者:江苏省丰县人民路小学  潘德顺   江苏省丰县示范幼儿园  王慧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4:24 , Processed in 0.13512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