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教学要回归常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7 16:0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教学要回归常识

文章作者:钱梦龙 胡良华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3年1月 
    钱梦龙先生虽年已耄耋,仍孜孜不倦于醉心一生的语文教学,虽不能直接在讲台上挥斥方遒,但仍不忘对一线教师教研人员的谆谆教导。2012年10月,钱先生应邀在安徽马鞍山讲学,会后,不顾疲惫又与参会人就语文教学现存的一些问题展开对话至夕暮。与其对话的胡良华老师得到钱老允许,将录音对话整理如下,与众共享,希望能够给不能亲聆教诲的同仁们一些启发。

    一、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训练
    胡良华(下称胡):钱老您好!很荣幸能拜访您!想向您请教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问题,可以吗?
    钱梦龙(下称钱):可以,共勉,共勉。教学,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教和学之间不是对立的,你教得好,学生就会学、爱学、学得多、学得有效,这个教学才算成功。不能把教和学对立起来,所以老师的教一定要着眼于让学生会学。我在教的时候,多半是教学生读书的策略、方法,关心学生读哪些书。
    胡:您说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在这里吧?
    钱:对,教师主导得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发挥出来了;教师主导得不好,代替了学生的学习或者把教师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学生是永远都学不会学习的。
    胡:您当年不是提出“三主”吗?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现在,有许多人好像对这个训练的主线不感兴趣。语文教学除了思想上的熏陶,训练是不是更重要些?学生的成长不一定完全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一个人的成长跟他生活的社会环境啊,阅读的经历啊,他自己人生的命运啊,应该有很大的关系,对吧?我个人认为语文应该是一个语言实践课,因此“训练为主线”还是很重要的。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不知道钱老您怎么认为?
    钱:对,语言的实践性强。
    胡:那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语言训练呢?
    钱:训练的问题被大家漠视,不少人认为训练已经落后了,已经不适合新的形势了。我觉得对此问题我们国家的新课标(指200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负有一定的责任。因为新课标不谈训练,认为现在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代替。我认为这是个非常错误的导向。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个母语的学习,是语言的学习。一个人的语言学习怎么能没有训练呢?什么叫训练呢?我曾给训练正名,训练是由“训”和“练”两个语素构成,训是老师的教,练就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所以训练是师生互动的一种基本形态。
    胡:这种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您讲。想想也是,这个“训”是言字旁,那个“练”是活动。
    钱:所以说,“训练为主线”是师生互动的一种形态,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好好地教,学生好好地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地学习语言,不断地读写听说。什么叫语文训练,就是“读写听说训练”。
    胡:人的语言能力的形成,实际上就是在读写听说的训练中获得的,是吧?
    钱:我们国家现在的教材,肯定存在一些缺陷。我看过德国的教材、美国的教材,还有新加坡的教材。比如说写作,德国北威州有一个教材的一个章节是教学描写,写触觉在观察上的作用,就不讲这个不讲那个,只搞一个活动,先让小孩子拿手摸这个摸那个,然后提供一些关于感觉啊、质地啊的词语,让他们用这些词把获得的感受给写出来。我们国家基本上不做这样的事。
    二、语文教学要回归常识
    钱:我们要让语文教学回归常识。新课标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远离常识。有些常识性的东西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是要吃苦头的。
    胡:规律是永远在那里的。
    钱:常识是人类经过多少次成功、失败的经验积淀以后获得的朴素的理性知识。
    胡:钱老,您讲的常识我能不能理解为语文教和学的规律?
    钱:对,就是这个基本规律,常识就是符合这些基本规律的朴素的知识。
    胡:既然作为规律存在,不管你认识到还是认识不到,它都存在,所以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回归到这个东西上来。现在弄到这个地步,我觉得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那一场大讨论恐怕是要负一定的责任。那个讨论大多是非语文教学的专家对语文教学说三道四,没有把语文当成一门课程来看,认为语文包罗万象,还把语文的概念无限扩大化了,把文革时代的政治形态带到语文教学当中来了。
    钱: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那场大讨论,发起讨论的一方错在没有了解语文是中小学的一门课程,而只要是课程,就要有课程的目标,有课程的任务。问题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人文学科,它是通过语言训练来进行的,其特点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丢掉语言训练这个基点,就不是语文课了。
    胡:还有一点困惑,我不知道钱老您能不能给我们解释解释?那场大讨论中所提的人文和中小学生能接受的人文是不是一回事?
    钱:人文性本身是个很模糊的概念,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真有些说不清楚,专家们把它搞得很玄,老师很难把握。所以现在就出现了把语文课的语文因素都淡化了,把实实在在的读写听说的东西给淡化了。我主张语文不要谈“性”,人文性、工具性不是对立的,所谓“两性统一”也不是语文学科专有的。记得我提出“三主”的时候,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不少专家对“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反对的。但现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里采用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提法,这使我感到很欣慰。
    胡:文学上有一个观点,就是文学是人学,就是凸显人,把这个观点移植到我们教学里面来,恐怕就是学生为主体。所以我觉得钱老在那个时代提出来是非常了不起的。
    钱:我是从我个人的自学经历中悟出来的,学生一定要有主动性,一定要有自主的意识。我的这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提法,当时反对的声音很多,但真正符合规律的东西是反不掉的。“训练为主线”现在也有很多人质疑,尤其是新课标公布以后,大家认为训练是落后的,因此出现了大量架空文本和语言的“凌空蹈虚”式的语文课。我相信,总有一天也会反思的。
    三、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
    胡:我现在就觉得我在反思。我写过一篇文章《北冥神功与〈列夫·托尔斯泰〉》,那篇文章我一共上了4节课,要说我讲到的东西和学生学到的东西都到位了,但是学生对那些知识却不会用。后来我就在反思,我讲得应该很透彻了,学生学得也很透彻了,为什么对语言能力的提高没有帮助呢?北冥神功最厉害,但是段誉有了它也不行,为什么?因为段誉他不打架,他不用它,就等于是个摆设。把知识当做一个摆设是没有用的。后来,我就想到您的“训练为主线”的理念,我考虑的问题是训练什么,训练到什么程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想可能在这几个方面还需要作深入思考。
    钱:这需要有一个抓手,读写听说这四个方面都重要,但是它的基础是读,因为学生的语言能力(这里主要指书面语言能力)的提高就是从读开始,读一些规范的书面语言作品(课文),就是学习规范的语言。因为学生面对的语言这个东西不是一堆抽象的符号,而是言语的成品,是一篇篇有思想、有人文内涵的文章。
    胡:您刚才提到的一个概念非常重要,就是我们读的文章是“言语的成品”,这就和语言有了区别。
    钱:言语和语言是有区别的。所以我们老师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阅读,在阅读当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很重要的一条是训练语感,另一条是积累语料。这都需要反复训练。
    胡:积累语料的问题现在很多人不注意。
    钱:要积累大量的词汇、句式,也就是语料。
    胡:今天我听了我们老师的一堂课,后来我跟他讲,你教学目标里叫“掌握文中的词语”,“掌握”这个词怎么理解?你这堂课能不能完成?我从他那堂课看是没有完成,掌握不了。“掌握”应该是什么?第一是会读,会认;第二是会写,那个词你要把它写出来;第三是你要让他会释义;第四你要让他能造句,把这四条完成才能叫“掌握”,否则只能是了解了一下。那堂课提到了这一点,但是目标没完成。所以,钱老您刚才讲的词汇、语料的积累,可能是我们现在语文教学中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
    钱:过去有一项研究,是前苏联的,托尔斯泰有多少词汇量,普希金有多少词汇量,果戈理有多少词汇量。词汇量越丰富,语言的内涵也就越丰富,他的表达能力就越强。
    胡:我最近在看鲍鹏山的书,觉得很吃惊,不是说鲍鹏山的思想深刻让我吃惊。让我吃惊的是他用的一些词汇我没见过。在我这个年龄,读书到这个程度还有没见过的词汇,就很佩服他。后来我也看了一个资料,就是有人研究鲁迅先生的全集,鲁迅先生总共用了多少个汉字,我觉得这个研究对语文教学,特别是基础阶段的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我们小学的语文书,真的要有专家认认真真地研究一下词汇、词频,研究一下词汇的量多少合适。
    钱:不光是小学要研究,中学也应该研究,现在中学不研究,小学也不怎么研究,教学一片糊涂账。现在教材不像是一本语文书,它不是一个教材,它很像一本“人文杂志”,一个个单元就是一个个杂志的栏目,然后按照这些栏目来选文章,不少选文也不经典,而且往往还掐头去尾,随便修改,侵害了作家的著作权。
    胡:张晓风的《行道树》文章前三段和最后一段删除以后,文章的意思完全不一样了。加上以后是作家的一种自我表达,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对无私奉献的一种高歌、赞美,但实际上作家不是这样的,作家在内心是有寂寞的,不被人理解的一种寂寞。就像当年鲁迅一样,虽然有一腔爱国热情,但是他觉得自己是在黑屋子里。这才是作家的本意。
    钱:我们的编辑对作家的著作权意识是有点淡薄。
    胡:我看到过一个材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也被作了大量改造。
    钱:这就是削足适履。志公先生编过一套教材,我觉得编的还是挺好的。他的一个指导思想不为大家所认可,就是以“知识为先导”。新课标是淡化知识的。顺便说一句,语文作为一门课程,没有必要的知识支撑,是很荒唐的。
    胡:我记得他的是三句话,叫“知识为先导、训练为主线、能力的养成为依归”。
    钱:这其实就是真正在“学语文”。但大家觉得他现在不合时宜,与新课标的思想不合拍。
    胡:我觉得咱们语文教学,现在最大的苦恼就是学生不读书,我讲的这个书不是简单的教科书和教辅书。我们的教科书是一本人文杂志,教辅书是应试的题海。我们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什么低?语言为什么贫乏?因为他翻来覆去就那几个词汇。我们后来也作了一项研究,作了一个比较,比较小学五、六年级高年级学生作文和初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拿来看时我们很吃惊,所用的语汇、所表达的思想没有多少长进。这正是阅读训练被淡化的结果!
    钱:语言贫乏必然导致思想的贫乏。思想是以语言为载体的,语言很贫乏,很窘迫,他的思想怎么会丰富起来?不可能呀!
    胡:所以我们现在很着急,如此下去的话,我们会毁掉一代人,毁掉中国文化。
    钱:所以我预言将来这个训练的问题必然会受到重视,因为现在在第一线的真正有良知的老师,都已经感觉到了学习语言不训练是不行的。
    四、语文教学也要研究考试
    胡:钱老,我们现在的状态是处在一个困境当中。在您主张下我们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我们一线教师的学养是有限的。像您这样的泰斗,孜孜不倦地研究,有时间研究,有热情研究,有能力研究,最终成了语文教学大家。像您这样的人,在整个中国,毕竟是少数,而且永远都是少数。
    钱:恐怕以后还会越来越少啊!为什么?不是说没有——没有能力,而是底子打得太薄。现在的年轻老师正是我们目前这样的教学体制培养出来的,都是接受的这个教育。
    胡:所以,我们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现在处在“饮冰”的状态中,很焦急,像一团火一样的焦急,烤着,但是一时半会又很难找到出路。
    钱:我的主张是,就按照你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按照你的教学理念来耕耘这块土地。其他的你不要去管。
    胡:我现在就想到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作文教学,一件事情是阅读教学。我为初中作文教学拟了一个顺序,就是从一点一滴的训练开始。比方说,我们有一个知识,我个人认为它是错误的。比如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不能叫六要素,应该是一件事情的六要素,因为记叙文里面有的没有六要素,这是一个。第二个,写了几件事情的复杂的记叙文,更不止一套六要素,但是我们这个知识的错误一直延续到现在,一讲到记叙文就是六要素。所以我的作文的起点就是把一件事情写完整。这不光是个表达的问题,还是一个教学生观察生活的问题。我们在做实验课时,一位老师是这样导入的:你们经历了什么事情啊?学生说:老师,我们的音乐老师比小学的音乐老师好。学生为什么会答非所问呢?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平常人在经历一些事情的时候,经历完了以后会把事情的过程给过滤掉,而是把事情的一个结果或者一个结论留存在记忆当中。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学生不知道把事情写完整的原因。因为他所经历的那些事情的起因、经过的信息已经在他脑子里给过滤掉了。所以我就觉得,如果我们教他怎样把一件事情观察得完整的话,可能学生再回头看他的生活的时候,他看到的信息量就会更加丰富。我就从这个地方来梳理,从写作和生活的关系出发来梳理。我们需要怎样去观察生活,然后才能得到写作的东西。这个事情我现在做了。我刚才还说了一个困境,就是我们一线老师学问是有限的,资料是有限的,学术背景不够深厚,所以必须要钱老您这样的大家带着我们,研究阅读教学要做什么样的训练,训练什么,拿什么来训练,用什么形式去训练。我觉得如果没有您这样的专家呼吁,没有更多的有学养的人来做这个事情的话,靠我们一线的老师很难。
    钱:现在语文老师的确很苦恼,不光是你困惑,我接触过的老师都很困惑,觉得越教越不会教了。我最近看到钱理群的一篇文章,标题是“告别教育”,是非常沉痛的。钱老师这一段时间对中学语文教学浸注他的心血,一直在关心这个问题,但他感觉到无力回天。
    胡:钱教授潜心于语文教育,我们都非常感动,一个大学教授那么关注我们中学语文。
    钱:我看了这篇文章以后,真有一种“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觉。但我比钱理群老师有优势,因为我懂得怎么样让学生考得好一点。过去,以我的理念来教,我的学生一直考得很好的,因为我有我的一套办法。什么办法呢?就是我组织、引导学生来“研究考试”。初中毕业生或者是高中毕业生,都来研究,而不是像有的老师那样把学生驱赶到“题海”中去没日没夜地苦苦操练。
    胡:正如钱老您说的,语文教师是要研究考试的。从2007年开始,每一年,不管我教不教初三,我都要根据我们省里面的《考试大纲》,根据前几年的中考试卷,命四套模拟题。为什么要出模拟题呢?就是要揣摩命题者从什么角度给这一篇文本出题目。这样我在学生训练的时候就有针对性了。所以,我的学生中考语文成绩还是可以的。
    钱:刚才你说的“研究考试”,是你研究还是让学生研究?
    胡:我自己先研究。我有心得,然后跟他们一道研究,再让他们自己付诸实践,这个模拟卷是怎样一个构成,有哪些知识点。我先给他们做,做完了给他们讲,讲完了让学生自己出题目。
    钱:我也是这样做的。我们是有共同点的。就是让学生研究考试,让他们学会命题,学会自己出试卷。这比盲目地把学生赶到题海里面去任其自生自灭好得多。这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
    胡:对。这个做法的效果也能解释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有些老师课上得那么好,学生考试考不好,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在试卷里打过滚儿。
    钱:有的学生爱读书,读了很多书,但还不会考,因为考试毕竟是有规律的,有另一套思维方式,所以王蒙做高考试卷会不及格。刘国正先生你知道吧?是我们中语会的会长,语文界的老前辈。他做高考语文试卷勉强得60分,哈哈哈!考试需要的是另外的一种思维方式。
    胡:也就是说我们的考试,我们出的考题还没有深入到语文的本真,我们的考题指挥棒还没有发挥真正正面的作用。
    钱:因为我们评卷的机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真实的语文水平。
    胡:钱老,您说的回归到语文教学的常识太重要了,常识是我们能搞好语文教学的法宝。讲大话,讲空话,是我们这个时代一定要摆脱的问题。
    钱:大话、空话、貌似“深刻”的话,我们听得太多了。
    胡:我觉得钱老今天给我们说的这几样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怎么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怎样做主导,怎么去训练,等等。我们很期盼着钱老能继续给我们引路,带着我们去研究。希望今后还能得到钱老的指点。
    钱:好。共同研究吧!
    (胡良华 安徽马鞍山市一中;2430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9 06:45 , Processed in 0.07670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