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3|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感谢陕西绥德刘永春老师寄稿--《感悟淡定 品味人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7 20:0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感悟淡定
品味人生

陕西省绥德中学
刘永春

    淡定,是内在心态修炼到一定程度所呈现出来的那种从容、优雅的感觉;是一种平淡对待得失,冷眼看尽是非的态度;是一种经过历练后豁达、洒脱的气度;是一种能容世间万物、懂人情、明事理、知进退的涵养;是一种宽容、理解、原谅、尊重他人的美德;是一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境界。
淡定的人不在乎太多的身外之物,而是执着于自己脚下的路。拥有一颗平静如水的心,拥有淡定的生活态度,不失为人生的另一种幸福。从容淡定,意味着冷静的现实主义。对世界、社会和他人,不报过高的期望。从容淡定,意味着有所抗争有所不争,有所为有所不为。凡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个人长远发展的事,就努力做,排除干扰地做。从容淡定,意味着“三不较劲”原则,“不与天较劲,不与人较劲,不与事较劲”。使自己多数时候有个好心情,提升更广阔的境界,实现更宏大的作为。

    淡定的人会热情地对待工作。他们珍惜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工作,不会因为工作的压力而怨天尤人,也不会因为职务的高低而怀才不遇,更不会因为待遇的多少而牢骚满腹。他们努力地学习,勤奋地工作。对人对事不急不躁、不温不火,对上对下亲而有度、顺而有持。他们爱岗敬业,在工作中寻找快乐,在劳动中获取幸福。他们有信心、有智慧、有能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一切,然而常会看淡这一切。

    淡定的人会坦然地对待生活。他们能清醒地认识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不好高骛远、见异思迁,也不盲目攀比、爱慕虚荣。他们默默无闻地追求自己所认定的目标,与世无争地生活着,简单而又快乐。对工作或事业努力着,足以维持体面,但却不忘乎所以,因为他们知道,人生需要执着,但更需要随缘。他们遇事有处之泰然、宠辱不惊的气度,实事求是、心怀坦荡的修养,扬长避短、恰当应对的能力。

    淡定不是平庸,平庸的人没有太大的能力,只是很平凡地生活着。而淡定则是一种高修养的生活态度。凡事皆淡定,或许极难做到。要做到淡定,最根本的是要敏锐地观察,细心地体验,反复地思考,并不断矫正自己的言行。要做到淡定,关键要围绕两点下苦功。一是理清那些不必要的欲望,尽可能的将之摒弃;二是给自己的志向、目标加上一个适度的顶端。这就需要清晰的头脑和淡定的心态,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真正地能做好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对别人的生活和个人选择随意做结论,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是最好的淡定。  

    淡定是一种品质。淡如烟云,定如磐石,一个人淡定之后,思维会比较清晰,心态会比较宽敞,处事会更加沉稳,活得会更加潇洒,此时人生的境界理所当然地会变得更加高妙。生命的伟大在于它的变幻莫测,时而危机四伏,时而柳岸花明。如此看来,我们需要淡定来使自己平静下来,需要淡定使自己不急功近利。人生如一副老花镜,难得糊涂,难得清醒。


    淡定其实无处不在,其不仅是一个人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了,更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修养与品质。生活中遇到的现状,过多的抱怨,过多的不服,只让我们越来越烦恼,或许看得淡一些,学会取舍,保持平常心,就会洞悉世故人情,不再看重身边的斤两悬殊,心理上的负担也会随之减压。淡定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胸怀与精神,一个人的心态与思想。淡定两个字,感悟一辈子。人生是美好的,让我们仔细品味吧!






我友刘永春
      男,19549月出生,陕西绥德人。大学本科毕业,1972年参加工作。陕西省特级教师评审委员,榆林市市级领导干部决策咨询导师, 全国“希望杯”高中数学竞赛命题专家。1996年被评为陕西省特级教师,1999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荣获榆林市劳动模范,2001年荣获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并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05年评为榆林市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
     主持的《优化数学思维品质的“教与学”》课题由国家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办通过结题鉴定。曾在《中国教师报》、《数学通报》、《中学数学研究》、《数学教学》、《中小学教师培训》等60多家报刊上发表初等数学研究、教育教学论文400余篇,主编教学用书5本。应邀在省内外作过数十场学术报告。由他开发的数据统计软件,应用在教学质量管理上,在市内外开始推广并产生广泛影响。[《教师之友网》网管]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11:06:54 | 只看该作者
心情随笔——
                                    今天心情特别好




作者:网名等于匿名[转帖]

      又是一个周末。清早,睁开眼,便发现一抹阳光不知在什么时候已悄悄钻进我的卧室,她透过淡紫色的落地窗帘,照在我软绵绵的大床上,窗帘上一颗颗的粉色桃心在柔光的照耀下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似仙境般的感受……温馨!舒爽!静谧!我不禁伸了个懒腰。
      今天天气不错,我的心情也特别的好!
      我喊醒身边还在酣睡的老公,“强迫”他和我聊聊天……最近工作太忙!每天,我在老公和女儿还没完全清醒的时候就出了门,赶去给学生们上早自习,两个班的语文,教下来还真的挺不容易的,光早自习每周就有四节,更何况还是班主任呢!最近学校开展访万家活动,真的是让我回到家连说话的气神都没了!
       今年的春天来得有点晚!尽管已到晚春,但总能让人感觉到那么的一丝寒气!我下床把窗帘拉开一条缝隙,便看见对面楼顶上的花已开了,而且开的很旺盛!小树和草也是那样的绿意盎然!哎!现在才发现,近在咫尺的春意竟被自己给忽略掉了!是啊!好久了,都不曾有过如此惬意的心情和舒展的身体!上周六带学生们去武汉参加完社会实践活动,周日便又赶往“楚荣”参加班主任交流会,虽然收益不少,但还是让晕车的我感到身心万分的疲惫!
      “今天,如此天气,没有理由不出去走走的!”我对身旁懒洋洋状的老公说。
      “好啊,准备去哪儿呢?”
     “我想去安陆的白兆山,如何?昨天在网上看到,有四位老人年龄加在一起都三百岁了,还骑车去了白兆山呢!我也要去感受感受他们的精神。”
       老公听完直摇脑袋,说一天跑那远会感觉太累,更何况女儿下午还学奥数呢!最后我们决定五一再去。今天就在附近的槐荫、董永公园去荡荡……
       隔壁房间传来女儿甜美而稚嫩的歌声,我听出来,那是现在正热播的北京爱情故事里的一首名叫“滴答”的歌。
       今天天气不错,我的心情也不错!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1:29:12 | 只看该作者
名师工程:抢在“断层”前启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
光明网
  黄佳熹 雷玲
  近日,从上海传来消息,上海市目前在岗的中小学特级教师仅229位,其中100人将在3年内退休。到2007年,上海的名校长名教师将出现“断层”。此前,本版于4月25日和6月6日刚刚追踪报道了北京东城、海淀区的名师工作室(站)建设情况。如何加强名师名校长的后续力量培养,已成为新课程顺利推进的当务之急。
      

  各地现状
  北京:“名师工程”结硕果
  2002年12月,北京东城区首次向全市推出两个“名师工作室”。近三年来,东城的“名师工程”已经将“名师工作室”发展为11个。同年,北京海淀区也推出“名师名校长工程”,系列推出了各学科著名特级教师。随后,其他各区县也相继推出“名师名校长工程”。
  今年5月,东城对现有的11个“名师工作室”进行了首次评估,各工作室都以出色成绩通过验收;而海淀则在当月成立了“名师工作室”的旗舰队——“名师工作站”。通过建立“导师聘任制”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弹性指导,通过组织群体研修、组建“名师指导团”深入学校进行教学诊断与指导、举行教学现场会……这一系列举措,加快了北京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进程,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上海:名师工程“修补”断层
  到2007年,上海绝大部分名校长名教师都将面临退休,50岁左右的优秀名师已经出现严重断层现象。如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校长教师梯队,成为当务之急。据记者了解,上海市教委已在日前出台《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按照该方案,3到5年将能“修补”好50岁左右优秀校长和教师的断层。
  目前,上海卢湾、黄浦等区县已建立“名师工作室”,创造条件让现有特级教师手把手带教青年教师;引导教师在实践中成长的校本教研已在全市40多所学校推行。年内上海将启动“名校长名教师培训工程”,锁定中青年教师群体,计划在5年时间内造就100位教育教学专家、100位名校长。
  杭州:倾力打造“名师名校长工程”
  今年年初,杭州市以拱墅区为首,提出倾力打造“名师名校长工程”的战略。针对拱墅区在职在编特级教师出现严重断层现象,该区政府提出,力争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培养20名省市级名师、5名在全省有知名度的校长,50名区学科带头人。同时,还建立“名师名校长”工程专项基金,3年时间安排150至200万元保障资金,用于名师名校长的培养等;继续办好名师研修班、名师论坛、校长沙龙,为“名师名校长”的成长创设条件、搭建舞台。
  武汉:11位名师“掌门”开门收徒
  今年年初,针对武汉市教师断层、缺档问题较为突出的现象,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市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大优秀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形成“名师”人才梯队,武汉市教委要求,中心城区的11个“名师工作室”开门收徒。要求每位名师限收3名徒弟,带徒周期为1至2年,每季度至少要到培养对象所在学校作2至3次指导,徒弟要主持或参与一项市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成为市区教科研骨干。
  此举让全武汉市约有1500余名教师有拜师机会。
  专家视点
  年龄结构应为“橄榄型”
  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顾泠沅在不久前由《上海教育》杂志主办的教育圆桌论坛上,援引有关调查数据呼吁: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面临青黄不接,加快培养中青年名教师刻不容缓。
  他以上海为例,由于历史原因,上海市现在处于成熟期的中青年教师数量偏少,如中学教师在41至45岁年龄段的比例仅为11%左右,远低于其他年龄段,尤其是在岗的中小学特级教师仅占全市在职专任教师的4‰,未来3年内,退休人数将多于新评选的特级教师人数约20名。这使上海市教师队伍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年龄分布状况。他认为,最合理的年龄分布应该是“橄榄型”,中间大、两头小,处于事业巅峰期的中青年教师占主体,发挥骨干中坚作用。
  形成一个学习的“场”
  李奕(特级教师,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教育水平的提高不在于拥有一两个名师,而是要有一批的普通教师。通过一位名师,用组织和环境的力量,形成一个“场”,建立新的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的成长。我们的教育不能将“宝”押在名教师、名校长的身上,我们要靠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形成教育的合力。
  我们现在有些地方在进行“名师工程”,提出名师要毫无保留地教“绝活”。这是一种很低层次的要求。“名师工作室”不仅仅是教授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形成组织文化,带动更多的年轻教师。我们在对“名师工作室”进行考核的时候除了看名师自身发展和名师带出了几个徒弟以外,还提出了“名师增量”的概念。我们要评价,名师在多大范围内对多少教师产生了影响,比如出书、发表文章等。现在对于教师成长而言是一个好时机,在新课改面前,名师与普通教师站在了一条起跑线上。
  李吉林(江苏省南通市师范二附小特级教师):名师的出现是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除了教师本身的因素以外,还需要社会,只有通过社会推出一些教师,才会使他们成为名师。现在江苏正在进行名师之路的宣讲活动,全国也要出版名师之路的书,这些对于年轻教师的成长很有意义。名师的成长不是一夜成名而是水到渠成。所以,现在的年轻教师要树立自己的目标。当然这个目标不是一定要成为名师,而是要关注教育本身,将目标定位在为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老一代的名师之所以为人们所敬仰,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有着始终不渝的理想信念。年轻教师也一样,要有这种信念。
  现在许多地方在教师培养上施行名师带徒弟的做法。我认为,名师带徒弟还是要带身边的徒弟,但是名师不能束缚年轻人,要鼓励他们超过我们,尊重年轻人的事业心,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现在的青年教师中有很多的苗子,我相信在他们当中一定会出现名师。刘永春(陕西省绥德中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人辈出,现在有许多年轻教师拥有扎实的基本功,相信这种断层不会出现。当然,现在一些新一代的名师与老一代名师相比在师德建设上还要下功夫。一些人追求名利、享乐比较多,而不去奉献。这与社会的变迁有一定的关系。
  现在陕西省推行“名师工程”还是很有必要的。特级教师要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而这种作用并不是上几个辅导班、编几本质量一般的教学辅导书。一些地方的名师工程雷声大、雨点小,这种现象不正常,需要改变。
  教师看法
  警惕“政绩工程”
  杨浩(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实验学校):名师的断层不可避免。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中,教师的课时压力大,教学任务重,留给教师思索的时间少。老一代名师之所以能让老师们信服,就在于他们善于思考,而现在的教师们正是缺少这种思考的时间,因而很难成为名师。当然,新课改以后,主张个性化与自主学习,给老师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机会。但是,在一些地区,对教师进行培训常请专家来作报告。而这些专家并不是一线的教师,他们所讲授的理论与实践出现断层,让很多老师又对新课改产生了怀疑,走回了以前的路。何况,现在一些地方在评选骨干教师的时候,不是按实力在评,而是按关系排、按年龄排。如此以来,能评到特级教师都需要50岁以上,要成为名师自然也到了退休的年龄。
  胡广荣(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遄台小学):现在,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为了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富有创建性地推出了“名师工程”,于是大江南北到处有“名师工程”在启动。从规划方案看,大都设有分级管理,像产品一样按不同档次把这些名师分为省、市、县、校四级。于是,一些地方在名师的评选中就变了味了。仅用几个月的时间,第一批“名师”即可出炉。甚至出现一个小小的县教育局竟然利用两个月时间“打造”了名师100名。“名师制造”风起云涌。
  评选一定的高质量的“名师”,凸现某一地区的教育品牌,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此泛滥,不仅削弱了名师原本厚重的分量,而且黯淡了名师令人敬仰的光环。要想成为名师,必须先为明师,只有先为明师,才能循序渐进终成名师。名师绝不是靠几个普及化的短期培训班能速成的,更不是靠一两次活动“评选”出来的,需要教师个人长期的艰苦学习、历练才能得到的。
  王剑平(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知新中学):我认可的名师首先是教学能力强。第二,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第三,有自己的个性。教学上不光是有成绩,还应该能让学生轻松应对考试,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名教师在很多地方是当作一种工程来做的,只要选定几个人,过几年这些人好像就能够成为名教师了。现在进行的“名师工程”,我觉得有点像领导们需要的政绩一样,有点过多的意味。要做“名师工程”,首先应该给老师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宽松的环境需要领导们创设,领导不这样想,这样做,名师就很难出,数量一定不会多。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1:28:21 | 只看该作者
严以律己 宽以待生
陕西省绥德中学
刘永春
教育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的活动,对教师的素质有很高很严格地要求。社会在飞速进步,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道德情操、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素质,必须与时代相吻合。要提高这些素质,主要是依靠教师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来达到。教师的工作表现、道德行为不仅反映教师自身师德水平的高低,而且每时每刻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
严以律己、宽以待生是中国教师崇高的职业品质。宽容大度、善解人意,既是教师谦虚谨慎的处世态度,也是一种以德报国、以诚感人的美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品高人自敬,行端人自从。 言传身教,学生才能尊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启蒙的引路人。教师从事的是塑造人的事业,要引导学生积极进取,自己就必须永葆青春和激情;要培养青少年的探索精神,自己就要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巨大的。“以人格培养人格是最简单、最明了、最有效的教育方法”。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形象地说,学校好比一种精致的乐器,它奏出一种人的和谐旋律,使之影响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但要奏出这种旋律,必须把乐器的音调准,而这种乐器是靠教师、教育者的人格来调音的”。正是教师职业的这些特点,要求教师处处为人师表,以自己模范的品行,良好的师德形象来教育和感染学生。因此,教师必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教师必须是融专业知识与创造能力于一体,集科学精神与人文气质于一身,即“长”、“宽”、“高”都达标的高素质人才。所谓“长”,要有自己的专业特长;所谓“宽”,要有宽厚的理论功底;所谓“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一个维度只是一根线,两个维度只是一个面,还不能占据空间,只有具备三个维度,才是一个空间立体。学识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渊博的学识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是从事教学工作的保证,而且还是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影响力的源泉。教师的学识愈精深,视野愈宽广,教学的效果就愈好。因而教师一定要博览群书,书读得越多,读得越杂,文化背景就越广阔,文化底蕴就越深厚。腹中有书气自华”,教师博学多才,学生耳濡目染,也为学生刻苦攻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教师有了广博的知识,在课堂上就会游刃有余,对于课堂知识的把握也会有一个新的高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意外的收获。这样的教师给学生以高山仰止的感觉,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教师要有活泼开朗的性格,时时、处处表现出乐观向上和热情奔放的精神风貌。即使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也能正确对待,而不是随意表现出受伤害的神情。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思想活跃,常想强烈地表现自己,但往往出现片面性,看问题偏激,有时教师好心帮助他们,却遭到拒绝或冷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胸怀宽阔,能够容纳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能够关心反对过自己的学生。教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察学生思想感情,理解学生所作所为。如果教师的性格孤僻,情绪反复无常,心胸狭窄那是与教师职业极不相称的。教师有了活泼开朗的性格,才会有生活的情趣、工作的激情、创造的冲动,才会把讲台变成舞台,把教学当成艺术,才能声情并茂地感召学生、引领学生。
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诲人不倦,教好学生。是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人格倾向。教育者要象爱迪生的母亲那样宽容爱迪生,在爱迪生被开除回家的时候把地下室让给他做实验。学生需要严师,更需要慈祥和宽容。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未成年的学生正处身心发展的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于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的爱是滴滴的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的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可我说,我更愿做一盏路灯,默默地为学生照亮前行的路。深谙教育真谛的我,愿意用爱心去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愿意用真心去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愿意用信心去鼓足他们生命航船的风帆,愿意用诚心去打动他们稚嫩的心灵。
但值得思考的是:尽管老师对学生如此关爱,然而可能不被学生理解和认可?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障碍。教师只有在此期间磨炼自己的意志,战胜这些挫折,排除这些障碍,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对学生有拳拳爱心。做到心地坦荡,眼光远大,不斤斤计较,不拘于一事一物。对于学生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警之。
只有严以责已,才能有自律;只有宽以待生,才能有包容,才能营造比较宽松的教学环境,才有民主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张扬流露,课堂才有生气、有活力。对学生不求全责备就是,对学生不偏爱忌贤就是,有了包容才能最大限度地亲近学生、调动学生。青少年思想波动较大,时有反复,容易出现调皮捣蛋、逆反对抗、缺乏理智等,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极大的耐心,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与科学的调适方法,避免消极的心理偏激反应。如果教师缺乏自制力,遇到学生“发难”时就暴跳如雷,以“权威”自居随意辱骂和斥责学生,这不仅伤害学生感情,而且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会使矛盾更加激化,造成师生之间尖锐对立。学生敬佩的是那些在意外事件发生时,善于审时度势,冷静地处理问题的教师。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自然倍感亲切,减少误会,增强师生的交流,这样教师就容易发现问题,也易解决问题。一旦师生间完全没有敌意,合作愉快,教育学生就会收到神奇的效果。只有这样,教师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会获得学生的爱戴。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只有树立了服务的思想,增强了服务意识,才能真正体现出高尚的师德。
我们的教师如果能用自己真诚的“情”、真诚的“爱”去献给孩子,用自己的高尚的人格去征服孩子,他们会感到莫大的安慰。对于孩子偶尔的过失,千万不要训斥、冷落他们,而应给予充分的宽容和更多的关心。要寄予学生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选择、自我进步的厚望,使他们发自内心的喜爱老师,喜欢学习。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用欣赏的眼光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少一点求全责备,多一些欣赏赞美。情感是润物无声的魅力所在,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老师亲切的语言,和蔼的目光,温暖的抚摸,热情的期待,往往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畅所欲言。教师要豁达坦率,给学生以豁朗感;教师要个性鲜明,给学生以亲近感;教师还要谦虚诚恳,给学生以民主感。只有具备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满腔热血育英才,才能对孩子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并拥有持续的影响力。
学生渴望教师的爱就象禾苗需要雨露阳光一样,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意和诚心,才乐意听从老师的教诲。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当学生受到感动、感染,就自然而然缩小了师生间感情的距离,产生了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把教师当作可信赖的人,愿意向教师吐露真情,自觉地接受教育和劝告,教师才能掌握学生心理活动,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学生对教师愈加信赖,教师的要求就愈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教学效果就突出,师生关系就和谐。只有用自己的言行品格去影响学生,才是为人师表的内涵。
教师的劳动是十分艰苦,复杂的,教师只有保持平静愉快的心境,才能给自己带来乐趣和幸福感,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感情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实际过程中,师与生、教与学结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体。各自作为人格的主体,其间有个互尊互爱的问题,有个情感交流的问题。情感对学生的影响可表现为增力作用,也可以表现为减力作用。以积极乐观的情绪从事学习活动,可以提高思维的强度和灵敏度,可以拓展想象,促使灵感的产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生命的呼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力求以已之渊博知识和献身精神去铸造孩子的心灵,以己之勤劳汗水和血肉之躯为孩子铺垫成才之路。在课堂教学外,我们教师不仅要兢兢业业地备课改作、孜孜不倦地答疑解惑,还要关注修补学生“残破”的心态,培养他们在健康成熟的心灵基础上,真正拥有一份乐观的情绪、一份积极的思考、一份坚定的信念、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美丽。
教师要有积极向上的奋发意识,用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面对周围的一切。要树立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坦然面对困难和挫折,清醒面对成绩和进步。学生常常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当时当地是很难发现自己所犯的错误的。换个时间,换个角度,时过境迁,许多令人迷惑的问题也就变得豁然开朗起来,许多幼稚可笑的做法也会暴露无遗的。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有显山露水的,也有是潜移默化的。教师应认识到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不因学生暂时的困惑而失去信心,也不因学生的反复而感到苦恼,而是千方百计去想办法,倾注全部热情和心血,不把学生培养成材誓不罢休。
教育工作者的最大困难就是工作忙碌,除了教学工作之外,有太多其它相关工作,以致没有足够时间去检讨、反省和休息,甚至有时令自己的教学也匆忙应对。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掌握它需要不断的钻研和实践。教师有了高尚的师德,才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才有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教师有了高尚的师德,才有诲人不倦的园丁精神,才有为人师表的长者风度。教师应有好心肠,但更要有一个好结果。用心规划,细心经营,任何时空都可以将劣势变为优势。我性格中的坦诚、直率、宽容,使我赢得了组织和同事的信赖。虽然有时也要为真诚付出代价,但我认定以教书为职业,视职业如事业,将事业当生命。始终坚守“严以律己、宽以待生”的准则,无怨无悔。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地与时俱进,从而在日新月异的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只有这样,才能应对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光荣职责,培养出能够从容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一代新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创新的巨大历史变革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1:27:16 | 只看该作者
高三生家长要谨言慎行
作者: 陕西省绥德中学 刘永春  


孩子升入高中就意味着要参加高考,进入高三便到了战略准备阶段。一年的备考,直至高考完毕,孩子的得失成败仍未可知,这里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期间潜伏着太多的波澜与悬念。在备考的特殊时期,孩子特别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交流和沟通,特别需要一个宽松愉悦的备考环境。家长都期望孩子上好大学,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要从容面对、讲究方式,不要指责、抱怨和苛求,以免家长越帮越忙。
一、六忌
一忌贪多求全。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的练习卷上有空白,就十分紧张,认为孩子“消极怠工”。一味求全,制订不切合实际的复习计划,只能让孩子变得焦虑和沮丧。备考的“题海战术”其实于事无补,应该指导孩子有选择地做习题,找准孩子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二忌督促过头。孩子迎考,家长比孩子还着急。有些家长没有辅导能力,只能无休止地督促孩子,成天逼着孩子学习。把孩子关在屋里,不准出去玩,不准看电视,甚至采取陪读的方式。其实这么做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更不利于孩子以平常心参加高考,其负作用是影响孩子安心复习和考场发挥。
三忌白昼颠倒。孩子考前复习,作息安排相对比较自由。为求清静,许多家长采取疲劳战术,将孩子的复习时间拖延长到深夜以至于凌晨,白天让孩子适当睡觉。这种做法非常错误,容易颠倒孩子的身体“生物钟”。应该尽量同高考当天的时间靠拢,让兴奋时段集中在白天,只有步调一致才能考得好。
四忌期望太高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顾考生的现实成绩和智力差别,总想着让孩子成为状元、进名牌高校。超过孩子的实际水平,实际是一种负面暗示,让孩子觉得考不上名校就是无能,无形中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五忌刺激施压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成绩不够优秀,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总是把亲友同事家的“学习尖子”,拿来“刺激”自己的孩子。有些家长整天把高考挂嘴上,无休止地唠叨,有意无意地给孩子造成了压力,使孩子从内心对高考产生恐惧,更不利于复习和考试。
六忌过分干预
许多家长认为,到了高三,特别是考前几个月,孩子惟一的事就是复习功课,给孩子诸多限制,不准做这、不准做那,取消了娱乐,取消了锻炼,甚至连电视新闻都不让看,把孩子当成读书机器人,这样做既无助于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更容易使脑子疲劳和思维僵硬。
六要
一要心平气和
高三阶段,考试会多一些,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考试的分数。有时考试成绩不好,家长也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能责骂,应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分析考不好的原因。成绩下滑是由于情绪紧张,是考试题目过难,是复习计划有偏差,还是基础知识不到位?还是考试技巧不掌握?还是学习没有努力?并从中发现不足,制订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你越自然,孩子也越放松,越有利于孩子的复习和在考试中正常发挥。
二要家庭和谐
家庭应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一个平静的港湾,家长应千方百计地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家庭环境,使孩子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进行复习备考。这个阶段家里客人要少些,应酬也要适当减少。作为家长,一定要保持家庭气氛的和谐,即使有了矛盾也应该放一放,以免影响孩子的情绪,耽误复习。多和孩子共进晚餐,谈论愉快的话题,忙里偷闲,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走进大自然,带孩子到户外踢踢球,散散步,听听音乐,以此来缓解孩子的压力和疲劳。另外,应讲究家庭民主,尽量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见。有不同看法,在孩子冷静下来之后,再沟通解决。
三要缓解放松
有些家长不明白,让孩子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到学习上其实没有好处。学习不仅仅是看书,休息也不仅仅就是睡觉。让孩子在学习之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比如扫扫地、洗洗碗,不仅可以让孩子的大脑得到适当的缓解放松,而且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好处。因此,呼吁家长们把焦虑的心情转化成有效行动,帮助孩子切实提高成绩。
四要杜绝唠叨
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对孩子的每一个优点、每一次进步,家长都应给予鼓励和赞扬,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孩子的生活学习,表达关心也要看好时机,适时适度,可以在他们休息、放松、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再表达。家长嘱咐一件事最好不要重复两遍以上,那样既没有实际效果,又带给孩子不被信任的感觉。平时要有意识地杜绝唠叨之举,给孩子充分的信任。
五要经常交流
现在的家长和学校接触与联系较少,传统的家访活动基本没有了。因此父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的机会和途径也少了,家长 要经常和班主任、任课老师进行沟通,看看孩子的成绩在哪个层次,把握和分析孩子的各科成绩,给孩子一个可行而可靠的建议。对孩子心中的烦恼,家长应和老师配合,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消除。
六要赏识信任
要学会赏识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试想,当一个孩子认识到自己也同样很优秀,当他内心成才成功的欲望被激起时,能学不好吗?要理解他们,尊重信任他们,要对孩子说你能行,你是好样的。事实上,孩子们并不在乎家长给自己买了多少好吃的,多少好穿的,有时候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慈爱的眼神就会使他们很满足,从而充满学习的动力。
    总之,作为家长,严管、松管皆不是,最贵守住平常心。希望家长们给自己的孩子多加动力,少添包袱,力求为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孩子以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备战应考。但愿家长们巨大的付出之后,得到丰厚的回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1:25:13 | 只看该作者
浅谈中学教育科研


陕西省绥德中学  刘永春



一、地位和作用
“科研兴教”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也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新起点。                                       实践告诉我们:办教育、办学校光有钱不行,只盖楼、添设备不行,这只是外部条件,是治表不治本。决定教育事业成败的是教育思想,是教育观念,是方针政策,是教育规律,是方法途径,而所有这些都必须依靠教育科研才能明确,才能树立,才能落实,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我们的教育要真正完成党和国家的要求,我们的学校要真正办好,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依靠教育科研。
教育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教育科学研究具有两个显著的作用,即理论指导和实验探索。教育科研的起点是教育教学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教育研究的关键。教育科研是教师岗位成才、开发师资资源,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成为一名教育家、教育专家,就必须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积极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和实验。没有研究意识和习惯的教师,就不能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道路上来。”教育科研可以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可以使我们去掉盲目性、树立自觉性,缩短教师的成长期。
教师成为研究者,对于教师个体来说,也有助于教师专业文化的提升。在教育科研中,教师具有教育者、研究者和学习者的多重身份,教师可以在研究的过程中,享受到提升教育理念的乐趣、发展新知与技能的喜悦,以及教学相长的益处。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景之中,就会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就会对新的问题更为敏感。教育科研有利于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使教师能够检讨未被考验的理论,弥合理论与实际间的差距,进一步了解教育教学规律的复杂性,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是当今教师基本素养的品质要求,是教师职业的表现形态。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发展之本,一个教师只有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之路,才能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品味。教师在教育科研中最大、最有价值的收获是教育智慧和教育机智的增长。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就意味着教师能建构知识,创新知识,而不是一味被动地接受专家的指导、迷信专家的权威。
二、内容和原则
教育科研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为教育而研究,要克服沉溺于被动的注释性研究,应对热点问题、难点问题、重点问题予以更多的关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很多,有大有小,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恰当选择。从教学活动中发现困扰教学的主要矛盾和实际问题,围绕问题去学习理论,建立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开展实验研究,最终将成果应用于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这就是教育科研。
身处教育情境中的教师围绕自身教育实践所开展的教育科研,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研究”,源于“教育生活”并服务教育实践。教师每天置身于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中,最了解教育对象,处于最佳的研究位置,面对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实践演练各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不断经历着教学相长的过程。因此,较之专家学者,一线的教师更了解教学的本质,更能掌握教育生活中的对象、内容、以及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中学教育科研课题大多来源于教育实践,旨在解决教育实践中自身所面临的问题与矛盾。在研究中应用教育科学的理论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将教育科学的理论与应用技术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操作化程序与实践措施。课题研究应当与教书育人结合在一起,以研究来指导教学,以教学促进研究。教学实践是开展教育科研的平台和土壤。许多科研课题课题往往来自教学中的一得,许多卓有科研成效的老师也多得益于教学实际的锻炼。
中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应遵循方向性、客观性、优化性、科学性等原则。即:开展教育科研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不能误入歧途;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以客观实际为准绳,排除主观偏见;必须树立全方位、高标准的理念,优化操作的程序;必须保持严肃的科学态度,确保成果的科学性。
三、方法和意义
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程的推进正在成为学校与教师生活中的大事,我们将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新的困惑,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通过教育科研找到新的途径与方法。
任何一项教育科研都要依靠一定的方法支持,甚至方法的选择在决定性意义上影响着研究目标的实现。方法要比结论甚至理论体系具有更大的价值。要有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并掌握一定的方法。据我所知,中学教师缺乏的是把实践中的问题转化为研究主题的意识和技术,缺乏的是把自己的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的方法。
毛泽东同志在谈及方法的意义时曾说过:“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科研活动错综复杂,所以研究方法也多种多样。教育科学研究经常使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教育测量法、行动研究法等。但这些方法在使用时并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各有侧重、相互补充。
开展教育科研,主要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如何使青少年在最短的学习时期内就能把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认识结晶和最新成果掌握起来,这是时代所提出的加速人才培养的新课题。这一重大课题,迫使教育必须适应新的要求,不断作出重大改革,只要主动接触新事物,研究新课题,认真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教育工作才能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没有教育实践的积淀与体验,没有对很多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的思考,教育科研就很难得出经得起考验的成果。
四、教学和科研
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的中心任务,如果教师不从事教育活动,就不能称其为教师。若教师像专业人员那样进行研究,那将肯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教师常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参加教育研究活动,日常教学工作就会受到影响;如果埋头教学工作,又没有科研的时间,真是左右为难。但有一点必须明确,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学是第一位的,我们应当立足教学进行教研。
表面上看,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大量的时间不得不投入教学。其实教师所进行的研究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研究”,是对教师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究,这种研究的目的不是为教学增加另外的负担,而是力图使教学以更有效的方式展开。因此,尽管在研究之初教师可能费时费力,但一旦进入研究的正常状态,当教师从自己的研究中找到了有效的教学策略时,就有可能熟练地解决种种“教学困惑”、减少无效的重复劳动,在不一定增加时间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教育科研的过程可能是复杂的、是有很多困难的,可能是要占据教师休息时间的,但是经过科学的“研”,收获的是教育智慧,提高的是教育教学能力,发现的是更广阔的教学天地。科研是名师成长的摇篮,是普通教师走向优秀教师的阶梯。名师路是一条艰辛路、勤奋路。
一个好教师只有不断从知识海洋中吸取新鲜的营养,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永葆青春。教室就是教师天然的实验室,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在自己的实验室里进行观察与研究的过程,教师的研究就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一个好教师只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善于提炼总结,并敢于提出引发别人思考的见解,其成果必然会受到社会承认,从而也就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
一个好教师必须既是教学的行家,又是科研的能手。一个好教师必须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既要善于教学,又要勤于科研,敢于探索。只要把教学与研究看作是一种事业的追求而非谋生的手段,才能使教学与研究工作形成合力。只有在“身正”的同时,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做到“学高”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广大学生终身受益,同时也使自己终身受益。







9#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1:23:37 | 只看该作者
榆林市教研室举办第一期骨干教研员培训班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教研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研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更好地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榆林市教研室于8月11~13日在榆林中学举办了全市第一期骨干教研员培训班。来自基层一线的136名教研员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活动的主题是“有效教研与教研员专业发展”。培训由市教研室主任樊小兵主持。榆林市教育局副处级调研员贺靖参加了开班仪式,并代表市教育局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科研队伍建设,将教研队伍的建设纳入到全市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项目工程,由财政划拨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并建立起教研队伍建设的长效经费保障机制。
    省教科所副所长、规划办副主任秦德增应邀作了“教研员工作定位及专业发展”专题讲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特级教师、绥德中学刘永春作了题为“教育科研与论文写作”专题讲座;省特级教师、市课改专家、市教研室刘新国作了题为“有效听课评课”专题讲座;全国优秀教师、市教研室副主任冷永良结合自己的教研实践,作了“如何当好新时期的教研员”专题讲座。专家们的讲座高屋建瓴,理论精辟,案例鲜活,生动形象。
培训活动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参训人员普遍感到眼界大开、受益匪浅。大家一致认为,通过这次培训学习,统一了认识,明确了今后教研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这次活动,为推动全市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榆林市教研室李平)

榆林市第一期市级骨干教研员培训在榆林中学学术报告厅举行
市教育局副调研员贺靖作动员讲话

市教研室主任樊小兵安排部署培训工作


省教科所副所长、规划办副主任、教育专家秦德增作《教研员工作定位与专业发展》专题讲座

结业学员合影留念
8#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1:20:22 | 只看该作者
学的真谛在于“悟”教的秘诀在于“度”


陕西绥德中学 刘永春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的真谛在于“悟”,教的秘诀在于“度”。 “悟”是学习方法,是独立思考;“悟”是学习品质,是感受体验;“悟”是解惑疑难,是开拓创新。高中生拥有数学知识差异量不大,只是对知识领悟程度差异较大。因此,“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来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要讲究“度”的,“度”就是恰到好处,就是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度”说起来容易,具体把握起来有一些困难。但一个素质较高的教师在这方面一定会有自己的追求,且愈来愈适度。所以,要想课堂提高效率,首先要注重一个“度”。尤其是数学这个抽象、严谨的课堂教学,更应如此。把握教学的“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数学教学中总能发现这样一些学生,不论教师如何充分揭示数学概念和方法,对他们总是产生不了认同,即这些学生的数学悟性差。反之,数学悟性强的学生,数学在他们看来都是那么顺理成章,数学定义、定理、都能达到“印在脑海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应用上”的境界。数学概念和方法在悟性的作用下以“浓缩、提炼”的形式贮存于人脑之中,并做到排列有序、结构完美,这不仅仅可以大大增加人脑的“库容”,而且十分有利于内化旧知识、发现新知识,提取运用也非常方便,甚至还可以做到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相应的知识块根本不需要检查就“自告奋勇”地挺身而出。即使遇到情境陌生的问题,也能产生顿悟,想出巧妙点子。解数学题时,在思路探索的过程中大量运用的是类比、联想、猜测、预见、领悟、顿悟等非逻辑或不完全逻辑的思维方式,常为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提出一条快捷、顺畅的通道。可见,“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深刻领会知识的主要途径。
“悟”是数学以及其他任何学习的重要阶段。“悟”一般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领悟或感悟,是人的智慧和品质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如果“玩”是动手、动眼外在的动,则“悟”是动脑动心内在的动。玩可以为“悟”提供外部信息,而“悟”则可以使“玩”得以升华。如果只是“玩”,则只是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玩”和“悟”互动的过程才是“做”数学的最佳途径。“悟”不仅是一个过程,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结果。当学生有所“悟”的时候,才是真的有所收获。而“悟”不能由别人说出、或代替,而必须是在主观努力之下的自身的一种体验和顿悟。教师只能通过合理的情景创设,引导他们自己去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和方法的形成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告诉,也不是简单的暗示或引诱。
要让学生独立地学习、独立地做题和独立地研究所做的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感悟。比如:拿到一个有点陌生的或从未见过问题,如何去理解?如何去思考?如何去研究?如何去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和找到一个好的“想法“?然后将想法一步步具体化,最终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理解、领会、感悟是有层次的:一是“懂”,就是听懂老师讲解的内容或看懂书上的有关内容,这是学习要达到的初级层次;其次是“会”,需自己动手,动脑进行模仿练习和实践。第三是“悟”,就是对所学知识悟出道理来,对所训练的方法悟出规律来,从本质上进行把握,这是学习的高层次,也是我们追求的效果。长期坚持,就能形成习惯,提升感悟的层次,促进方法的形成。
常言道: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数学课堂教学要优化,有个“度”的问题。“度”不仅是质和量的统一,又是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统一。下面我从六个方面探讨一下数学教学中的“度”的把握。
一、教学内容的“深广”度
教材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蓝本,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也是教与学的依据。因此,要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就必需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在实践中,对教学内容深广度的把握上却存在着两种比较激化的倾向:
深度上,对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的学习水平把握不准确,在教学中往往把简单应用的知识点提高到综合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节教材所传授的知识是多方面的,这些知识未必恰好都在一个水平上,未必适合全体学生,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的难易进行处理,做到浅中求深,深中求浅,使所教内容适合于大多数学生。所谓“适合”,并非让学生做起来得心应手,而是必须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不可否认,教材上的知识都很重要,但其程度是不等同的,教师在备课时若对研究教材不够,则挖掘不出教材中隐含的内容,课堂教学中就显肤浅。只有深入钻研大纲、教材,把握其精神实质,课堂教学中才能讲得深入浅出练得恰到好处。研究教材就是要把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本上来,真正体现以本为本,追求课本知识的到位,以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广度上,有的教师把知识范围任意扩大了。例如,在目前使用的中学数学教材与过去相比,许多内容已删除掉了。但有的老师把已删除的内容又补充进来,超出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很可能使更多的学生“望而却步”,对数学的兴趣也为之锐减。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认为多多益善,面面俱到,什么都讲,什么都教,其结果将似蜻蜒点水,收获无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抽象理论,补充典型实例,经过具体分析,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重点内容的理解、掌握。但补充的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并要适时适度,知识的广度反映了教材的外延和内涵。
总之,教师应充分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和对课本中数学知识理解上的深广度,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广度。做到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深”、“ 广”要心中有数。
二、教学设计的“疏密”度
在信息输入和输出协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信息的输出者,要保证输出有效的信息和有效地输出信息,就必须在教学中的“疏密”度上下功夫,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谓课堂疏密度,可以理解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提供的有效信息的多少。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时要做到疏密相间,科学合理,即每一节课的知识传授量不能过大、过密。密度过大,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势必影响知识的吸收,会造成学生的“消化不良”;密度过小,不但白白浪费教学时间,而且由于知识容量少,会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教学控制论认为:教学信息不仅存储在教材里,也存储在教师的头脑里,存储在教师的行为表现中。教学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渠道进行的。从理论上讲,任何一堂课都会向学生传递一定数量的信息,关键在于这其中究竟有多少真正有助于学生提高的有效信息。有些课堂教学看似讲了很多东西,可真正对学生能产生影响的有效信息并不多,就是因为教师对教学信息“疏密”度缺乏有效的控制。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教师课堂气氛很活跃,而教学效果却不怎么样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教学过程的“缓陡”度
通常是设计教学过程时,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一定的坡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坡度过陡容易挫伤学生的主动性,心理上会产生困惑感,久而久之,会丧失自信心;坡度过缓学生不需要多少思索,难以激起学生认知心理的不平衡,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熟悉教材的前后联系。“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导入要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之效。导入的设计就必须有坡度,也就是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层层推进,使导入真正成铺路搭桥。
四、教学过程的“详略”度
教材重点,是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是教材的中心内容。而教材中的教学难点,则是指学生比较难学的内容,它往往比较抽象、深奥、复杂、容易混淆,也可能是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和能力的薄弱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对某一内容的“详”或“略”的处理,就在于是重点的把握和难点的突破的最优化组合。教师在教学中,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多讲,哪些少讲;哪些先讲,哪些后讲;哪些点上讲,哪些面上讲,都是应该通盘考虑、认真推敲的。教学中内容适宜、方法恰当、节奏和谐,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详略” 度。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对所要传授的内容作深入的剖析,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出教学计划。教学中根据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程度,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做到详略有度,处理好全面讲述和重点讲述的关系,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学过程的“节奏”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知识的节奏要做到快慢、缓急适中得体,使学生容易接受。如果节奏过快,超过学生一般的接受、消化速度,那么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便会匆匆而过,容易产生“走过场”的现象,可能会影响学生接受的准确性,造成印象不深,识记困难;节奏过慢,结构松散,学生思维也会随着松驰,情绪会低落下去,则容易给学生听讲、思维留下“空隙”,使他们形成剌激疲劳,神经松驰,注意力分散,同样影响教学效果。有经验的教师善于通过教学语速的变化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重点内容放慢语速,而非重点内容则可以在语流中一语带过。应该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不够活跃,与教学速度太慢不无关系。恰当的做法是“有张有弛”具有一定的节奏性,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实践证明,教师讲课有声有色,加之体态语言的配合,以姿势助教学,更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旋律,教学起伏跌宕,教学语言抑扬顿挫,增强学生美的享受,才能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高潮。具体而言,对教材内容凝练集中的语速应重而有味,可增强感染力;对层次结构特别紧凑的内容,语速要稍快,使学生精神振发,集中注意力。在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双方都要遵循这种规律,这种规律有时是显现的,有时又是潜移默化的起作用的。
六、课堂教学“激情”度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们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情感对教学过程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学心理气氛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情绪,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激情度、满意度等。在教学心理气氛的构成中,情感是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倾向,对整个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优秀的教师总是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与乐观向上的情绪从事课堂教学,而不把课外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毫无疑问,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正如一首诗歌,有感情地朗诵与不带感情地朗诵,学生获得感受是大不相同的,对诗意的理解也会大不相同。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有忽视情绪情感对教学作用的倾向。甚至过分强调竞争,使一些学生出现过度焦虑、恐惧厌学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做到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用富有感情的体态感染学生,用教材中的情感内容陶治学生,创设热情奔放的课堂氛围熏陶学生。
上述的几个度的合理配合,是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必要条件。凡事都有度,在高中阶段对数学教学的“度”的把握,更多的体现在完善和发展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和培养数学能力,特别是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我们需要运用辩证的观点进行探讨,恰当地掌握运用。



7#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1:18:31 | 只看该作者
公益服务教育文化网站
《教师之友网》创站者管季超
欢迎
各地中学数学名师
来访:


吉林镇赉劳改总队中学张迎春、新疆焉耆八一中学郝春升、和静铁中王西智、陕西榆林市马飞、绥德中学刘永春、永寿县中学安振平、刘英、永寿县教研室王晋远、贵州贵阳市甘荫塘贵州水泥厂李希伯、四川达县南外镇达县职业高中吴兴国、达竹矿务局一中杜世录、崇州市元通中学宿晓阳、南部县南部中学何芝轩、合川小沔中学唐绍友、河南商城县四中陈耀宇、湖北罗田骆驼(?)高中金建平、浙江永康市二中陈成楼、瑞安市滨江中学周作瑜、江苏邳州市二中金伟秋、兴化城东中学陈德前、、仪征电机厂杜春来、溧水县石湫中学李同林、苏州市四中唐柏龄、通州市二甲中学曹兵、海安双楼职业中学叶红萍、扬州大学师范学院数学系92级焦荣政、江西遂川县二中肖是明以及安徽省安徽师大附中袁金、庐江泥河中学孙大志、淮南三中王秉春、宿州市第11中学陈新昌等同志。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1:14:48 | 只看该作者
映日荷花别样红—— 记绥德中学科研课改




   位于绥德县城郊的绥德中学,是一所久负盛名的老牌学校。现拥有94个教学班, 7100名学生,教职工332人。多年来,该校高考、中考升学率、素质教育等许多方面都走在了同类学校前列,获得社会各界好评。
    绥德中学因何能保持久盛不衰的魅力?
    绥德中学党委副书记高安成说:“我是较早进入绥德中学工作的教师,亲身经历了绥德中学的发展。绥德中学由一所默默无闻、远离闹市的普通中学,成为闻名省内外的省级标准化高中和市级示范高中,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如火如荼的科研课改活动功不可没。”
    为了实现以科研促教学的长远目标,学校制定了“科研兴教、质量立校”的办学思路,形成了“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治学严谨、乐于钻研、勇于创新”的校本教研氛围。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转变教师观念,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先后派出400多人次到北京、上海、江苏、宁夏等七省市学习。同吴江高中等三十多所中学建立了校际关系。邀请北京市101中学校长郭含,陕师大教授张熊飞等教育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为更新教育理念,解放教育思想起到了推动作用。
    制定科学研究课题。学校确定了国、部、省、校四级研究课题,建立了“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三级研究网络。全国重点课题《优化数学思维品质的教与学》,省级课题《中学生数学方法学法指导与研究》均已结题。教育部重点课题“诱思探究教学深化探索”研究报告获全国一等奖。
    建立教研成果激励制度。学校制定了《教育教学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推荐研究成果参与上级评比,对取得好成绩的给予奖励。2002年以来,绥德中学有5项国家、省级课题已结题,7项省、市级课题正在研究中。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32篇,主编、参编著作17本,省级以上获奖论文68篇。在全国高、初中各学科竞赛中有246人次分别获得国家奖和省级奖。校园科技创新小制作、小发明方面获国家、省级奖26项。张尚珍、刘晓宇、田峰、刘岗等老师的科技小制作多次在全国和省、市比赛中获奖。张尚珍的两件作品获国家专利。学校先后被评为教育部重点项目基础学校、陕西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学校、陕西省学习科学研究与学习指导实验先进单位、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等荣誉称号。
    高一(15)班学生余昊说,自己从初中开始就一直在绥德中学上学,这里的老师讲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好学生学起来有劲,差学生学起来有味,很是吸引人。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不断前进的绥德中学人又走到了课程改革的前列。康旭成、王守文、封树强、马文福、王玮、吴战平等校级领导率先垂范,在自己所教的学科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康旭成校长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省特级教师和省师德先进个人。王守文书记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省突出贡献专家、省特级教师和省教改能手。教育顾问刘永春被评为苏步青数学教育二等奖、省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黄继雄、马守胜、侯景祥、李爱东、马卫国、薛汉国、高安成、刘绍华、延克泽等80多名老师受到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嘉奖。王鹏喜、刘兴瑞、李瑞、马克明等40多位教师被评为市、县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马文福同志被评为市级语文名师。张亚飞、高飞老师分获全国和省级说课比赛一等奖。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对于现在的成绩,校长康旭成感觉毫不轻松,他说:“过去不能代表未来,况且成绩越大,压力越大。今后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本校实际,借鉴省内外示范学校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使绥德中学早日迈上省级示范高中的台阶。”     本报记者鱼玉军
    来源:2009-4-27陕西农村报http://www.sxncb.com/Html/ylxk/09270825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23:39 , Processed in 0.08105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