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65|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益服务教育文化专业网站《教师之友网》关注网络助学的长阳‘英子姐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6 13:1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益服务教育文化专业网站《教师之友网
关注
网络助学的长阳‘英子姐姐’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3:38:02 | 只看该作者
贺英子姐姐助学网站开通



-

信息来源:清江文坛作者:刘小平



今天你推开了窗门
你倚在窗前
我看到阳光扑进窗子
泼在你的脸上
看到你衣服上的泥痕
猜你一定走了很远的路程
看到窗台上的玫瑰正在绽放
它们将被赠给寒门学子
你身边站着很多人
你们在响亮的说笑着
又在准备出发吗
能不能带上我一道前行
今天你推开了窗门
你倚在窗前
你减少了三分神秘
倒增加了七分亲近
                               写于2010年11月19日星期五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3:34:17 | 只看该作者
湖北“英子姐姐”公益助学基金成立
  • 2011-01-27
  • 作者:田豆豆
  • 来源:人民网



(记者田豆豆)1月27日,湖北希望工程英子姐姐助学基金新闻发布会在团省委举行。团省委副书记胡勇政、楚天都市报副总编辑熊爱玲、大楚网副总余凯、“英子姐姐”刘发英、武汉常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兵出席发布会并讲话。

  人民网武汉1月27日电 (记者田豆豆)1月27日,湖北希望工程英子姐姐助学基金新闻发布会在团省委举行。团省委副书记胡勇政、楚天都市报副总编辑熊爱玲、大楚网副总余凯、“英子姐姐”刘发英、武汉常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兵出席发布会并讲话。
  新闻发布会现场,武汉常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兵向“湖北希望工程英子姐姐助学基金”注入首期善款十万元,标志着“英子姐姐”公益助学基金正式成立。团省委副书记胡勇政向“英子姐姐”刘发英颁发“湖北希望工程爱心大使”称号,并与“英子姐姐”、媒体代表共同启动激光球。
  胡勇政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希望工程作为湖北公益助学的第一品牌,成立这个以个人名义的基金,是希望工程的光荣和责任。希望工程将严格按照规定,管好用好助学基金。同时,希望工程真诚呼吁媒体、网友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努力,壮大英子姐姐助学基金,让更多山区孩子都能获得学习生活条件的改善。
  宜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乡村女教师刘发英,扎根山乡教书育人18年来,长期关注贫困学生的成长成才。特别是2005年以来, 刘发英 老师在网上注册“英子姐姐”,利用休息时间开始网络募款助学活动。6年来,她注册了英子助学网http://yzjj.changyang.gov.cn/,结识了600多位网络助学爱心人士,组建了遍布世界各地的“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团队,为全县468名贫困学生募集助学资金80多万元。她曾获得“中国希望工程园丁奖”、“湖北省农村优秀教师”、“宜昌市百名学生最满意教师”、“长阳县十大女杰”、“长阳县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6年来,她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募集助学资金81万多元,资助贫困学生468名。她的事迹曾多次被《楚天都市报》、《三峡日报》、新华网、腾讯网等媒体报道。
  作为一名“草根”公益的发起人,“英子姐姐”的爱心事迹在网络上感动了不少网友,也吸引着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这份爱心事业。为了将“英子姐姐”刘发英的爱心事迹发扬光大,号召更多人关注公益、参与公益、热爱公益,帮助我省贫困青少年成长成才,团省委、省青基会联合“爱心姐姐”刘发英共同设立“湖北希望工程英子姐姐爱心基金”,依托省青基会全省唯一5A基金会公益平台,共同将“英子姐姐”助学基金培育打造成希望工程名下的一支全新子基金,让其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银行汇款:
  户名: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开户行:武汉市工商银行水果湖支行
  帐号:3202 0059 0900 0228 570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东三路7号
  邮编:430071
  捐助热线:027-87233550
  电子邮箱:hbxwgc@126.com
  注:捐款请注明“英子姐姐助学基金”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3:33:23 | 只看该作者
网络助学又添新途径
“英子姐姐”助学微博圈开通


    湖北日报讯  (通讯员杜强)备受全国网友关注的“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又有新进展。22日,“英子姐姐”助学微博圈启动仪式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举行。助学微博圈上线不到半小时,湖北一致魔芋公司、湖北华饴木本油脂公司的员工通过微博各自认捐3000元。参加启动仪式的当地干部群众现场捐款4.15万元。
    据介绍,“英子姐姐”刘发英2005年开始从事网络助学,结识了海内外爱心网友700多人,截至目前累计募集助学资金284万多元,惠及长阳及周边县市的1005名贫困学生。
    省青基会秘书长彭长春认为,在慈善遭遇信任危机的2011年,“英子姐姐”网络助学一枝独秀,成为长阳乃至整个湖北的道德标杆和“公益名片”。
    另悉,刘发英已成为央视“2011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3:32:14 | 只看该作者
共青团湖北省委将建“英子姐姐”助学基金


时间: 2011-01-2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宜昌1月26日专电(记者刘紫凌 冯国栋)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近日报道湖北宜昌长阳自治县乡村女教师“英子姐姐”网络募捐助学资助460多名贫困生的事迹后,在湖北各界引发强烈反响。共青团湖北省委、宜昌市委等有关方面高度重视。继宜昌市委书记郭有明批示要求向刘发英同志学习后,25日共青团湖北省委派员赴长阳看望刘发英同志,并表示要设立湖北希望工程“英子姐姐”助学基金。    
共青团湖北省委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张奕在实地探访后,对刘发英和她的团队给予了高度评价:刘发英长期扎根山区,心系教育事业,牵挂贫困山区的孩子,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无私的爱心。她通过网络助学,架起了通往海内外的爱心桥梁。他说,刘发英网络助学的典型,是希望工程的重要力量,具有平民性、创新性、团队性和持续性,充满着时代感,其精神感动人、教育人。共青团湖北省委将专设湖北希望工程“英子姐姐”助学 基金,以保证慈善助学质量,增强号召力和公信力。
   刘发英表示,将不辜负社会各界和国内外网友的信任,尽一切努力,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继续做好网络助学工作,让更多的寒门学子学业无忧,早日成才。    
湖北宜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乡村女教师刘发英,扎根山乡教书育人18年来,热情投入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教学质量始终位居全县前列。特别是2005年以来,刘发英老师在网上注册“英子姐姐”,利用休息时间开始网络募款助学活动。6年来,她结识了600多位网络助学爱心人士,组建了遍布世界各地的“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团队,为全县468名贫困学生募集助学资金80多万元。(完)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3:31:04 | 只看该作者
“英子姐姐”网络助学走进央视《新闻30分》
2011-07-06 长阳县委宣传部    杜强   

7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新闻直播间》两个栏目,分别报道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花坪小学副校长、党员教师刘发英网络助学的感人事迹。其中,央视《新闻30分》在《我是共产党员》系列报道中,以《刘发英:托起大山的希望》为题,生动记录了刘发英坚持走访贫困学生、以网为媒汇聚爱心、建立助学团队和助学网的不平凡事迹。同日,湖北广播电视台总台公共频道《旗帜》专栏也对“英子姐姐”的事迹作了20多分钟的专题报道。         当日,“英子姐姐”亮相央视荧屏之后,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网友们纷纷留言为她的善举叫好。来自湖南株洲、湖北宜昌、江苏无锡、甘肃、山东德州、辽宁、吉林白山、北京大兴、新疆塔城等地的爱心人士纷纷通过电话、短信、QQ和网站留言等方式与刘发英联系,表达对其的敬意,并希望加入爱心助学团队。当日下午,刘发英挂在网上的QQ一直闪烁不停,手机电池也被网友打光了,其创办的助学网站上,网友留言如同飞舞的雪花。据初步统计,刘发英当日下午收到江苏网友“格尔金”、甘肃网友“真拙”、辽宁网友“东北老农”等捐赠的助学款达14000元。面对网友的信任和鼓舞,刘发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老师、当校长,作为一名党员,就是要尽自己的能力多帮助孩子们!”,她还表示:“网络是虚拟的,但网民力量却是真实的。下一步希望更多的爱心网民参与进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目前,“英子姐姐”刘发英和她的助学团队已累计募集助学款170多万元,681名贫困学子得到及时资助。起初四处碰壁的她,用锲而不舍的信念和透明公开的流程,赢得了无数人的信任。如今,她的助学团队已遍及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央视主持人在新闻节目中这样评价“英子姐姐”:“刘发英就是用自己的爱心赢得了资助者的信任,也帮助了更多的孩子!”   
        刘发英扎根山区教书育人20余载,始终热情投入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教学质量位居全县前列。特别是2005年以来,刘发英在网上注册网名“英子姐姐”,利用休息时间开始网络募款助学活动。6年来,她结识了600多位网络助学爱心人士,组建了遍布世界的“英子姐姐”助学团队。今年还与团省委、省基会联手设立了全省首个草根基金——“湖北希望工程英子姐姐助学基金”。
        今年年初以来,刘发英网络助学的事迹,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4月份,由新华社发起的“中国网事·感动2011”第一季度十名网络人物评选结果揭晓。“英子姐姐”刘发英获得第五名,成为中国网民心中的草根英雄,同时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入选“中国好人榜”。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3:30:10 | 只看该作者
21人爱心团队助“英子姐姐”6年网络助学(图)

发布时间:2011-01-14

网来源: 荆楚网



楚天都市报 记者陈杏兰 唐宜贵 摄影:见习记者胡九思
图为:“英子姐姐”助学团队忙碌工作的情景

  6年助学,一路走来,“英子姐姐”也曾遭遇怀疑、挫折和动摇。她说,如果没有亲人、同事、朋友的鼓励和帮助,她很难坚持下来。
  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去年11月,“英子姐姐”助学网开通。她的爱心助学团队也发展到21名固定成员,其中既有普通教师、偏远山区学校负责人,也有退休副县长、知名作家、省级劳模等。有了他们,相信“英子姐姐”的网络助学之梦将会飞得更高更远。
  天天帮忙跑邮局和银行
  丈夫成了“义务取款员”
  “英子姐姐”的丈夫叫覃守龙,是一名中学教师。他中等个头,皮肤黝黑,戴一副近视眼镜,外表质朴,略显内向。但一聊起网络助学,他顿时滔滔不绝起来。
  自2006年秋季起,“英子姐姐”收到的爱心汇款越来越多,这些钱需要尽快交给学生。当时她在白沙坪小学当校长,还分管着附近5所学校,工作十分忙碌,于是取款任务主要落到在资丘镇一所高中任教的覃守龙肩头。从学校到镇上有好几里路,多的时候,他一天要跑四五趟,渐渐开始埋怨妻子“多管闲事”。
  2008年春季开学时,一位老人领着8岁的孙子,带着20个土鸡蛋,赶了几十里山路,特意到“英子姐姐”家表示感谢。夫妻俩十分感动,塞给孩子50元钱,还找出一包儿子的衣服给祖孙俩带回去。
  这件事对覃守龙触动很大,让他深深感到“妻子做的事情很有意义!”从此,他心甘情愿当好“义务取款员”,无论刮风下雨。
  昨日,“英子姐姐”动情地说,她实在记不清丈夫到底帮她取过多少次资助款,只知道他为此骑垮了两辆摩托车。
  接连遭遇变故曾想放弃
  同事爱心接力助渡难关
  刘发英昨日回忆,网络助学6年中,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是她最艰难的时候,一度想过放弃。
  2007年,她的父亲中风偏瘫、哥哥因车祸高位截瘫、公公查出患有癌症。当年秋天,丈夫也从资丘调到县城一所中学,夫妻俩相隔数十公里,来回一趟需要一天时间。
  于是,每到放假,她不得不在4个亲人之间奔波。而当时她的网络助学事业进入拓展期,资助人数不断上升,需要投入更多精力。
  那段时间,刘发英身心俱疲,情绪低落。一次,她与一同参与网络助学的好朋友、资丘镇中心学校副校长孟小英聊天时,表示想放弃。孟小英十分吃惊,安慰她说:“这些助学款对孩子们很重要,放弃了很可惜。你一定要坚持下去,我会发动更多人来帮你!”
  于是,她在资丘镇各学校陆续发动了十多名老师,请他们分头跑山区走访,收集整理贫困学生的资料,帮“英子姐姐”把资助款分发给学生,通过网络与资助者联系……
  在大家的帮助下,“英子姐姐”终于挺了过来。
  爱心感动退休副县长
  自愿当起“知心姐姐”
  在“英子姐姐”的网络助学爱心团队里,57岁的聂德媛曾任长阳县副县长、县助学启智工程理事会副会长,于2008年退休。“请你记住,你是大家的‘英子姐姐’,我是你的‘知心姐姐’。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你有困难,一定要告诉我,我想办法帮你解决。”昨日,她再次鼓励刘发英。
  早在2006年,聂德媛就开始关注“英子姐姐”的网络助学。她发现,网络助学是个新生事物,形式新颖,渠道便捷,公开透明,大有前途。为此,她多次鼓励刘发英一定要坚持做下去。
  2009年夏,得知“英子姐姐”通过网络助学资助了200多名贫困学生、资助金额达数十万元时,她十分高兴,特地将其事迹呈交该县主要领导批示,引起重视。为让“英子姐姐”发挥更大作用,当年夏天,该县教育局将刘发英调至县城花坪小学任副校长。
  之后,聂德媛又发动该县教育局、团县委等多个部门,成立了稳定的“英子姐姐”助学团队。目前,该团队有21名成员,分为走访组、联络组、网站组、通讯员、宣传员等,聂德媛负责协调工作。
  “英子姐姐”获宜昌有关部门表彰
  被授予“希望工程贡献奖”
  (记者唐宜贵 陈杏兰通 讯员牛晋)昨日,宜昌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发文表彰“英子姐姐”刘发英,该市团市委、希望工程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共同授予她“希望工程贡献奖”称号。
  宜昌市关工委《关于表彰刘发英同志的决定》称,该市长阳县的“英子姐姐”刘发英通过网络募捐助学,在她的努力下,6年来,全球400多名爱心人士共汇来80多万元助学款,让468名贫困学生延续了上学的梦想,特给予她特别表彰。
  宜昌团市委、希望工程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昨日也联合发文称,刘发英18年如一日在山区默默助学,贡献突出,特授予她“希望工程贡献奖”。前日,长阳县关工委也发文表彰了刘发英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3:29:15 | 只看该作者
“英子姐姐”:网聚爱心的助学传奇
[来 源] 中国教育报[发表时间] 2011-12-16  
“英子姐姐”叮嘱受助学生努力学习
汤一介在思考《儒藏》刘发英在浏览助学网站
刘发英在走访贫困学生途中
“英子姐姐”与受助家庭(本版图片由刘发英提供)
一则则求助网帖,一个持久的爱心账户。当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在爱的感召下轻点鼠标,将带着温度的善款传递给大山里的孩子时,世界似乎变得很小很小,仅在一颗心到另一颗心之间。
  英子姐姐”——受助的山村孩子们呼喊的这个名字,是这份爱心的“感召者”和“中转站”。
  英子姐姐”本名刘发英,是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一名小学教师,今年42岁。6年来,她坚持通过互联网为贫困学生募集爱心助学款。在此过程中,她结识了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位网络助学爱心人士,组建成遍布世界各地的“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团队,搭起一条虚拟网络世界通往现实世界的爱心桥梁。
  从2005年12月至2011年12月,长阳及周边县市已有998名大、中、小学生得到了“英子姐姐”的资助,“英子姐姐助学网”及“湖北希望工程英子姐姐助学基金”募集助学款共计272万元。
  山里孩子的梦想,因为“英子姐姐”和一个个好心人的爱,在山路蔓延……
  扎根农村芬芳美丽山乡
  武陵山脉中南一隅,流淌着一条河,弯弯曲曲的河水悠悠向东流去,千百年来生生不息,这条河名叫清江,被誉为“土家族的母亲河”。
  清江两侧是一座座大山,高耸入云。
  这里是山的世界,放眼望去,除了大山还是大山。
  不久前,“英子姐姐”和助学团队成员又一次踏上了山路,他们要到都正湾镇高桥村走访和回访贫困学生家庭。这次,“英子姐姐”要把刚收到的3万元助学款送到21位贫困生手中。
  这条助学之路,她已经走了多年。
  1991年7月,刘发英从当时的枝城师范毕业。在填报分配志愿表时,她在志愿栏里写道:“到长阳最边远、最贫困的黄柏山去!”
  刘发英说,这样选择是受父亲的影响。
  刘发英的父亲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武汉大学,这样的人才在农村可是“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父亲毕业时,完全可以留在武汉,但他却坚定不移地回到了家乡长阳,教小学,教初中,一直教到高中和县党校。
  他常对孩子们说:“如果每个山里的孩子都一心想着离开农村,那农村永远不可能富裕,农民只能世代贫穷。”父亲的话在刘发英的心里烙下了印。
  多年后,刘发英同父亲一样,作出了进山的选择。
  1991年9月,刘发英来到距离县城200多公里、最偏僻、最穷困的长阳县黄柏山陈家坪小学工作。学校临时用两条长板凳、几块木板为她搭了个窝。
  从此,一箱书、两床棉絮、一间小屋,成为了刘发英生活的全部。她在黄柏山扎下了根,一呆就是18年。在这18年里,她日日与大山里的孩子们为伴,与贫穷和寂寞为伴。刘发英说,那时候,最怕的就是漆黑的夜晚和打雷的雨夜。
  不过,山区人民的朴实也让她感到温暖。在那里,老师要自己上山种菜,自己生炉子做饭。最初,刘发英种不好蔬菜,山上又买不到米和肉,只能靠土豆、面条充饥。学生家长得知后,每次给孩子带菜,总会给刘老师多带一点。刘发英说:“很多学生买不起饭,可他们却把仅有的新鲜蔬菜分给我……”
  更加触动刘发英的是,山里孩子对读书是那么渴望,但贫穷和失学却毫不留情地吞噬了许多山里娃的希望,这深深刺痛了她的心。
  于是,除了认真教课,刘发英经常给家庭困难的孩子买学习用具、衣服,垫付药费。那时,她的月工资仅98元5角。
  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她总是这样安慰孩子们。但是,她同样也明白,依靠她个人的工资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她开始将目光投向外面的世界,寻求帮助。
  轻点鼠标叩开爱心世界
  转机发生在2005年9月。安静的校园里来了两名风尘仆仆的青年,他们是“心之旅”助学网站志愿者、武汉大学青年教师李勤和周锋顾。“刘老师,我们是‘心之旅’助学网站的志愿者,想在这里资助贫困学生。”
  刘发英很是惊喜,她顶着烈日,陪同两名志愿者翻山越岭,走访了几户贫困学生家。李勤和周锋顾对贫困生小伟和小向的故事印象深刻,将两个孩子的情况发布在了“心之旅”网页上。
  一周后,800元爱心助学款就寄达学校。又过了一周,该网站发起人杨女士也来到资丘走访,现场落实2000元助学款,5名学生获助。
  网盲”刘发英感到很神奇:“网络还真管用!”于是,她开始学习上网,先在“心之旅”网站注册了“英子姐姐”的网名,又笨拙地将几名贫困学生的资料发布在网上。
  操作成功的那一刻,刘发英欣喜若狂,一个全新的想法诞生了——“网络助学”!
  2006年6月12日,刘发英收到了宜昌地矿所喻望寄来的600元爱心款,用于资助两名贫困学生。这是她参与网络助学后,直接收到的第一张爱心汇款单。这坚定了她开展“网络助学”的信心。
  很快,她迎来了“拓展业务”的机会。
  2006年8月的一天晚上,刘发英打开电脑,一条要求加她为好友的信息让她眼前一亮。对方在留言中说:“我是北京‘大耳朵英语网站’的负责人,网名‘大耳朵’,希望在长阳资助一些贫困生。”原来,“大耳朵”是北京“大耳朵”英语网站站长韩柏东先生,他听说长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于是联系该县教育局,教育局又向他推荐了“英子姐姐”作为联系人。
  大耳朵”最初资助了3名学生。每当钱款汇来,“英子姐姐”便第一时间发放给学生,并将孩子们写的收据拍成照片上传给“大耳朵”。几名受助的孩子也多次给“大耳朵”写信、打电话,汇报学习情况,向他表示感谢。“山里的孩子真纯朴!”被山村孩子感动的“大耳朵”又增加了2个资助名额,资助款至今已达近3万元。
  与此同时,“大耳朵”韩柏东还在自己的网站上专门开设了“英子姐姐助学”专题,发布长阳县贫困学生信息,并邀请刘发英担任版主。因该网站的网友中有许多海外人士,“英子姐姐”和她的网络助学故事走向了世界各地。
  随后,湖北的“情暖荆楚”和日本的“IT民工棚”网站也开设了助学板块。通过这些渠道,“英子姐姐”的视野不断开扩,先后结识了国内外600多个助学网友。
  2008年春,“英子姐姐”又结识了新加坡籍华人杨柳。杨柳被她的精神打动,寄来1000元人民币。这是她争取到的第一笔国外网友的资助。
  就这样,刘发英结识了越来越多的网络助学者,最初的愿望实现了。
  2009年,“英子姐姐”调到县城花坪小学任副校长,但她没有忘记资丘镇的贫困生,不仅继续资助资丘镇的孩子们,还把“网络助学”的范围扩展到整个长阳县及周边地区。
  网聚真情成立助学团队
  在坚持助学的路上,“英子姐姐”也曾遭遇质疑,有人说她不务正业,有人说她多管闲事,有人说她为自己捞钱,但更多的人给予了她支持与鼓励。刘发英说:“如果没有亲人、同事、朋友的鼓励和帮助,我很难坚持下来。”
  去年11月,刘发英建起了自己的网站——“英子姐姐”助学网,并成立了一个助学团队。她的爱心助学团队也发展到有21名固定成员,其中既有普通教师、偏远山区的学校负责人,也有退休干部、知名作家、省级劳模等,大家都是无偿服务。
  白沙坪小学的田太合老师,就是“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团队走访组的成员之一。他说,走访时,因为途经的都是山路,只能靠步行,遇到下雨天,容易摔跤,甚至有时会从山上滚下来。刘发英说,身边人的坚持总是让她很感动。
  团队的力量也让“英子姐姐”助学网得以壮大。
  网站刚建成时,一些人想资助,但是有点怀疑。为了筹集更多的助学款,刘发英有时候要和“准资助人”磨一晚上的嘴皮子,对方才相信她。
  为了赢得持久的公信力,她带领志愿者团队倾注了大量心血。
  例如,通过摸底走访核实过的信息,“英子姐姐”会亲自通过后台管理软件发布到网上“待资助信息”板块,网友只要点击这个板块,就能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选择自己的资助对象。资助人钱一到账,“英子姐姐”首先就会把“待资助”学生转到“已资助信息”板块,公布该学生资助人的网名、资助金额等。随后“英子姐姐”团队会把钱送到受助学生家里,学生或学生家长必须亲自签收,学校老师等代收的,必须留下代领人电话。送款时,“英子姐姐”团队会给受助学生抄下资助人的电话、地址,要求学生期中期末、过年过节必须与资助人联系。而团队中的法律顾问、湖北仁辉律师事务所律师则负责电话回访,抽查资助款是否真正到位。
  在刘发英家里,记者看到了12大本厚厚的“爱心账本”——分学期建立的助学登记册里,详细记录着每一笔捐款的来源、捐款人地址、电话号码、QQ号、金额、受捐学生姓名、学校、年级等重要信息。全部汇款还有复印件存档。刘发英说:“我这6年资助的所有学生都有独一无二的编号,不会弄错或重复资助。”
  家人的支持也使刘发英获得了坚持的动力。
  英子姐姐”的丈夫叫覃守龙,是一名中学教师。起初,他对妻子的网络助学并不太理解。覃守龙说:“毕竟她因为做这个事情对家庭的照顾少了一些,我一度不太支持。有时候,我还劝她干脆暂停下来或放弃。”
  可是,当妻子遇到困难时,覃守龙还是会挺身而出。
  2006年秋季起,“英子姐姐”收到的爱心汇款越来越多,这些钱需要尽快交给学生。当时她在白沙坪小学当校长,还分管附近5所学校,工作十分繁忙,于是取款任务落到了覃守龙肩头。从学校到镇上有好几里路,多的时候,他一天要跑四五趟。
  2008年春季开学时,一位老人领着8岁的孙子,带着20个土鸡蛋,赶了几十里山路,特意到“英子姐姐”家表示感谢。夫妻俩十分感动,塞给孩子50元钱,还找出一包儿子的衣服给祖孙俩带回去。
  这件事对覃守龙触动很大,他深深感到妻子做的事情很有意义。从此,他心甘情愿地当起了“义务取款员”,风雨不误。至今,覃守龙已经为此骑坏了两辆摩托车。
  谈到儿子谭时,刘发英觉得愧疚。目前,谭时在长阳县一中读高三,虽然父母都是教师,他却很少得到父母的辅导,成绩只是中等。刘发英说,有一次,儿子的衣服扣掉了,他不是找妈妈给他缝补,而是很自然地找爸爸,丈夫覃守龙似乎也已习惯了又当爹又当妈。
  刘发英也有过想放弃的时候,那是在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间。
  2007年,刘发英的父亲中风偏瘫,哥哥因车祸高位截瘫,公公被查出患有癌症。当年秋天,丈夫也从资丘调到县城一所中学,夫妻俩相隔数十公里,来回一趟需要一天时间。每到放假,刘发英不得不在4个亲人之间奔波。那时,她的网络助学事业进入拓展期,资助人数不断上升,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她身心俱疲,情绪低落,动了放弃的念头。这种情绪被与他一起捐资助学的志愿者们发现了,大家轮流劝她,并发动了更多身边的人来支持助学,“英子姐姐”终于在众人的帮助下挺了过来。
  此后,刘发英得到的帮助并没有停止。就在今年2月12日,在韩国国立昌原大学就读的博士生冯冠军来到长阳,看望刘发英及他资助的学生。冯冠军说,他希望成为该助学团队在韩国的义务联络点,发动身边的朋友们也都来支持“英子姐姐”的事业。
  传递爱心托起山村希望
  谈起山里的孩子们,刘发英有说不完的故事。
  晓涛只有8岁,却是家里的顶梁柱。
  他住在长阳县资丘镇凉水寺村一座高山的山顶,奶奶和父母都是残疾人。田家是村里最穷的,全家的大事小事都指望着晓涛。
  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团队发现了他,并将他的情况发布到了网上。去年10月9日,晓涛得到了山东省和辽宁省两位素不相识的好心人的帮助,收到了1500元助学款。
  10岁小女孩阿钰是长阳县两河口小学四年级学生,个子不高,面容清秀,说话时声音不大,偶而笑一笑,很甜。
  2008年,阿钰的爸爸在外地打工时,从三楼摔下,右手臂断裂,治病花了9万元。从此,一家人深陷困境,生活无着,孩子上学也成了问题。
  阿钰知道自己能够上学,是因为得到了一位好心的日本阿姨资助。两年来,这位日本阿姨共资助了2000元。
  日本的好心阿姨在哪?”记者问。“在天边,好远好远。”她手指向远处的大山说。“日本在哪?”“不知道。”“你会不会看地图?”“我不会。”“你知道她长得什么样吗?”“我不知道……不,我知道。我梦见过她,梦见她在天边有一个漂亮的影子。”
  与阿钰一样,刚刚从深圳打工回家的阿钰妈妈,也在脑海中描绘着恩人的样子。她想,这个日本女子一定长得很漂亮,身材也很好。
  纯朴的山里人表达感恩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2001年3月1日,是长阳县津洋口镇三鱼冲村的3岁女孩小洁最悲伤的一天。那天,她的父亲因车祸身亡。从此,陈母与两个女儿相依为命,以种地为生。家里没有男劳力,一家人守着山里贫瘠的土地,难有足以糊口的收成。
  一年后,妈妈带上小洁姐妹离开故土,迁至长阳县城,租了个17平方米的小屋,做了一个擦鞋的木盒子,开始为女儿上学挣学费。
  擦一双鞋挣2元,但在小县城里擦鞋的人并不多,就是春节生意最好的时候,陈母在大街守一天,也挣不到20元。最好的一天,只挣了16元。挣钱这么难,但她的希望没有破灭,“再苦再难,都要供女儿上学”。大山的女人有颗坚强的心。
  2009年9月,刘发英给陈母打电话,要她领捐助款。“那时正是我最难的时候。”陈母说,“到学校后,刘老师递给我400块钱。接过来的时候,我心头一热,泪水一下子滚了出来。”
  刘发英说,捐钱的人叫小惠,是韩国人。从此,小洁和妈妈就记住了小惠和刘发英,一天到晚想着能为帮助她们的人做点什么。
  一天,刘发英途经龙舟大道到花坪小学上班,不经意间被陈母发现。陈母终于找到了报答的机会,一把拉住刘发英,一定要给她免费擦鞋。刘发英反复推辞之后,只得“就范”。
  此后每次见到刘发英,陈母都要为刘免费擦鞋,还说:“把您家的鞋子都拿来,我没别的本事,只能擦鞋报恩。”打那后,刘发英每次上班时,都要绕道而行,以免麻烦陈母。
  是爱心人士的资助,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湖北大学一年级学生阿玲动情地说。
  阿玲两岁时,父母因一次意外同时离开人世。东家一碗米,西家一盆菜,在乡邻的接济中,爷爷奶奶艰难地将她抚养成人。
  2009年夏天,阿玲高考考了525分,刚好上了一本线,但没有达到她填报的中国海洋大学的录取线,她落榜了。
  像天塌了一样。”阿玲说,“当时非常绝望,想外出打工,但舍不得年迈的爷爷奶奶;想复读,却没有足够的钱,好长一段时间里晚上睡不着觉。”
  秋天快开学时,阿玲突然接到“英子姐姐”的电话,说北京一个叫宋燕的好心人资助了她1500元。她这才知道,是“英子姐姐”将她的情况发到网上求助。接着,她又先后接到了美国的杨光、安徽的李成忠、山东的王蒙、四川的肖莎、山西的任静等人资助的9500多元现金。复读一年后,她终于考上了湖北大学。
  从大山走进省城,从贫困生成了大学生,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寻找报答的机会。”阿玲说。
  我还是一名学生,我能回报社会什么呢?”阿玲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一天,阿玲得知学校有个社团叫做“新长城自强社”,加入后能有机会做好事,就赶紧报了名,争取到了在各宿舍收集废纸、废瓶子的机会。“收集了这些东西,拿出去卖钱资助山里孩子。”阿玲说。
  今年2月15日,阿玲给刘发英写了一封信,向刘老师汇报了她在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信中,她特别提到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活动。那是在去年10月,她偶然听说武汉一个幼儿园里有患自闭症的孩子,便去服务,现在,一到休息时间,她就到那里与孩子们互动,教他们吃饭、走路、说话。
  她对“英子姐姐”说:“我受到了像您这样的好心人的资助,无以回报,除了好好学习,我想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回报社会也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吧!”
  网络是虚拟的,但网民的力量却是真实的。期待更多的爱心网民参与进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刘发英还希望,“把助学与感恩教育融为一体,鼓励孩子们学业有成、自食其力之后,自愿成为‘英子姐姐’基金的资助人,把爱心传递下去。”(文中受助学生均为化名)
     延伸阅读·自述


我为什么这样选择
   刘发英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生活?是啊,我也曾经这样问自己。
  我在边远山区生活了18年,还记得从县城坐车到黄柏山教育组报到那天,我真没想到路有那么远,路况又那么差,全是土路,坑坑洼洼,非常颠簸,四五个小时才到资丘镇,我在车上吐得晕头转向。
  此后的多少个夜里,我曾经悄悄流泪,工作压力不说,就连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跟我一起到黄柏山的几位青年教师都想办法调走了,我也曾想到离开,但是我最终没有这样做。因为生活感动了我,孩子们和家长感动了我。
  那时,学生们知道我这个新老师爱哭、胆子小,就回去告诉爸爸妈妈。于是,不少家长在给孩子们送小菜时,总会给我带上一点新鲜蔬菜;每天晚上女孩子们还轮流给我作伴;每次放假,孩子们都把我接到他们家玩,这都让我很是感激。
  我清楚地记得,我到一个女生家里走访,她父亲跟我讲,他一字不识,有一次,在广东打工的亲戚寄给他一封信,为了知道信上的内容并写封回信,他找人“换工”,辛辛苦苦地帮人家挖了3天坚硬的板田。他说:“刘老师啊,没有文化的苦头我们这辈子算是吃够了,就算是砸锅卖铁,我也要让孩子多读书!”
  面对这样的家长,我的心唯有震撼。我知道,山里孩子太需要老师。所以,我最终选择了留下。
  在搞网络助学的6年中,我也遇到过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网友们的不信任、同事和亲人的不理解。
  网络是虚拟的,要想在网络上获取信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网之初,我就碰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网友以想资助学生为由与我视频,当我好意与对方接通了聊天视频时,对方却说:“你就长这么个样儿,还想骗钱?不要拿助学当幌子来骗我们,你要是差钱就说,我们给你捐。”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我当时气得哭了一场。
  有时候,我也在想,我有一份工资,生活可以维持,还从事着喜爱的教育工作,我凭什么要让别人怀疑我是骗子?我曾经动摇过,想到过放弃助学,但在最边远、最贫困的山区工作18年的经历,使我亲眼目睹了山里孩子读书的艰辛,我的心真的没办法放下他们。
  于是,我在网上留下自己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职务、生活照、电话号和QQ号等。在与网友的交流中,我亮真心、讲实话、吐真言,终于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现代人经常会感到焦虑,有人问我,你在那么偏远的地方,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为什么能够安心工作,还取得了那么好的成绩?
  我觉得,我并不是傻到不知道休息,不知道健康,不知道多做家务、多照管孩子是我的本分,也不是不愿意当贤妻良母,而是我在所处的环境中,遇到了这份人生考验——你是否忍心看到山里的孩子们无法读书,你是否忍心辜负原本互不相识的网友们给予的信任——要经得住这份考验,我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3:27:53 | 只看该作者
网络助学典型“英子姐姐”6年资助681名贫困学子2011年07月06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上官纯青 杜强



中新网宜昌7月5日电 (上官纯青 杜强) 备受全国网友关注的网络助学典型“英子姐姐”再度成为媒体焦点。7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新闻直播间》两个栏目,分别报道了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花坪小学副校长、党员教师刘发英网络助学的感人事迹。当日,“英子姐姐”亮相央视荧屏之后,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网友们纷纷留言为她的善举叫好。目前,“英子姐姐”刘发英和她的助学团队已累计募集助学款170多万元,681名贫困学子得到及时资助。其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入选了“中国好人榜”。
“今天才在电视中看见新闻。想资助一名贫困生。请联系并答复一年应资助多少。”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湖南工业大学校门口工行东湖支行的邓先生在“英子姐姐”助学网站留言表达资助意愿。
湖北宜昌锦绣天下的邹先生表示,愿意捐出200多本书和200元钱,并想带着女儿一起送到长阳来。江苏无锡的马先生,希望资助一名高中学生,为自己读高中的女儿寻找一个同龄人,让她们一同成长。山东的田田在助学网站上浏览贫困学生待救助的资料后,决定资助田露露、王巧巧两名贫困学生各500元,并及时把资助款打到了刘发英公开的助学账户。
辽宁网友“一心清静”、 吉林省白山市的董英财、山东省德州市的“紫竹”、北京大兴区的杨增健等,在央视看到了刘发英网络助学的新闻报道后,纷纷表达资助意愿。刚参加完高考的甘肃学生王艳,则希望与山区的贫困孩子们书信往来,与他们交流,建立友谊,分享学习的经验。
当日下午,刘发英挂在网上的QQ一直闪烁不停,手机电池也被网友打光了,其创办的助学网站上,网友留言如同飞舞的雪花。据初步统计,刘发英当日下午收到江苏网友“格尔金”、甘肃网友“真拙”、辽宁网友“东北老农”等捐赠的助学款达14000元。
面对网友的信任和鼓舞,刘发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老师、当校长,作为一名党员,就是要尽自己的能力多帮助孩子们!”,她还表示:“网络是虚拟的,但网民力量却是真实的。下一步希望更多的爱心网民参与进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刘发英扎根山区教书育人20余载,2005年以来,刘发英在网上注册网名“英子姐姐”,利用休息时间开始网络募款助学活动。6年来,她结识了600多位网络助学爱心人士,组建了遍布世界的“英子姐姐”助学团队。今年还与湖北团省委、省基会联手设立了全省首个草根基金——“湖北希望工程英子姐姐助学基金”。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3:27:00 | 只看该作者
"英子姐姐"网络助学,真情拯救400名贫困学生(图)


三峡在线题记:这是三峡在线的一个朋友刘小平采写的一篇长篇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三峡在线家乡的一个小学老师。她很普通,但她的故事感动着我,我们。因此,三峡在线特地刊发此文。向充满爱心的人民教师致敬!祝福家乡的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英子姐姐”网络助学,真情拯救400名贫困学生(图)

文、图/刘小平 魏启高

网络红人的队伍里悄悄加入了一个“英子姐姐”。不过她的成名途径既不“另类”,也不靠“恶搞”,而是通过网络渠道积极开展给山区贫困学生的助学活动,在网络上传播人间大爱,而逐渐受到网络和社会关注。六年来,“英子姐姐”的身边已聚集了六百多位铁杆网友,通过网络募集到70多万元助学资金,成功地拯救了400名贫困学子不致失学。这些资金,除来自国内数百名爱心网友的捐助外,还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的捐助。

“英子姐姐”先后获得了“湖北省农村优秀教师”、“全国希望工程园丁奖”等多项大奖。《北京青年报》、《人民政协报》、《中国社会报》、《湖北日报》、《中国民族》杂志、《中国民族教育》杂志最近纷纷报道了“英子姐姐”的感人事迹。刚刚出刊的2010年9月号《党员生活》杂志,“英子姐姐”成为封面人物


一、“心之旅”网站来了个“英子姐姐”

“英子姐姐”的真名叫刘发英,现任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花坪小学副校长、县助学启智工程理事会副会长。

“英子姐姐”的网络助学,得从她在资丘镇工作时说起。九十年代初,刘发英师范毕业分配到最边远的黄柏山乡陈家坪小学任教,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她迅速成长,因其突出的教学成绩而成为县里的首批骨干教师,而且获得了全国“希望工程园丁奖”光荣称号。2003年春,组织上将她调往资丘镇白沙坪小学任校长,走上了领导岗位。学校里有部分贫困家庭的孩子读不起书,面临失学危险,作为校长,她时刻心里装着贫困学生问题,为此苦心焦思……

2005年9月的一天,白沙坪小学来了两位远客,他们是武汉大学的两位青年教师,分别叫李勤、周锋,是来长阳调查山区贫困学生状况的。他俩自我介绍说,他们是武汉“心之旅爱心助学网站”的志愿者。该网站是武汉地质大学幼儿园杨东波女士发起创办的。

这是刘发英第一次接触到“网络助学”的概念,还真是一件新生事物,她心里免不了打了个问号:“网络助学能有效果吗?真能为贫困学生弄来助学资金?”

刘发英陪着客人翻山越岭地走访了两位最贫困的学生,两位客人回汉后在“心之旅”发布了他们的贫困信息,不久后竟真的有两位爱心网友寄了800元钱到白沙坪小学来了。这两张汇款单是刘发英从镇上的邮局取回来的,虽然钱的数额有限,但刘发英还是心里一动,她从这件事中看到了某种希望。

时隔不久,“心之旅”网站的创始人杨东波又带着几位爱心网友来到白沙坪小学,在走访了五位贫困学生家庭后,现场落实了2000元助学资金。

刘发英受到启发,便也尝试着在“心之旅”注册了“英子姐姐”的网名,并开始在“心之旅”发布资丘镇贫困学生的信息,同时还介绍资丘的风土人情、革命历史等情况。

“英子姐姐”每天焦急地上网查看反响,期盼着有爱心网友与她联系并给贫困学生们寄钱来。她收到的第一张汇款单是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镇一位名叫朱毅的人寄来的,1000元,用于资于资助覃伟等3名贫困学生。当她从邮递员手中接过这张汇款单的时候,简直欣喜若狂,还把汇款单捧在手里亲了一下。确实,这比她自己中了大奖还令她开心哩。

但是这一年收获甚微,她仅仅募集到了2000余元的助学资金。

“英子姐姐”回忆说,也许是“英子姐姐”这个名字在网络上还陌生的缘故吧,毕竟网络是虚拟的,网络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陷阱,所以那些爱心网友也不得不小心提防。

当地群众对网络助学这种方式也还持怀疑态度。甚至当她通知一位贫困学生的家长来找她领取助学款的时候,那位家长说:“不会是骗我的吧?真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英子姐姐”没有气馁,而是在思考着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获得爱心网友的信任。“英子姐姐”坚信只要真诚待人,以心换心,就一定会有出路,于是她公布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单位、职务、电话、QQ号等,并设置了“无私奉献网络不虚拟,热心助学人间有真情”的签名档。

“英子姐姐”在网络上与网友亮真心、讲实话、吐真言,推心置腹,对方也通过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加以验证。这样,她很快赢得了大家的信赖,结识了不少同样愿意以真心相回报的爱心网友。

转眼到了2006年五一黄金周前夕,“英子姐姐”在“心之旅”网站发出邀请,公开征集“资丘行”活动的爱心志愿者。结果报名者十分踊跃,达到27人,简直有点出乎“英子姐姐”的意料。“英子姐姐”向镇中心学校校长田拥军做了汇报,田拥军高度重视,与“英子姐姐”一起制定了活动方案,并在全镇9所中小学中对贫困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

这批“资丘行”志愿者风尘仆仆地从武汉来到资丘后,分成14个家访组,用两天时间深入到全镇十四个村进行了家访,结果这一次资丘镇86名贫困学生有幸成为救助对象,救助标准为每年400~2000元不等,总额为3万余元。

2006年,即“英子姐姐”网络助学的第二年,全年募集到助学款3万余元。以后呈几何状地逐年提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英子姐姐”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从2005年到2010年,“心之旅”资助了资丘镇127名学生,资助款达到20多万元。六年间,“心之旅”爱心网友们牵挂老区贫困孩子,不惧路途遥远风波劳顿,十一次组团到资丘,对百余名贫困学生进行了家访,参加者达70多人次。



英子给贫困学生送去爱心人士提供的救助款


二、网络助学“聚沙成塔”

为了进一步扩大网络助学范围,2006年8月,“英子姐姐”又设法与北京“大耳朵英语网站”站长“大耳朵”取得了联系。“大耳朵”为“英子姐姐”的精神所感动,在他的网站为“英子姐姐”开辟了专门的爱心助学论坛,邀请“英子姐姐”担任版主。“大耳朵”自己带头为5位资丘贫困学生提供捐助,每年捐助额达6000元。

“英子姐姐”在该网站通过论坛和QQ群与大量的爱心志愿者建立了联系。当她首次发布13名贫困学生的信息后,马上得到响应,不久收到8500元的助学款。随后,“英子姐姐”在该网站不断发布贫困生信息,募资数额逐年提升。

“英子姐姐”还在湖北“情暖荆楚”网站、华人“IT民工棚”网站开辟了助学版块。此外,她还自建了“英子姐姐助学网”,另有热心朋友为她建起了助学博客。她通过多个网络渠道筹集助学资金并取得了良好效益。她的QQ上有三百多个爱心网友。

为了获取更多的贫困生信息,“英子姐姐”时时做有心人。到镇中心学校开会,她总是主动地与各学校负责人取得联系,请他们提供贫困生名单和基本情况,然后她进行汇总,并不辞辛劳地连夜写成材料发布到网上,寻求资助人。几年来,她建立了十大本网络助学资料,执笔撰写的网络助学资料达到五万余字。

在网络助学活动中,“英子姐姐”的帐目都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所有的助学款项,她都一笔一笔地在网上进行了公布,收到捐款数额多少,受助人是谁,受助人的收条和签字以及受助人照片都进行公布,从不会出现任何差错。多年来她为此支付的大量电话费、电费、交通费、文印费达5000余元,都是她从微薄的工资中付出,从不曾从爱心网友捐助款中开支一分钱。

“英子姐姐”2004年喜获湖北省“农村优秀教师”光荣称号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爱心网友写了一副对联短信向她表示祝贺:“心系贫困生,盛情殷殷,能聚沙粒成宝塔;苦心终不负,天心拳拳,方使善行达天听。”

2009年4月,“英子姐姐”因患胆结石在医院做了手术,躺在病床上还时刻惦记着网络助学的事。为了不耽误捐助的事,她把QQ密码委托给一位关系好的同事,请她时刻注意网上信息。这期间华裔日本友人刘晓燕女士在网上说,愿意再资助3个贫困学生,同时她要求与被资助的学生通电话,并一起视频。“英子姐姐”理解刘晓燕女士的心情,顾不得伤口没有痊愈,也顾不得医生的阻止,硬是从医院里撑着赶回学校,在网上与刘晓燕女士预约通话时间,同时通知受助对象到学校会合后一起跟刘晓燕女士视频。看到受助对象稚嫩可爱的形象,刘晓燕女士非常满意,三天后,3位学生收到了她越洋捐助的2250元生活费。



小芳丽的家多么贫穷哦



但是英子姐姐看到,小芳丽的奖状却好多好多。这样的孩子能不救助?



还有田锦涛,家里也穷哦~~~~山里像这样的孩子有N多


英子姐姐跟小锦涛一家人合影。锦涛的亲人不是老就是病,智力水平也不高


这是学生收救助款时开的收条


填写收条很认真哩


志愿者们回访受助学生,学生在填写回访表


英子姐姐与受助学生在一起



走在家访的山路上

三、县一中的“贫困生受助仪式”

2009年暑期,为了帮“英子姐姐”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县教育局决定将她从资丘镇凉水寺希望小学 (2008年秋她调到凉水寺小学任校长一年时间) 调往县城花坪小学。当地干部群众哪里舍得她调走?调令没到,二十多位学生家长便联名给镇中心学校和县教育局递交“请求书”,要求挽留“英子姐姐”,其情意之恳切、言辞之激愤,让好心的教育局领导担心“英子姐姐”走不成了,更担心因此影响当地社会稳定,因此副局长吴大银亲自赶往凉水寺村去做工作,请家长们体谅“英子姐姐”的家庭困难,给予放行……

一位村干部在发给她的短信中说:“感谢您对资丘教育工作做出的巨大贡献!您的工作调动虽然是情理中的事,但仍然使我们感到吃惊。您的离开将是资丘教育的巨大损失,今后常联系,我们会永远想念您的。”

调到县城花坪小学,“英子姐姐”感到工作节奏更紧,工作任务更重,太累了,但她仍然把“网络助学”工作也带到了新单位。而且,在县城,她的视野更开阔了,工作的平台更高了。原来她在资丘镇,网络助学主要关注的对象是资丘镇内的小学生和初中生,那么她现在面对的是全县各个乡镇,是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学的所有贫困学生。“英子姐姐”告诉记者:“我现在网络助学的重点是县一中,包括其他三所高中在校贫困生和考上大学而没钱上学读书的同学。”

今年高考结束后,“英子姐姐”在“心之旅”、“大耳朵”等几家网站同时启动了救助贫困高中学生的网络助学活动。如她在“大耳朵”网站与大耳朵、小燕、魔域雪原等几位骨干成员联合发表倡议书:“英子姐姐现在已经调到了县城里的花坪小学。当她看到有的家庭遭遇天灾人祸而陷于贫困,有的家庭里同时有几个孩子在上学而经济负担沉重,好不容易考上一中、二中的优秀孩子无法上学,只能上职业高中或者过早出去打工挣钱,真的很让人心酸……因此,大耳朵助学群研究决定,以后把主要的资助对象转移到对长阳县一中、二中、民族高中、清江高中里贫困且成绩优异的学生的资助上。对高中生的资助标准是一年1200元。”

“英子姐姐”在几家网站的倡议得到了积极的响应。今年暑期里,“英子姐姐”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爱心网友的8万多元捐款,其中资助县一中贫困生的32500元,其余的是资助县内其他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生的。

对县一中的受助对象,此前资助人数不多,“英子姐姐”是打电话通知受助对象分别到她家里来领款的,但这次活动涉及到27位爱心网友为37位贫困学生捐助的32500元捐款,人多面广,所以她便决定专程送去。她本来打算不惊动学校领导,悄悄地将这些钱分头送到受助者手里,但是当她于9月3日下午提着钱出现在县一中门前的时候,几位校长竟在校门前亲自迎接她了,令她不由得吃了一惊。后来才知道是县助学启智理事会会长聂德媛同志给校长打了电话,“走露了风声。”

学校召集全体受助学生举行了隆重的受助仪式,“英子姐姐”在仪式上集中发放了这笔捐款。

仪式上,校领导请“英子姐姐”给受助学生讲话,但是“英子姐姐”站起来给大家敬过礼之后谢绝了。按说她是当过多年校长的人,还参加过县里的演讲比赛得过奖,但她觉得网络助学的事不可太张扬。尽管如此,师生们还是给了她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


英子姐姐与长阳一中的部分受助学生代表在一起合影。前排右三为英子姐姐,前排中为县助学启智理事会理事长聂德媛同志。


这批受助学生中,有一位高三14班女生名叫熊艳玲,家住龙舟坪镇刘家冲村。她从小不幸,三岁时父亲和母亲因为家庭琐事发生矛盾,双双服农药自杀。成为孤儿的熊艳玲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熊艳玲十分听话懂事,在校读书刻苦用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县一中。高一、高二时,学习成绩也很优秀,老师都说这孩子考一类大学没问题。但是,这个家庭的状况确实令人心寒呵,爷爷奶奶都七十多岁高龄了,爷爷患有高血压、支气管扩张、痛风等多种疾病,奶奶患有严重的肺气肿、哮喘等疾病,两位老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每月需要医药费300多元。

“英子姐姐”了解到熊艳玲的贫困状况,在大耳朵网站发布了关于她的贫困信息,迅速得到了爱心网友回应。在熊艳玲读高三期间,得到了小燕1500元、invisible2100元、新宇王萌1000元、耷负猊100美金 (折合人民币682.13元) ,总计5282.13元的资助。

今年熊艳玲参加高考,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以546分的成绩考上了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英子姐姐”继续发动爱心网友捐助,得到网友任一菲1000元、nina5000元的捐助。

在仅仅一年时间里,“英子姐姐”帮助熊艳玲落实了11282.13元捐助。熊艳玲含着泪对“英子姐姐”说:“您真是比我的母亲还亲啊。”

采访中,花坪小学校长汪家胜告诉记者:“英子姐姐调到花坪小学任副校长后,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为今年花坪小学教育教学综合考核成绩在龙舟坪镇获得第一名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她在紧张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余,倾情为贫困生网络助学,一年来仅为花坪小学就资助了12名贫困生,还为花坪小学的对口帮扶学校——两河口小学资助了8名贫困生,受到家长和社会好评。‘英子姐姐'的网络助学工作,提升了花坪小学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关注度。”

四、“爱心火炬”在不断传递


“英子姐姐”在几家爱心助学网站的出色工作,使她简直成了一个“网络红人”,受到不少热心善良的网友追捧。她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们,以及许多素不相识的网民,正是由于受到她的影响和带动,而参与到网络助学事业中来。这情景,正像一种“爱心火炬”在一个广大的范围内不断传递。

“英子姐姐”虽然离开了她工作多年的资丘镇,但她一直还关注着资丘镇的贫困生们,仍然每年为资丘镇的贫困学生募集不少助学资金,且每学期她都亲自前往资丘送一至两次资助款。而资丘的不少教师在她的带动下也追随她加入了爱心助学的行列。今年暑期,“英子姐姐”与白沙坪小学教师罗忠秀 (系全国劳模) 、资丘中心学校副校长孟小英、凉水寺希望小学校长肖光新、柿贝小学校长李国庆、白沙坪小学教师田太和以及各乡镇团委书记一起组成一支爱心助学小分队,跑遍了全县十一个乡镇,收集到80余名贫困生的信息,整理后,陆续发布到网上。

大耳朵网站的小燕,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一家银行工作,待遇较为优厚。那一阵子,她失恋了,偶尔在大耳朵英语网看到“英子姐姐”的QQ号,便加了进来。她最初的想法,只是为了跟“英子姐姐”聊天,以排解心中的郁闷。“英子姐姐”耐心地开导她,让她重新鼓足了生活的勇气,并受到“英子姐姐”爱心感染,愿意与“英子姐姐”一道资助贫困学生。她每个月发了工资后,便从本来不算高的工资中拿出1000—2000元来搞捐助。三年多来,她一个人已经捐出了36000元,帮助了25名贫困学生读书。而且,她再三对“英子姐姐”要求,不准对受助者公开她的真实姓名,甘当真正的“无名英雄”。

有一个网名“若芷”的青年女子,结婚五年,因怀不上孩子,夫妻产生了隔阂,直到离婚。“若芷”在网上找到“英子姐姐”,对“英子姐姐”说:“我俩是第一次聊天,也是最后一次聊天儿。”“英子姐姐”感到不妙,忙关切地问她遇到了什么困难,请她说出来可帮她参谋参谋。“若芷”告诉她说:“明天我要到庙里当尼姑去了。”

面对这么一个对生活绝望的女子,“英子姐姐”及时地给予了她许多宽慰。“英子姐姐”告诉“若芷”,她自己生活中也有很多不愉快的事,爸爸患了中风,哥哥半身不遂,公爹癌症晚期,很多时候,都是靠教学工作和网络助学在分散内心的痛苦。“英子姐姐”说:“生命是宝贵的,因为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谁能保证不会遇到痛苦的事情呢,如果都像你这样脆弱,我都可以死几次了。”经过反复的交流,“若芷”打消了去当尼姑的念头,振着精神,重新计划人生。后来,“若芷”出国去攻读教育学硕士了,她对“英子姐姐”说:“我回国后也要像你一样热爱教育,为教育做贡献。”后来她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也资助了一个长阳一中学生,每年捐助1200元。

英子姐姐欲创“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基金会”,欢迎爱心人士参与支持。
英子姐姐QQ号:397500146 (非诚勿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01:24 , Processed in 0.10386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