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信息化不是“装备竞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2 02:5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教育信息化不是“装备竞赛”作者:启良春华
                                     ■邓海建
    11月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在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现场观摩会上,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钟绍春转达了部分一线教师的困惑:“对于教育信息化,是不是最近教育部门讲得多、抓得紧,就给我们搞培训?”钟绍春的发言引起了与会领导和代表的高度关注与思考:教育信息化到底要干什么,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什么问题?
    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教育要学会“云”中漫步——这已经是没有疑问的共识。在学生都已学会信息化生存的时候,教师如果还是固守三尺讲台、一寸粉笔,显然就不只是不合时宜的问题。没有人能拒绝得了信息化进程,教育教学工作自然也当主动融入其中,这是工具理性使然,也是教育辩证法的要求。
    从《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已经纳入国家战略的议事日程。只是,信息化网络建设与教育信息化的理想效果,显然并不同步。眼下正是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阶段,也是容易产生问题与困惑的“纠结期”。
    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中,当遵循三个维度:
    一是形式为内容服务,不能本末倒置。投影或课件,网络或终端,不是迎检迎评的花活儿,而是适应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样式的工具。如果教学理念不刷新、教育方法不改进,只是把电子白板当黑板、把PPT当板书,一会儿上网查询,一会儿小组讨论——如此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不仅参与者索然无味,于教育教学效果而言,可能反倒是画蛇添足。
    二是教育信息化是软硬件交互渗透的过程,而不只是架构基础网络的结果。声、光、电技术不是狗皮膏药,更不是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每堂课都要组合应用。尤其是强调主观思辨的课程或单元,抽象的教育过程一旦具象化,孩子的想象空间可能就要被填平。五颜六色的画面,代替不了个性而多元的联想。再说,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也不是电子技术的静态展示。
    三是因地制宜,区别发展。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情况,每所学校有每所学校的特点,这就像当年的地方官网建设一样,总要循序渐进、有所区别。因学校制宜、因科目制宜,结合信息化的特点与利弊,选择性发展信息化教育,比一窝蜂地依葫芦画瓢更有意义。比如面对“100兆网速4万元/年、4兆网速1万元/年的资费套餐”,一些欠发达地区学校恐怕“压力山大”。如果一刀切地要求贯彻下去,结果只能使得捉襟见肘的教育资源配置更为失衡。
    此外,教育信息化的本质仍在“教育”二字,服务于教育教学需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是制度设计的底线。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方面是教育信息化不能自说自话,什么时候推进到什么地步,当多听听基层教育工作者、学生及家长的声音;另一方面,其推进步骤与内容,还得与新课改、教改和谐共振。
    教育信息化推进合适与否、稳妥与否、显效与否,不是看课堂上像不像激情澎湃的“大片”,也不是比谁家眼花缭乱的电子信息技术多,而是看知识、技能、素养等要素能不能借助信息表达,真正内化到受教育者的认知结构中去。今天,在教育信息化的大道上,还是少一点“装备竞赛”为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5:17 , Processed in 0.06660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