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11|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培班]导师----钱初熹教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4 18:5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钱初熹 女,1953年3月生。 日本筑波大学艺术学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审查委员会委员,全国课程教材研究所兼职研究员,InSEA日本美术教育联合会特别会员。
  钱初熹主要著作(含合作)有《美术教育展望》、《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迎接视觉文化挑战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美术鉴赏及其教学》等,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0余篇。先后主持多项国家、教育部以及国际研究项目。曾荣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育才奖”等。
  主要研究领域:美术教育学、学校美术课程与教学、中日美术教育比较研究、美术馆教育等。近年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参与制定并推广国家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改革,并致力于开拓儿童美术心理发展研究领域以及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美术教育研究等跨学科研究。与此同时,主持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交流活动,在国际艺术教育交流、特别是中日美术教育交流方面起到桥梁的作用。
2#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8:55:31 | 只看该作者
钱初熹:美术教育的国际视野与本土思考

  钱初熹,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审查委员会委员,国家基础教育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课程教材研究所兼职研究员,InSEA国际美术教育学会会员,日本茨城大学客座教授。曾荣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育才奖”和“全国第二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教师”称号等。主要著作(含合作)有《美术教育展望》、《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迎接视觉文化挑战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美术鉴赏及其教学》、《当代发达国家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

  如今,我们的主要目标已经变得非常实际:就业能力。青年人将面临明天的技术社会,他们需要学习英语、历史、数学和科学。但这一目标不应使我们忽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学校董事会必须注意到,学校有一项基本义务,即提供燃料,点燃心灵,并照亮未来。艺术往往可以充当燃料,因为它是我们运用想象力、思想、感情和通过一系列的“语言”照亮生命的一切奥秘,是痛苦、喜悦、遗憾和奇迹。
  通过艺术的基本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内在的自我和我们周围的世界。美国的第一次教育改革运动着重于提高标准和引进更多具有挑战性的课程,旨在提高公共教育的质量。第二次教育改革浪潮把重点放在提高教师的质量上。第三次教育改革则集中于学生,如何激活和激励他们,如何促使自律,以及如何帮助他们发现学习的快乐、其独特的存在、奇迹和生活的可能性,感受令人满意的成就,而艺术正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核心和根本手段。
  美术可以变废为宝
    美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改变思维,改变生活,改变世界。我们可以从身边很小的事情中发现美术的力量,感受它带给我们的改变。有一个观点:“最早登上月球的和最早进入海洋的,不是科学家,而是美术家。”美术家可以通过绘画等艺术创作,穿越世界,穿越时空。
  美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就是能够变废为宝。比如说我吃鲍鱼后剩下的鲍鱼壳从不会扔掉,而是叫服务员洗干净后带回家。我女儿是珠宝设计师,她能把那些简单的鲍鱼壳变成美丽的装饰品。再比如说,四个美国艺术家正在用美术改变一个社区。他们去离纽约6个小时车程远的一个破败的小城,努力把这个人烟稀少的社区变成美丽个性的艺术区。他们把废旧的工厂墙壁当做画布,画上彩色的壁画;他们以小城中的人为模特,在桥洞下的墙壁上画上巨型人物彩绘;他们把工地上废弃的木板重新组合,搭建成公交车候车站的座椅,供人休息……他们最大限度地利用废弃物,设计出精妙绝伦的艺术作品,但这些艺术品并不只是装饰品,也有很大的实用性。我们现在还无法看到这个艺术区的整体样貌,因为这个改变社区的行动预计还需要3-4年的时间。
  美术与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以美术与经济的关系来说,美术对促进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加拿大,有一个村庄曾是木材中心,由于产业结构变动,村民都离开了这个村庄。几个艺术家便在这个村子里画了30几幅巨大的壁画,把原先破旧的村庄变成了现在的名胜———壁画村。离开的村民回到这个地方重新生活,很多游客也来到壁画村观赏游玩,可以说,是美术的力量促进了这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绘画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
    2006年3月6-9日,第一届世界艺术教育大会在葡萄牙召开。会上提出了“艺术中的教育”与“通过艺术的教育”相结合的观点。前者是指艺术各种形式内的特定发展(学科中心);后者是指通过审美和富有创造力的方法去学习(儿童中心)。
  第32届InSEA国际美术教育学会世界大会会长平山郁夫指出:我们携带的美的世界是开拓未来的。在特定时期,美持有从憎恨、悲伤的淤泥中盛开的莲花那样的力量。在对寄托着未来希望的孩子们的教育中,美的教育格外重要。美包括传统的美和新的美。如今,让各式各样的美成为孩子们生活和情感的根基,这件事比任何时代都显得重要。这是因为美的文化在任何国家中,都是每一位国民人格的基础。美的教育决不是片面和狭隘的教育。因此,图画工作科、美术科与其他学科合力调动孩子们的感性是很有必要的。在自由表现的同时,切实的鉴赏也很重要。美术教师和研究者们持有这样广阔和谐的教育视野,虽然看似遥远,但我相信这与孩子们未来的生命、生存、生活以及让世界变得更完美的力量紧密关联。
  美国小学里几乎任何一门课都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不管是数学、英文,甚至音乐课的五线谱上也画了个乱七八糟。在美国可以说美术教育是贯穿在整个教育体系里的,绘画变成了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做法。绘画本身就是孩子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他用绘画可以更有效地表达他的思想,而且很多枯燥的学习也会有趣。学习的结果本来就是需要孩子记得学到的东西,那么儿童时期绘画无疑是帮助他们记忆最好的工具,比死记硬背强百倍。如一项作业要求学生画出新泽西的地图,在相应位置标上地理特征。可以想象如果叫三年级的孩子死记硬背,那是多么无趣而且无效,没有孩子可以记得住的。但是一旦转为直观的绘画形式,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我相信没有孩子会忘记新泽西州的地理特点了。
  美术教师需要改变思维
   “改变思维”是指个体或群体在一个重要的问题上放弃旧的习惯性思维,转而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思考。美国科普界大师马丁·加德纳指出:未来,有三个领域会出现改变思维的新形式。第一个领域是湿件(wetwaer,大脑),可以通过影响大脑的行为训练、直接的神经干预和改变基因来改变思维。第二个领域是干件(drywaer,计算机)。第三个领域是善件(good-ware,价值观和道德)。有三个标准可以测试自己是否是优秀工作(Goodwork)者:使命(mission)、典范(models)和镜像测试(mirror>test)。
  我们需要明确自己所在工作领域的使命。我们为什么会进入这个工作领域,这项工作对社会有怎样的贡献,我们对这项工作有怎样的个人设想?例如,我是一个教师,认为教学的使命体现在三个方面:(1)给学生介绍过去的经典思想、知识;(2)为学生未知的未来做好思维方面的准备;(3)在待人接物和工作方面起到典范作用。对我来说,仅仅遵守过去的或者别人心目中的使命是远远不够的。我需要适时地重新审视这些使命,将它个人化,在必要的时候调整它,还有严格地监视我是否真正完成了这些使命。
  加德纳为力求走上优秀美术教师之路的人们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在万事万物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的当今世界,我们应为自己所从事的美术教育工作感到自豪,为使学生真正获得美术素养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坚定地沿着优秀工作者的道路踏踏实实地向前走,成为一名优秀美术教师。
  美术与任何其他科目一样,不管本质上是如何的有趣和吸引人,但都有可能教不好。如果学生学得厌烦了,以后的生活中再不想接触美术了,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师永远不要只强调学习科目的内容,而忽视学生对这一科目的态度和感觉。一般来说,当教师备课充分,心中学习目标清楚,而且能够从学生的理解水平给他们解释学习目标,学生会对美术教学作出积极反应的。
  美术作为一种教育,在任何地方都自然发生着:学校美术教育、家庭美术教育和社会美术教育。美术教育的途径也多种多样,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各种新媒体等外在的设备条件,也可以通过中国画、民间工艺和手绘等美术表现形式来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更加了解美术。(周明汇)

3#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8:56:13 | 只看该作者
  • 中国美术教育研究成果集及其发展趋势的展望 •
  
  作者:钱初熹 来源:《中国美术教育》
  自从19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美术教育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普通学校美术教育研究迈人新阶段的今天,追踪近20年来的研究轨迹,集约其代表成果,寻找新的起跑线,这是很有必要的。
  在此,首先,从美术教育目的与课程目标研究、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研究、美术教学研究、美术教育历史研究、外国美术教育研究,五方面集约这一时期美术教育研究的主要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美术教育研究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ZI世纪我国美术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作一预测,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美术教育研究成果集约
  (一)美术教育目的与课程目标的研究
  1.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
  这一时期有关美术教育目的的研究成果首推1980年,在《美术教育通讯》创刊号中发表的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几位教师的采访报导《科学家、教育家谈美术教育》和陈通顺撰写的题为《谈谈中小学开设美术课的重要性》的文章。他指出:“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美术教育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这些观点是继1979年教育部决定把“图画”课,改为“美术”课之后,突破以传授图画技能为中心的狭隘的美术教育目的论,从实施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方面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美术教育的目的。
  1981年,张文棋等人在《谈新编美术教材的指导思想和编写特点》’文中指出美术学科应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四个方面,改变了过去美术等于图画的片面性倾向,与此同时,他们指出:“各种能力的培养,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1986年,孙永惠(大连市工艺美术职业学校)在题为《美术教学的教育作用和美术教学的改革》‘“‘’一文中指出:中国普通美术教育应否定以临摹为中心的美术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1987年,王天一(曲阜师范大学)发表了题为《发展智力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的文章。他以著名科学家经历中涉及艺术、科学两个领域的事例论证了美术教育在发展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的作用。1989年10月4日,柴庆翔(上海师范高等专科校)在《文汇报》上发表了题为《从技能型到审美型--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的文章。他以美国DBAE的理论为依据,明确指出学校美术教育的核心应是审美教育。
  .20世纪90年代
  进入90年代以后,美术教育目的论的研究向更深层次拓展。在《中国美术教育》1990年第4期上,王大根(安徽阜阳师范学院)提出了“超绘画性美术教育目的论”。他认为通过学校美术教育实施“真、善、美”的教育,发现学生的气质和个性,培养创造精神和能力,引导他们走向自我实现的道路,最终达到人格形成的目的。这一美术教育目的论,既重视学校美术教育的社会性目的,也重视个体性目的。这是近况0年以来,在我国美术教育领域中较早提出应重视美术教育个体性目的的观点。姚金迈(北京市教育学院)在《中国美术教育》1993年第1期发表的《继往今来,促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一文值得注目。他指出199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提出了三方面的美术教学目的:(1)传授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3)培养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应把上述三方面的教学目的理解为一个整体、三个方面、四项任务。因为他认为在教学目的的第二方面中包含了德育和美育两方面的任务。这是较早提出美育与德育分别属于两个领域的论点,代表了当时一些美术教育家对德育中包含着美育这一观点的不同看法。1995年,尹少淳(湖南师范大学)在《美术及其教育》的著作中提出了“综合美术教育论”,即以实现美术教育的情感、智力、技术和创造这四大价值系统的综合效应和群体功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目的论。这是从价值系统的角度来论述美术教育目的的观点。
  在即将迈人21世纪的1999年,《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发表了一系列论述美术教育目的与美术课程目标的文章。常锐伦(首都师范大学)指出:“从教育的最高目标看,美术教育在于最大限度的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美术教学应着眼于美术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杨景芝(首都师范大学)认为美术课程的目标有五点:(l)培养造型表现的基本能力;(2)培养创造能力;(3)提高审美文化素质;(4)增进美化环境意识与能力);(5)促进人格健康成长。笔者(华东师范大学)从义务教育完成之际以及高中毕业之际,全体学生所能达到的最低限度的学习目标,以及将来作为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最低限度的美术方面的能力,这两方面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习的三点具体目标:(1)掌握最低限度的、可以达到自娱程度的美术表现方法;(2)具有一定的阅读与评论本国、外国美术作品的能力;(3)具备对学生未来生活有用的最低限度的造型能力与审美能力。在此基础上,经过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学习可以达到两个目标:(l)掌握鉴赏美术作品的最基本的方法;(2)了解美术与人类生活的各种关系。程明太(上海市金汇学校)在《21世纪中小学美术综合课程体系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了“中小学美术综合课程体系”的设想。他指出:“美术综合课程体系”是以美术教育为主体,综合多学科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综合性质的美术课程体系。这一设想反映了一种主张美术进一步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倾向,值得注目。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近20年来,我国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从各个角度论述了学校美术教育的目的与美术课程目标。这些研究成果对转变美术教育观念,促进美术教育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虽然,各位学者对学校美术教育目的或课程目标所作的论述有着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对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人格完善,这一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的认识却是相同的。
  (二)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研究
  我国有关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研究的最早成果是1938年出版的心理学者黄翼所撰写的《儿童绘画心理》。书中针对“儿童描绘的是所知还是所见”这一著名命题,提出了儿童描绘的是他们所看见的事物的论点。之后,这一研究由于战争等原因被中断。1988年,《美术教育》杂志第5期发表了屠美如等的论文《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初探》,可以认为这是有关儿童画发展阶段研究的新起点。之后,一些学者陆续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项成果:
  1.屠美如等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
  为了探明中国独特文化背景下的儿童绘画能力,屠美如等人(南京师范大学)参照国内外有关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论述,设定了调查的项目,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对象为江苏省、安徽省的城市和农村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及中学的1.5岁到15岁的少年儿童884名,根据年龄分为14个组。对他们所画的2256幅图画,从形式、色彩、构成、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评定,并用百分比的方式进行了统计。根据这一调查结果,他们提出了如下的儿童画发展阶段说:涂鸦期(l—4岁);象征期(4—5岁);概念画期(5—8岁);写实期(初期8一15岁)。
  2.常锐伦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
  1990年,常锐伦提出了不同意见。他指出屠美如等人提出的“概念画阶段”的论说是与“儿童画他们所知的事物”一说相吻合的,而“儿童画他们所知”的理论早已被黄翼和阿恩海姆所驳倒。他以吕德的发展阶段说为依据,收集了北京地区3—15岁的2000余名少年儿童的图画,进行了调查统计。根据这一调查结果,他提出了以下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涂鸦期间岁以前);象征期(3—5岁)2意象期(初期5—7岁、意象期7—9岁);写实期(萌生写实期9—11岁、推理写实期(11一13岁、仿成人写实期13—15岁)。常锐伦认为所谓“意象”期的特征是:儿童描绘的是人们所能识辩的事物,但与真实的事物却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他们描绘的是一种“意中形象”。
  3.王大根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
  王大根在总结了国内外学者有关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学说之后,从语言的发展和绘画发展相互关联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涂鸦期间(5—3岁);符号期(3—9岁),又可以分为单词的符号期、句的符号期和陈述的符号期;写实期(9—15岁),又可以分为陈述的写实期、分化的写实期、视觉的写实期;理性期(15一18岁)。
  总之,1988年以来,我国的美术教育者在各国有关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学说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分析了我国少年儿童的绘画作品,提出了各自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虽然,各位学者在儿童绘画发展的分段上存在着某些分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们都围绕着“儿童是画所知道的还是画他们所看见的”这一著名学术争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三)美术教学的研究
  近20年以来,美术教学方面的研究结出了极其丰硕的成果。仅仅从《中国美术教育》1996年第6期发表的张晓涧(内蒙古包头师范)所作的统计来看,自1980年《美术教育通讯》创刊,1989年第5期正式更名为《中国美术教育》至1994年的14年间“经验交流”栏目发表了287篇文章,几乎占整个杂志登载文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有关美术具体教材教法的经验文章有52篇。而在“理论研究”栏目所发表的160篇文章中,也有不少有关教学研究的文章。此外,还有不少美术教学研究成果发表于各省市的教育杂志或论文集上。由于受到篇幅局限,在此,仅仅列举几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美术教学研究成果。
  1.教学论研究
  从1997年至1999年,王大根(上海师范大学)致力于美术教学论的研究,并取得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1997年,他指出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学目际应处于核心地位,并以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提出了包括技能、认知、情感和创造四个领域的美术教学目标的分类体系。1998年,他从性质、学科位置、研究对象、意义等方面围绕美术教学论进行了阐述,并论证了美术教育学、美术教学法与美术教学论的关系,明确指出美术教育学是美术教学论的上位学科,而美术教学法应是美术教学论的下位学科。在此基础上,他指出要使课堂美术教育走出主观经验主义和旧有模式,进人科学的、规范的现代教学的理性层次,就必须建立“美术教学论”。1999年,王大根有进一步发表了素质教育与美术教学的研究成果,论述了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美术教学目标与美术课的“作业要求”、美术学习质量的评价三者之间的结构关系。他认为只要依据这样的教学结构,就能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2.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近20年以来,最早运用发现学习的教学模式于美术教学之中的成果当推1981年,大连师范学校美术教研室在大连实验小学一年级(l)班进行了“美术教学在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方面的教育作用”的实验。这一实验在教学要求方面提出:写生课教学提倡启发式,上“发现课”,并把“发现课”定义为“让学生自己作观察、作比较、分析,发现对象的特征。”在此之后,运用发现学习的教学模式于美术教学中的研究得以继续发展,并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绩。例如,1998年,许亚红(江苏省无锡市东亭中心小学)对“尝试一发现”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深人的探索。她的研究成果在题为《染纸》的教学实践中得以反映,此课被评为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美术录象课一等奖。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研究方面,佟毓韶(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教师进修学校)发表了《对小学美术欣上课教学模式的初探与解析》的成果。他提出了“引发赏析法”,具体分为感受认知、直接背景、内涵理解、间接背景和审美提高,五个步骤,并指出这一模式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在即将迈入21世纪的1999年,美术教学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值得注目的研究成果有以下三项:
  第一是李志勤(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所进行的“表现性美术教学”的研究。在题为《再论表现性教学》的文章中,他首先论证了“表现”的含义。其次从心理学、教育学角度论述了儿童的“表现性”心理萌芽的特设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厂比较详尽的论述。特别值得注目的是,他针对当时中小学堂的图画课为何放弃中国绘画,而选择了西方绘画的原因作了深刻的分析。
  1996年,胡知凡(上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日本杂志《教育美术》上发表了题为《改革、发展中的现代中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研究成果。他从教育计划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教师培养、设备与经费、存在问题等方面对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美术教育发展历程进行了考察与分析。近年来,他还发表了《上海培养小学美术师资的回顾和展望》一文,把近50年以来上海培养小学美术师资的历史分为五个阶段,分别论述了各个阶段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特点。虽然,这一文章仅仅对上海地区小学美术教师培养的发展历程作了回顾,但从中也能反映出全国小学美术教师培养历程的一些主要特点。
  
  (四)美术教育的历史研究
  1.古代、近代、现代的美术教育发展历程研究
  有关古代美术教育历史研究的代表性成果首推1989年,张恒翔(南京师范大学)发表的题为《中国古代美术教育概述》的论文。他从匠人传技式教育、北宋宫廷的“画学”、文人画时期的美术教育等角度论述了我国古代美术教育的思想和特点。关学校美术教育开端与发展的研究成果有蒋苏生(南京师范大学)的文章。他把学校美术教育从开端时期到 1985年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l)清朝末年的学校美术教育;(2)辛亥革命以后的学校美术教育;(3)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学校美术教育;(4)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学校美术教育。同时,他在《高师美术系科的发展概况》 的文章中比较详细地叙述了1902年我国第一所高等师范诞生以及发展时期中美术课程设置的情况,同时还叙述了民国成立后各所师范院校设置美术系科的情况。1989年,张恒翔发表的题为忡国近代美术教育发端》的论文也是这项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他围绕着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学校图画教育开端时期大中小学堂中图画和手工课的设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厂比较详尽的论述。特别值得注目的是,他针对当时中小学堂的图画课为何放弃中国绘画,而选择了西方绘画的原因作了深刻的分析。
  1996年,胡知凡(上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日本杂志《教育美术》上发表了题为《改革、发展中的现代中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研究成果。他从教育计划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教师培养、设备与经费、存在问题等方面对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美术教育发展历程进行了考察与分析。近年来,他还发表了《上海培养小学美术师资的回顾和展望》一文,把近50年以来上海培养小学美术师资的历史分为五个阶段,分别论述了各个阶段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特点。虽然,这一文章仅仅对上海地区小学美术教师培养的发展历程作了回顾,但从中也能反映出全国小学美术教师培养历程的一些主要特点。
  2.美术教育历史人物研究
  1989年第4期、第5期《中国美术教育》杂志上,登载了张恒翔撰写的有关李瑞清、王国维的两篇文章可以认为是美术教育历史人物研究的代表作。在《李瑞清与两江师范“图画手工科”》中,作者叙述了李瑞清的生平、思想和当时的历史背景,着重叙述了他创办两江师范“图画手工科”的过程与两江师范“图画手工科”的课程设置与教育成果。作者在总结了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其长处与局限。在《中国近代美育首倡者一王国维的美育思想述评》中,作者从“完人教育”宗旨,以“美育”慰籍人心、无用之用的艺术美,三方面对王国维的美育思想进行了深人的述评。正如作者所指出的那样:“王国维的美育思想,直接影响我国学校美术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这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历史研究成果。此外,还有1998年第4、5期该刊发表王天一撰写的《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研究》,也是这方面研究的重要论文。
  (五)外国美术教育的研究.海外美术教育思潮的翻译与介绍
  较早被翻译的重要文章有美国哈佛大学的“零点计划”(Project Zero)实验的主持人加登纳(Howald Gardner)的演讲稿。这篇演讲稿刊登于《美术教育》杂志1987年第3期。加登纳论述了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在艺术教育的组织、目的、内容和方法四方面的不同点。宋征殷(南京师范大学)翻译的《美国的美术教育思潮》刊登于《美术教育》杂志1989年第2期,文章阐述了1960年以来的美国美术教育思潮,其中重点介绍了艾斯纳的艺术教育理论。另外,艾斯纳与记者的对话也被邢莉(南京师范大学)翻译。其中,nlsclPllne Based Art Education”被译为“以修养为基础的艺术教育论”。这是一篇比较详细地论述 DBAE 观点的文章,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
  1993、1994年,湖南美术出版社陆续翻译出版了几本外国美术教育的著作。其中有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Vict。rh)wenfeld,1903—60)的著作“Creativeand Mental Growth”,中文版的书名为《创造性与心理发展》;艾斯纳的著作“Educating Artistie Vision,中文版的书名为《儿童的知觉和视觉的发展》。这两本世界美术教育名著的翻译出版,使我国美术教育工作者对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美术教育思想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1996年,《中国美术教育》第3期发表了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艺术教育研究所留学的黄梅翻译的《联邦德国黑森州小学美术教学大纲》;1996年、1997年,胡知凡通过《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分别介绍了英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以及美国费城中小学艺术课程标准:1998年底到1999年,《中国美术教育》连续刊登了刘沛翻译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这些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翻译与发表提供了西方国家美术教育方面的最新信息。
  此外,1980年以来,许多中国美术教育者出访世界各地,考察了他国的美术教育情况。他们结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写了一系列的文章,通过《中国美术教育》向国内读者介绍。被介绍的国家与地区有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苏联、匈牙利、比利时、北朝鲜、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
  2.中外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国美术教育的研究不再停留在介绍的层面上,开始呈现出把外国美术教育思潮、教育内容以及指导方法与中国相比较,在分析两者长处与局限的基础上,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美术教育育发展道路的研究倾向。
  在中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方面,1992年,尹少淳发表了题为《美术教育的背景及涵义》的论文。他首先论述了英国教育家里德(Herbert Read)与中国教育家孔子、王国维、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的共同点。接着,分析比较了罗恩菲德与艾斯纳的艺术教育思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自成体系的美术教育的观点。这是较早的、具有一定深度的中美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的成果。互993年,侯令(北京崇文区教育学院)在日本学术杂志《艺术教育》上发表了题为《在中国的DBAE研究》‘“ 2’‘的文章。他认为 DBAE与中国的美术教育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例如,美术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又如,在中国的美术欣赏领域里,包含了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三大领域,而绘画和工艺领域与DBAE的制作领域相类似。这是一篇较早向海外介绍中国有关DBAE研究情况的文章。1997年,李小夫(湖南郴州市二中)发表了题为们《儿童中心论、DBAE与素质教育》的文章。他指出儿童中心论与DBAE理论在教学思想上存在着许多分歧,但在整体上则具有以个人为本位的共同点。他认为以我国的新美术教学大纲(1992年)为代表的美术素质教育理论比上述两种理论更具有科学性,也更适合我国国情。他列举了我国现行美术教学大纲的特在,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等角度分析了制定这一大纲的基础。与此同时,他还批评了在美术教学实践中不顾国情,盲目效仿外国的现象。他主张美术教育改革应紧密结合本国国情,不要盲从的观点的确值得提倡。
  在中日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方面,张小驾(厦门大学)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以1990年代初为端,笔者在长期深入考察日本美术教育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对中日美术教育从历史与现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阳本的学习指导要领)、教科书、指导方法到教师培养课程、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较全面的比较研究,并以此项研究成果为依据,提出了适合ZI世纪我国社会与教育发展的中小学以及师范院校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这些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于中国、日本以及国际美术教育研究。
  二、我国美术教育研究的特征及问题
  (一)美术教育研究的特征
  1.研究的热门课题美术教育研究课题来看,我国与外国的研究课题基本相同。其中,学校美术教育的目的、美术课程与教材开发、美术教学方法是研究的热门课题。
  在美术教育理论研究方面,近2O年来,以师范院校美术教师为主体的研究者们始终关注着学校美术教育的目的、美术学科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价值等课题。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有关美术教育与美育两者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自9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制定工作的展开,美术教育理论研究者一方面致力于美术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自特点的研究,另一方面,他们也致力于美术学科与学生的发展、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方面的课题研究。与此同时,美术教育思想研究、美术课程论研究、美术教学论研究以及中外美术教育比较研究也开始向纵深方向发展。在这些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苏教育报和吴江市教育委员会合作开展的“苏南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模式”的研究,这项研究成果立足于艺术教育,突破了以往单纯从美术或音乐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育研究的局限,代表了艺术教育研究的新倾向。
  
  在美术教学实践研究方面,以中小学美术教师为主体的研究者们在开展美术教学实践活动的同时,积极进行着美术教材与教法方面的研究。其中,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开发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始终是研究的热点,这一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90年代中期以来,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研究成果值得注目。美术欣赏内容得到了开发,即从美术作品的欣赏扩展为对学生生活环境的欣赏;欣赏教学方法得到了拓展,既有欣赏与表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也有在美术欣赏课中,导人音乐、戏剧、数学、物理等因素的教学方法。此外,设计教学方法、美术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作为课堂美术教学延伸的课外、校外美术教学方法、新的媒介一电脑导人美术课堂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
  2.研究的主要方法
  从美术教育研究方法来看,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期,美术教育研究者主要采用的是定性研究的方法,经验总结类型的成果占有较大的比重。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在一些课题研究中开始采用定量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90年代中期以来,以教育学、心理学、哲学为理论依据,以系统论、信息论为方法论基础的美术教育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促使定性研究不断地向纵深方向发展。几年来,一些中小学美术教师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开展美术教学研究,并进行实验前后的测试,力求数据的量化,使研究的质量、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大为提高。另外,一些美术教育研究者开展以中小学美术教师、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以美术学科课时、教学内容和方法为调查内容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两方面进行深人、细致的观察研究活动等,显示出在美术教育研究中调查研究方法的运用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二)美术教育研究的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可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美术教育研究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研究课题重复,成果缺乏深度
  虽然,在我国已取得了一些具有深度的美术教育研究成果,但数量却不多。从总体上看,研究选题有偏大、重复的倾向。有不少研究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上,缺乏以某一具体问题作为研究的焦点,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论证,或以小见大、具有深度的研究成早。某些研究者由于没有进行广泛深人的先行研究,因此所选定的研究课题、内容与已发表过的成果重复。有少数研究中提出的论点缺乏依据,甚至出现明显的错误。此外,我国的美术教育研究者们至今尚未形成各自不同的专门研究领域,不利于研究长期、深人的开展以及各个研究领域成果的共享。
  综览近20年来的研究成果,还可以发现在美术教育的历史研究、师范院校美术课程研究、综合艺术课程研究、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相互渗透及融合方面的研究、美术教学评价研究、电脑美术学习研究、博物馆和美术馆教育研究、特殊儿童美术教育研究、艺术治疗研究等方面都留有不少空白,有待于有志者进一步探索。
  2.定量研究少,成果缺乏信度我国美术教育研究领域中,长期以定性研究为主流,因此与定性研究相比,定量研究的成果数量甚少。由于研究数据不足,许多论文在论证过程中,以经验和感觉作为论据,致使结论缺乏信度,不能令人信服。特别是迄今为止,尚未进行以全国的中小学生。中学美术教师、师范院校美术系为调查对象的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问卷、访谈等调查,因此缺乏多方面的数据资料,不仅不利于美术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而且影响了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改革方案的提出。
  三、研究发展趋势的展望
  进人21世纪之后,我国的美术教育研究应在继承20世纪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在拓展研究广度的同时,向纵深方向发展,以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四方面人手;
  1.新颖的研究选题
  从终生教育的角度出发,21世纪的美术教育将更注重于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美术能力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有许多新的课题值得研究和探索。例如,“美术教育与学生生活(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广、“信息社会中的学校美术教育”、“综合艺术教育”、“学校美术教育与美术馆(博物馆)教育”、“儿童美术学习能力的发展”、“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化指导”美术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中国美术教育史及其现实意义的研究”、“美术教育与传统文化”、“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美术鉴赏教育”、“艺术治疗”等。在进行具体研究时,可以从这些母课题中再选择子课题作为研究课题。例如,首先选择“信息社会中的学校美术教育”这一母课题,接着可以从信息社会中学校美术教育目标的确定、内容的精选与拓展、教学方法的改进、学习方法的多样化、美术教师培训课程改革等方面作进一步的选择。
  2.多样的研究方法
  针对20世纪研究的不足之处,21世纪的美术教育研究中应增加定量研究的比重。在各地区应开展学校或校外美术教育的调查和实验,统计各类数据,建立可供全国共享的美术教育数据库,为研究提供可靠充分的数据资料。与此同时,在定性研究方面,应展开从人类学、哲学高度出发的质的研究,使美术教育研究向纵深方向不断发展。
  3.有效的改革对策
  由于美术教育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改善美术教育过程。因此,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革对策是研究是成功的关键。ZI世纪的美术教育研究应更注重于对策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的研究。研究者应尽可能提出详尽的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改革计划,避免泛泛而谈,或重复他人的提案。
  4.加强成果交流的力度
  尽快建立美术教育的网页或网站,使各地、各校、个人的美术教育研究成果得到最迅速的发表,促进校际间、地区间、国际间美术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以达到加快我国美术教育研究发展步伐的目的。
  总之,21世纪的美术教育研究应在充分吸取国内外美术教育研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与美术教育发展的特点,在选题、方法、提案、成果交在流等方面有所改进,有所突破,不断提高研究的质量,促使我国的美术教育研究更上一层楼。
4#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8:57:09 | 只看该作者
钱初熹:如何提高创新型的美术教育能力
时间:2006年10月21日




    



来源:搜狐教育频道
  搜狐教育记者张文强 孙靖 张艳 刘杰现场报道
  10月21日亚洲艺术教育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教授钱初熹女士的演讲:
  教育部艺术处处长特别指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并具体指出了转变观念与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今天很高兴有机会探讨美术教育的改革,我今天围绕“如何提高创新型的美术教育能力”的专题进行研讨。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师队伍,最近在教育部的师范性的工作总体要求中,今年的总体要求中提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师教育和教师工作,围绕教育部中心工作,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努力提高农村师资水平,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由此可见,教师教育创新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主要工作。
  另外一个角度看,近年来我国的创意产业发展很迅速,大家可以看到在北京有一批创意产业,上海有36处,准备建到60处,这些创新产业里面,发展很迅速,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很重要的一环,但是还是缺少人才,所以还是处于起步的阶段,全方位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发展创新产业,建设创新国家的重要环节,创意产业里面几大类别是属于美术产业的,像动画等,其他类别包括影视等,也是离不开美术的参与,由此可见,美术学科教育对培养创新性人才具有独特的功能。
  学校美术教育就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我国中小学正在开展创新型的美术教育,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教育部的指引下,美术教育界开始通过美术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进入21世纪以后,通过学校的美术课程,培育创新性思维等理念得到了认同,在我国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教科书以及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都得以体现。
  (PPT演示)课标。提到了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的课标里也同样提到了这个能力。
  (PPT演示)从小学三年纪起就有了设计艺术的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从小学也有,初中每一册的内容很丰富,在各套高中教科书中,都有跟创意产业相关的内容。
  (PPT演示)美术课堂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很活跃,在04年西安美术录像课比赛中的情景,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做城市的雕塑。
  创新产业跟计算机技术也是不能分开的,现在很多的美术课堂都用了电脑网络来教学,但是还是有很多的问题,我觉得最主要的问题,虽然大多数的老师想取得培养之间的平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两种倾向,我听过很多的课,但是有些课老师很希望做到这点,但是又往往示范过度,如果过渡的话,学生就会模仿老师,就遏制了创新能力的发挥。有些老师不做示范,让学生自己创作,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基本的做法,创新能力也会被阻碍。
  (PPT演示)这个老师很优秀,教学很认真,老师画完以后,学生就像图片这样。
  所以培养一支具有创新型的美术教师已经迫在眉睫。为响应师资水平的号召,迎接高基础的挑战,我国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进行了改革。高师分为两块:一个是本科,一个是在职的美术老师,之前的有学历培训,在职的也有学历和非学历,还有专升本等课程。
  围绕创新型美术教学能力最相关的课程有五种:
  创作、史论类、教材教法、美术教学论、教学实习。高等师范院校在90年代到21世纪就培养为创新型美术教学能力的培养就改变了以往统一的课程和灌输的教学方法,对美术创作类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有些学校建立了工作室等方法,像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建立工作室等方面加强了课程的弹性和选择性,并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PPT演示)这是华东师范大学最近的课程改革,我们到04年开始才有工作之,第一年是统一的学习,从二年级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进入工作室学习,但是除了纵横学习,还可以横向选择其他工作室的课程等学习,在艺术里面,增加了当代艺术批评的课程内容,可以围绕一些观念和美术作品展讨论,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的体验性的培训,这类课程教学的改革是在激发学生的创新型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等,为创新型美术教育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PPT演示)这是学校的素描教学改革。高中大家画统一的石膏和色彩,所以近来老师提倡创新能力,学生很难突破原来的模式,于是我们就进行了改革,上面一排石膏上一个班的同学分别画出了对石膏的理解,每个人可以有不同表现的方法,在多样性的方面有了一些改革。还有美术史论的教学,同学们觉得比较枯燥,我们进行了专题的讨论,每个人都有口头发表的机会。
  刚才讲的是美术创作类和美术史论类。下面看看美术教育类的改革。原来只是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现在有些学校增设了美术教学研究方法论等课程,课程内容方面原来是理论为主,现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面,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小组讨论、口头发表和书面发表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媒体手段,也是PPT播放国内外中小学美术等,这样就拓宽了视野,增加了教师的教育想象性,教师除了有艺术想象以外,还要有教育的想象力,这样就可以掌握多种美术教学的方法和技能。
  (PPT演示)这是教学教法课,有一些课是讲理论,可以让本科生进行研讨,觉得这堂课的不足和长处,每个人提出一些方案。还有就是增加实践的环节,在美术教育课程里面增加了现代教学技术等环节,本科生要参加现代教学培训,学习多媒体素材采集处理等进行教学实践,我听一些学校的老师在交流的时候告诉我,除了教育实习以外,还有教育见习,这就密切地跟中小学的课程相结合。
  (PPT演示)这个是微格教学实践的课程,在这个过程中,示范生会进行角色转变,在教室里有时是学生,有时是老师,有时是评议者,这是很有效的。
  (PPT演示)另外一个是教育实习的环节,华东师范大学的示范生实习的时候在中小学上课的情景,创新型教育里面本土和实际都很重要。
  (PPT演示)示范生运用现代的教学技术都是很好的,还有录像等各式各样的手段都运用的非常好。
  (PPT演示)我们也提倡他们进行教学研究,这就是今年他们在实习的时候做了一个现代都市图象对青少年的问卷调查,这是他们的统计结果,正好结合他们的实习可以做这样的研究,就有了研究的能力,这次就提倡交给了他们方法以后,学生可以到学校里进行课程的编制,这就是五个本科生在中学进行的校本课程的编制,根据上海的特点,编制了园林和工艺美术、上海世博会等,编写了课程以后进行实施,在编写课程前面也做了问卷调查,根据高中生学习的兴趣等来编写课程。
  (PPT演示)这是其中的一课,“创意让上海世博会更美好”,这所高中的学生都是重点高中的学生,但是他们的功课很忙,十一期间都被老师调动起来进行创意,在上课前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拍DV等,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这个雕塑是世博会的英文,这是他们做的。
  (PPT演示)大学老师和中小学老师的携手也很重要,我觉得在职的老师的培养很重要,每周会到这个工作室和老师们共同研讨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的培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整个课程中美术教育的比重比较低,还有一些教学方法有问题,如果课程有问题的话,培养出来的教师就缺乏创新精神和艺术表现力,是不利于创新型的培养的。
  我提几点建议,包括教学设计能力、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掌握现代技术的能力等,反思一下教师教育的过程,现在发展到向自主性、主体性发展的方向,所以要持续发展教师教育,要不断获得自主更新的能力,同时师范教育有课程的改革,教师教育和美术课程之间要有一个平衡。同时还要开辟多样化的培训途径,根据课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可以随时增补或者减去过时的课程;还要注意与新知识的原有教育重组;开展广泛的研究和交流,因为是亚洲论坛,所以亚洲各方面的交流很重要,一方面是学习,一方面是发布信息,把中国的经验介绍到亚洲和全世界,来探讨这样的方向。总之作为师范教育的老师的应该为国家输送优质的美术人才,对教学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为国际教育美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谢谢大家!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8:58:34 | 只看该作者
学西贯中,创建面向社会的创新美术课程——访钱初熹教授
来源:cafa.com.cn

查看全部图片
背景介绍:
国培计划,其全称是“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中央实施“国培计划”旨在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通过实施“国培计划”,培训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引导和鼓励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教育改革,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
钱初熹教授个人简介:钱初熹,女,1953年3月生。日本筑波大学艺术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体育艺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审查委员会委员,InSEA日本美术教育联合会特别会员。钱初熹的主要著作(含合作)有《美术教育展望》、《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迎接视觉文化挑战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美术鉴赏及其教学》、《当代发达国家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先后主持多项国家、教育部以及国际研究项目。曾荣获“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上海市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育才奖”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美术教育学、学校美术课程与教学、国际美术教育比较研究、美术馆教育等。近年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参与制定并推广国家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改革,并致力于开拓儿童美术心理发展研究领域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美术教育的研究领域,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与此同时,主持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交流活动,在国际艺术教育交流、特别是中日美术教育交流方面起到桥梁的作用。
在此,就中国目前的美术教育状况,特邀请钱初熹教授结合自己对国际美术教育动向的把握来谈谈对此次“国培计划”的看法与建议。围绕着“国培计划”这个主题对钱教授作了如下采访:
问题1:
李盈天(以下简称李):钱教授您好,据我了解您是国内从事美术教育研究的资深教授,我想就您的个人研究方向向您请教,请问您怎么看待当下中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状况?您认为有哪些不足之处,应怎么改进?
钱教授(以下简称钱):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变化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高度的不稳定性,同时社区和学校的网络化引发一场教育内容与方式的革命。我们置身于这一世界之中,我们作为这个系统的一部分而投入与这一系统的互动过程中。
为应对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许多课程学家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课程及课程目标的定义再也不能一成不变。学校的任务是什么?美术课程的本质和目标是什么?这些问题,由于学生、教师、内容和环境各要素之间的激烈互动,我们都应予以重新考虑。我们必须在一个动态的背景下思考人性,思考未来将会或应当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儿童与青少年会产生什么影响,对美术教育又有什么影响;学校美术课程应如何迎接挑战,塑造未来,等等。
自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公布《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全国各地陆续进入美术新课程实验以来,美术新课程的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美术教学内容、方法及评价各方面都得以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美术新课程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虽然课程的广度得到很大幅度的扩展,但课程的内涵深度不够;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尚未摆正;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滞后等。
2010年5月25日至28日,在韩国首尔市的韩国贸易中心举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届世界艺术教育大会”,大会的主题为:“面向社会的艺术,面向创新的教育”(Arts for Society, Education for Creativity)。这次大会的一项重要成果是《首尔议程》,其宗旨是在2006年葡萄牙里斯本市举办的第1届大会主要成果之一《艺术教育路线图》(The Road Map for Arts Education)的基础上深化这方面的工作。第2届大会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评估并鼓励进一步实施《艺术教育路线图》,将其内容纳入三大总体目标的结构之中,每一项总体目标均与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具体的行动要点相配合。这三大总体目标为:目标一:确保艺术教育成为不断革新的优质教育之中的内容及长期内容;目标二:确保高质量的艺术教育活动与计划的构思和实施;目标三:运用艺术教育的原则和实践来促进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和迎接文化挑战。
由此,我提出“创建面向社会的创新美术课程”的观点,从以下两方面加以阐述:
第一,从美术教育为学生个人提供发展机会的角度:通过学校美术课程,点燃心灵,照亮未来,为学生指引以美术的方式发挥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以解决各种普通性问题的基本途径,提供学生个人多元发展的可能性,获得目前学习上以及未来职业上的成功和生活上的满足。
第二,从美术教育为国家做出独特贡献的角度:通过学校美术课程,使学生具备创造性地使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立志成为未来的“创意人才”或“创意劳动力”,以应对概念社会的挑战,在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作出杰出的贡献。
问题2:
李:我看您的简历上了解到您是留日归国,请问您认为中国和其他国家(比如欧美和日本)有哪些不同?
钱:由于我国学校美术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学校美术教育比较注重引进国外发达国家的美术教育理念与方法。近20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加速,教育部与社会各界对美术教育的日益重视以及美术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进展,可以认为,如今我国学校美术教育取得了很多值得推广的经验,已经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当然,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审视自身,发现并解决问题。
首先,回顾20世纪中叶,欧美、日本等国的中小学美术课程内容注重丰富的美术媒材与表现形式的开发,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20世纪末起,这些国家的中小学美术课程内容已不再停留在开发新媒材与新表现方式的层面上,而开始注重作为人文学科的美术课程内容的内涵,注重现在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内在关联。我国在致力于开发多样化美术媒材与表现形式的同时,也对美术课程内容的内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在重视传统文化、关注多元文化等方面仍停留在表层,缺乏内容之间应有的关联,尚未从与现实生活及社会的未来发展相联系的角度去发掘其内涵。
其次,欧美、日本等国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能较好地把握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创造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在我国,美术教师们经过新课程培训后,普遍表示出对新的美术课程理念和目标的认同,但由于缺乏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美术教学方法,特别是未能较好地把握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创造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部分美术教师依然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描绘或制作,不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些美术教师力求取得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创造能力培养之间的平衡,对学生提出发挥想象能力进行创作的要求,但由于示范过度,以致学生模仿范例,作品雷同,遏制了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也有部分美术教师则采取放任式的教学方法,一味地让学生自主学习,却不进行引导或必要的示范,学生无法掌握基本的技法,创造能力同样难以得到发展。此外,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行于形式等。
上述问题阻碍了美术新课程的推进,影响了其有效性。在美术新课程实验进行了10余年的今日,这些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近年来,美国、英国、瑞士、日本、韩国等国在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社会的发展相关联方面,在以创新为核心的美术教学方法的开发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给予我们启发,值得我们加以借鉴。我们应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虚心学习,努力探索,提供优质的美术课程,并落实到每一堂美术课中。
问题3:
李:请问您对这次“国培计划”有什么看法?您认为有哪些优缺点以及如何改进?
钱:在美术新课程改革历程中,“国培计划”仿佛一场场及时雨,给广大农村及边远地区的美术教师带来滋润心灵的雨露。因此,我认为“国培计划”是十分必要,也是非常及时的。通过这一计划,美术教师们领会美术新课程理念,开阔美术教育视野;学习符合美术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提高美术教学技能。广大农村及边远地区的美术教师提高了美术教育素养后,就能在全国各地将美术新课程真正落到实处。
但是,在参与“国培计划”的过程中,我发现存在着既不是专职也不是兼职美术教师参与培训的现象。希望今后在各地推荐参加培训的美术教师的过程中加以改进,让真正担任美术教学任务的教师有机会参与国家级的优质培训。
问题4:
李:请问您怎么看待这次中央美术学院安排的课程表?它有哪些优点?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
钱:我认为这次中央美术学院的“国培计划”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既调动了各方的力量,又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
通过这一计划,美术教师既可以提高美术教育的理论水平,学到新的美术教学方法,还可以开阔美术学科的视野,提高美术学科的素养。由于美术教师多年前在师范院校学到的美术学科知识和技能已不能完全适应美术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及美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因此,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国培计划”中所提供的站在美术学科前沿的讲座,对提升美术教师的学科素养是十分必要且有利的。而“博物馆公共美术教育案例”这一模块的设置,将学校美术课程的空间拓展至博物馆,完成切合今后6月在布达佩斯召开的第33届国际美术教育协会世界大会“美术•空间•教育”这一主题的精神。
这一计划中,由陈淑霞主讲的“艺术实践与教学转换”模块最为独特,也是我最为关注的。我认为可以围绕“艺术实践与教学转换”开设一系列课程,并向全国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开放。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们进修这门课程之后,在美术学科专业教学中增设这一模块,这样才有利于未来美术教师的培养。
此外,“小学美术课堂现场”,是对作为主持人的我的一次挑战。我希望能通过紧密围绕这堂“欣赏•评述”课的讨论,甚至是辩论,改变以往的评课方式。
问题5:
李:请问您对当下的美术馆教育状况有什么自己的看法?
钱:自19世纪70年代起,美国的美术馆就把开展美术教育作为建馆的使命之一。之后,世界上许多美术馆都设置了教育部门,开展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20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在收藏、保管、展示以及研究美术作品的同时,进一步积极开展美术教育活动。21世纪,教育推广已成为现代美术馆的主要功能之一。
20世纪90 年代,我在国外开始探索馆校结合的美术教育,回国后致力于国家美术新课程的推广以及青少年美术心理发展的研究,但我始终没有放弃对美术馆教育的关注及研究。我在华东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研究方向的硕博研究生课程中开设了“馆校结合的美术教育”这一模块,已毕业的研究生中有多人在美术馆从事教育推广工作。
据我所知,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广州美术馆、苏州博物馆、今日美术馆、喜马拉雅美术馆等美术馆在美术馆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作出了杰出贡献。但我国还有许多座美术馆仍然停留在收藏、保管和展示的层面上。今后,希望中国美术馆经常召开研讨会,推广美术馆教育的经验,使更多美术馆加入美术馆教育的行列中,对提高全体国民的美术素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采访人:李盈天,中央美术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9:03:25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9:04:33 | 只看该作者
美术老师竟6年不进美术馆 如何培养有创意学生?2008-12-04
 来源: 中国青年报(北京) 


  本报讯(记者谢洋实习生马慧娟)“教美术的老师竟然6年不进美术馆,这还是在我们上海。”近日,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首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研讨会”上,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钱初熹教授,谈到目前中小学美术课老师远离美术的现状时忧心忡忡。

  钱初熹从事美术教育多年,她常常在儿童画展上看到这样的情景:上海的孩子虽然和四川的孩子离得很远,但画出来的内容竟然都一样。“我们的艺术教育创新性太少,老师的教育方式大都相互模仿,导致学生的作品雷同。”钱初熹说。
  目前,我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急需创意人才。不少与会专家认为,美术教育正是培养创意人才的有效途径,因为美术鉴赏和创作是思考和展示思考过程的一种途径,通过美术教育,不仅可以激发中小学生的情感,培养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思维能力。
  但遗憾的是,钱初熹在对不少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调研时发现,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美术教育在培养创意人才方面的独特功能,创意在当代学校的美术教育中普遍缺失。
  在此次大会上,不少师范院校从事美术教育的老师都表示,他们所在的院系里一般只有一位专门从事美术教育的老师,其他老师则是教美术技能的。和专业美术学院培养艺术家的目标不同,师范类院校如果照搬专业美术学院的培养模式,就会导致培养出的中小学美术教师素质不够完善。
  “我们的中小学不太重视美术教育加剧了这个问题。”钱初熹举例说,不管是“音、体、美”还是“体、音、美”,美术课总被排在最后。不少学校在进人时,也总是优先考虑进语、数、外教师,而忽略美术教师的补充和更新。这就导致很多学校只有一个美术教师。他们一般会埋头教学,而周围人讨论的话题也没有关于美术发展的。
  “这也许能帮助美术老师很快提高教育理念,但这种封闭的环境让他们忘记了去关注美术的最新发展,而现当代艺术是需要激发人的思维的,远离现当代美术的教师如何能培养出有创意的学生呢?”钱初熹说。
8#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9:06:05 | 只看该作者
"学校美术教育联盟"全国公益性专业网站正式启动!
  
  学校美术教育联盟网站启动仪式会议记要(2007年7月15日)
  

时间:2007年7月15日上午10:30 字串7
地点: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204室 字串1
参加人员:钱初熹、毛毅静、张金广、金伟民、朱黎兵、徐丽娜、陈路等。

时间:2007年7月15日下午13:30
地点: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204室  
参加人员:钱初熹、王大根、胡知凡、毛毅静、张金广、金伟民、朱黎兵、徐丽娜、焦娇等。



  字串4
  字串5
张金广在汇报网站的发起、架设及其进展的情况 字串8

  字串5
王大根老师、胡知凡老师在听取大家交流意见,之后两位老师也提出很多宝贵意见。  


  字串5
    字串3
会议中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图为毛毅静发言,徐丽娜与焦娇在作会议记录)
  字串9
  字串8
    张金广汇总和陈述了“发起会议”中及后期的大家对网站的架设与创建的意见和思路,同时将网站面临着的困难与问题提交会议讨论与研究。   字串4

  字串1
朱黎兵、金伟民参与会议的热烈讨论与交流,并提出各自的思路与意见
毛毅静在会议上发言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
  字串2

        钱初熹老师提出网站“不要追求点击率,要出精品,以高质量、学术性致胜”,“网站建设可纳入985工程的子项目”的网站建设战略指导思想。
以下为会议记要内容: 字串1
  
张金广介绍 字串4
一、网站的发启与目的:
(1)2005年12月28日由钱初熹教授、朱黎兵、张金广等三人发启和最初提出
(2)建立网站的意图和意义 字串4
(3)组织和运营形式:以联盟形式组成的网站,以编辑部的形式运营
二、网站的结构:
(1)前台:作为发布信息的平台,包括七个栏目
(2)论坛:网站的核心
(3)博客:作为补充,使整个体系更为完善
三、面临的和可能出现的困难(讨论) 字串7
1、经费问题 (1)网站运营需要的开支 字串9
(2)活动需要的经费
(3)参与人员的津贴                                                                             
钱初熹:几种方法
(1)参与人员共同出资(第一年:钱初熹,王大根,胡知凡,张金广,金伟民,朱黎兵,毛毅静,徐丽娜每人100元,共计800元)用来购买近1~3年的中英文国际域名(www.schoolartedu.net )和网站空间。
(2)以后网站做好后,985项目可适当资助 字串2
(3)和管彗勇的网站合作,解决网络空间相关的问题.
王大根:

(1)       买空间之后的服务器问题 字串6
(2)       挂在其它网站之后的域名问题 字串4
毛毅静:
有服务器可挂。可以争取。 字串5
2、作成编辑部的方式。
毛毅静: 字串4
(1)作成电子期刊
(2)目的:保护知识产权
(3)年底合成电子期刊,保证学术价值。
(4)以书代刊“一年做一期”(每年底,各栏目各自精简,浓缩整理出一个专题或主题性文章,然后汇总出一本期刊。强调要出“精”品,强调学术性,专业性) 字串8
(5)参与人员自己开栏目,自行维护。  
(6)纯学术的定位,面向一个固定读者群 字串9
(7)可贴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的摘要。
(8)规范化要求,能够被引用。
钱初熹:
(1)       与湖南美术出版社、南京的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北京的亚洲教育中心等网站比较,学校美术教育联盟要做成一个与其它网站相区别的有特色的网站。 字串1
(2)       不要追求点击率,要出精品,以高质量、学术性致胜。 字串9
张金广:
(1)       范围和文章的来源。 字串4
  网站体现“新”和“广”,新——最新各地的美术及美术教育活动资讯,广——全国各地的资讯来源,也可以转载港澳台的最新资讯,也可以寻求他们的友情支持。  
王大根:
专题栏目与互动板块结合  

朱黎兵:关于长期持久地运营的动力的问题
(1)、倡导每个人的主持的栏目应该与自己当下研究和今后发展的结合起来。把各自的栏目当作自己的研究的过程性档案和交流的平台。不要为了主持栏目而特意去做。 字串2
(2)、专家的新文章建议可以将新文章的摘要或文章的最精彩部分录入栏目中,并注明将要发表的出处或期刊。这样既可以回避版权问题,同时也可以增强文章的影响。 字串6
(3)、最新简讯由各地的研究生和参与人员提供本地的最新或最近的美术和美术教育活动的资讯,不做“一句话”的形式。 字串7

3、主办方和协办方
钱初熹:有条件时可以邀请像管彗勇的美术出版社单位加盟。 字串8
4、网站名称和域名定为:学校美术教育联盟(简洁、明确、关键词少易于搜索) 字串4  串3
5、可否纳入某个研究项目 字串7
钱初熹:网站建设可纳入985工程的子项目
6、扩展文章来源 字串9
每位成员有义务和权利推荐或上传优秀的相关美术及其教育的文章。 字串2
  7、每个参与人员的权限

(1)、网络管理员:张金广
(2)、论坛管理:版主只能一级登陆,以保障网站的安全与稳定。
(3)、各版主负责自己主持的版块中主题的发起、管理、维护与栏目内容的更新。
8、可以网站名义举办沙龙。

9、每个栏目的确定应与每个人的发展或正在研究的科研相结合。  
10、毛毅静:具体栏目的确定:应该实行“实名制”,真正负起责任来。
以下为各位老师提供的论坛主题: 字串8
(1)焦娇:美术教育考研信息
(2)徐丽娜:艺术哲学
(3)毛毅静:博物馆教育
(4)王大根:美术课堂教学
(5)朱黎兵:设计教育


(6)金伟民:美术课程开发

美术教学的生成性
(7)张金广:(1)网络美术教育(2)新媒体艺术教育 字串4
(8)郝飞:研究生互动交流
(9)陈路:教研方向   [具体专题由陈路自己确定后,告之张金广(zjg553@126.com )为其开设该栏目和栏目权限,也可以自己开设] 字串5
(10)迪智奋:评价(与其个人博士客另做链接)
(11)中外美术教育理论(张金广总负责上传)
1)、钱初熹:上传文章(焦娇负责,有困难可传给张金广)

2)、胡知凡:上传文章(8月30日之前) 字串8
3)、王大根:上传文章(8月30日之前)(另做链接)

(三位老师第一次传给张金广的文章全部都已经发到网站上去了!)

12、管彗勇:教材方向   [具体专题由管彗勇自己确定后,告之张金广(zjg553@126.com )为其开设该栏目和栏目权限,也可以自己开设]
13、视觉文化:(负责人为新研究生:名字没听清,此事请焦娇同学请钱老师确定,并通知他 )
14、张金广:介绍网站管理与平台的登陆方面的知识与技巧。
15、焦娇:日常值勤(每周一人,删除不相关的帖子和日常事务)
16、与王大根等国内好的美术教育网站作友情链接,技术操作由张金广负责。所有事情在2007年8月30日前全部做好。
  17、制度化的问题:

保证网站长期持久的营运的制度: 1)  各地美术及其教育的最新资讯,由所有网站成员搜集并上传(新研究生协助和参与上海市美术教育的最新资讯的收集与上传,具体由焦娇分派与总负责)。
2)  运营方式制度化 字串2
3)  激励机制:津贴/自助(是指对新研究生)
4)  为使网站内容更加丰富充分,各版主有权利可以以“学校美术教育联盟”网站的名义邀请专业人士和专家、艺术家参与或参加各自版式块或整个网站的相关活动。 字串6
18、其他未见事宜,待议! 字串7

                                    记录人:徐丽娜  整理人:张金广
                                                    学校美术教育联盟 字串3
2007年7月15日
http://www.schoolartedu.net/zwmsjyll/zgdldq/200805/09-202.html

9#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9:07:53 | 只看该作者
艺术•科学•社会

首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研讨会
The First World Chinese Art Education Symposium

时间:2008年11月29日-12月1日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
主办: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学会 中央美术学院
承办: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美术教育研究中心
协办:湖南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少年宫 北京市花家地实验小学
首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研讨会

一、论坛主题词
艺术•科学•社会

二、论坛主题
1.美术教育中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交汇
2.中华文明传统与现代美术教育
3.生活•创意──美术教育实践与现代艺术的对话
4.学校美术教育研究的社会学视角

三、会议计划
1.主办: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学会、中央美术学院
2.承办: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
3.协办:湖南美术出版社、北京市西城区少年宫、北京市花家地实验小学
4.地点: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西城区少年宫、北京市花家地实验小学
5.内容:嘉宾主题发言、专题演讲、小组论文发表、学生美术作品展览、现场教学观摩与研讨等。

四、会议组织
大会主席:杨  力
名誉主席:郭祯祥、潘公凯
副 主 席:尹吉南、孔新苗
委    员:黄  啸、岳洁琼、秦建平、唐  斌、杨  杰、陈淑霞、郑勤砚
秘 书 长:马菁汝

五、会议日程
1.与会人员到达与注册:2008年11月28日(8:00-21:00)
2.正式会议:2008年11月29-12月1日(三天)

“首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研讨会”大会日程

时间

内容

地点

11月28日
全天

会议报到

留学生公寓与汉庭酒店

19:00-20:00

参会人员ppt演示文件测试

中央美院美术馆国际会议厅

11月29日
8:30-8:50

大会开幕式

中央美院美术馆国际会议厅

8:50-9:30

嘉宾演讲:台湾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研究所教授
郭祯祥
女士
题目:卓越艺术 杰出学校

9:35-10:00

专题演讲: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徐冰 先生
题目:现代艺术与艺术教育

10:00-10:10

茶歇

10:15-10:55

嘉宾演讲:巴黎大学教授
Bernard Darras
先生
题目:
西方艺术和文化教育的矛盾与危机

11:00-11:20

专题演讲: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钱初熹
女士
题目:文化创意产业与学校美术教育的研究

11:25-11:35

集体合影

中央美院多功能厅前广场

14:30-15:10

嘉宾演讲:菲律宾米里亚姆学院教授
Lourdesk. Samson


题目:数字时代的教与学

中央美院美术馆国际会议厅

15:15-15:35

专题演讲: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孔新苗
先生
题目:新媒体图像文化与美术教育

15:40-15:50

茶歇

15:55-16:15

专题演讲: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尹少淳 先生
题目: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对立与统一

16:20-16:40

专题演讲: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王丽雁 女士
题目:台湾美术教育史研究的考察与省思

16:45-17:05

专题演讲: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胡知凡
先生
题目:对1923年中小学图画课程纲要的研究与思考

11月30日
8:10

参观西城区少年宫

中央美院东门集合乘车

9:00-9:10

参与崔丽老师校外美术课程活动

北京市西城区少年宫

9:10-9:40

观摩少年宫开放区课程

9:50-10:20

专题演讲:香港美术教育协会秘书长
梁志芬 女士
题目:“时事议题”
的绘画教学

10:25-10:55

崔丽老师地方特色校外美术课程观摩

11:00-11:25

北京市第八中学美术课程观摩

11:30-12:10

乘车回美院餐厅


14:00-17:55

小组论文发表(每组十二个发言,每个不超过十五分钟)

A组

中央美院5号楼A-103

B组

中央美院5号楼A-107

C组

中央美院5号楼A-104

D组

中央美院5号楼A-108

19:30-20:30

两岸四地及新马泰学会代表座谈会
主持人:郭祯祥 女士

中央美院图书馆报告厅

12月1日
8:35-8:55

嘉宾演讲:香港教育学院体艺学系学者
黃素兰 女士
题目:高中视觉艺术科的改革——学科地位的竟逐

中央美院美术馆国际会议厅

9:00-9:20

专题演讲: 台湾华梵大学学者Johnna Rees 女士
题目:超越视觉文化——在英语教学中视觉文化如何促进跨文化交流

9:25-9:45

专题演讲: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许平 先生
题目:中国的社会发展与设计教育

9:50-10:00

茶歇

10:05-10:25

嘉宾演讲:香港教育学院体艺学系学者 刘仲严 先生
题目:艺术教育研究的科学与社会观点

10:30-10:50

专题演讲: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王大根 先生
题目: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

11:00-11:20

专题演讲: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张小鹭
先生 题目:大众文化情境下美术教育的经典文化性

14:20-15:30

观摩北京市花家地实验小学美术课

花家地实验小学多媒体教室

15:35-16:30

参观中央美术学院校园、美术馆画展、台湾香港美术教育研究成果展


16:40-17:20

大会闭幕式

中央美院美术馆国际会议厅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9:08:28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18:30 , Processed in 0.09913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