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文化沙漠”摘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3 13:1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文化沙漠”摘帽

文章作者:天璐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2-12-4

    在某网络公司进行的文学城市评选结果中,深圳当选第四名,排名在南京、杭州之前,消息一出,引来争议无数。
    何谓文学城市,笔者说不精准,只是忽然想起维也纳来。维也纳号称“音乐之城”,不仅仅是因为它深厚的音乐历史,无数的音乐大家。一位旅居维也纳近20年的朋友曾经告诉笔者:维也纳人听音乐会,是拿着总谱去的。这种普通市民的深厚音乐学养才是奠定维也纳“音乐之城”的基石。
    这一次,“年仅”30岁的深圳远远甩开六朝古都南京、文人骚客云集的杭州等文化名城,高票当选第四名,除了当地人高呼理所应当,更多的人大呼名不副实。
    质疑者认为,深圳没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也缺乏全国知名的文学名人和文学机构,文学素养并不足以承担全国第四的美名。有网友直言,深圳没有出过一位文坛巨匠,没有出版过一部流传后世的经典作品,甚至在深圳当代报刊里没有文学批评类的栏目,仅仅“拥有全国最庞大的民间写作队伍”不能说明写作的水准,没有观点的文字也无法上升到文学这一层次。另外,没有其他城市长期持续写作者的数字比较,更无从下结论。
    至于“深圳连续20年保持人均购书量全国第一”,也有人表示,购书量多未必与文学有必然的关系。如果购的不是文学书籍,主要是为谋生而学习的工具书呢?再说,购书属于文学消费,而不是文学生产。
    尽管深圳的当选理由并不充分,但公道地说,深圳30年来在文化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努力和政策扶持,在国内城市中绝对是佼佼者。作为一个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城市,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深圳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城市文化特色。如今,活跃的文化与创意产业就是深圳坚持致力于文化城市发展的结果。只是,繁荣的产业发展并不能和艺术创作水平、全民文化素养高低画上等号。
    一个城市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必然要追求文化上的提升,因为无论是宜居还是和谐概念,文化都是最重要的指标。文化发展毕竟和产业发展不是一回事儿,前者至少需要持久的耐力和摒弃浮躁之心。从好的方面看,这次评选是个提醒,凭借着官方、民间的一致努力,假以时日,深圳会真正摘掉“文化沙漠”的帽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06:39 , Processed in 0.08256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