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找寻课堂活力与定力之间的支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20 08:2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找寻课堂活力与定力之间的支点  作者:张学军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一个有活力的课堂,首先应该是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大脑。本报记者 张学军 摄
北京市万泉小学六年级学生在教学课上分组讨论 本报记者 张学军 摄
  案例切入
  有一位数学教师对学生极为严格,他认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较为肤浅,因此没有必要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中去探索与钻研。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只需要跟着他的教学思路走就行了,不需要学生有别的创新。虽然学生在他的课堂上不活跃,但却可以屡次在考试中取得令其他班级羡慕的成绩。
  有一位英语教师的教学极为活泼,她始终认为英语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是一种传播文化的手段,所以经常通过情境教学、对话教学等方式来组织课堂。在课堂上,学生学得很轻松,也具备较好的英语交际能力;教师也因为不断的教学创新在各种公开课中屡获大奖。但令教师与学生共同困惑的是,他们班的成绩并不占优势,甚至还时不时落到年级的后面。
  主持人:
  韦立中(江苏省丹阳市教育局局长)
  嘉 宾:
  周彬(华东师大教育学系副教授)
  马宇凯(江苏省丹阳市教育局副局长)
  戎年中(江苏省丹阳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王雄(江苏省扬州高级中学特级教师)
  陈跃红(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小学特级教师)
  朱禾勤(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校长)
  王克苏(江苏省丹阳市高级中学特级教师)
  王旭平(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副校长)
  课堂活力的多与少
  韦立中:在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们都明白课堂应该活起来。但在实际操作中,限于原有的教学评价标准没有改变,教师的个人能力与素养没有改变,所以许多教师仍然按部就班地走老路,就如案例中的数学教师。在各种各样的公开课上,我们不难发现活力四射的课堂,但这类课堂无法迁移到家常课里去。正因如此,才会出现案例中的英语教师那样的老师,可以在公开课中拿到大奖,但却很难在家常课中取得实效。
  王雄:在经过近10年的课程改革后,在各种新理念的冲击与渗透下,我们更有必要进一步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课堂活力。就我的理解,课堂真正的活力并不表现为教师上课有没有活动,有没有让学生动起来,而是教师在教学中有没有真正尊重学生,教师上课时自己有没有投入情感,包括对学生的情感,也包括对自己所教内容的情感。还有,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符合教学规律。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的课堂,才是真正体现活力的课堂。在这两个案例中,从单一的角度看,两位教师都是成功的。但从两者结合的角度来看,两位教师的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
  韦立中:活力和定力的问题,体现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道理。定力,我理解成一种规律、一种原则。活力,我理解成一种自由、一种方法、一种途径,这是需要结合教学情境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展开的。因此,课堂中一定要坚持一些本真的东西,教学要万变不离其宗。不管这个法、那个法,这个模式、那个模式,都要围绕规律来展开。但教育规律本身是死的,教师的使命就是在课堂中把这些死的规律,运用到活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重新恢复它的生命力,并最终实现课堂活力。
  王旭平:不管是教师,还是学校管理者,对课堂活力的关注都是不欠缺的,关键问题在于太急迫,说得更重一点就是太功利。他们希望青年教师的课堂一开始就富有活力,希望教师的每堂课都富有活力,在这种评价标准的引导下,我们的确造就了一批各级各类公开课大奖的获得者,但却将课堂活力变得肤浅了,甚至到了弄虚作假的地步。
  课堂活力的真与假
  朱禾勤:什么才是真正的课堂活力,我觉得可以用以下三个方面来检验,即有真活力的课堂应该能够做到说动学生、调动学生和感动学生。教学不是演讲,但不等于教师教学不具有演讲功能。如果教师不能说动学生,学生就没有意愿听课,后面的所有活动对他都不再有意义。教师要调动学生,就要看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就要看所呈现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学生是否喜欢。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感动学生,这不是让教师说自己是多么热爱学生,而是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让学生被教师与所教学科之间的感情感染。
  王克苏:讲到课堂活力的真与假,我补充一个例子。在一个小学课堂上,教师上课时设计了很多活动,不管是回答问题,还是参与活动,学生都很积极。但我发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学生一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都很自然地把手背在后面。在我看来,一个有活力的课堂,首先应该是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大脑。尽管这堂课看起来很生动活泼,但这最多也就显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了活的理念,但却没有让学生真正活起来。
  王雄:我来提供一个富有课堂活力的真实例子。在小学一年级的课上,教师讲解“蘑菇应该奖给谁”这篇课文。课文大意是:兔妈妈要出去,就让两只小兔在家里练习跑步,等回来后问两只兔子跑得如何,一只兔子说自己和乌龟赛跑得了第一名,另一只兔子说自己的骏马赛跑得了最后一名,结果妈妈把蘑菇奖给了与骏马赛跑的兔子。一般来说,教师都会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妈妈之所以奖励与骏马赛跑的兔子,是因为他有勇气挑战强者。但这位教师并没有这样,而是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角色扮演,去体验不同兔子的感受,自己感受到与乌龟赛跑的骄傲和与骏马赛跑的勇气。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些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兔子也要识趣,不能盲目去挑战骏马,教师对这种观点也给予了鼓励。正是在这些细节中,课堂活力得到了彰显。
  韦立中:不能把活力简单地理解成是活动,活力的核心在于动力。活力不只是看上台演说或者做游戏,它既是对学生主体价值的尊重,也是对学生学习思维的激活。像那位数学教师,不能说他没有在课堂中搞活动,他这样的课堂就没有活力,关键是他的课堂有没有激活学生的思维。有的时候,课堂的静也是一种活力,那是思维的活力。所以课堂中的动与静,并不是活力的必然表现,关键是动与静是否与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一致,与课堂教学规律保持一致。
  戎年中: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区分真假活力。假活力可以掩盖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而真活力才是教师教学实力的真正表现。比如那位数学教师,如果他的课堂在没有活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那证明这位数学教师是有足够实力的。再如那位小学语文教师,要关注到学生在有感情朗读与角色扮演中的情感变化,如果缺少足够的课堂观察力,也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在我看来,虽然教师都想追求课堂活力,但真正的课堂活力仍然来自于教师的教学实力,仍然要遵循教育规律,这就是教师的定力了。
  课堂定力何在
  周彬:在课程改革前,我们主要担心教师是否具备把课堂搞活的理念与能力。在课程改革后的今天,课堂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不再是教师是否具备搞活课堂的理念,而是教师搞活课堂的质量如何,这就牵涉到课堂教学的定力了。遍观今天各地对课堂教学的高度关注,在各级各类的公开赛与课堂比武中,教师们把课堂搞活的本事越来越大,用的方式方法越来越多,反倒让人担心课堂定力何在。
  韦立中:在课堂上,很多教师发现学生兴趣不浓时,就开始通过课堂活动来吸引学生。可是,一旦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后,教师自己往往又收不回来了,或者课堂上的时间又不够了。教师收不回来,这是教师的教学能力问题,这应该算是定力。课堂上时间不够,则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问题,这也应该算是定力。
  陈跃红:的确如此,今天教师对搞活课堂的必要性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但对其深刻性还远远认识得不够。要让课堂具有活力,就有必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发散出去还要收回来。现在在课堂上,教师放开来是没有问题,但放了还要收回来,却没有几个教师能够做得到。第二,动了也要静。有些课,活动不少,表演不少,辩论不少,但活动过了,表演过了,辩论过了,又该如何总结与反思活动呢,这就需要静了。这也可以算是思维层面的动,但却是最缺少的。第三,快了还要慢。现在提倡课堂要快,要有大的活动,但课堂中对细节的推敲太少,在该慢的地方还没有慢下来,毕竟慢更需要教师的能力和素养。第四,深了还要浅。教师对学科和课堂的深度把握,这是教师的教学功底。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要浅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够跟进,才可能真正造就课堂的活力。
  戎年中:教师要能够做到这四点,那就不仅仅需要活动的能力,更需要基于教育规律的定力。课堂定力,也就是既强调教师自我教学素养的提升,还强调对课堂质量的高度关注。因此,要造就和夯实课堂定力,就需要教师能够专注课堂教学,不因物质的诱惑而放弃专业发展,不因工作中的竞争而放弃专业追求,从而做到静心读书和潜心研究。只有这样的教师,自己有定力,他的课堂也才有定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才有定力。
  韦立中:现在的教师之所以缺少定力,除了教师自己的原因之外,我觉得也有必要检讨一下我们的教师评价制度。目前,对教学结果的评价是看教师的考试成绩,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大多还是看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活泼,或许正是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教师更容易受外在因素的诱惑,从而丧失了定力。在各种各样的考试面前,教师疲于应付,应付的结果就是用原始的方法来获得成绩,用肤浅的方法来课堂作秀。尽管考试成绩有了,但教师不得不陷入整天的忙碌之中。尽管每天都在追求课堂活力,但最终却失去了课堂定力。因此,不管是学校管理者,还是教育行政部门,都需要反思一下:我们出台的各种各样的评选活动、各种各样的考核指标,究竟是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还是在为教师设置更多的外在诱惑。
  陈跃红:在讲到如何历练课堂定力时,我觉得有必要强调两个问题。一是课堂在注重多元思维时还要注重一元价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肯定要鼓励学生的多元思维,但多元思维要服务于一元价值。比如教师讲《狐假虎威》这篇课文时,有的学生就说这只狐狸真聪明,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意识到,学生讲狐狸的“聪明”是对的,但这种“聪明”是不应当鼓励的。二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感的同时还要有文化感。课堂上当然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这毕竟是在课堂上,主体性是要服务于文化性的,课堂上学生的活泼始终要有益于教学目标的落实,有利于文化学习活动的开展。
  用定力垫高活力
  韦立中:课堂中的活力和定力是相辅相承的。以不倒翁为例,它之所以好玩,是因为它灵活多动。但是灵活的玩具有很多,不倒翁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还在于它不但多动,而且动而不倒,这就靠不倒翁底座的定力了。课堂中的确需要活力,但更重要的是教师把课堂活力定位在什么水平。如果把活力定位在低水平的定力之上,那这样的课堂就是作秀。如果把活力定位在高水平的定力之上,这样的课堂才富有智慧。
  周彬:一位教师的课上得好不好,方法固然非常重要,组织形式也不容忽视,但除了这些以外,对学生的关心程度、对教学规律的把握程度也很重要。别人上课注重师生互动,自己上课也注重师生互动,但两者可能有质的差别,因为每个人在设计师生互动时的动机不一样,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不一样。如果只是为了动而动,那这就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与感情。如果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或者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这样的动才具有了教育意义。在课堂上,动与不动是看得出来的,但为什么动却是看不出来的,可以认为前者就是活力,而后者是定力。
  马宇凯:上周我去听了两堂非常特殊的课,一是特殊教育中心为特殊儿童上的课,一是为农村家长开的课。从理论上,前者应该更注重定力,因为特殊儿童很难集中注意力;后者应该更注重活力,因为家长很难接受学校的观点。可事实上两堂课都很成功。前者活力四射,明显感觉到教师设计的活动是有针对性的,他们对学生太了解了。后者的成功却并不在于如何让家长会更活泼,而是上课的教师非常有定力,整堂课聚焦在学生最近出现的核心问题上,尽管他在讲孩子们的不足,但在讲的过程中却表达出了他对学生深深的热爱。所以在课堂中活力与定力是分不开,但基本上可以说定力决定了课堂的有效度,活力决定了课堂的可接受度。
  王雄:我们通过提问来看活力与定力之间的关系。要让课堂活起来,提问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有了问题才有了思维的互动。可是,当教师提问后,能否真正地倾听学生的回答,并给予真实的反馈和建议,这就显现出一位教师的定力了。此外,一堂课教师可能提二三十个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否在一条链条上,也就是说他们是否组成了问题链,因为只有问题链才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那么,对单一问题的设计是需要的,但对问题链的设计就显现教师的定力,有了教师的定力才可能有课堂的定力。
  韦立中:对一个教师来说,有了活力,有了定力,才会有魅力。一个有活力的教师,是一位有生活情趣的教师,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有定力的教师,是一位有品位的教师,他能够感染并引导学生有品质的学习。对课堂来说,不管是活力,还是定力,都要针对学生的能力。活力是为了学生的成长而活,而不是为了教师的教学需要而活。定力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定,而不是为了证明教师的个人水平而定。通过这次讨论我们大致可以作如下总结,那就是将活力与定力结合起来的教师,才可能在专业发展的路上走得更远。只有将活力与定力结合起来的课堂,才能够在提高学生能力的路上走得更远。
  《中国教育报》2009年5月15日第7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7 01:18 , Processed in 0.08288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