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西贯中,创建面向社会的创新美术课程——访钱初熹教授
来源:cafa.com.cn
查看全部图片
背景介绍:
国培计划,其全称是“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中央实施“国培计划”旨在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通过实施“国培计划”,培训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引导和鼓励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教育改革,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
钱初熹教授个人简介:钱初熹,女,1953年3月生。日本筑波大学艺术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体育艺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审查委员会委员,InSEA日本美术教育联合会特别会员。钱初熹的主要著作(含合作)有《美术教育展望》、《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迎接视觉文化挑战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美术鉴赏及其教学》、《当代发达国家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先后主持多项国家、教育部以及国际研究项目。曾荣获“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上海市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育才奖”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美术教育学、学校美术课程与教学、国际美术教育比较研究、美术馆教育等。近年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参与制定并推广国家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改革,并致力于开拓儿童美术心理发展研究领域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美术教育的研究领域,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与此同时,主持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交流活动,在国际艺术教育交流、特别是中日美术教育交流方面起到桥梁的作用。
在此,就中国目前的美术教育状况,特邀请钱初熹教授结合自己对国际美术教育动向的把握来谈谈对此次“国培计划”的看法与建议。围绕着“国培计划”这个主题对钱教授作了如下采访:
问题1:
李盈天(以下简称李):钱教授您好,据我了解您是国内从事美术教育研究的资深教授,我想就您的个人研究方向向您请教,请问您怎么看待当下中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状况?您认为有哪些不足之处,应怎么改进?
钱教授(以下简称钱):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变化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高度的不稳定性,同时社区和学校的网络化引发一场教育内容与方式的革命。我们置身于这一世界之中,我们作为这个系统的一部分而投入与这一系统的互动过程中。
为应对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许多课程学家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课程及课程目标的定义再也不能一成不变。学校的任务是什么?美术课程的本质和目标是什么?这些问题,由于学生、教师、内容和环境各要素之间的激烈互动,我们都应予以重新考虑。我们必须在一个动态的背景下思考人性,思考未来将会或应当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儿童与青少年会产生什么影响,对美术教育又有什么影响;学校美术课程应如何迎接挑战,塑造未来,等等。
自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公布《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全国各地陆续进入美术新课程实验以来,美术新课程的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美术教学内容、方法及评价各方面都得以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美术新课程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虽然课程的广度得到很大幅度的扩展,但课程的内涵深度不够;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尚未摆正;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滞后等。
2010年5月25日至28日,在韩国首尔市的韩国贸易中心举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届世界艺术教育大会”,大会的主题为:“面向社会的艺术,面向创新的教育”(Arts for Society, Education for Creativity)。这次大会的一项重要成果是《首尔议程》,其宗旨是在2006年葡萄牙里斯本市举办的第1届大会主要成果之一《艺术教育路线图》(The Road Map for Arts Education)的基础上深化这方面的工作。第2届大会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评估并鼓励进一步实施《艺术教育路线图》,将其内容纳入三大总体目标的结构之中,每一项总体目标均与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具体的行动要点相配合。这三大总体目标为:目标一:确保艺术教育成为不断革新的优质教育之中的内容及长期内容;目标二:确保高质量的艺术教育活动与计划的构思和实施;目标三:运用艺术教育的原则和实践来促进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和迎接文化挑战。
由此,我提出“创建面向社会的创新美术课程”的观点,从以下两方面加以阐述:
第一,从美术教育为学生个人提供发展机会的角度:通过学校美术课程,点燃心灵,照亮未来,为学生指引以美术的方式发挥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以解决各种普通性问题的基本途径,提供学生个人多元发展的可能性,获得目前学习上以及未来职业上的成功和生活上的满足。
第二,从美术教育为国家做出独特贡献的角度:通过学校美术课程,使学生具备创造性地使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立志成为未来的“创意人才”或“创意劳动力”,以应对概念社会的挑战,在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作出杰出的贡献。
问题2:
李:我看您的简历上了解到您是留日归国,请问您认为中国和其他国家(比如欧美和日本)有哪些不同?
钱:由于我国学校美术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学校美术教育比较注重引进国外发达国家的美术教育理念与方法。近20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加速,教育部与社会各界对美术教育的日益重视以及美术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进展,可以认为,如今我国学校美术教育取得了很多值得推广的经验,已经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当然,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审视自身,发现并解决问题。
首先,回顾20世纪中叶,欧美、日本等国的中小学美术课程内容注重丰富的美术媒材与表现形式的开发,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20世纪末起,这些国家的中小学美术课程内容已不再停留在开发新媒材与新表现方式的层面上,而开始注重作为人文学科的美术课程内容的内涵,注重现在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内在关联。我国在致力于开发多样化美术媒材与表现形式的同时,也对美术课程内容的内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在重视传统文化、关注多元文化等方面仍停留在表层,缺乏内容之间应有的关联,尚未从与现实生活及社会的未来发展相联系的角度去发掘其内涵。
其次,欧美、日本等国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能较好地把握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创造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在我国,美术教师们经过新课程培训后,普遍表示出对新的美术课程理念和目标的认同,但由于缺乏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美术教学方法,特别是未能较好地把握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创造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部分美术教师依然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描绘或制作,不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些美术教师力求取得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创造能力培养之间的平衡,对学生提出发挥想象能力进行创作的要求,但由于示范过度,以致学生模仿范例,作品雷同,遏制了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也有部分美术教师则采取放任式的教学方法,一味地让学生自主学习,却不进行引导或必要的示范,学生无法掌握基本的技法,创造能力同样难以得到发展。此外,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行于形式等。
上述问题阻碍了美术新课程的推进,影响了其有效性。在美术新课程实验进行了10余年的今日,这些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近年来,美国、英国、瑞士、日本、韩国等国在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社会的发展相关联方面,在以创新为核心的美术教学方法的开发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给予我们启发,值得我们加以借鉴。我们应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虚心学习,努力探索,提供优质的美术课程,并落实到每一堂美术课中。
问题3:
李:请问您对这次“国培计划”有什么看法?您认为有哪些优缺点以及如何改进?
钱:在美术新课程改革历程中,“国培计划”仿佛一场场及时雨,给广大农村及边远地区的美术教师带来滋润心灵的雨露。因此,我认为“国培计划”是十分必要,也是非常及时的。通过这一计划,美术教师们领会美术新课程理念,开阔美术教育视野;学习符合美术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提高美术教学技能。广大农村及边远地区的美术教师提高了美术教育素养后,就能在全国各地将美术新课程真正落到实处。
但是,在参与“国培计划”的过程中,我发现存在着既不是专职也不是兼职美术教师参与培训的现象。希望今后在各地推荐参加培训的美术教师的过程中加以改进,让真正担任美术教学任务的教师有机会参与国家级的优质培训。
问题4:
李:请问您怎么看待这次中央美术学院安排的课程表?它有哪些优点?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
钱:我认为这次中央美术学院的“国培计划”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既调动了各方的力量,又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
通过这一计划,美术教师既可以提高美术教育的理论水平,学到新的美术教学方法,还可以开阔美术学科的视野,提高美术学科的素养。由于美术教师多年前在师范院校学到的美术学科知识和技能已不能完全适应美术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及美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因此,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国培计划”中所提供的站在美术学科前沿的讲座,对提升美术教师的学科素养是十分必要且有利的。而“博物馆公共美术教育案例”这一模块的设置,将学校美术课程的空间拓展至博物馆,完成切合今后6月在布达佩斯召开的第33届国际美术教育协会世界大会“美术•空间•教育”这一主题的精神。
这一计划中,由陈淑霞主讲的“艺术实践与教学转换”模块最为独特,也是我最为关注的。我认为可以围绕“艺术实践与教学转换”开设一系列课程,并向全国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开放。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们进修这门课程之后,在美术学科专业教学中增设这一模块,这样才有利于未来美术教师的培养。
此外,“小学美术课堂现场”,是对作为主持人的我的一次挑战。我希望能通过紧密围绕这堂“欣赏•评述”课的讨论,甚至是辩论,改变以往的评课方式。
问题5:
李:请问您对当下的美术馆教育状况有什么自己的看法?
钱:自19世纪70年代起,美国的美术馆就把开展美术教育作为建馆的使命之一。之后,世界上许多美术馆都设置了教育部门,开展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20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在收藏、保管、展示以及研究美术作品的同时,进一步积极开展美术教育活动。21世纪,教育推广已成为现代美术馆的主要功能之一。
20世纪90 年代,我在国外开始探索馆校结合的美术教育,回国后致力于国家美术新课程的推广以及青少年美术心理发展的研究,但我始终没有放弃对美术馆教育的关注及研究。我在华东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研究方向的硕博研究生课程中开设了“馆校结合的美术教育”这一模块,已毕业的研究生中有多人在美术馆从事教育推广工作。
据我所知,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广州美术馆、苏州博物馆、今日美术馆、喜马拉雅美术馆等美术馆在美术馆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作出了杰出贡献。但我国还有许多座美术馆仍然停留在收藏、保管和展示的层面上。今后,希望中国美术馆经常召开研讨会,推广美术馆教育的经验,使更多美术馆加入美术馆教育的行列中,对提高全体国民的美术素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采访人:李盈天,中央美术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