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天我们仍然需要鲁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6 10:3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我们仍然需要鲁迅

  中国的教材无论是儒家文化主导的1949年之前,还是苏俄主义主导的1949年之后,都有一条主线。这个主线是我们始终坚守的“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就是“道”。以语文教材为例,从来就不是以语文的基础知识为轴心选择文本和展开语文教学的,而是主张“文以载道”,“不载道”的语文再经典、再有文我们也不闻不问。
  因为需要载道,我们的教材在选择古典语文时大都贯穿着“贵族、地主都坏,农民、穷人都好”的“阶级斗争”之说;因为载道的需要,我们在选择现代文学经典时,就要看作品的主题是什么,作家的立场是站在哪里了。所以,我们在什么样的作品入选教材从来都就不是一个单纯的语文问题。
  这就明确了,为什么新中国60多年来鲁迅的作品在中学教材中从来都是“大王”的地位。这除了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石之外,还在于他的立场站对了。
  鲁迅的硬骨头阳刚精神可以要,但鲁迅骂过的政府现在细研究起来也不是最坏的政府,鲁迅骂过的“反动”资产阶级文人更不是什么反动的文人。吴稚晖、陈源、徐志摩、章士钊、胡适、林语堂、梁实秋、郭沫若、周扬、成仿吾、章克标、邵洵美等,甚至还打过一点笔墨官司的人夏衍、朱光潜、李四光不仅不反动,甚至连什么大错也没有呀。大不了都是些个人品行方面的问题,诸如太阳社的那些人,被鲁迅骂作“奴隶总管”的周扬,诸如“四条汉子”,后来不都是革命家了吗。如果鲁迅能活到1949之后,哪条“汉子”都是鲁迅的领导,而鲁迅绝不会成为他们的领导。至于鲁迅还革不革命,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倒是那些被鲁迅所喜欢的人,解放以后就都倒大霉了。比如丁玲、冯雪峰是右派,而被鲁迅引以为战友的瞿秋白,“文革”时从烈士一下子变成了“不足为训”的叛徒。
2#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0:39:40 | 只看该作者
如今中学教材中换下几篇鲁迅的作品,就好像我们不要鲁迅精神了。我倒觉得如今确实到了该恢复鲁迅本真面貌的时候了。鲁迅的伟大,是精神的伟大,他的精神核心价值观就是对当代主流文化的批判,批判我们民族文化中的劣根,他“不合作”的本身比他的作品中“批判了谁”更重要。一个有良知、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高扬的旗帜永远都是“不合作”。“合作”的事情会有无数的人在争先恐后,不用谁为此事操心。  可我们今天谁能真正地知道鲁迅?如果鲁迅活着,他在1957年之后最先干的一件事一定是把自己的作品从教材中撤掉,并且会忏悔地说:对不起了,我曾经骂过的人,你们没有什么错。
  我们神化一个人往往连他的过失也一起神化。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就不缺少被神化了的领袖与大师,鲁迅被我们神化是因为他“批判的武器”,对准了我们要打倒的“对象”。如果鲁迅当初是站在政府的立场上,鲁迅就不是我们的鲁迅了。就像胡适、陈独秀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启蒙作用都比鲁迅大,但却享受不到鲁迅的“待遇”,更没有被神话,甚至一度还遭到我们的“口诛笔伐”。胡适、陈独秀的好作品就不可上教材,直至1979年之后,我读大学的教材中还在批判陈独秀、胡适。我的大学教我的知识是个“负数”,在价值观上都是错误的。我活了五十多年还愚蠢笨蛋就与时代的教材、教育有关。
  历史证明,历史还将证明,不能用“主义”、“立场”、“态度”这些变化的政治标准过秤一个作家的重量。你“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会刀枪对垒,一会举杯碰盏的折腾,那是政治的本质与需要,但作家、作品不是。(阮直) 
3#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9:58:36 | 只看该作者
永远的孤独者——鲁迅

有人说,鲁迅可以“下课”了,当今的中国已经不再需要鲁迅了。
这样的叫嚣使我们想起另一种形态的狂人。
“中国不需要鲁迅”就像是说我们不再需要医生和医院。这种说法像极了1958年大跃进时代,那些关于水稻亩产量的“跨长江”“过黄河”高烧般的呓语妄语。
鲁迅是永远的醒者,他是一百年前的孤独者,一百年后他又陷入更深的孤独,也许孤独是伟大的哲人的宿命。
他剑一样的目光早已穿越了阶级和时代,然而他又总是被贴上阶级与时代的标签。
夏瑜是秋瑾更是鲁迅自己。他是先觉者,像耶稣一样被钉上十字架,戴着荆棘之冠走向受难之路,而向他投来石块和泥巴却是那些他为之舍生忘死的“人民”。
鲁迅以呐喊和深沉的彷徨的痛苦唤醒那些沉睡的人性,他的笔直指人性之恶。
当五四的狂飙突进的时候,当本民族的精英为“启蒙、科学、民主”奔走呼号的时候,鲁迅深邃的目光投向遥远的未来,在那样的暗夜,他思考的是“启蒙、科学、民主”之后的事情,他追问的是“娜拉出走以后”的人生。
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帝制,然而那些沉潜的规则习惯仍在。民族的劣根性还在,人性的恶更是难以剔除。
狂人、阿Q、孔乙己、祥林嫂过去在,今天犹在。
中国人的内心隐藏的虚伪和冷漠依然。
鲁迅说:“惯于长夜过春时。”
鲁迅说:“风雨如磐暗故园。”
鲁迅说:“教育就是立人。”
鲁迅说:“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的遗体上覆盖的一面猎猎旗帜,上书“民族魂”。




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先生的《祝福》,我们一起思考它当下的意义。
祥林嫂二次丧夫一次损子,这人生的创深剧痛都是表象,祥林嫂的另一个名字就是弱者、不幸者。
然而我们这个所谓的文明的人类给予了她什么呢?
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心灵里掏出一点什么呢?
鲁迅拷问的是人类的灵魂,也是他自己的灵魂,孩子们写下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虽然稚嫩却有温度。
我想起郁达夫沉痛语: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出现却不知爱戴的民族,是一个永无希望的奴隶之邦。

附高一五班同学鲁迅《祝福》学习语录:


祥林嫂的出场是让人吃惊的,这个头发全白的老女人的乞丐形象,让我也感到这个可怜的女人当时多么渴望关爱与同情。直到读到文章的最后一刻,我了解了这个女人为何有如此遭遇,也了解了那个如同炼狱般的人间社会。                           ——孙亮道


我不得不承认,你果然是一个凛然于天地之间一个大写的人。
华美的辞藻从未是你的追求,惊心动魄的情节也从不是你想要的,你从来只求那平淡中的丝丝动人,这样的动人是那样的微妙,你借疯人说话却句句在理,让人在笑过之后不由得感到那字里行间的讽刺的力道。                                               ——张爽


“你放着罢,祥林嫂!”每当想起《祝福》中四婶对祥林嫂慌忙的大声叫道时,我不由得心中一阵酸楚,她剥夺的是一个人的尊严。


                                             ——王炳全


彷徨之中送祝福,狂人犹恐被人“吃”。
我相信,在斜阳中悲叹的那个身影,将不会是我……——王世维


祥林嫂就是在一波又一波的暴风雨的打击中失去了最后的防御线,存在主义者萨特曾经说过:“他人即地狱。”并对这句话并不完全认同,但用在这里却认为恰如其分,祥林嫂就是生活在一个又一个地狱中。人总是喜欢嫉妒强者,欺凌弱者。可怜可悲的是祥林嫂就在“祝福”的祈祷中安静的死去了,就在一个人间地狱中静静地死去了。
——李文鹏


中国总是在出产看客的,政坛动荡,人们议论纷纷,明星绯闻,人们津津乐道,甚至一个人因流鼻血而仰头朝天,不一会儿她的身边就可能有几十人一齐抬头望向天空,而正是这些看客,他们引领了“无主名无意识杀人运动”,他们习惯性伪善,以多数人看待事物的标准去批评少数人的行为或思想。

——门乾成


我希望今后每一位读到《祝福》这篇文章的人,在读后都有些更广阔的启示,追究其最现实的意义。去改善这个仍存在冷漠、无情的社会,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许岩


柳妈,一个“一心向佛”的“善”女人,在和祥林嫂交谈时,她只会去嘲笑她,揭开她那刚刚结了一层痂的伤痕,看着那涌出的鲜血,她笑了,脸笑得像一个蹙皱的核桃一样,这是鲁迅式的漫画           ——段瑞椿


    培根说:人们总是凭天性思考,按规则说话,照习俗办事。


或许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不幸莫过于灵魂被吞噬,精神被摧残,比如祥林嫂

——张欣宇
  


  译书 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
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初读《祝福》时,心中只是充满了对祥林嫂的可怜,再细品味,在文中读出了许多人性的呼唤。


泰戈尔曾经说过他把他的刀剑当做他的上帝,当他的刀剑胜利时,他自己却失败了,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武力的厮杀,而是心灵的搏斗。真刀真剑其实并不可怕,它们杀人于有形之中,让人死的很清楚。但这些伪善的话语如泣漠的态度无疑是一支支有毒的箭,直刺人们的内心,使人们心死。

——张佳文




人类也许从诞生之日起,心中就有着一丝阴暗。聪明的人懂得净化,愚昧的人只能任其疯长。                                      ——逯兴玉




坚持,人们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心灵最深处的一个信念。可我也不知道,祥林嫂是否也有一个信念坚守着,许是没有吧!不然,她不会白白的这么早就死了的。单只看【问佛】中的一句话:‘你就一百岁,只要固守住自己的心灵,那也是人。’这句话让我有许些想法,也许,只要固守心灵中的一种信仰,一个信念,就算万事俱变,所有都逐渐改变,逐渐消失了,只要固守心灵,也依然伫立于风。                                                                                      ——刘也



我们在生命的大舞台上演出着,一场又一场的舞台剧,没有彩排,没有重拍,我们按照思维中的既定的剧本演出着,似乎我们所有人都把真正的内心隐藏在伪善的面具下。                 ——金梦蕾



她拿起了一把刀............


快速的.............


刺向了............


自己的............


心脏!动脉!脑子!


许是一切致命之处!


这把刀,就是祥林嫂的人生观感,这心脏!这动脉!这脑子!就是祥林嫂的人格,她的尊严。                                  ——陈保宇




这比较好比天网,疏而不漏啊!即使是秦皇武汉,宝钗黛玉等人也免不了被比较的命。


比较本身没有多大的过错,还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纠正错误。可如果滥用起来就好比洪水猛兽,一发不可收拾。不是有句俗语说:“人比人,比死人。”的吗?从某种意义上说,  祥林嫂是被比较死的。                              ——姜楠

看完这个新闻,我便在想,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本应该受到年轻人的尊敬与帮助,为什么没有人出手帮忙,他们在害怕什么?现在的人如此这样,是为什么?                                 ——朱琳


生活在21世纪的“天朝”,我们似是而非地“幸福”着。
国民GDP总值步步高升,外企国企遍地开发,生活早已从小康奔向富裕;教育越来越受到镰刀斧头党的重视;对外金融贸易稳步发展……
但是,这不是全部,这远远不是全部。在物质生活一天比一天丰富的时候,国人的精神境界还远远达不到标准。在生活中,人们还是会有意无意地疏远,排挤和自己行为、思想不同思想的人,我们无法拥有底气去原谅。谅

——
刘博




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社会就迫使我们加入了这个不限名额,不限年龄,不限身份的团体,小孩时,我们借着无知“杀人”,长大了,借着伪善“杀人”。
或许人生即是如此吧,莫名的就加入了这个团队,也可能到生命的终结都不知道自己竟也成了那里的成员了吧!而且全然不知地为着自己一丝丝的小善所自我陶醉着,然而殊不知我们的所谓的善良只是一次次虚伪的扮着一些心中完美的角色,演给别人也演给全然不知的自己看,这些善也早已不再单纯了。
——董欣梦


这岂不是成为鲁迅先生笔下的“杀人团”了吗?虽然没有人故意伤害他,但人们的冷漠与迟疑完全是用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方法结束了一个本应该活下去的生命。
——
张阔




有这样的一个杀人团体,他们杀人于无形,见不到任何的暴力与血腥,他们甚至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去杀人的,他们是真正的心无杀人意,双手不沾血的顶级杀手,他们中有的是慈眉善目的老人,有的是满街乱跑的孩童,在这之中,甚至有你和我,没错,这便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无主名无意识杀人团”。
——高正
20091126,上海海事大学09级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在该校学生宿舍厕所内以自缢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起因很简单,只因家庭贫寒,带着母亲在大学读书,母女俩挤在一张床上,她们实在没钱租房子,却被校方勒令驱逐,女研究生倍感侮辱自缢身亡。我体会到的是“祝福”般的寒冷。


——
何茹
不,不是这样的,她的死是那么的伤感,却没有一个人为她流下眼泪,一个“只有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的人,她的生命曾经如夏花一样灿烂。
——
郝宗杨


坐在这个教室里,50多个同学,你的内心是否就是温暖的、幸福的?作为学生的我们究竟什么是快乐?想到这里,我实在深有体会,作过优等生(当然,以班级成绩排名为标准),亦或现在已是个差等生了,当年的“风光”,当初的“自信”,如今心已像是那被日晒过,被风吹过的海中盐一样,没有了往日光泽与最本真的自我。究其原因,我们的标准——评价一个学生好差——成绩、分数。我们被规则“革”掉了。
——单瑛迪

祥林嫂,这个悲剧的化身,历尽了尘世间所有的痛苦,带着满心的屈辱与伤害,终是离开了我们。她的死是一个必然。
——古航禹
办公室内的桌子上有张装点精致的照片,不难看出的是一张郝院长的全家福,坐在中间的小男孩无比快乐,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照片中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更令她痛心,可怜天下父母心啊,都是为人父母,为什么不能通融一下,抬抬手,救她儿子一命?医者仁心啊!(小作者一篇小小说的片段)
                                                                                 ——王仁睿
也许在当今时代祥林嫂式的悲剧已经不存在了,但是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还在互相吞噬着,鲁迅先生也没有离开我们,鲁迅式的思维也是中国不朽的传奇。                                       ——谭璐


祝福!何来福,哪有福,不过是无聊的人祈祷罢了!
祥林嫂在祈祷!是通过劳动,捐门槛获得救赎!四老爷在祈祷,以祭祖之名······然而福却像被打跑了,被人们麻木的心赶走了。
我们无时不在参加着杀人与吃人的活动,也许乐在其中······却浑然不知。《祝福》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人物,无一不在排挤着祥林嫂,那么其中的“我”呢,是否也是杀人团中的一员呢?一元一盘的福兴楼的清炖鱼翅,“我”甚为享用,可是我是否伸手帮助过祥林嫂?在众人唾弃中,帮助下也是好的啊!可是呢?在事后不也依旧用“说不清······”来开脱自己对祥林嫂所说的话吗?可见,“我”也是杀人团中的一员,也许还是高级成员!
富人对贫困人的生活看在眼里,但,只有同情,是的,只是同情!好一些也许会是施舍,怜悯,但真情何在!          ——殷海鹏





读了《祝福》,在憎恶与辛酸中我突然意识到,无论在当时是在现在,任何一个群体都是需要爱的。为了不让由于人的冷漠与自私造成的悲剧一次次重演,我们应学会多多付出爱心,学会关爱他人。                                         ——李丹默


无论在怎样的时代之下,爱都是一盏明灯,它会为迷失、痛
人带来温暖与希望,世风里,爱是信物;人海中,爱的更远在于一个善字,它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信仰。
鲁迅先生用笔如刀,剖开了人们的内心,将丑陋一览无遗,我们都该反思自我,让我们就在当下用爱,温暖心灵,用善作为导航,指引着该去的方向。                                              ——宋艺欣



直到大了一些才知道:那个“老太太”头发已花白,竟比我奶小不少,每天总穿着一条绿裤子,随便披着件红外套,上面却不知粘着些什么,全无鲜红的色彩,眼睛半睁半闭,脑袋不停地摇晃着,嘴里还振振有词,不停地在说,可竟没有人能听得懂她那不只是哪个地方的“鸟语”,颤抖的双手还不停地随意地捡着地上的东西。
小区里的人大都是看见她就躲,很是厌烦,不是还骂她两句,她好似也听不见,后来听说她是有家人的,全家就住在这小区,儿子早年犯了法,被判了五年,至于儿媳妇也离了婚,另嫁啦,只剩下她和老伴相依为命,由于受不了打击便从此疯了。
(散文节选)     
                                                                                 
——郭美琳



他的名字也不必说了,那是他的成绩还算不错,但是由于一天他犯了一个小错误,拿了同学的几块钱被老师知道了,从此对他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冷落了她,从此对他不再关心呵护,同学们嫌弃了他,认为他是个手不老实的孩子,不敢让他独自一人在教室甚至连他最要好的朋友,也开始对他冷冰冰的。其实祥林嫂是一个象征也是一个代号。
                                          ——陈依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4 06:28 , Processed in 0.17092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