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8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木心]是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4 19:2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寂=待》一书著者刘国琼喜读[木心]。

[木心]是谁??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09:12:43 | 只看该作者
  
木心-----在日本的一次演讲



     初次到日本,一下飞机,被记者围住,我说了话:



   “日本的文化,来自中国唐家废墟,是对中国文化的—种误解。”



   第二天早晨看报,不得了! 日本国朝野鼎沸,指斥我口吐狂言,是最不受欢迎的人。



   看来我只好“不带走一片云彩”地悄悄地走了。



   然而日本人有柔之礼,刚之心,迅速组成了—个“欢迎会”,文质彬彬地请我出席——当然要辩论了。



   会场颇大,颇优美。衮衮诸公,正襟危坐,记者如穿花蛱蝶,兴奋极了。主席先生鞠躬如也,我深深答礼。宾主坐定,镁光竞射我这个不大不小的众矢之的。



   主席先生话毕,我开言:



   “日本文化来自中国唐家废墟, 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误解——误解得好!才有如此独特的日本风格出现。



   “和服之妙,在于取中国的宽博而化为便捷。袖、裙短了不少,短得明快,宜于行,宜于坐,宜于舞,别有一番闲闲雅雅的潇洒。中国的古服,就是因为拖泥带水,妨碍活动而被淘汰了。眼看日本人至今还穿着和服,摩登得很,可知这“截短”自有其远见卓识。



   “茶道之胜,在于氛围圣洁,情致幽玄。 一系列程序井然的小动作,丝毫苟且不得,正附合‘诗成于格律而毁于自由’的道理, 催眠似的引人明心见性。人的杂念本来自人的杂质,茶道作了澄清, 世上澄清难持久,弥撒也不是只做—次,人能不时得茶之精灵的澄清,是人的能事了。



   “居室、器皿、餐具、玩物、小环境大环境, 日本一直能葆物质的本色:木、竹、石、纸……清清楚楚,天真相见——多谢日本,你们的偏爱是高明的,自然的本色,人的本色,够美了,不要借口现代文明而暴殄天物。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一样有着生态平衡的规律,违之也要受惩罚,至少是舍了本,逐了末,这又何苦来。



   “日本的庭院、书道、花道, 一片生机,都是对外来文化的误解,我愿称之为‘了不起的误解’。如果有人认为我故作逆论,应纠正为‘对中国文化的创造性的引用’,我能接受这个说法吗?不接受。作为我的论点的注脚我也不接受。形成日本风格的因素是日本人的天性、气质,不是一时一人形成得了的。在形成之初之中,没有理论体系,没有皇家意志,没有权威人士在启示控制,当初毋庸讳言是想亦步亦趋维妙维肖地传过唐家衣钵的,恰是步而斜趋而逸,另有妙别有肖,给人画像画成了自画像。矗立在空气中的浮屠与倒映在水中的浮屠,一浮屠也,空气与水不同质,浮屠也就异了形。人的心目,更不是静水,日本人传导中国人的文化艺术是在不知不觉中走了样,出了格。凡是动机纯良,想理解而理解得不对,才叫误解,与恶意的曲解不可混淆。使我迷醉的乃是:日本人的天性气质的内在景观,怎样的内在肌理内在纤维,才会把中国的风格徐徐转化为日本的风格。西方人常会分不清,中国人日本人都一望而知那是你们的这是我们的。游乐场中的‘哈哈镜’把人变为怪物,除了哈哈,别无兴味。如有一种镜子把一个美人变成另—种美,似曾相识却又陌生新鲜,那我当然要买下这面魔镜。



   “日本的风格,一路来总叫我惊叹,越细心越能看出变法的神妙,左顾右盼,到处有这样的唐踪宋迹,就只在文学的方块汉字上,我忍俊不住,错得如此滑稽的用字,也难于查考始于谁手。主席先生,请允许我说下去,日本在乱用汉文的同时,也保存了不少在中国倒反忘掉了死掉了的文字,而且,近代的‘西风’是经由扶桑岛而吹入支那大地的,‘条件’、‘影响’等词都来自日本,中国大得方便,谨此致谢,请多关照。



   “中国也曾有过对外来文化的高明的了不起的误解,遗迹尚在云岗敦煌,那时,对印度、阿拉伯,甚至远远的希腊罗马,误解所及,全成了卓越的中国风格,而且是非同小可的伟大的风格,可惜真不知怎么一来,鬼不使神不差,这种根源于中国人的醇厚秉赋的‘误解的本领’失了传,泄了气,越来越乖巧伶俐,徇人之意——所以,当我看到日本对中国文化艺术的误解是如此巨细不漏,中边俱透,我不禁偏爱了你们的偏爱,我想写一本书,在书未成时,抑制不住心中的快乐,我说出来了,日本文化是对中国文化的彻头彻尾的误解……谢谢主席先生,谢谢各位。”



   霎时满堂掌声——日本学者怎么用掌声来与我辩论?



   我醒在床上,阵雨叩窗,热、口渴、梦如人生。



   人到临死才可以说“人生如梦”,活着时,现实与梦还是有层薄薄的弄不破的区别。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09:10:35 | 只看该作者
孙郁/李静著《读木心》目录

甲辑

陈村 关于木心

陈丹青 我的师尊木心先生

何立伟 意外之人,意外之文

乙辑

童明 木心风格的意义??论世界性美学思维振复汉语文学

许志强 论木心

丙辑

孙郁 木心之旅

李静 “你是含苞欲放的哲学家”??论木心

春阳长 途跋涉的归真返璞

岳建一 一去不返的高蹈践行??读木心先生作品有感

李宗陶 文体家木心

仲青 精神世界的呈显者??论木心

丁辑

王向 晖以热诚惊觉诗歌??木心诗歌的精神力度

赵鲲 投江不与水东流

赵鲲 “安谧地一惊”??《琼美卡随想录》读后

戊辑

春阳 木心诗七首细读

孙郁 《寿衣》点评

孙郁 游走于世界的狂士

刘春 《温莎墓园日记》点评

陇菲 陈人无人道??读木心《遗狂篇》

陇菲 木铎声声,我心摇曳??读木心

己辑

网友说木心

附录

木心先生事略

木心作品年表

编后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09:08:34 | 只看该作者
夏风中。。。。。

我知道,浮来汆去的
都不是我最后的情人

那最后的一个将会来临

乡村歌手弹琴轻轻唱

无知地唱着荒凉的欲望

爱情早已失传,宝藏空竭

夏日的阵阵清爽的南风啊

我经识过多少恋的成败

优雅的初恋继之粗鄙的热恋

疲倦,哦,却又怕死贪生。

性欲与饥饿日日不召而至。

懒洋洋,我坐在木栏上荡脚。

等待最后的情人的到来。

真是的,我便能一眼看清。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09:05:15 | 只看该作者
木心的诗


从前慢

             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09:03:56 | 只看该作者
将心比心读木心[zt] 

以世俗论,木心可能是个“失败者”--在《我纷纷的情 欲》中,我意外窥见这一“结论”。读一本诗集而悬想作者的 世俗成败,不免乖张,何况成败观因人而异:成功者看出成功, 失败者敏感于失败。当然,无非是种种世俗的“成”与“败”。

在这本诗集中,木心先生作于二十岁上的诗,仅只三首: 《英国》(十七岁)、《阿里山之夜》(二十一岁)、《思绝》(二十九 岁)。其余诗作几乎全部写在六十岁之后--论诗,年龄不应该 是问题。然而读者不免会揣度作者在诗中透露的情感状况。以 我看来,木心青年时代的诗与晚年的诗,情感表达是“不对称” 011 的。换个说法,他的青年诗作仿佛出自老人之手,而写在晚岁 的一百一十六首诗作,则耀眼如年轻人的白昼!

这奇异的反差,稍事阅读即意趣纷呈。不难想象,木心 二十岁上的诗作大抵散失,与晚年的大量创作相比,越是年迈, 作者越显青春。我甚至认为这种“青春感”出于两种可能性: 一是体力上的机智,一是智力上的机智。一位诗人在晚年开发 诗歌的可能性,是为机智,而反复追怀昔年的情感履历,则很 可能成为文学上的不智。木心的策略是“俭省”的、轻盈的, 惜墨如金而直抵情爱的本真。诗集题曰《我纷纷的情欲》,整 本读过,处处感知作者将“情欲”的精魂与无尽的美,散落诗 集的各个篇章与词句,既从容,亦不露声色。

有谁的情欲是“不深刻”吗? 是成功者,因其成功,志得 意满,丧失了深刻的可能。为什么说木心是“失败者”?因其 深刻,尤其是因阅历丰富而迟迟到来的“事后观”,“情”历历 俱在,“人”成熟了,成熟为精辟的诗。

看木心六十八岁时在英国的照片,费翔之流的<a href="http://car.auto.ifeng.com/brand/20009" target="_blank"><font color="#1e00ff">标致</font></a>,岂可 攀比。这等目光、气质、神韵,在风流潇洒的年岁必定潇洒而 风流。他精通美,珍惜一切美的人事--我心下不禁赞叹,这 样一张脸,难怪诗中了无岁月的年轮,若非一颗诗心,哪得长 生不老。时间的旅程在木心笔下无效、无痕、无迹,此地即在 彼地,此时即在彼时。

我自知这是玄而又玄的感叹。且读木心的诗。

《寄回波尔多》,一九八八年,木心六十一岁。“吃鱼的日 子不吃肉/ 我认为是良心问题”。令人叫绝的结尾!这种近 乎奇迹的洒脱,缘出何种技术与手法?在当代艺术家用拙劣的 012 拼贴挪用批量制造画作的时代,木心的神乎其技,直如托尔斯 泰对于一幅绘画的形容:“这样地富于技巧,却看不出技巧在 哪里!”我尚未细赏,仅这两行,已足够无穷的回味。

《大卫》,一九九○年,木心六十三岁(诗前注明“交给 伶长,用丝弦的乐器”),其中无一字涉及“情欲”,每段十六 字:“莫倚偎我/ 我习于冷/ 志于成冰/ 莫倚偎我”,又言: “来拥抱我/ 我自温馨/ 自全清凉/ 来拥抱我”。且看,只在两 组四句十六字之间,大卫与作者、主体与客体、读者与他者, 往还交迸,不暇顾及,反射紧接反射,而字面、句式、节奏、 用词,莫不隐动着情感性状的跳宕变异。在诗作中,形式感 与音乐感的谐趣是可能的、可及的、可学的,然而情感的矛盾、 悲情、彻悟、平静,能在诗中如此诸般转折指归,岂是“文 字游戏”所能说通。

《南欧速写》则是木心诗作中容量甚大而用词精严的一首。

作者的笔端触及八个人,每人一段,各占三句。个个面面俱到、 有远近亲恶之感,如戏出里的角色。最末两段是:“近月以来, H 勤奋/ 顾盼生姿,不知何故/ 心情太好是不好的/ / 谅必在 寂寞/ 只能由E 去寂寞/ 我已寂寞过了”。啧啧,这个木心, 他的漫不经心,他的闲谈式的用句,看来浅,却浅而不薄,逼 人再三回味。而这样的诗句,在诗集中比比皆是,不故作端庄, 不故作勾引,读到了,停下来,心中会意。

木心,无疑拟西洋诗传统及观念入于诗,然而斟字用句莫 不透射东方人的思维(含而不露)、东方人的视角(不具有侵 略性)。他的诗、诗句、诗意,具有纯正的东方的文字美。本 雅明所发明(或占用)的“最后一瞥”,作为都市化的产物, 013 陌生人之间的“一见钟情”被“最后一瞥”所替代。这样一 种状况,及隐藏其间的现代人的“即时审美”,在木心这里已 做成转换。他所见及者,是集体的失重,即集体相较个体而言, 缺少重量感。本雅明从人群中发现了个人与个人相遇的优美与 震撼,木心发现什么呢? 且看《巴黎俯眺》:“许多打着伞/ 在大雨中/ 行走的 人// 我们实在/ 还没有什么/ 值得自夸”。

“我们实在还没有什么值得自夸”,虽是复数的指认与代 言--无论是在一九九○年代的巴黎、二○○○年代的纽约, 或者,二○○七年的北京--但是,真的!我确信:“我们实 在还没有什么值得自夸!”我忍不住以我们这两代作诗人的所 谓“超现实主义风格”,将这首诗篡改为《巴黎仰望》:“我们 实在/ 还没有什么/ 值得自夸/ / 许多打着伞/ 在天空中/ 行 走的人”。而如此一来,我的戏拟之作与木心先生那种原汁原味 的经典感、那种经得起篡改的原创性,划分出多么显著的差距。

木心原是画家。他将绘画的观念与直觉直引入诗。《旷野 一棵树》,纯然是绘画的“诗歌版”:“渐老/ 渐如枯枝/ 晴 空下/ 杈桠纤繁成晕/ 后面蓝天/ 其实就是死/ 晴着/ 蓝 着/ 枯枝才清晰/ 远望迷迷濛濛/ 灰而起紫晕/ 一棵/ 冬之 树/ 别的树上有鸟巢/ 黄丝带,断线风筝/ 我/ 没有”。这诗, 稍有绘画敏感的年轻朋友理应警觉,学得如何“读画”,学 得“我”与“一棵树”的同构关系。写诗的人,则如何是层层 叠叠的笔法、触目的清晰度,如何是意境的采摘、意象的衍生, 读这诗,尤其可以警醒。

而我所最感兴味的,仍是诗中散落的“纷纷情欲”。我 014 愿指木心为“男人中的尤物”,这“尤物”的情欲,何其“优 雅”,但不是“一个人”的优雅,而是全人类的优雅。“从前 的人,多认真/ 认真勾引,认真失身”(《还值一个弥撒吗》); “那夜晚/ 接连三次一见钟情”(《纸骑士》);“切齿痛恨而/ 切 肤痛惜的才是情人”(《肉体是一部圣经》);“谁愿手拉手/ 向 白夜走/ 谁就是我的情人/ 纯洁美丽的坏人”(《论白夜》)。最 可惊异的一首,我以为是《醍醐》,男子不可错过,一旦读过, 受益终生:“你在爱了/ 我怎会不知/ 这点点爱/ 只能逗 引我/ 不足饱饫我/ 先得将尔乳之/ 将尔酪,将尔酥/ 生酥 而熟酥/ 熟酥而至醍醐/ 我才甘心由你灌顶/ 如果你止于 酪/ 即使你至酥而止于酥/ 请回去吧/ 这里肃静无事”。

这是木心诗作的神髓,或者,是“纷纷的情欲”的归结性 陈词。写情欲的西方诗,纷纷纭纭,漫若星河。惠特曼的“我 歌唱带电的肉体”,金斯堡的“用酒精和阳具和数不清的睾丸”, 里尔克的“杜依诺哀歌”……皆可谓气韵贯通之作。而木心从 不宣示情欲的强悍的一面,而是情欲的“反复”性,就此再三 再四纠缠不已,乃成诗集。

我不拟将木心先生与中国当代诗人作一比较,他是彻底的 异类,有着完全不同的异质,他的诗,可能不入我辈的“诗眼”, 因为我们对于诗歌的理与知(白话诗、当代诗),无法在木心 的诗中获得求证,因为我辈的审美经验从未遭遇这样的诗。用 冯唐的话说,就是:“You have to be out to be in(你必须 非主流才入流)”。我也不欲阐发他诗学的根底与涵养。有关木 心的修学背景和海外经历,已被言说太多、太偏,反而不利于 对木心的认知,使他不复可亲可近。现在他的诗集出现了,荡平了所有虚妄之说--修为和学识,与作诗不是因果关系,诗 直逼心灵,凡诗,必是心灵史,阅读木心的诗,须得“将心比 心”,以致“诛”了他的心,这才领教作者的诗心竟能如此纯粹。

这超越时间、葆育完好的“心”,便是诗的灵魂--木心先生 将和莎士比亚那样,被后世称为“诗人”。
8#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09:02:49 | 只看该作者
先生照片



木心豆瓣作家小站
http://site.douban.com/106830/
更多关于木心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309461/
7#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09:01:57 | 只看该作者
 






陈村 毫不夸张地说,木心先生的文章在我见到的依然活着的中文作家中最是优美、深刻、广博。
  童明 木心风格不足“一脉相承”,而是“多脉相承”。他的精神气脉既系于春秋、魏晋、汉唐的华夏文化,又源于古希腊的悲剧精神,而思维特征和艺术格调却又是两方现代派的,且与近三十年来最深思熟虑的西方人文思想息息相关。
  孙郁 读几册木心作品集,像一番奇遇,自叹天底下还有这样的文字在,似乎是民国遗风的流动,带着大的悲欣直人人心。
  李静 木心寻返久经失落的的古典词语,借以拓展思维、感受和想象的边界,由此,他创造了一种真正成熟、华美、丰赡而高贵的现代汉语。
  梁文道 他像是从一个从来没有断裂的传统中出来的,他能够用文字把你整个儿抓进去……
  陈子善 虽然姗姗来迟,毕竟还是来了,现在是到了木心先生的散文“墙外开花墙内红”的时候了。
  陈丹青 我可以想象不出国,但无法想象出国之后我不曾结识木心先生。
6#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09:00:12 | 只看该作者
【木心先生语录】


         ◎木心谓:那口唇美得已是一个吻
         ◎木心谓:汉家多礼,称愚人曰笨伯
         ◎木心谓:石洗蓝布多口袋的马甲,又入世,又出世
         ◎木心谓:要恭维残障人士的长寿真为难啊
         ◎木心谓:寂寞无过呆看凯撒大帝在儿童公园骑木马
         ◎木心谓:炎阳下的芭蕉的绿是故意绿的
         ◎木心谓:又来一个羞答答的厚颜无耻者
         ◎木心谓:那脸,淡漠如休假日的一角厂房
         ◎木心谓:修改文句的过程是个欲仙欲死的过程
         ◎木心谓:决战于帷幄之中运筹于千里之外的年轻人哪
         ◎木心谓:有知之为有知,在其知无知之所以无知
         ◎木心谓:当仁不让,就是当不仁不让,不让其不仁
         ◎木心谓:安徒生初到中国时,大家叫他英国安徒生
         ◎木心谓:寂寞,多半是假寂寞
         ◎木心谓:桃树不说我是创作桃子的,也没参加桃子协会
         ◎木心谓:汤显祖的简札可读性颇高,你说呢
         ◎木心谓:看在莫扎特的面上,善待这个世界吧
         ◎木心谓:手忙脚乱地爱过一夜,从此没见面
         ◎木心谓:精神世界是不是也有统一场呢
         ◎木心谓:人自有了镜子才慢慢象样子起来
         ◎木心谓:全世界选定的健美先生,一枪立毙
         ◎木心谓:实在不惯于地上走,鹰说
         ◎木心谓:王实甫比关汉卿更懂事些
         ◎木心谓:女人最喜欢那种笑起来不知有多坏的笑
         ◎木心谓:好看的人,咬指甲时尤其好看
         ◎木心谓:穷得晚餐后饮苦艾酒吸摩洛城堡牌雪茄。
         ◎木心谓:西方早已文明,尚留下舔食指姆指的小野蛮
         ◎木心谓:微雨夜,树丛间传来波兰的心悸。
         ◎木心谓:公园石栏上伏着两个男人,毫无作为的容光焕发。
         ◎木心谓:你煽情,我煽智
         ◎木心谓:昨夜有人送我归来,前面的持火把,后面的吹笛
         ◎木心谓:秋天的风都是从往年的秋天吹来的
         ◎木心谓:一个酒鬼哼着莫扎特踉跄而过,我觉得自己蠢极了
         ◎木心谓:红裤绿衫的非洲少年倚在黄墙前露者白齿向我笑
         ◎木心说:智者无非是善于找借口使自身平安消失的那个顽童。
         ◎木心提出厚黑学新解一则:专制使人皮厚,开放使人心黑。
         ◎木心谓:无为是一种为,不是一种无
         ◎木心说:傲慢是天生的,谦虚只在人工。
         ◎木心说:人,徒劳于自己赌自己,自己狎弄自己。
         ◎木心说:不时瞥见中国的画家作家,提着大大小小的竹篮,到欧洲打水去了。
         ◎木心说:最佳景观:难得有一位渺小的伟人,在肮脏的世界上,干净的活了几十年。
         ◎木心谓:每有俗子挟洁癖以凌人,外厉内脏也。
         ◎木心说:书法只在古中国成一大艺术,日本书法是婢作夫人,当代中国书法,是婢婢交响,不知有夫人。
         ◎木心举契诃夫为例,认为俄文似乎是天生累赘的。
         ◎木心说:背德者每每在伤人以前先已自伤,在伤人以后又继续自伤。
         ◎木心认为司马迁说五百年必有什么什么的只是浪漫的穿凿,以致生一顽皮的想法,曰:五百年有一读者来。
         ◎木心初见诺伐利斯画像,便觉颇有意趣,后来在他人文章中断续 邂逅片言支语,果然可诵,而观其脸相,不知怎地一见就明白有我说不明白的某种因缘在。
         ◎木心说:若顿悟不置于渐悟中,顿悟后恐有顿迷来。
         ◎木心认为杜斯妥也夫斯基嗜赌,更嗜人,然是在文学中嗜人,实际生活中并不嗜人,所以伟大。
         ◎木心说:在演戏时,他在乎台下是什么人,值不值得为这些人演,才演,因此始终难成为演员。
         又谓:无论由谁看,都愿上台演,他也不作此等看客。
         又谓:无论由谁演,都愿在台下看,他也不会对此等看客演出。
         木心又谓:即使找到他愿意看的演员, 却找不到与他同看的人, 观众席空着, 演员不登台,他又成不了看客。
         ◎木心说:哲学的废墟,夕阳照着也不起景观。而作为群体看,无所谓好处,所以不值得凭吊。
         ◎木心因幼时忆诵某一不以诗名却善诗者而感慨诗之盛世难再,神州大地已不知诗为何物。
         ◎亚里斯多德认为大自然从不徒劳。
         ◎读了一日本航海人的真实手记,木心认为矫情绝世,特立独行,都是在为别人做事,因而免他去航海。
         ◎木心说任何理想主义,都带有伤感情调。
         ◎木心谓所有的艺术都是浪漫的,而谁也未曾发现此一可怕的大事!
         ◎死亡是生命的另一个开始,木心( 很奇怪的 )认为:活着的人不配议论死的美。
         ◎袋是假的,袋里的东西是真的,曹雪芹用的是这一招,后世红学者左右横竖的说了又说无非说袋是真的 ,木心说:当他们认为袋是真的时, 袋里的东西都成假的了。
         ◎木心说:把小说当哲学读, 把哲学当小说看--否则没有哲学没有小说可读了。
         ◎一千年,两千年过去了,木心以为耶稣不会再来,还认为来了就不是脚色了。
         ◎木心谓:昨夜才真正有点懂得耶稣为什么要替门徒洗脚。
         ◎木心说:所谓「回到莫扎特」, 用「回到莫扎特」这句话是词不达意的。
         ◎木心说:爱大,情仅是爱的一部分。
         ◎木心说:中国人的脸,多数像坍塌了而照常营业的店面。
         ◎木心谓:听到普希金对贡思当的「阿尔道夫」的赞赏,又快乐了半天。
         ◎ 在西方,下雨了,行人带伞的撑伞,没带的一样走,没见有耸肩缩脖的狼狈相;若两车相撞,在警察到达前,不说一句话。木心举此二则小事为例,认为中国一百年也未必做得到。



1.好事坏事 过后谈起来都很罗曼蒂克

2.懂得树 就懂得贝多芬

3.君子忧道亦忧贫

4.无审美力者亦无情

5.从前的那个我 如果来找现在的我 会得到很好的款待

6.象火车铁轨边的蔓草那样的一生啊

7.智慧是剑锋 才华是剑气 品德是剑柄

8.时代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9.好像《红楼梦》这部书是红学家写的

10.思想家一醉而成了诗人 一怒而成舞蹈家

11.岂止是艺术家孤独 艺术品更孤独

12.我之为我 只在异人处

13.大观园招宴 红学家还是不赴为妙 要行令联句的哩

14.绝无幽默感的人 是罪人

15.提倡幽默 是最不幽默的事

16.行人匆匆 全不知路上发生过的悲欢离合

17.我回过头去对十九世纪说 我们不该是二十世纪

18.故国市街 人都陌生 一阵阵风全是往前的风

19.直道相思了无益 且作新狂解救狂

20.天鹅谈飞行术 麻雀说哪有这么多讲究

21.玩物丧志 其志小 志大者玩物养志

22.爱情是天才行为 早已失传了

23.人类是包法利 艺术家是包法利夫人

24.爱情是幻想出来的幻想

25.人是在等人的时候老下去的

26.桃花太红李太白 杨公下忌柳下惠

27.夏晚阳台上 美国的风吹给我中国的往事

28.择友三试 试之以酒 试之以财 试之以同逛博物馆

29.谢灵运惯用媚字 固媚

30.花的香是形而上的

31.艺术而不艺术 就什么也不是

32.艺术的极致竟然是道德 以音乐表现出来的道德

33.艺术是从来也不着急的

34.善与恶对立吗 善好像与伪善对立

35.历史是家教

36.绝色美貌是看不清看不准看不完的

37.幸亏我是艺术家 可以不顾艺术理论

38.我爱好诗人 所以对坏诗人特别恨

39.从明亮处想 死 是不再疲劳的意思

40.看人看其头脑 才能 心肠

41.世上多是无缘之缘

42.我觉得坐在书桌前一如坐在钢琴前

43.成也是海 败也是海 还是帆船的致命情人

44.找不到理想 可以找个人来寄托你的理想

45.伟大的作品等待伟大的读者

46.相敬如冰

47.文学是一字一字地救出自己 书法是一笔一笔地救出自己

48.予不嗜甘 而苦尽甘来之甘 嗜之

49.轻柔的谈吐 心似深山流泉

50.宇宙无人文 奈何以人文释之

51.由贫穷而构成的一点浪漫 予决不求人沟通

52.酒使我陶然 烟使我卓然

53.会当身由己 婉转入江湖

54.淡淡地浓 浓浓地淡 人情味是这样的

55.植物开完花以后都露着倦意

56.人一入名流 便不足观

57.无审美力是绝症 知识学问救不了

58.君子难近乎 远小人则君子近焉

59.我追索人心的深度 却看到人心的浅薄

60.静旁边是静

61.十一月中旬 晴暖如春 明明指的是爱情

62.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是演技派

63.有些事我乐观其成 有些事我乐观其不成

64.负心人负了我以后 还会去负别人 我平静下来

65.先要把别人的不义而富且贵看得如浮云吧

66.坐听别人说大话夸海口 我有一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觉

67.庸俗已近恶俗 恶俗就是恶

68.智者生涯 天天愚人节

69.小有才气 反而显得小家子气

70.纯乎私人性的作品就不是艺术

71.美无性别 若有性别则是性不是美

72.种种神童 就是没有哲学神童

73.张之洞中熊十力 齐如山外马一浮

74.你爱文学 将来文学会爱你

75.离开佛罗伦萨不是告别艺术 艺术就是这点好

76.其实每一次恋都是初恋

77.我讨厌肉麻 不过不麻就没有肉了

78.你常常笑得使我看不清

79.不以成败论爱情

80.不会思想的人的思想是可怕的

81.等待高尚伟大的读者 当他出现时 我就不再卑污渺小了

82.那种吃苦也像享乐的岁月 便叫青春

83.往往是还未开始爱 爱已经过去了

84.麻木的人都爱说跟着感觉走
5#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08:58:22 | 只看该作者
【来源:新京报】 【作者:曹雪萍】






   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出版,木心接受本报越洋电话专访

  9月8日回国的机票已经放在木心书桌的抽屉里了,他时常会下意识地拉开抽屉看一看。对于此次回到在他眼里似乎更像舞台布景的乌镇,似乎多了些味道,自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在国内出版后,一时间有关木心现象的争论曾掀起了文坛不小的波澜,但似乎仅仅就一个作家的一部作品就盖棺定论为时过早,本月,木心的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出版,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也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报记者电话专访了远在纽约的木心,他强调,自己绝对不是什么“神话”。他希望读者在阅读了他更多的作品之后能认识一个真实的木心。

  木心是谁?”木心可能是我们时代惟一一位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文学作者……”陈丹青说。“木心是藏匿在纽约25年的华人作家。”一读者说。“木心的尴尬在于我们的文化消费已经进入调笑时代,即使算作文化奢侈品,半辈子吃了太多的苦,也很难松弛从而成为文化奢侈品。”三联杂志主编朱伟在博客上撰文。一时,人人争问“木心是谁?”一个作家的作品即是他的响器,我们在阅读过作品之后,回到他成长的历程中,一起感受一个旅居纽约的作家的赤子之心。

  ■人物名片

  木心1927年生,原籍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82年定居纽约。从1984年起,台湾洪范、圆神、远流等出版社陆续出版了木心作品,包括: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散文一集》、《即兴判断》、《素履之往》、《马拉格计画》、《鱼丽之宴》、《同情中断录》;诗集《西班牙三棵树》、《巴珑》、《我纷纷的情欲》、《会吾中》;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等。

  立志做丹青师傅

  海明威说:“不幸的童年或许会造就作家。”在木心看来,他的童年也是不幸的:江南庄园的上空布满守旧思想,老式家长大多期盼孩子从事法律、医学,但幼年的木心却迷恋绘画与文学。姑妈说他“将来要做丹青师傅呢!”

  木心在电话里笑说这段往事:“结果呢,不小心真的做了(陈)丹青(的)师傅”。日后他告诉年轻人:少年时代立下的志愿,因妥协而背叛,会遭到惩罚;始终不肯背叛自己的人,即使吃了很多苦头,最终却可以笑着。“这就是艺术之所以伟大!”

  木心小学时代作文优秀,但有时也偷懒,他央求姐姐:“帮我开个头!”姐姐便执笔破了题,他说:“你这样写,叫我怎样接得下去呢?”姐姐嗔道:“真笨!”承之转之,全文已得四分之三。弟弟说:“最后的感想最难了!”姐姐说“这有何难?!”捉笔草就扔给他———“很多人会夸耀自己的童年多么聪敏,我却写自己的傻气。这好比在交际场合,炫耀自己的人跟前是围了几个听众,听一会也就散了,最后赢得掌声却是那笨拙的叙述者。”

  木心童年的老师是私塾先生,课堂是茅盾书屋,他时常泡在那里,如鱼得水。但他不是书呆子,对写作与人世的热情,从未消退。至今让木心称快的是,他的退稿记录是零。“其实当时写得很烂”,他回忆道,“自己也学张爱玲写农村,其实根本没有去过农村。”他也学瓦格纳,倾心于悲剧的美,写到最后,所有角色都死了,只好写鬼魂出场。

  冷观《此岸的克里斯朵夫》

  15岁,木心离家去上海美专学习绘画,后转入杭州艺专继续学习。在回忆体小说《此岸的克里斯朵夫》中,他写到一位后来去台湾的艺专老同学席德进:他一辈子做艺术梦,却不得法,人说艺术是浪漫的,他就浪漫;人说艺术是唯美的,他就唯美,死后入柩,居然身着清朝官服。“如就当时所知的已经成型的人物而言,其中最卓荦者,也不过是浪漫主义在中国的遗腹子……中国没有顺序的‘人的觉醒’‘启蒙运动’,缺了前提的‘浪漫主义’必然是浮面的骚乱,历时半个世纪的浩大实验,人,还是有待觉醒,蒙,亦不知怎样才启。”这样的感慨,由文中的“我”最终收回了留给席德进的告别信,而发生内在的呼应。

  儿时的木心,喜欢逃学和看戏;青春时节的木心,常常独自梦想……中年被幽囚在积水的地窖中,他就着一盏最小号的栀灯,不停作曲,“即使狱卒发现了,至多没收乐谱,不至于请个交响乐队来试奏,以定罪孽深重的程度吧。”在那场浩劫中,他的整整20本心血之作被毁,但他并未动摇:他说,文学是他的信仰,是这信仰使他渡过劫难。

  读过《九月初九》这篇散文的人大多折服于木心文学的中国风骨,对他的知识结构更感到好奇。对这个问题,他说,这归结于没走邪路。他从小既熟读四书五经,又遍览当时所能读到的世界文学,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俄罗斯长篇小说被他比喻成“文学的棉被”,达·芬奇是他心中的彗星,艺术则是“终身大事”———这世界很不公平,白痴可以是亿万富翁,疯子可以是一国君主,从事艺术,则什么人就会作出什么艺术品,这一点,他认为就是“公平”。

  56岁去欧洲寻根

  56岁那年,木心远赴西方。“我是带着欧洲出来的呀!”他解说他的出国不是唐僧取经。当意大利人问他是不是来旅游的?他回答:“我来寻根。”少年时代的阅读使他早就认识了欧罗巴,一旦亲历斯土,他的感慨是:“别来无恙”。

  陈丹青与木心同在1982到了纽约,初次见面竟在地铁上。此后至今整整24年,陈丹青是木心持续书写的见证者。

  当初两人一见如故,用上海话长谈到天明。那时木心散文小说常见于主流中文报端的文学副刊:《侨报》、《中报》。平日里,两人约在中央公园或咖啡馆见面,木心取出前一夜写就的手稿给他看,自己在公园长椅上安静地抽烟,看到好句子,陈丹青一再击节赞赏。

  1985年前后,中国台湾陆续出版木心的散文、小说和诗集。著名台湾诗人亚痃则在东南亚举行的文学盛会上一面击鼓,一面朗诵木心的散文———《林肯中心的鼓声》,之后他又在台湾击鼓吟诗,在给木心的信中他说,击鼓太用力手上的皮都磨破了。1984年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为木心特设“散文展览”专号,题名《木心,一个文学的鲁滨逊》,编者导言提到:木心在文坛甫一出现,即以迥然绝尘、拒斥流俗的风格,引起广大读者强烈注目,人人争问“木心是谁?”

  作为徐志摩时代后第二批出国留学的华人作家,木心常打趣说,“你不时瞥见中国的画家作家,提着大大小小的竹篮,到欧洲打水去了。”作为第二代去国外孤独奋斗终而定居的华人,像木心这样被西方主流社会承认的,实在不多。他的部分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并作为惟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明威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在哈佛与耶鲁这些名校主办的《文学无国界》网站,木心拥有众多忠实读者。有评论说“木心本人就是一个‘异体字’,读他的文章要备好字典”,这只是木心文学的一面,另一面是他洗练到平白如话的语言,而这种书写语言背后的世界性观念,一旦翻译,便能赢得西方读者的深刻共鸣———美国文学评论家RobertoCantu教授在读完《温莎墓园日记》后,给翻译者童明写信说:“现在是星期六深夜,实际上已是星期日清晨,不过这个世界必须停下来,让我讲几句对木心表示钦佩的话。”

  文学“嘉年华”

  上世纪90年代初,木心应纽约一群大陆文艺家执意邀请,开讲《世界文学史》课程,历时五年,学生中有画家、舞蹈家、评论家和历史学家。听课学生最多时达到30余人,双周一课,每堂课4小时,寒暑假停课。木心说,陈丹青手快,5年的课堂笔记工工整整。而陈丹青听课的感觉,一是无穷的愉快,一是智力“不支”,往往四五小时后,所有同学面露倦色,只有木心先生还能谈笑风生,“木心先生最年迈,可是在座所有年轻人的精力和智力远远不及他。”

  木心称那几年的课堂是“嘉年华”,大家穿的整齐得体,听课间隙吃点点心,喝下午茶。陈丹青说:“回想起来不可思议,那段时光多么奢侈啊。”当时曾有位舞蹈家穿着时尚,一进门就说“木心老师,一路走来我的心怦怦直跳。”

  木心回说,“正好是当下电影的名字———《美女与野兽》。”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

  每堂课的讲义,木心手写近2万字。陈丹青回忆道,他做学问的态度十二分老实,即便讲到土耳其、波斯或印度作家,他也将不同作者姓名的拼写法端端正正写出来,讲到关汉卿、汤显祖,则将其生卒年月写清楚。令学生们惊异的是,木心并未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几乎全凭自己的记忆力讲述各国文学史。而木心在讲述史料之外,最令陈丹青钦佩的是卓越的史识。木心自己举例说,他讲《诗经》,轻载道价值,重文学价值,他认为,“《诗经》是世界一流的诗。”

  陈丹青说,大学中文专科都开世界文学史,所以“重要的不是讲文学史,而是怎么讲,谁在讲。”讲述先秦诸子和希腊哲学的那几堂课令他印象深刻,因为木心给予学生这样的观念:中国的先贤和西方哲人,都是一流的文学家,都用文学语言讲述哲学和伦理。木心先生说:“《圣经》无疑是伟大的文学作品,耶稣是第一个懂得悲哀的诗人。”

  陈丹青说:“我所迷恋的是木心以及他这代人的语言方式,通透、温厚、泼辣,大道理讲得具体生动,充满细节和比喻,一针见血,丝毫没有空话套话,没有学术腔。”多年来他目睹先生的不仅是文章、谈吐、仪态,更从无数小事小节中领会老师那种平实认真、一丝不苟,领会美与生活的融会无间。木心自己裁剪制作衬衫,设计皮鞋,烧一手好菜,布置家居更是拿手好戏,点石成金。他说平时特别喜欢看木心不慌不忙一道道工序做菜的样子。他感叹道,这样无处不在的启发,根本无法效仿,因为渗透人格。

  2000年元旦刚过,上海季风书园的董事长严搏非去纽约的家中拜访过木心,他表示虽然在此之前我就知道木心,但见他本人后还是觉得怎么就横空出世这么个人。“木心讲话你需要仔细听才觉出味道。”这是他作出的判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6:50 , Processed in 0.11224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