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素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8 07:3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素养

郭志明

  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理解这种素养培养落实到我们的语文教学,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之情。戴高乐曾经说过:“语言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而“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余光中语),作为炎黄子孙,理应传承中华血脉,热爱祖国语言。我们从事语文教学,其至要任务就是让我们的孩子以满腔热情拥抱语文,以积极的情绪投入语文的学习,并将这种感情作为伴随终身的情愫;其次是要养就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习惯和技巧,这些都是让其终身受益的东西。只有具备了这些,他们才能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言感觉、发展思维能力;第三,要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这些能力虽然是外显的,却凭借着内在的积淀;虽然某一方面可能比较突出,却需要综合的融通;虽然是一种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建构,却需要特别适应实际的需要,也就是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第四,语文素养还有其重要的外显形式,这就是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它通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潜滋暗长一种良好的个性、高尚的人品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作为完美的人在诸方面能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教师角色:进入新课程以后,作为教师,传统意义上“传道受业解惑”的角色定位受到越来越强烈的挑战,大家都要进行思考和调整,并进行着渐进而非裂变的角色转换。对这种变化,人们通常用三句话来概括,即教师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当然,这三句话比较抽象,我感到,还是应该具体一点,好操作一点。基于我们的教学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由注重传授转向注重发展,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活生生的、有自主能力、需开发潜能的生命体。通过教学,我们既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又要让其情操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并促使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由注重教师教转向注重学生学,教师不能只考虑自己怎样教,津津乐道于自己设计的精巧、教授的得法,而要关注学生学的状态、学的方法、学的效果;由单向信息交流转向综合信息交流,最优化的教学过程一定是信息量流通的最佳过程,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反馈、交流及时普遍地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由控制主宰转向平等融洽,教师要改变惟我独尊的心态,扭转牵着学生鼻子走的陋习,置自己于学生平等的地位,努力创造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的良好氛围,建立新型的、融洽的、共进共生的师生关系;由统一规格教育转向有差异的教育,孩子千差万别,个性各异,用统一的规格和要求去实施教育,势必扼杀学生的个性,阻碍他们的健康成长。为此,我们要正视这种差异,研究不同学生的特点,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由模式化教学转向个性化教学,教学应该有一些基本的套路,但不能落入窠臼,每一个教师有他的专长,每一篇课文有他的特点,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情况各异,而教材的处理、教法的使用又因文因人而异,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打破模式,努力追求和实施个性化。

  传统和现代: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而言,实施新课改必须确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教学行为。但是,课改并不是对传统的彻底否定,而是一种扬弃,也就是课改后的语文教学必须弘扬优秀的传统,将长期以来人们积累的经验很好地融入到现在的实践当中,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具体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去努力:一是要弘扬写字教学传统,通过描红、临帖等写字训练,让学生增强对文字的识记和理解,促进人的大脑发育,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二是要弘扬吟诵教学的传统,语文教学反对死记硬背,但古典诗文、现当代名篇的背诵还是必须的,因为这些记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积淀,从而强化自己的语文功底,增强自己的语文能力,并由此产生一些灵感,在平时的语文应用上能得心应手;三是要弘扬文体教学的传统,尽管天下文章有相通之处,但不同文体的作品有其独特之处,从不同的路径去阅读,才能顺其文脉,登堂入室。如果不注意区别文体特征,只讲究阅读的共性,那很可能难以中的入里。而从写作的角度看,不同文体也有不同文体的要求,其结构、语言、手法、技巧都各有明确的指向,所以我们在适度淡化文体的同时,还是要凸显文体特点,张扬语文个性;四是弘扬渗透教学的传统,语文是最具渗透性的学科,表现在“文”与“道”的渗透、听说读写的渗透、知识点与能力点的渗透、跨学科的渗透等。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就要构建立体、多元的教学体系,力求使语文教学在更广阔的背景、更深邃的层面、更丰厚的建构上去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和水平;五是要弘扬淡化序列、淡化精确的传统,语文学科的呈现方式是一篇篇课文,它的知识和能力的再现具有循环往复、渐次加深的特点,没有鲜明的系列性,我们可以利用这种优势,将重要的语文信息不断的给学生以刺激,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我们还可以合理安排课文教学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触课外阅读材料,以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拓宽阅读视野,养就良好的兴趣和习惯。以文字为基础材料的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不确定性,这就为我们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方面,对语文信息的理解有时我们要不求甚解,另一方面,我们则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历和情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视角去理解作品的形象和韵味;六是要弘扬写作模仿的传统,通过模式化训练,促使学生写作有体有式,合“格”合“范”,早点登堂入室,少走弯路。当然,模仿的同时要注意改进,注意创新,避免陷入机械、呆板的境地,而要显出生机,给人活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6:54 , Processed in 0.08918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